新書推薦:

《
女性心理学
》
售價:HK$
87.8

《
CEO的五项修炼
》
售價:HK$
96.8

《
叹为观纸 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
》
售價:HK$
86.9

《
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为什么这样穿
》
售價:HK$
107.8

《
经济学的观念:13位经济学巨匠和他们改变世界的思想(一本书领略群星璀璨的百年经济思想史)
》
售價:HK$
85.8

《
面包+每日三明治(2册)
》
售價:HK$
143.0

《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售價:HK$
54.8

《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徐贲老师“启蒙三部曲”第三部,前两部是《与时俱进的启蒙》《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启蒙已经进入了“后康德”的时代;“后康德”启蒙更强调人类物种的启蒙理念,因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使得人类生存的伦理、社会和存在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人工智能可以操纵人类,或者可能找出杀死人类的方法?在可怕的人工智能未来前景面前,人类还有希望吗?这取决于人类将有怎样的自我启蒙、教育和优化目标,使自己变得更好。
人类的希望在于:
实践智慧;隐性知识和非语言学习;
全球公民意识;人类共情和普世道德;
情商和情感教育;交谈艺术;
信仰和美感;好奇心和哲学思考;
游戏精神;玩的快乐……
|
內容簡介: |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启蒙已进入“后康德”阶段,对经历了传统启蒙的人们而言,这也是一场思想的再启蒙。长期以来,启蒙的核心理念“知”——即康德倡导的“敢于知”(Sapere Aude)——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亟需革新。面对算法与机器的卓越计算能力,我们需要以人类独有的“智能”(intelligence)重新定义“知”,并将其作为启蒙与教育的新核心。这不仅意味着“敢于知”,更要求我们探寻和培养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品质——那些让人类更善良、更卓越的情感、创造力与道德智慧。教育因此肩负重任:超越单纯的知识积累,激发人性的深度与广度,引领个体自我优化、自我超越,成为更完善的人。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深刻的启蒙与教育使命。
|
關於作者: |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科高研院兼职教授。1950年生,苏州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主要著述有《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与时俱进的启蒙》《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明亮的对话》《统治与教育》等。
著名学者徐贲教授,是一个很难用学科来界定的学者,既是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也是政治学、社会学的、法学的;他是激情与理性的奇妙的混合,既熟悉国际前沿学术成果,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能力,又拥有对当下问题的现实感和洞察力。
|
目錄:
|
第一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后康德”人文启蒙 (代序)
一 人工智能时代和人文启蒙的人类智能
二 人文启蒙的理性和信仰
三 自启蒙和助启蒙
四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愚蠢
五 从人的知识到人类智能
六 人文启蒙和经典阅读
第二章 从知识到“见识”和“辨识”的实践智慧
一 变化中的“知识”和“认知”
二 实用智慧的“辨识”和“见识”
三 “高标智慧”和“底线智慧”
四 衡量集体道德的“灰色道德”和底线智慧
五 实践智慧的儿童启蒙
六 实用智慧和成年人自教育:批判性思维
七 经典作品中的实践智慧和逆向思维
第三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隐性知识、直觉认知和具身学习
一 提升人工智能无法轻易复制的人类智能
二 语言在传递和表达实用智慧时的局限性
三 个人认知的“隐性知识”
四 具身认知的人文启蒙价值
五 隐性知识的直觉认知和具身学习
六 整合的知识和艺术教育
七 艺术和人类直觉智能
第四章 从臣民和国民到“全球公民”
一 公德启蒙和公民教育
二 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公民
三 道德世界的全球公民
四 世界公民与本国传统和现实
五 把握人类社会中的关系
六 人工智能时代的公民社会和民主
第五章 从部落伦理到人类共同价值
一 智能非人类的威胁和人类命运危机
二 普世伦理有助于提升个人和群体道德品质
三 普遍道德和道德启蒙
四 打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魔咒
五 拒绝道德上的自暴自弃
第六章 从18世纪情感启蒙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感教育
一 从理解情绪到管控情绪
二 情商与情感操控的道德导航
三 商业的“情感价值”和亲情的“情感虐待”
四 18世纪启蒙时代的“情感教育”
五 滥情、煽情和情感神话
六 情绪的性格倾向:以“残忍”和“疯狂”为例
第七章 交谈艺术与人类的动机和情感方式
一 正派社会的交谈规范和技艺
二 交际型对话和古人的“交谈艺术”
三 理性与情感一致的对话
四 交谈中的信任、欺骗和背叛
五 真诚对话的人文目的
第八章 从信仰和美的想象到社会学想象力
一 人工智能时代的信仰
二 美的想象和道德信仰
三 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
四 从艺术想象力到社会学想象力
五 美国通识教育“想象力”教学的一个课堂实例
第九章 探究人类生命意义的好奇和哲思
一 学习动力的“好奇心”和探究生命意义的“哲学好奇”
二“富有哲理”的人文启蒙
三 探究人生意义是人类的精神需要
四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生意义探索
五 探索人生意义的哲理和哲学框架
六 无意义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第十章 人类智能时代的胡说、愚蠢和阴谋诡计
一 比谎言更恶劣的胡说八道
二 蠢话、蠢事和愚蠢
三 愚蠢是怎样一种公共危害
四 为何不开发“人工阴谋诡计”和“人工愚蠢”
五 人类智能中并存的智慧和愚蠢
六 文学中的制度性愚蠢和荒诞
第十一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启蒙和经典阅读
一“人文经典”: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读?
二 经典阅读的两种联想方式
三 人工智能时代的经典阅读
四 古代人文经典中的“人”
五 人是唯物主义所说的机器吗
六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灵魂高贵”和“良知”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时代经典阅读的知识咨询
一 人工智能混杂的平庸和聪明
二“聪明知识”是披沙沥金,不是搬金砖
三 经典阅读如何咨询古代的实践智慧
四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咨询”
五 关于艺术造假的伦理问题与ChatGPT聊天
第十三章 “游戏的人”: 人类的巧智和恶化智能
一 游戏是严肃的人类智能表现
二 现代性的“严肃”和“游戏”的消亡
三 培养游戏精神:《游戏的人》的人文启蒙意义
四 儿童游戏的教育意义
五“游戏的人”在当代世界的现实意义
六 比“坏”:智能机器会比人类更坏吗
第十四章 在工具与玩具之间:“玩”的快乐和乐趣
一 成人的数码玩具和人类智能
二 作为“技术”和“工具”的ChatGPT
三 在工具和玩具之间
四 人机世界的“修为”和“教养”
五 人与机器之间的伦理关系
六 人机交谈和聊天的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