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浪淘沙:从五代到十国 王宏杰五代史三部曲系列 一部生动而富有深度的乱世长卷 一幅反映人性的丰富画卷
》
售價:HK$
105.6

《
第八个侦探
》
售價:HK$
65.8

《
情结(精装)俄狄浦斯情结/该隐情结/自卑情结/救世主情结…… 在诉说与倾听中打开心灵的窗户,探索情结
》
售價:HK$
60.5

《
台湾百科全书历史篇
》
售價:HK$
184.8

《
建安 英雄的绝响(214—219)
》
售價:HK$
64.9

《
经纬度·何以中国·周秦之变:地理·人文·技术
》
售價:HK$
107.8

《
永劫馆超连续杀人事件:魔女决定与X赴死
》
售價:HK$
60.5

《
财富心理学:通向富足人生的50个想法
》
售價:HK$
82.5
|
| 編輯推薦: |
战国时代为多民族时代 合纵连横是限秦楚兴周燕 秦胜在远交近攻非六国赂秦 财阀与货币影响各国变法与政治 秦末大乱的民族与外戚背景 秦亡汉兴创立中华民族新时代 作者张捷出身中国书香世家,晚清翰林、状元的后代,一门三院士,幼承家学,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其视频号“张捷财经观察”,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深受听众喜爱和追捧。
|
| 內容簡介: |
|
《战国重构(上册):纵横暗线》以现代考古发现为基石,融汇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多维视角,对战国至汉初的历史进行颠覆性解读。本书旨在打破传统历史叙事的窠臼,引领读者穿越迷雾,抵达一个更为真实、复杂的战国时代。本书将战国置于“国际体系”而非“中国内部史”的框架下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其作为“文明试验场”的世界意义。
|
| 關於作者: |
|
张捷,战略学家、经济学家、著名律师,孔子奖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捷出身书香世家,一门三院士,晚清翰林、状元的后代,幼承家学,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以现代考古新发现为基础,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重新思考战国合纵连横到汉朝独尊儒术的历史,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历史解读。华文出版社已经出版“张捷说红楼”三部《红楼财经传家》《红楼深宅博弈》《红楼政经逻辑》,以及其财经图书《数字泡沫》《平台博弈》。
|
| 目錄:
|
一次颠覆性的历史回望——南门太守/1
自序:历史能不能重构? /1
引子:苏秦合纵连横之假想敌 /1
一、战国被刻意掩盖的史实 /6
(一)春秋战国诸侯背后的民族问题 /6
(二)假隔离的春秋战国吴越两霸 /39
(三)被黑化的楚怀王 /53
(四)历史春秋的二元论 /76
二、知识与资源是潜在核心力量 /80
(一)军事技术变革的力量 /80
(二)金属玉器资源的博弈 /104
(三)王子朝奔楚之下的知识扩散 /116
(四)周王室典籍散佚与春秋百家 /134
(五)神秘组织技术流派墨家的历史作用 /149
三、水流、粮食、地缘与货币战争 /168
(一)位居水系上游的地缘优势 /168
(二)战国河流的地缘格局 /180
(三)水道改变的地缘战略 /192
(四)秦国的治水经济和技术 /195
(五)天下粮仓——敖仓 /198
(六)秦灭六国的地缘政经学 /205
(七)秦国统一天下的货币战争 /212
四、合纵连横的虚假阳谋 /230
引子:合纵连横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 /230
(一)族裔和信仰在春秋战国中的作用 /236
(二)秦赵共祖与赵国兴衰 /246
(三)离间秦赵关系带有周人立场 /257
(四)瓦解秦楚关系,开辟周人空间 /270
(五)复礼姬周,苏秦反间田齐为周燕 /286
(六)族裔矛盾与合纵伐齐的儒家立场 /302
附:下册内容简介 /324
|
| 內容試閱:
|
本人在网络上出名,首先是在天涯写历史方面的帖子,到现在已经20年左右了。基于当年的资料有限,有些观点是有局限性的,如今随着考古新发现、中华民族觉醒、对西方史料的质疑,很多观点需要修正,同时本人经过思考也有了很多新观点和心得体会,所以有必要把原来的历史帖子重新梳理,使其更加逻辑化和具有创新性。从历史全局出发,对中华文明重新思考,要突破原有的各种限制,以现代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待战国到西汉建立这一段历史。因此,本人利用考古新发现,对这一段历史进行重新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以史为镜,更好地理解那个时期的政经逻辑。 中国先秦流传至今的历史,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由汉代先儒们重构的。当年,秦始皇烧毁了六国史书,烧毁了民间史书,而秦朝的官方史书又被项羽放的一把阿房宫大火烧掉了,所以,后世的历史是在这些史料被焚毁后,到了汉朝的第四代皇帝汉武帝中后期,在汉代独尊儒术的背景下,由与儒家董仲舒、孔安国有师承和学友关系的司马迁重构发展起来的,这中间有所中断。 近代以来,考古发现了一些司马迁当年看不到的史料,因此对很多历史的认知和解读,可以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同时还要剔除儒家的私货和西方文化渗透中矮化中华文明的部分。 本书书名叫《战国重构》,有人问,历史怎么可以“重构”?本人认为,历史上的客观事实是不能重构的,否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但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且不说各个朝代和各个学术流派有意掩盖历史真相或篡改,最起码书写者都是有立场的,更有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局限性,是真话不能全说的,大多用春秋笔法,所以是不全面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历史的断层进行合理的构建和解读。司马迁《史记》所创造的“春秋笔法”,极大影响了对历史的解读。这些史籍所记录的历史,也不是全部的客观事实,而是他们根据史料证据,带着写史人的认知共同完成的。放在本人所从事的律师领域,这属于我们说的法律事实,也就是有证据还原支持的事实,但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是有差距的。历史学有不同的学派,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解读,对于观点和解读,当然是可以重构的。 本人的职业是律师,明白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法律事实是依据证据而来,法律事实不止一个,而且有立场,原告和被告都会提出自己的法律事实,最后法院根据证据判决确定法律事实,再按照法律事实适用法律。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法律事实可能就与客观事实有差距,在证据不足又必须断案的情况下,西方是有心证的,法官和陪审团的心证是可能与客观事实有偏差的。 历史也是一样,权威认定的史实与法官认定的法律事实类似。案件在有了新证据之后,原来的判决要被推翻重审;权威认定的史实也是一样,在考古发掘有了新证据后,也要重新思考和重构。中国的史学编撰规则一般是新朝写前朝的历史,而当朝写的历史或者当朝实录的材料的地位是很低的。即使当朝写历史,包括记录和实录,也有可能出现写错或者刻意篡改的现象,后世写历史虽然篡改的可能性极大下降,但也带有后世的立场。先秦的历史,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国家的学术环境也早已不是独尊儒术而是更宽松,完全可以进行新的思考。 本人写这本书,就是按照现代社会科学、现代经济学和现代考古挖掘的最新结果,重新构建了一幅战国的历史画卷,到底是否正确,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在中华民族崛起、文化自信的时代,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重新解读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当中的作用,剔除原先那些不适合近现代社会的认知,建立?解读战国到两汉这一段时间的历史特别重要,认识先秦的历史成为重点。我们要站在现代社会科学的高度,重新认识先秦到汉朝的历史,从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看清西方的文化渗透和殖民,这些都是本书要研究和讨论的内容。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指导我们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 中华民族有自身悠久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中华民族是怎么形成的,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做到各民族不断融合,而不是民族分裂?延续中华文明的关键在哪里?中华信仰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