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99.0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97.9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141.9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118.8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49.5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437.8
 
  《 
			中国史前玉器
			》
 售價:HK$ 
			96.8
 
 
 | 
         
          | 內容簡介: |   
          | 阳明学是一门追求在生活中契入良知、发挥良知作用的学问。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以中国哲学整体为视野,以二程、朱子、陆象山等为参照,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关怀,以把握宗旨、以意逆志为具体方法,以本体、工夫关系为主线,以阳明晚年思想为归宿,对阳明学展开了全面、深入解读。解读所得的主要新观点为:对阳明而言本体是展现在现实世界中的规范性力量;工夫是一元两层本体工夫;即用是体是阳明体用论乃至整个思想的特色;知行合一包含本来合一、能够合一和应该合一三层意思;心即理包含性理直接出于心和性理统摄事物之理两层含义;良知与天道是既一体又同构的关系;阳明工夫论的内在理路是简易与真切的互蕴;“良知”意味着即用是体;无善无恶有无所谓善恶和自然好善恶恶两项含义;真诚恻怛对阳明思想具有总结性意义;等等。
 |  
         
          | 關於作者: |   
          | 傅锡洪,男,1986年生,福建上杭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先后获复旦大学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和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研究博士学位(国家公派)。主要从事宋明儒学、东亚儒学和儒家宗教性问题研究。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多项教育部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译文和综述多篇。10余篇文章获《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摘编或转载。 |  
         
          | 目錄: |   
          | 导论/001 
 第一编 本体
 第一章 知行合一/051
 第一节 直接针对朱子忽视本心之知的问题而提出/053
 第二节 知行合一的三层含义/059
 第三节 重建知与行、我与万物的原初关联/068
 小结/078
 第二章 心即理/082
 第一节 陆王与朱子的异同/083
 第二节 “心即理”的含义与宗旨/096
 第三节 “心即理”意味着理生于心/122
 小结/151
 第三章 良知即天道/158
 第一节 不仅同构而且一体/162
 第二节 化育万物的功能职责/177
 第三节 不滞于万物的运作方式/190
 小结/202
 
 第二编 工夫
 第四章 中晚年工夫论的转折与连续/211
 第一节 中年工夫论以切要为焦点/214
 第二节 格物工夫受本体指引和推动/221
 第三节 本体指引和推动作为中年工夫论的普遍特征/225
 第四节 致良知的提出与阳明工夫论焦点的变化/229
 小结/234
 第五章 晚年工夫论中的致知与诚意/238
 第一节 突出致知使工夫变得可靠且简易/240
 第二节 突出诚意可以促成致知工夫的落实/245
 第三节 致知与诚意各有所指而又相互蕴含/253
 第四节 阳明工夫论演进的内在线索/259小结/263
 第六章 两层工夫/265
 第一节 朱陆对工夫阶次的不同理解/268
 第二节 阳明对两层工夫的选择/282
 第三节 两层工夫各自的特点/298
 小结/317
 第七章 工夫论的内在理路/320
 第一节 从早年经历看阳明工夫论的要义/324
 第二节 简易与真切相互需要/331
 第三节 简易与真切相互促进/336
 小结/342
 
 第三编 体用
 第八章 性/351
 第一节 心性合一于现实世界/356
 第二节 即用是性,离用无性/362
 第三节 性的直接性与充足性/370
 小结/373
 第九章 “良知”/379
 第一节 “良知”意味着即用是体/382
 第二节 阳明对朱子学及明道、象山、甘泉之学的扬弃/409
 第三节 “良知”之前的言说及其局限/429
 第四节 “良知”本身的局限及阳明后学的分化/437
 小结/451
 第十章 未发已发/454
 第一节 作为潜在思想资源的五峰、南轩的主张/457
 第二节 主要针对朱子的两层区分而来/467
 第三节 良知即已发而为未发/476
 第四节 从两个层次展开/482
 第五节 两种可能质疑及其回应/496
 小结/502
 第十一章 动静合一/508
 第一节 动静合一的第一层含义/510
 第二节 背离第一层动静合一的两种问题/514
 第三节 动静合一的第二层含义/520
 第四节 动静合一的第三层含义/523
 小结/528
 
 第四编 四句教
 第十二章 无善无恶/533
 第一节 无善恶可言与离用无体的体用论/536
 第二节 自然以及勉然好善恶恶的工夫/549
 第三节 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560
 小结/569
 第十三章 两种《大学》诠释,两种四句教/571
 第一节 可以实施的正心工夫/576
 第二节 两种正心诠释的交织/579
 第三节 平日四句教/583
 第四节 定本四句教/588
 小结/592
 第十四章 天泉四句/597
 第一节 好善恶恶的两条工夫提升之路/598
 第二节 只能在用上说体/603
 第三节 龙溪与阳明的离合/609
 第四节 彻上彻下的四句教/614
 小结/621
 第十五章 严滩四句/622
 第一节 龙溪揭示的无心工夫/623
 第二节 严滩四句的本意/629
 第三节 另一条隐含的工夫提升之路/633
 小结/637
 
 第五编 真诚恻怛
 第十六章 真诚恻怛之工夫/641
 第一节 真诚恻怛的思想渊源/643
 第二节 借助真诚工夫以呈露恻怛之仁/650
 第三节 借助恻怛之力以维护真诚状态/654
 第四节 真诚恻怛与诚意、致良知的关系/659
 小结/661
 第十七章 真诚恻怛之本体/663
 第一节 真诚恻怛是工夫的动力和准则/664
 第二节 真诚恻怛是针对克除私欲的问题而来/666
 第三节 真诚恻怛之动力源自生生之仁/669
 第四节 一体之痛感即是化知为行、为善去恶的根本动力/672
 小结/676
 第十八章 真诚恻怛的总结性意义/679
 第一节 本体与工夫的统一/682
 第二节 动力与准则的统一/686
 第三节 勉然与自然的统一/689
 小结/692
 征引文献/695
 初出一览/709
 后记/7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