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学语文教师成长进阶丛书 十年了,停下来思考

書城自編碼: 26673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吴欣歆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197962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0页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4.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饲渊
《 饲渊 》

售價:HK$ 47.8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售價:HK$ 82.8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售價:HK$ 105.6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售價:HK$ 105.6
将军
《 将军 》

售價:HK$ 57.6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售價:HK$ 117.6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售價:HK$ 54.0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售價:HK$ 8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0.9
《 中学语文教师成长进阶丛书:头五年,一路奔跑 》
+

HK$ 64.4
《 中学语文教师成长进阶丛书:十五年,从独立到独到 》
+

HK$ 64.4
《 中学语文教师成长进阶丛书 十年了,停下来思考 》
+

HK$ 73.6
《 中学语文教师成长进阶丛书 二十年后,叩问语文之道 》
+

HK$ 93.6
《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万千教育) 》
編輯推薦: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

适应期的教师如何教学?如何解决面临的困惑?
于漪、张秋玲老师主编,解决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不相同的教育“情况”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中学语文老师成长进阶丛书》的一本。作者处于教书十年的“得意”与“失意”并存期,描述了该阶段教师的困惑与迷茫,以及展开的理论思考与探索。书中以教学故事为载体,以内涵丰富、可读性强的故事与课例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处于适应期发展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共性特点,以及难以逾越、必经的实际问题,给读者指出了问题解决的路径、方向,以帮助其尽快找到突破困境,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
關於作者: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6年获得“语文报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2008年获得港、澳、台、大陆两岸四地“同文异教”教学大赛一等奖。发表《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写作在有意无意之间》《高考语文试卷对选修课的考查及启示》等论文多篇。
目錄
前言
思过:站在教学的缺口上反思
底气十足的背后
被“挂”在黑板上之后
抓住课文的“根”
好习惯是喊出来的
重新再来
我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日本文学
对《再别康桥》“音乐美”的深度阅读
艺术的朗读带来的尴尬
我的实录比您的多了一千多字
学生为什么改不出来
思变:行走于“打破”与“重建”之间
大的、洋的和实的
当课堂被压缩成十二分钟
一次引用掀起的热潮
手机短信引发的灵感
我们的学生从来没这么活跃过
那些题目……
一个完整的交流环节
读整篇文章,参悟一场卓绝的自省
如此积累更有效
听课,到底要听些什么?
思进:永远在路上
捕捉那些有价值的“现象”
我的“采矿”工具
情感氛围的营造更重要
写出自己的真情、真意与真趣
参考例文不可少
和学生一起开辟选择的空间
教学,以学习成果为起点
小组合作之路
“常规”才是高效的保证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
內容試閱
底气十足的背后
在我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区里的教研员刘德水老师来我们学校视导,听了我的课。
那天,我讲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我喜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我讲过很多次的篇目,自我感觉得心应手。在疏通文义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在横线上填一个词,并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这是一个的梦。
学生显然是读出了点感觉的,先后填上了“惊悚”“浪漫”“虚幻”“可怕”,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做出了分析。在五六个学生发言之后,我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这是一个瑰丽奇伟的梦,诗人用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瑰丽奇伟的世界,一个瑰丽奇伟的心灵。“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三次驰骋笔力,极写天姥山之高;“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描写出诗人在湖光月色中“飞渡”的飘逸;“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以下几句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奇幻无比的神仙世界,这些诗句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想象世界。而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我们看到了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李白傲岸的精神、不屈的灵魂,向我们展示了他瑰丽奇伟的心灵世界。
我注意到,我讲的时候学生们听得很投入,他们频频点头,露出信服的表情,没有一点怀疑,甚至没有一点迟疑地接受了我的观点,有些同学还做了笔记。我稍稍有点得意,随口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我看到同学们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这说明老师说的还是可以的。”就这样,我的分享给整个课堂活动画上了句号。
下课后,我照例请刘老师说课,刘老师从他的听课笔记上撕下来一页纸,上面是他给我开的“药方”:
内实满,溢充于外,而少沉静,宜以疑缓之。疑者何来,多知则疑,见多则不敢信,不敢信则底气不足,不足则弱,则虚,气自沉矣。再以博实之,则沉而实,虚而强,如竹,如水,如风,如雷电,皆如是也。
刘老师又补了一句:“自觉真理在握,往往压抑了学生的见解。”
