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小说如何思考:个人主义的限度(1719—1900)

書城自編碼: 415306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美]南希·阿姆斯特朗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75655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DK草药大百科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編輯推薦:
【虚构的力量:小说如何塑造现代自我认知】
从《鲁滨逊漂流记》到《简·爱》,经典小说不仅讲述故事,更构建了现代个体的认知框架。本书探讨小说如何成为自我认知的镜像,帮助读者在叙事中寻找身份认同。
【叙事与规训:文学中的主体建构】
当我们在阅读小说时,是否也在接受某种隐形的规训?本书通过福柯的视角,分析小说叙事如何参与现代主体的建构过程,揭示文学与权力机制的微妙关系。
【从奥斯汀到狄更斯:小说中的个人主义演变】
追踪18-19世纪英国小说中个人主义的演变轨迹,本书展现了文学如何反映并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变革,塑造了现代人对自由、爱情和成功的理解。
【跨时空对话:小说与哲学的思想碰撞】
将笛福、艾略特等小说家与洛克、弗洛伊德等思想家并置阅读,本书开创性地展示了文学叙事与哲学理论如何共同形塑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內容簡介:
小说在现代个体的形塑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文学又如何影响我们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认知?
在《小说如何思考》中,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南希·阿姆斯特朗通过跨学科研究揭示了小说的发展史与现代个体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南希·阿姆斯特朗提出,小说的发展史与现代个体的形成史密切相关。小说塑造的主体形象展现出智慧和意志,能一定程度改变社会秩序。一旦小说创造了这一形象,读者便可通过这种叙事理解自我,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主体。为了展示笛福、奥斯丁、司各特、勃朗特、狄更斯、艾略特、哈代、哈葛德和斯托克等作家的经典小说如何参与塑造、更新和延续个体形象的过程,阿姆斯特朗将这些小说与洛克、休谟、卢梭、马尔萨斯、达尔文、康德和弗洛伊德等思想家的著作进行对照。作者还借助阿尔都塞、福柯和德勒兹等理论家的观点,阐释了现代个体形成的复杂性。
關於作者:
南希?阿姆斯特朗(Nancy Armstrong,1938— ),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杜克大学英语系教授,曾任耶鲁大学、圣地亚哥大学等知名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聚焦于18至20世纪英美小说、文学批评理论。代表作有《欲望与家庭小说》(Desire and Domestic Fiction,1987)、《摄影时代的小说》(Fiction in the Age of Photography,1999)、《小说如何思考》(How Novels Think,2005)等。
目錄
致谢
导论: 小说如何思考
设想个人
另一种思考的可能性
感性的遗产
第一章 不合时宜者如何成为道德主人公
坏主体
契约道德
性道德
新的阶级气质
道德作为规训
第二章 当小说缔造了国家
矛盾的客体
陌生的伙伴
忧郁症般的政治史
政治史般的忧郁症
第三章 为何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里难觅好男人
重审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坏主体
新颖的移置
非个人的主体
和爱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 多元发生论的想象
重复带来的差异
当再生产变成重复
防御型个人主义
重复的非人性
来自吸血鬼的一些帮助
有差异的再生产
第五章 必要的哥特
女性缺什么
虚假乌托邦之母
被压抑者的回归
对负面事物的否定
內容試閱
本书封面肖像绘于1780—1781年,作者是乔舒亚·雷诺兹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作为卷头插画,它阐明了我将要用五章来阐释的悖论。这位班伯里少爷 的形象很快被一种幻觉笼罩,这种幻觉将某种认同永远地锚定在一个原本无特征的男孩的独特形象之上。艺术史家仍在争论,他究竟是班伯里兄弟俩中的哪一位,是哥哥还是弟弟,不过,我为这位个人设想的那种认同跟出身没什么关系。保障了雷诺兹画作主体的新型认同的转型始于一则轶闻,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反复上演。为了解释肖像那让人好奇的表情,微张的嘴以及睁大眼睛的凝视,轶闻称,雷诺兹在画男孩的时候为他讲故事,男孩坐在一棵树前长满草的小山丘上,听着入了迷。这是现代主体的缩影。
根据18世纪认识论和道德哲学的观点,现代主体的形成依靠从外部世界获取感觉,并首先用这种感觉材料构成观念,然后形成了判断力和道德感,从而赋予主体一种自我封闭、内在一致的认同。由此,迥异于雷诺兹那些身份显赫的男女人物肖像,在这幅绘画中,观者的注意力从传统上标志着世俗地位的人物身躯表面决定性地转移开去。【2】比起雷诺兹的任何其它肖像作品,小班伯里的画像更能邀约观者揣测那赋予个体生气的内心世界——因为讲故事,这个个人被按下暂停键。争论雷诺兹画的是班伯里家的老大还是老二,是次要的,更要紧的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是什么生产了孩子的表情。在轶事解释的帮助下,这个表情让我们想象自己处于他的位置,并做出几乎一样的表情。
班伯里的画像为独特的心理状态提供了外在可见的标志,这一点同样引起了人们对画家的注意。 1781年,《公报》(Gazetteer)刊载了日后成为这幅画的重要事实的内容。小班伯里是“如此的活泼,乔舒亚·雷诺兹爵士没法让他保持稳定的坐姿,只好给他讲个有趣的故事,集中他的注意力。” 1781年,故事和画一起来到了皇家艺术学院展览;展览上,诗人、哲学家詹姆斯·比蒂(James Beattie)称其为全英国最著名画家最好的两幅肖像画之一,描述道“应该是一个男孩正听着一个精彩的故事”(引自多蒙特《英国绘画》,第294页)。据报道,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觉得这幅画“很迷人”(同上,第296页)。时间流逝,沥青涂料的褪色既没有削弱绘画唤起轶事的力量,也没能减损那桩轶事让图像重获生气的能力。故事让男孩的独特性的源头转移回到画家本人身上,理查德·多蒙特(Richard Dorment)的观察对此提供了现代证词,“亨利身后那渐深的树林、以及左边那(多瘤节的?)树干可能并非凭空而来,让人想到神话里有点可怕的背景环境”(同上,第294页)。鉴于著名的噩梦画家亨利·富塞利(Henry Fuseli)是雷诺兹的同时代人,两人偶尔还有交流,我忽然想到,雷诺兹完全有可能是通过讲恐怖故事哄诱出了男孩脸上的表情。和哥特式感性相符,男孩面部表情体现出的感觉并非由实际存在的客体所引起。这些感觉被故事激发,它们来自前景的某处——已然充满了感情——让他停下他的动作,那动作则体现在他皱起来的衣服和敞开的衬衫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