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建制者与外来者:社区问题的一项社会学考察(《文明的进程》作者埃利亚斯,群际关系研究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71.5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HK$
107.8

《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售價:HK$
163.9

《
江南器物志
》
售價:HK$
86.9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HK$
98.8

《
与贝聿铭同行
》
售價:HK$
129.8

《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售價:HK$
38.5

《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售價:HK$
86.9
|
目錄:
|
绪论001
一、生物化学概述 001
二、动物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001
三、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002
四、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动态 003
五、动物生物化学与畜牧兽医专业的关系 004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005
第一节 蛋白质功能概述 005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006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006
二、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单位——氨基酸 006
三、肽 011
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012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012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013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017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分类 018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018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019
三、蛋白质的沉淀和凝固 019
四、蛋白质的变性 020
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020
六、蛋白质的分类 021
第五节 离心分离技术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技术 022
一、离心分离技术 022
二、分光光度法检测技术 023
本章小结 023
复习思考题 024
第二章 核酸化学025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025
一、概念 025
二、分类与分布 026
三、核酸的化学组成 026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029
一、DNA的一级结构 029
二、DNA的空间结构 030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 033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036
一、基本性质 036
二、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037
本章小结 038
复习思考题 038
第三章 酶化学039
第一节 概述 039
一、酶的概念 039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039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040
一、酶的化学组成 040
二、酶的活性中心 042
三、酶原与酶原激活 044
四、同工酶 044
五、变构酶 45
第三节 酶作用的基本原理 046
一、酶作用与分子活化能 046
二、中间产物学说 046
三、诱导契合学说 047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047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047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049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049
四、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050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051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051
第五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054
一、酶的命名 054
二、酶的分类 054
第六节 酶与动物生产实践的关系 055
一、酶在畜禽饲养方面的应用 055
二、酶在动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056
三、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058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酶 058
一、概述 058
二、脂溶性维生素 059
三、水溶性维生素 059
本章小结 066
复习思考题 066
第四章 生物氧化067
第一节 概述 067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067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067
三、生物氧化的方式 068
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069
一、单纯脱羧基 069
二、氧化脱羧基 069
第三节 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070
一、呼吸链及其组成 070
二、呼吸链各组分的作用机理 070
三、线粒体内主要的呼吸链 072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074
第四节 生物氧化中能量的产生与利用 075
一、高能键与高能化合物 075
二、ATP的生成及意义 076
三、高能磷酸键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079
第五节 线粒体外的生物氧化体系 081
一、需氧脱氢酶催化的生物氧化 081
二、加氧酶催化的生物氧化 082
三、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催化的生物氧化 082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的生物氧化 083
本章小结 083
复习思考题 083
第五章 糖代谢084
第一节 糖代谢概述 084
一、糖类 084
二、糖的生理功能 085
三、糖代谢概况 086
四、血糖及其调节 086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089
一、糖的无氧分解 089
二、糖的有氧分解 093
三、磷酸戊糖途径 098
第三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02
一、糖原的合成 103
二、糖原的分解 105
第四节 糖异生作用 106
一、糖异生作用的概念 106
二、糖异生作用的途径 106
三、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 107
第五节 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与调节 108
一、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 108
二、糖代谢各途径的调节 110
第六节 生化实验样品的制备技术 111
一、血液样品 111
二、尿液样品 111
三、组织样品 111
第七节 糖类的化学检测技术 112
本章小结 112
复习思考题 113
第六章 脂类代谢114
第一节 脂类概述 114
一、脂类的概念 114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114
三、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16
四、脂肪的贮存、动员和运输 116
第二节 脂肪代谢 119
一、脂肪的分解代谢 119
二、脂肪的合成代谢 126
第三节 类脂代谢 132
一、磷脂的代谢 132
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及转化 135
第四节 脂类的化学检测技术 137
一、脂类的化学检测 137
二、脂类的含量测定 138
三、酮体测定 139
本章小结 139
复习思考题 139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141
第一节 概述 141
一、蛋白质的生理作用 141
二、氮平衡 142
三、必需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143
第二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144
一、蛋白质水解酶 144
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44
三、氨基酸代谢概况 145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 146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46
二、氨的代谢 148
三、α-酮酸的代谢 153
四、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55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 157
一、提供一碳基团的氨基酸代谢 157
二、含硫氨基酸代谢 158
三、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转变 161