那张“方子”和那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我在课堂上有过多少次“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在讲《从军行》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侧面描写烘托气氛的手法,我大段地背诵“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在讲《赤壁赋》的时候,我援引了很多名家的评论,学生们忙着记笔记,根本没时间思考……在一次又一次地“秀”出自我之后,学生似乎被我“唬”住了、“镇”住了,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成了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好”老师。在我这位“好”老师的“压迫”下,学生在敬佩仰慕中“接受”,在心悦诚服中被压抑了见解,心甘情愿地放弃了怀疑与思考。
学生乐于接受,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用“不走脑”的方式“全盘”接受。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把“老师的”当成“自己的”,用“老师说的”来代替“自己想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我的底气十足。我的语气、神态都是不容置疑的,我笃定地讲述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观点,于是,这种笃定“支配”了学生的意志,他们相信我说的一切。我的自我表现挤压了学生表现的空间,挤压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我底气十足,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是真理的拥有者,我是以“权威”的姿态站在讲台上的。刘老师的“方子”已经说明了我为什么会这样“底气十足”:“疑者何来,多知则疑,见多则不敢信,不敢信则底气不足,不足则弱,则虚,气自沉矣。”说到底,我的底气十足是“无知”“短见”的表现,是“自觉真理在握”的盲目自信。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共讲过五次《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次我按照教参讲,又查了些资料,没有自己的见解,心虚得很;第二次、第三次我能把教参和资料上的内容讲得比较熟练,只是语言流畅而已,有中气而没底气;第四次,似乎有了一点自己的阅读感悟,讲自己的,当然有底气;第五次,我对自己的见解深信不疑,而且还有点得意,有点“卖弄”的渴望,在课堂上颇有“表演欲”,于是——底气十足了。当我自信于自己的“浅见”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侃侃而谈”,带着压人的气势。
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教书十年”的状态,一切似乎都轻车熟路了,站在讲台上也有些“高招”了,已经能脱离教参独立解读文本、独立设计教学过程,这种独立让我不再依赖教参,不再依赖参考资料,误以为自己的足够了——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坏事,但只有自己的想法就麻烦了,自以为是地伪装“权威”,压制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无形中让学生远离了质疑和思考。
怎么调整呢?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我决定从改变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做起。
第二天走进课堂之前,我下定了决心,今天我什么也不说,布置好任务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他们的阅读感悟,然后抓住他们存在的问题,列出进一步阅读探究的任务和具体方法,即使学生读不到位也要引领学生自己去读,我再也不“炫耀”“卖弄”了。我的做法显然让学生有点蒙,几位同学发表意见后,大家突然齐刷刷地抬起头来,期待的目光差一点就让我“崩盘”,我压制住自己的“表现欲”,说了这样一段话:
刚才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有些值得我们借鉴,有些还有问题,大家觉得哪些观点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
思考片刻后,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我把这些问题在黑板上列出来。一转头,看到学生们又齐刷刷地抬起头来。我非常清楚学生在等待什么,也非常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同学们,我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这样一些方法解决……”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这期间,我也在着力改变自己,我每天都“趴”在电脑前查阅资料,那些熟悉的课文逐渐变得陌生起来,那些早已被我放走的文字突然又有了新的意义。一边读书,一边备课,我更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荒唐——我居然抱着陈旧的观点还底气十足,根本没有关注文艺理论的发展,没有注意到对那些经典课文的解读已经有了那么多新鲜的观点,对文言文中一些文字的解释又有了那么多的考证文章……
我在课堂上已经不是故意把问题“踢”给学生了,有些问题我真的不敢说,有些思考得比较成熟的,我也不敢把话说足,刘老师说“多知则疑”,确实,看得越多,思考的问题就越多,“见多则不敢信,不敢信则底气不足”。
学生进入高二以后,我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教学方式的“转型”,我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同行者”还是敢于质疑的,而我也在“虚心”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心虚”,课堂教学的语气都发生了变化,慢慢地,我觉得课堂上的“话语霸权”现象已经消除了。在我强力“压制自我”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抬头了。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教师和学生的强和弱是相互转化的,教师强的时候学生往往比较弱,当教师弱下去的时候,学生就强大起来,教师的自我意识无形中压制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教师放开手,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意识就迸发出来了。
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自律、自觉、自强的意识,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力,自觉是一种自我发展、自我解放的渴望,自强是一种自我提升的需求。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我这三种意识都非常强烈,教书十年,自认为成熟的我开始满足于现状,自我发展的需求在无形中被削弱,我底气十足的背后其实是自觉和自强意识的淡薄,继续走下去,底气十足就会变成“外强中干”。
有首歌唱道:“走过青春,走过四季,走过我自己。”这段经历告诉我:走过自己的最佳方式是放下自己,放下自己去关注学生,放下自己去博览群书,放下“内实满”,才有可能走向“沉而实”“虚而强”。
适应期的老师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其实,“缺口”就是挑战,帮我们发现“缺口”的常常是自己的学生。在应对学生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丰厚,逐渐淡定,逐渐走向教学的成熟与稳健。当我们被学生“挂”在黑板上,请转身对学生微笑,同时,在心底对自己微笑,因为——进步的时刻到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