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杨氏太极拳103式

書城自編碼: 41439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體育/運動太极
作者: 杨 斌 杨雅娴
國際書號(ISBN): 9787203139256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5.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售價:HK$ 85.8
丁元公绘水浒人物图
《 丁元公绘水浒人物图 》

售價:HK$ 360.8
傅佩荣讲易经
《 傅佩荣讲易经 》

售價:HK$ 217.8
历史的镜子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HK$ 61.6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HK$ 107.8
制造怪物:非人化的异常力量
《 制造怪物:非人化的异常力量 》

售價:HK$ 107.8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HK$ 64.9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HK$ 141.9

編輯推薦: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经典太极拳。
內容簡介: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重要流派之一,极具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传统杨氏太极拳由一代宗师杨露禅创编,后经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应时代发展改良,三代后定型,共103式。杨氏太极拳在保留武术技击与攻防要义的基础上,采用缓慢柔和、式式均匀的习练方式,拳架舒展、劲在内涵、立身中正,将受众人群横向拓宽,纵向延深,旨在为社会造福。杨氏太极拳在中国武坛的出现,在大众强身健体、传承文化、调理疾病、陶冶情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其风格特点:架式舒展大方,结构严谨,松柔圆活,刚柔内含,虚实分明,转换自然,以腰为宰,劲由内发,内外兼修,形神合一。以“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劲为法。
關於作者:
杨斌,男,汉族,1972年生人,籍贯河北永年,杨振铎宗师次孙、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人、杨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华百名优秀太极人物之一,现任山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荣誉主席、山西杨氏太极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斌少时即从祖父学习太极拳理论,传统杨氏太极拳、剑、刀及推手等家学武艺。 悟得精髓后,专注投身于杨氏太极拳传承事业,首创渐进式、班级建制、循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著书立说、独有建树。

