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际法之门(青蓝译著)
》
售價:HK$
98.9
《
浙商传承:一手案例与成功经验
》
售價:HK$
80.5
《
不被支配:自恋人格的识别与反制
》
售價:HK$
57.3
《
魏晋门阀
》
售價:HK$
112.7
《
中国历史地理·第一辑
》
售價:HK$
101.2
《
有为有守 : 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
售價:HK$
124.2
《
经济学原理(漫画版)⑦
》
售價:HK$
90.9
《
甲骨文丛书·日之光芒:世上最著名的炼金术抄本
》
售價:HK$
147.2
|
編輯推薦: |
1、本书是“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系列中的一本。这一系列是司马辽太郎先生游历中国时写下的珍贵的中国印象,通过文字带领读者领略他眼中独特的中国之美。
2、司马辽太郎先生在日本被称为国民作家,其著作具有塑造日本民众历史观的影响力。这一系列丛书记录了这位日本重量级作家对中日两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系列中的一本。这一系列是司马辽太郎先生游历中国时写下的珍贵的中国印象,记录了这位日本重量级作家对中日两国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思考。这本《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江南纪行》记述了司马辽太郎先生1981年到访江苏、浙江的所见、所感、所思,包含了大量关于中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和江苏、浙江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的对照思考。全书夹叙夹议,文采斐然,且颇具幽默感,字里行间流露着文化交流的诗意。
|
關於作者: |
司马辽太郎,日本文学巨匠,因其作品对日本民众历史观的塑造有很大影响,因此也被称为日本国民作家。代表作包括《坂本龙马》《国盗物语》《坂上之云》等。其历年作品先后斩获多项日本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经久不衰。1993年获颁代表日本最高荣誉的文化勋章。在他逝世后日本以他的名字命名“司马辽太郎奖”,并设立司马辽太郎纪念馆,用以纪念他。
|
目錄:
|
苏州的墙
宝带桥
伍子胥之门
盘 门
吴
吴音与吴服
胥门与阊门
逃亡之于锦带桥
棁与樋
西湖的风
岳王庙
谈 茶
茶田之中
急须壶
茶里的中国和日本
年轻的女村主任
海宁县盐官镇
乾隆奇谈
布袋和尚
瓦流草
“猹”这种野兽
越州的乡村密宗
前往会稽山
禹庙和梅干
话 酒
余姚站望远
日本史的光影
宁波杂感
乘船而上
戎 克
戎克的远征
眼 珠
铜钱时代
天童山
|
內容試閱:
|
上午九点四十分,我们从杭州站出发,不久便抵达绍兴。花了一小时四分钟。一坐上在车站前等着我们的巴士,我就把脸贴在了车窗玻璃上。甚至与来迎接我们的当地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打招呼时,都有些心不在焉。我太想看看道路两侧鳞次栉比的新旧民房了。
车窗外已是波涛连绵的瓦顶,这是苏州之行以来我熟识的景色。
黑瓦因年深日久而泛灰,失去了光泽,我不知该如何描述这种美感。其厚度也完全不同于日本瓦。这种瓦片像仙贝一样单薄脆弱,若一片片铺开,似乎小石子落在上面也会应声而碎。不过若将这些瓦片层层累起,它们会变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还有利于雨水排流。此外,
与日本瓦相比,这种屋顶的总重量也更轻。这种瓦唯一的目的是遮雨,因此要尽量避免给房屋结构带来重量上的负担。我认为这比日本的瓦更合理。我忘记说了,这种瓦片呈半圆形,是将圆筒形的瓦劈成两半制成的。
“真像仙贝啊。”这一形容,是画家须田在仰望苏州民房的屋顶时说的。的确,这瓦片仿佛一咬就碎。这一层层半圆形的仙贝从屋脊到屋檐排成纵队,仿佛在流动一般,实在是美极了!我通过此次旅行,知道了汉语中有“瓦流”一词。在古老民房的瓦顶上,都铺着一层青黄色的植物性装饰——屋顶长着的矮草。草把瓦缝间那少得可怜的灰尘当作土壤,顽强地扎下了根。我们来访的六月,正好是这种植物的花期,花开得正盛。
之后,我问起草的名字,答曰:“瓦流草。”这个词也很美,而且这种黄色的小花像苔藓一样娇嫩,古朴的“瓦流”在这种花的装饰下,显现出一种宋代绘画般的潇洒韵味。
这时,我情不自禁地开始了另一段联想。我以前说过,这种带有“仙贝”瓦和石灰墙的房屋,也广泛分布在西亚到地中海一带。恰巧我在回国后,看到了一张刊登在《朝日画报》(1981年10月2日)上的意大利农家的照片。在意大利北部,波河自西向东汇入亚得里亚海,照片上的正是这片流域的农家。除了原料土泛红,意大利农家的瓦及其铺设方式与江南如出一辙。与江南的瓦顶一样,意大利农家屋顶上也淌着“瓦流”。连没有排水管这点都一样。
不过,意大利农家的屋顶没有瓦流草。就算有,青黄色的花也肯定与红土瓦不搭,而与黑土瓦更配。
绍兴的古老民房,和我预想的一样潇洒,给人一种与中餐馆完全不同的感觉。在这里,无用的装饰不受欢迎,色调也有标准,建筑物始终由黑与白构成。墙壁的白,支柱和横梁的黑。这种协调,或许源自人们对构造的简洁性与牢固性的钟爱。雅致却不脆弱,古朴而不惹人厌,作为城市要能久经风霜——我想,这些良苦用心已成为共通的文化意识,在无形中融入了当地。
我们的巴士并没有直接驶向旅舍,而是先驶向了鲁迅故居。我不想在这篇文章中介绍鲁迅其人。去日本的任何一家书店,都能买到鲁迅的评传和全集。尤其在战前,人们像敬爱夏目漱石一般敬爱鲁迅,因此在鲁迅去世后,日本甚至先于中国(1935年)出版了他的全集(七卷)。今天,仍有《鲁迅全集》(岩波书店出版)、《鲁迅作品集》(筑摩书房出版)等优秀的出版物。
我想把鲁迅故居视作绍兴大小民房中的一个典型。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鲁迅在三十八岁时将故居转让给他人,但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修复并受到保护。“鲁迅故居 百草园”这一行小字,写在朝向人行道的门上。虽说是门,但其概念不同于日本的山门、下级武士住宅的房门或上级武士住宅的长屋门,只是在带屋檐的矮墙上打通了一个入口。这种建筑风格,在受宋朝浙江式建筑影响的镰仓、室町时代的日本禅寺中也有,很契合禅宗的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