第五节 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164
一、由α-酮酸氨基化生成 164
二、由氨基酸之间转变生成 164
第六节 糖、脂类、蛋白质之间的代谢关系 164
一、相互联系 165
二、相互影响 166
第七节 氨基酸色谱技术简介 167
一、分配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167
二、氨基酸色谱技术 167
本章小结 168
复习思考题 169
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及核苷酸代谢170
第一节 核酸的降解 170
一、核酸外切酶 171
二、核酸内切酶 171
三、核苷酸的降解 171
第二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71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71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74
第三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74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74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77
本章小结 178
复习思考题 179
第九章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80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180
一、DNA的复制 180
二、DNA的损伤和修复 186
三、RNA指导下的DNA合成 187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188
一、转录 188
二、RNA的转录后加工 191
三、RNA的复制 192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92
一、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192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195
三、多肽链合成后的加工 198
本章小结 199
复习思考题 200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调节201
第一节 概述 201
一、物质代谢调节的生理意义 201
二、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 202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202
一、酶的定位调节 202
二、酶的活性调节 203
三、酶的含量调节 205
第三节 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206
一、激素通过细胞膜受体的调节 206
二、激素通过细胞内受体的调节 207
第四节 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208
本章小结 208
复习思考题 208
第十一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210
第一节 体液 210
一、体液的含量与分布 210
二、体液的电解质分布 211
三、体液的交换 212
第二节 水平衡 213
一、水的生理功能 213
二、水的来源与去路 214
第三节 无机盐代谢 215
一、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215
二、钠、钾、氯的代谢 215
三、水和无机盐代谢的调节 217
第四节 钙、磷代谢 219
一、钙、磷在体内的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219
二、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219
三、血钙与血磷 220
四、钙、磷代谢的调节 221
第五节 微量元素 222
一、铁 222
二、锌 224
三、铜 224
四、硒 225
五、碘 225
六、锰 225
七、氟 225
本章小结 226
复习思考题 226
第十二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简介227
第一节 核酸的提取 227
一、DNA提取方法 227
二、RNA提取方法 228
三、核酸提取的其他方法 228
第二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 229
一、PCR的基本原理 229
二、PCR反应的基本条件及其对PCR的影响 230
三、PCR实验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231
四、常用的几种PCR技术 232
五、PCR的应用 235
第三节 DNA重组技术 236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 236
二、基因重组 236
三、重组子导入受体菌 237
四、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237
本章小结 237
复习思考题 238
第十三章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操作239
第一部分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239
一、实验室规则及常识 239
二、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常识 240
三、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 242
四、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 247
第二部分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基础篇 248
技能训练一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248
一、目的 248
二、原理 248
三、器材与试剂 248
四、方法与步骤 249
五、结果与讨论 249
技能训练二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249
一、目的 249
二、原理 249
三、器材与试剂 250
四、方法与步骤 250
五、结果与讨论 250
技能训练三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251
一、目的 251
二、原理 251
三、器材与试剂 251
四、方法与步骤 251
五、结果与讨论 252
技能训练四 氨基酸的纸色谱法分离 253
一、目的 253
二、原理 253
三、器材与试剂 253
四、方法与步骤 253
五、结果与讨论 254
技能训练五 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254
一、目的 254
二、原理 254
三、器材与试剂 254
四、方法与步骤 255
五、结果与讨论 255
技能训练六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255
一、目的 255
二、原理 255
三、器材与试剂 256
四、方法与步骤 256
五、结果与讨论 257
技能训练七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58
一、目的 258
二、原理 258
三、器材与试剂 258
四、方法与步骤 259
五、结果与讨论 259
技能训练八 血液生化样品的制备 260
一、目的 260
二、原理 260
三、器材与试剂 260
四、方法与步骤 260
五、结果与讨论 262
技能训练九 琥珀酸脱氢酶的定性实验及其竞争性抑制 262
一、目的 262
二、原理 262
三、器材与试剂 263
四、方法与步骤 263
五、结果与讨论 263
技能训练十 酮体的测定 264
一、目的 264
二、原理 264
三、器材与试剂 264
四、方法与步骤 265
五、结果与讨论 266
技能训练十一 质粒DNA的提取 266
一、目的 266
二、原理 266
三、器材与试剂 267
四、方法与步骤 267
五、结果与讨论 268
技能训练十二 聚合酶链式反应 268
一、目的 268
二、原理 268
三、器材与试剂 269
四、方法与步骤 269
五、结果与讨论 269
第三部分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综合篇 270
综合实训一 血液常用生化指标测定分析 270
一、血糖含量的测定 270
二、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 271
三、血清胆固醇的测定 272
四、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273
综合实训二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275
一、实训目的 275
二、原理 275
三、实训步骤 276
四、注意事项 277
五、思考题 277
综合实训三 常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278
一、实训目的 278
二、原理 278
三、实训步骤 278
四、注意事项 280
五、思考题 280
参考文献281
|
內容試閱:
|
前言
“动物生物化学”是农牧类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教材以高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修订,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对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编排等方面融入了现代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新内容,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1)本教材设计了生物化学技能训练以及综合技能训练内容,积极与实践接轨,为临床服务,为学生以后考取执业兽医师资格证及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本教材在部分章节适当设置了知识链接及案例,增加了趣味性、可读性和针对性。
(3)本教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建设了配套教学资源 (资源网址:htps://www.icve.com.cn/),书中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接以二维码形式呈现,体现了 “互联网 ”立体化教材表现形式。
