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农林剩余物高值化利用

書城自編碼: 41634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武建新、宋晓文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8839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6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生舍弃清单
《 人生舍弃清单 》

售價:HK$ 65.9
趋势2025:解码中国互联网营销新地图: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报告(2025)
《 趋势2025:解码中国互联网营销新地图: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94.6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扛鼎之作 探讨学校所教数学的来源 揭秘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
《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扛鼎之作 探讨学校所教数学的来源 揭秘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 》

售價:HK$ 72.6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S/4HANA版)
《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S/4HANA版) 》

售價:HK$ 153.8
图画天地——七世纪前中国山水的图式
《 图画天地——七世纪前中国山水的图式 》

售價:HK$ 171.6
民国教育的记忆与重构
《 民国教育的记忆与重构 》

售價:HK$ 151.8
点亮自然
《 点亮自然 》

售價:HK$ 108.9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

售價:HK$ 129.8

內容簡介:
本书系统梳理了农林剩余物的资源现状、分布特点、理化性质及其主要成分的结构与特性,以及常见的高值化利用方式,并着重介绍了利用农林剩余物制备的无黏结剂板材、纸浆模塑包装材料、菌丝体复合材料、生物炭材料及其他功能性复合材料,对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性能调控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工业化制备的流程和参数。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并重,可供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农业工程及林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關於作者:
武建新,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秸秆材料化利用研究,机械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备可靠性与故障诊断。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
目錄
第1章 农林剩余物资源概述 001
1.1 农林剩余物的定义、成分及理化特点 001
1.1.1 农林剩余物的定义 001
1.1.2 农林剩余物的主要成分 002
1.1.3 农林剩余物的物理化学特点 006
1.2 中国农林剩余物资源及分布 013
1.2.1 中国农林剩余物资源 013
1.2.2 中国农林剩余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017
1.2.3 农林剩余物产量分析 019
1.3 农林剩余物高值化利用的研究意义 021
参考文献 022
第2章 农林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 024
2.1 高值化利用方式 024
2.1.1 农林剩余物饲料化利用 025
2.1.2 化学品提取 026
2.1.3 土壤改良与肥料化 028
2.1.4 农林剩余物制备新型材料 030
2.2 农林剩余物可制备的材料种类 031
2.2.1 生物基复合材料 031
2.2.2 人造板及木基材料 034
2.2.3 纤维素及衍生物材料 038
2.2.4 活性炭与碳材料 041
2.2.5 生物质基胶黏剂与化学制品 044
2.3 农林剩余物制备材料的技术方法 047
2.3.1 物理处理技术 047
2.3.2 化学处理技术 048
2.3.3 生物处理技术 048
2.3.4 添加剂与助剂的应用 049
2.3.5 技术路径的未来发展趋势 052
参考文献 053
第3章 农林剩余物制备无黏结剂板材 054
3.1 概述 054
3.2 板材制备与性能测试方法 055
3.2.1 无黏结剂纤维板的制备过程 056
3.2.2 无黏结剂纤维板的性能测试方法 057
3.3 利用大豆秸秆制备无黏结剂纤维板 059
3.3.1 大豆秸秆纤维板的物理特性 060
3.3.2 大豆秸秆纤维板的热性能 061
3.3.3 大豆秸秆纤维板的官能团变化 062
3.3.4 大豆秸秆纤维板的微观结构表征 062
3.3.5 大豆秸秆纤维板的力学性能 063
3.3.6 大豆秸秆纤维板的尺寸稳定性 067
3.4 利用樟树残枝制备无黏结剂纤维板 069
3.4.1 樟树残枝纤维板的热性能 069
3.4.2 樟树残枝纤维板的微观表征 070
3.4.3 樟树残枝纤维板的官能团变化 071
3.4.4 樟树残枝纤维板的物理特性 072
3.4.5 樟树残枝纤维板的力学性能 073
3.4.6 樟树残枝纤维板的尺寸稳定性 074
3.5 工业化人造板生产工艺 075
3.5.1 基本工艺流程 075
3.5.2 胶合板生产工艺流程 076
3.5.3 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 080
3.5.4 刨花板生产工艺流程 083
3.5.5 加胶黏剂与无胶黏剂工艺的比较 085
3.6 小结 086
参考文献 086
第4章 农林剩余物基纸浆模塑餐盒 090
4.1 纸浆模塑的发展概况 090
4.1.1 纸浆模塑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应用 090
4.1.2 农林剩余物与纸浆模塑 092
4.1.3 环保包装与日用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094
4.2 利用小麦秸秆制备纸浆模塑餐盒 094
4.2.1 小麦秸秆纸浆模塑餐盒的制备 095
4.2.2 小麦秸秆可降解植物纤维餐盒密度和力学性能 097
4.2.3 小麦秸秆可降解植物纤维餐盒防水性 102
4.2.4 小麦秸秆可降解植物纤维餐盒SEM 表征结果分析 111
4.3 农林剩余物基纸浆模塑餐盒的工业制备 112
4.3.1 原料收集 114
4.3.2 物理预处理 114
4.3.3 化学预处理 114
4.3.4 浆体制备 115
4.3.5 成型工艺 116
4.3.6 干燥过程 116
4.3.7 后处理与表面加工 117
4.3.8 质量控制与检测 117
4.4 小结 118
参考文献 119
