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权利之辩:哲学探赜
》
售價:HK$
94.4

《
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27.4

《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售價:HK$
81.4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HK$
105.0

《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售價:HK$
92.0

《
中国蝉科图谱
》
售價:HK$
125.6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HK$
221.8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有机结合】
“做实功底,以理驭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方法论根基,从理论来源到案例论证,系统阐释政党建设规律、国家治理逻辑等深层命题。
【历史纵深与时代前瞻的双重赋能】
以百年党史为经,党建知识为纬,通过“以史鉴今、以今促新”的叙事框架,助力读者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基因。
【理论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本书脱胎于作者从事党建培训教学工作数十年的经验和成果。书中既有扎实的史料梳理和严谨的逻辑推演,又能用生动的案例解析、直观的图表呈现以及贴近实际的语言表达,将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知识图景,营造立体式阅读体验。
|
內容簡介: |
全书紧扣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与自身建设的逻辑这一关键问题,以“讲谈”的方式,从马克思主义政党扎根中国的全部奥秘、百年经验奠定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坚实基础、解决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首要政治原则、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不二法门、中国共产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日常功课五个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解析、直观的图表呈现以及贴近实际的语言表达,将党建是什么、怎么做娓娓道来。全书以理驭行,融历史性、时代性、学理性、实践性于一体,助力读者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握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精髓要义。
|
關於作者: |
张新刚,长期从事党的建设与组织工作研究教学,组织编写了十多部党建与组织工作方面的专业图书。
|
目錄:
|
目录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政党扎根中国的全部奥秘 / 001
一 政党政治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 003
二 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在中国水土不服 / 012
三 深刻把握中华传统治理之道的核心要求 / 021
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治理之道高度契合 / 028
五 建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040
第二讲 百年经验奠定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坚实基础 / 049
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 / 051
二 建党初期对从严管党治党的高标准设计和实践探索 / 058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开创性贡献 / 065
四 为巩固新制度建设新中国奠定牢固政治基础 / 083
五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路护航 / 092
第三讲 解决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首要政治原则 / 099
一 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 / 101
二 认真总结党的领导方面的经验教训 / 110
三 党领导所有组织 / 119
四 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 128
五 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水平 / 135
第四讲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不二法门 / 143
一 时刻保持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政治警觉 / 145
二 从“第一个答案”到“第二个答案” / 151
三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 157
四 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 / 165
五 以政治监督为重点 / 171
第五讲 中国共产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日常功课 / 179
一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 / 181
二 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 188
三 加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 / 196
四 着力建设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 205
五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 211
主要参考文献 / 217
|
內容試閱:
|
缘起与思考
还是在十六七年以前,我在中央某部委培训中心做教学管理工作时,一位学员、某知名大学党委副书记,同时也是一位介入放射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请我推荐一本党建自学读物。我明白,他这样一位学者型半路转岗的党建工作者,虽然已经负责过重要的党建工作,又有知识学习的习惯,此时还是需要一本具有基础性、基本性的专业类党建读物,以做实功底,以理驭行。这样一本读物,内容应系统、全面,逻辑性强,但又不是需要老师辅导才可以顺畅读下去的“概论”,也不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汇集、规范的工作流程或重要文件汇编,不是具体政策文件的解读、释义,不是以人物故事为主体或以政治观点为主体的“党课教材”,更不是党的建设“大事记”。当时,用心跑了几家书店,我感到相关成果琳琅满目,但适合推荐的却没有找到。这成了我的一个心结。再后来,各地一些党性教育基地陆续建立,这些基地的年轻教师们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作为一名也要时常上讲台的培训教师,我能做的是,把学员们这些基础性、基本性的专业需求,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课堂上予以回应。受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引导,这样的培训课程应注重针对性、学理性、知识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经过多年努力,当这些涉及不同层面的讲课稿摆放在一起时,我感到与当初的寻找有一些相近之处。近来闲暇,在同事和学员们极力鼓动下,我将这些讲稿细捋分辨,做了许多再加工的工作,统成一个整体,算是对自己几十年培训教学成果的物化,也是对当年愿望的交代。
第一讲是从政党政治讲起。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政党政治视野中较晚出现的一个政治组织,与绝大多数政党有很大不同。而相当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做中外政党比较研究时,将研究重点放在向西方“学习”“借鉴”“接轨”以至于促进中国共产党“现代化”上。运用西方那些“理性”的、“公认”的、“成熟”的理论范式分析我们党,只会得出许许多多不知所云、令人沮丧的结论。不仅如此,从西方带有“原点性”的结论出发,会对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乃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根本制度、重要制度,产生“学术困惑”和“理论质疑”。这是个更大的却更基础的问题。我把第一个关注点放在这里,就是想先细察中西方政党在历史意义上的“分道点”和“必然性”,把两者的差异辨析清楚,以彼此的特殊性为基础,再去找共同性,而不是以西方的特殊性为共同性,“削”我们的“足”去“适”人家的“履”。
如果说,第一讲讨论的是中西方比较的问题,是将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相比较、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相比较,那么第二讲讨论的党的建设历史积累,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历史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将来的过渡。进一步厘清基础,就方便正确选择、守正创新。
第三讲主要是讨论党与政府、社会、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关键是党的全面领导问题,最高原则是“两个维护”。这是最大的、最重要的中国特色。把握住这个问题,就把握住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全部精髓要义。
第四、第五讲,是从守牢底线和建设巩固两个层面,讨论党的自身建设与治理问题。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本钱”。
说实话,做了几十年党建工作的实务操作和教学研究,我越来越感到这项工作极具特殊的重要性和内在的规定性。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这一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事关全世界命运的福祉紧密相连,并且由中国共产党在其中起着决定性、引领性作用,是今天与过去、中国与西方最根本的区别所在,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而且,党的建设又极具严肃、严谨、规范的科学化特征,极具开放、创新、操作性强的实践性特征。从事这项工作,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光荣,也是对自己基本素养和能力的严峻挑战。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对那些立志从事党建工作的同行们有所帮助。
张新刚
2024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