(4)本次教材修订增加了新的专业研究进展,融入了带有现代畜牧业特色的 “健康养殖、生物安全、环境友好”理念,并将 “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融入教材中,教材增设 “思想加油站”栏目,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套有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数字资源,可以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获取。同时,化学工业出版社教学资源网 (www.cipedu.com.cn)提供本教材电子课件,可下载使用。
本教材编写人员均来自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为多年从事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科研及生产一线的教师及同行,第四版由陆辉、左伟勇主编,王永娟、刘莉、洪伟鸣、董亚青、殷韶杰、韩祥林、张成参与教材编写修订。本教材在编写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各编者所在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教材编者的贡献;兄弟院校同行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教材中还引用了一些生物化学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本教材的出版也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生物化学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和使用本教材的师生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6月
第一版前言
动物生物化学是畜牧兽医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其知识、技术不断更新 ,已成为生命科学中诸多学科的重要基础与支柱 ,它与分子生物学一起被看作是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成为高等学校许多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生物技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专业学生的教材 ,对医药化工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教材以能力教育为基本出发点 ,以应用为目的 ,在编写中力求把理论内容简化 ,把复杂概念细化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本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以使它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书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陆辉、左伟勇主编 ,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肖海峻、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张书汁副主编 ,参加编写的还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洪伟鸣、刘莉、王永娟 ,全书由陆辉、左伟勇统稿。
本书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朱善元教授和孟婷副教授对各章节进行了审阅和修改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参阅并应用了相关书籍的图表 ,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者
2010年11月
第二版前言
动物生物化学是畜牧兽医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它发展迅速 ,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深化 ,已成为生命科学中诸多学科的重要基础与支柱 ,它与分子生物学一起被看作是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成为高等学校许多相关学科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教材第一版出版以来 ,受到了广大读者尤其是农业高职院校师生的支持与鼓励 ,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缺点和不足。为了使教材更符合教学的需求 ,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编写了第二版。和第一版相比 ,删除了 “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乳和蛋的生物化学 ”,增加了 “分子生物学技术简介 ”。对技能训练部分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部分调整。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生物技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专业的学生学习 ,也可作为医药、化工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陆辉、左伟勇任主编 ,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肖海峻、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张书汁任副主编 ,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洪伟鸣、刘莉、王永娟 ,全书由陆辉、左伟勇统稿。
为方便教学 ,本书配套有电子教学课件。
本书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朱善元教授和孟婷副教授对各章节进行了审阅和修改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参阅并应用了相关书籍的图表 ,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者
2014年6月
第三版前言
《动物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动物医学类、药品生产技术及生物技术类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学习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它不仅从分子层面阐明了生命的规律 ,更能前瞻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未来。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 “摇篮”,本教材以高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修订,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对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编排等方面融入了现代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新内容 ,充分融入专业特色 ,积极与实践接轨 ,为临床服务 ,为学生以后考取执业兽医师资格证及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本书在部分章节适当增加了知识链接及案例 ,增加了趣味性、可读性和针对性。本次修订注重实用原则 ,对教材实验实训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生物化学综合实训内容。本教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运用 ,建设了配套教学资源 (资源网站:htps://www.icve.com.cn/portal_new/courseinfo/courseinfo.html?courseid=fowqayqzlrara5pqrga4g),其中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接以二维码形式植入教材,体现了 “互联网 ”立体化教材表现形式。
本教材第7次印刷融入了带有现代畜牧业特色的 “健康养殖、生物安全、环境友好”理念,并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 “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范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融入教材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编写人员均来自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为多年从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科研及生产一线的教师及同行,第三版由陆辉、左伟勇主编,王永娟、刘莉、洪伟鸣、董亚青参与教材编写修订。本教材在编写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各编委所在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第一版、第二版教材编委的贡献;兄弟院校同行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教材中还引用了一些生物化学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本教材的出版也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类、动物医学类、药学类、生物制药类、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 ,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的参考资料。由于生物化学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 ,而编者水平有限 ,再加上编写时间仓促 ,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同行专家和使用本教材的师生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