第5章 农林剩余物基菌丝体复合材料 121
5.1 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121
5.1.1 早期研究与发展历程 121
5.1.2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123
5.1.3 商业化应用现状 126
5.2 菌丝体的构成 132
5.2.1 蛋白质 133
5.2.2 葡聚糖 134
5.2.3 几丁质 134
5.3 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135
5.3.1 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原材料与环境条件 136
5.3.2 菌丝体复合材料模具设计和灭菌过程 138
5.3.3 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培养方法 138
5.3.4 脱水和后处理技术 141
5.4 灵芝菌丝- 花生秸秆复合材料 143
5.4.1 灵芝菌丝- 花生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 143
5.4.2 灵芝菌丝- 花生秸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145
5.4.3 灵芝菌丝- 花生秸秆复合材料官能团变化 148
5.4.4 灵芝菌丝- 花生秸秆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 149
5.4.5 灵芝菌丝- 花生秸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150
5.4.6 灵芝菌丝- 花生秸秆复合材料物理特性 152
5.5 平菇菌丝- 沙柳复合材料 155
5.5.1 平菇菌丝- 沙柳复合材料的制备 156
5.5.2 平菇菌丝- 沙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156
5.5.3 平菇菌丝- 沙柳复合材料官能团变化 157
5.5.4 平菇菌丝- 沙柳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 157
5.5.5 平菇菌丝- 沙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159
5.5.6 平菇菌丝- 沙柳复合材料物理特性 162
5.6 小结 163
参考文献 164
第6章 农林剩余物生物炭材料 169
6.1 生物炭的发展概况 169
6.1.1 生物炭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应用 170
6.1.2 生物炭的研究进展 170
6.2 生物炭的制备工艺 175
6.2.1 原料预处理 175
6.2.2 炭化方法 176
6.2.3 活化方法 177
6.2.4 加热方法 178
6.3 生物炭的改性 179
6.3.1 酸改性 179
6.3.2 碱改性 179
6.3.3 氧化剂改性 179
6.3.4 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改性 180
6.3.5 其他改性 180
6.4 小结 181
参考文献 182
第7章 农林剩余物制备功能性复合材料 186
7.1 能源环保类复合材料 186
7.1.1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186
7.1.2 生物质基电池隔膜材料 189
7.1.3 光热转换功能材料 192
7.2 吸附与过滤功能材料 195
7.2.1 重金属吸附材料 195
7.2.2 VOCs 吸附功能材料 198
7.2.3 油水分离复合材料 201
7.3 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203
7.3.1 创面修复材料 203
7.3.2 药物缓释载体 207
7.3.3 组织工程支架 210
参考文献 214
第8章 农林剩余高值化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217
8.1 材料技术现状与发展瓶颈 217
8.1.1 技术进展 217
8.1.2 主要挑战 218
8.2 高值化应用的趋势与前景 219
8.2.1 新兴应用领域 219
8.2.2 技术创新方向 220
8.3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221
8.3.1 政策支持 221
8.3.2 产业合作模式 223
参考文献 224
內容試閱
全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加剧了资源消耗与生态保护矛盾,农业和林业产生的秸秆等农林剩余物“量大面广”,兼具“用则利、弃则害”的特性。受技术、成本及回收体系制约,我国近半数农林剩余物未被高值化利用,传统处理方式引发的污染与资源浪费,已成为农业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同时,全球面临化石资源萎缩及气候、环境问题倒逼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寻找绿色替代资源已成共识。农林剩余物富含天然高分子成分,是优质可再生资源,其碳中性特征在绿色能源与生物基材料领域前景广阔。因此,通过科技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与“节能减排”,是相关领域前沿课题,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现实需求。
本书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全书系统梳理了农林剩余物的资源现状、分布特点、理化性质及其主要成分的结构与特性,以及常见的高值化利用方式,并着重介绍了利用农林剩余物制备的无黏结剂板材、纸浆模塑包装材料、菌丝体复合材料、生物炭材料及其他功能性复合材料。从制备工艺的优化,到产品性能的表征,再到实际应用流程,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本书内容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并重。全书由武建新、宋晓文共同撰写,其中武建新负责第1章、第4章、第6章、第8章,宋晓文负责第2章、第3章、第5章、第7章,本书正式编写历时一年多。感谢杜乐、何聪、任杰、赵漪、陈硕业等硕士研究生对本书相关具体实验的验证工作。
本书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和内蒙古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在此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教育厅和内蒙古工业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的辛勤付出。
由于本书内容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书中难免有疏漏,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5年7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