杨雅娴,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人杨斌先生独女、市级非遗传承人、太原市杨氏太极拳协会会长。杨雅娴自幼跟随杨斌先生习拳,基本功扎实,对太极理论有着独到见解。多年来辅助杨斌先生紧跟国家体育建设与文化发展脚步,配合相关部门指示,抓好太极拳与学校、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做好与杨氏太极拳方面的策划与文字创作工作。开拓线上教学渠道,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每日一练、交流心得的平台,推动太极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于2022年参与了本书的撰写与审稿工作。
目錄
【目录】
前言… …………………………………………………1
杨氏太极拳103 式
一 预备式… …………………………………………3
二 起势… ……………………………………………4
三 揽雀尾… …………………………………………5
四 单鞭… ……………………………………………17
五 提手上势… ………………………………………22
六 白鹤亮翅… ………………………………………25
七 左搂膝拗步… ……………………………………28
八 手挥琵琶… ………………………………………32
九 左搂膝拗步… ……………………………………34
十 右搂膝拗步… ……………………………………37
十一 左搂膝拗步… …………………………………42
十二 手挥琵琶… ……………………………………47
十三 左搂膝拗步… …………………………………50
十四 进步搬拦捶… …………………………………53
十五 如封似闭… ……………………………………60
十六 十字手… ………………………………………64
十七 抱虎归山… ……………………………………67
十八 肘底捶… ………………………………………74
十九 右倒撵猴… ……………………………………79
二十 左倒撵猴… ……………………………………81
二十一 右倒撵猴… …………………………………84
二十二 斜飞式… ……………………………………87
二十三 提手上势… …………………………………89
二十四 白鹤亮翅… …………………………………92
二十五 左搂膝拗步… ………………………………95
二十六 海底针… ……………………………………99
二十七 扇通臂… ……………………………………102
二十八 转身撇身捶… ………………………………104
二十九 进步搬拦捶… ………………………………107
三十 上步揽雀尾… …………………………………111
三十一 单鞭… ………………………………………121
三十二 左右云手(之一)… ………………………125
三十三 左右云手(之二)… ………………………128
三十四 左右云手(之三)… ………………………131
三十五 单鞭… ………………………………………134
三十六 高探马… ……………………………………136
三十七 右分脚… ……………………………………138
三十八 左分脚… ……………………………………143
三十九 转身左蹬脚… ………………………………149
四十 左搂膝拗步… …………………………………152
四十一 右搂膝拗步… ………………………………156
四十二 进步栽捶… …………………………………161
四十三 转身撇身捶… ………………………………167
四十四 进步搬拦捶… ………………………………171
四十五 右蹬脚… ……………………………………177
四十六 左打虎势… …………………………………181
四十七 右打虎势… …………………………………184
四十八 回身右蹬脚… ………………………………186
四十九 双峰贯耳… …………………………………189
五十 左蹬脚… ………………………………………193
五十一 转身右蹬脚… ………………………………196
五十二 进步搬拦捶… ………………………………199
五十三 如封似闭… …………………………………202
五十四 十字手… ……………………………………206
五十五 抱虎归山… …………………………………209
五十六 斜单鞭… ……………………………………216
五十七 右野马分鬃… ………………………………220
五十八 左野马分鬃… ………………………………223
五十九 右野马分鬃… ………………………………226
六十 揽雀尾… ………………………………………229
六十一 单鞭… ………………………………………242
六十二 玉女穿梭… …………………………………247
六十三 揽雀尾… ……………………………………264
六十四 单鞭… ………………………………………278
六十五 左右云手(之一)… ………………………283
六十六 左右云手(之二)… ………………………286
六十七 左右云手(之三)… ………………………289
六十八 单鞭… ………………………………………292
六十九 下势… ………………………………………294
七十 右金鸡独立… …………………………………296
七十一 左金鸡独立… ………………………………298
七十二 右倒撵猴… …………………………………300
七十三 左倒撵猴… …………………………………302
七十四 右倒撵猴… …………………………………305
七十五 斜飞式… ……………………………………307
七十六 提手上势… …………………………………309
七十七 白鹤亮翅… …………………………………311
七十八 左搂膝拗步… ………………………………313
七十九 海底针… ……………………………………317
八十 扇通臂… ………………………………………320
八十一 转身白蛇吐信… ……………………………322
八十二 进步搬拦捶… ………………………………325
八十三 上步揽雀尾… ………………………………329
八十四 单鞭… ………………………………………339
八十五 左右云手(之一)… ………………………343
八十六 左右云手(之二)… ………………………346
八十七 左右云手(之三)… ………………………349
八十八 单鞭… ………………………………………352
八十九 高探马穿掌… ………………………………354
九十 十字腿… ………………………………………358
九十一 进步指裆捶… ………………………………360
九十二 上步揽雀尾… ………………………………365
九十三 单鞭… ………………………………………375
九十四 下势… ………………………………………379
九十五 上步七星… …………………………………381
九十六 退步跨虎… …………………………………383
九十七 转身摆莲… …………………………………385
九十八 弯弓射虎… …………………………………392
九十九 进步搬拦捶… ………………………………395
一百 如封似闭… ……………………………………400
一百零一 十字手… …………………………………404
一百零二 收势… ……………………………………407
一百零三 还原… ……………………………………408
后记… …………………………………………………409
內容試閱
前言
“太极十年不出门”, 是多数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者谈论的话题。的确,学习太极拳从“心悟”到“体悟”需要过程。笔者认为,在太极拳理论日臻成熟的今天,对传统杨氏太极拳拳谱的理解,是影响学习者获得真传程度的“要穴”, 只要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坚持科学的习练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早日登上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大雅之堂”。笔者出生于传统武术世家,幸受祖辈武学倾囊相授,得传统杨氏太极拳之要义,遵吾祖父当代宗师杨振铎的教导,以传承国粹武术文化为己任,今将教学体会编著成文,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收获:
深刻理解太极拳的涵义及其所包含的技术内容。充分认识传统杨氏太极拳的科学性、理论性和指导性。了解建立自身外形的阴阳构架,上下、左右、前后的方法;太极拳的意识作用; 太极拳作为有氧运动,与气的
密切联系;对太极拳“十要”应用的理解;学习过程“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判断;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基本手法、身法、步法及其相互关系与练习方法。
掌握传统杨氏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要求等。
编写此书,旨在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持续发扬光大的同时,让广大读者轻轻松松学太极,强身健体享盛世,进而使杨氏太极拳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 斌

杨氏太极拳 103 式

一、预备式
分脚站立,开胯圆裆,敛臀松腰,两足踏平,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脚趾落地,形成根基。两肩松开,腋下放虚,向前拢回。两臂松垂,掌形平整,掌心向内。头容正直,下颚微收,百会上领,两眼平视,留意观察。口型自然,舌触齿根,用鼻呼吸,平顺沉着,神态自然。整体做到上下、左右、前后对应、平衡。体松、气沉、意专、心静。(图 1-1-1、图 1-1-2)


图 1-1-1 图 1-1-2
二、起势
两臂内旋,由下向上、往前,平行提起,节节带动。(图 2-1-1、图 2-1-2)
图 2-1-1 图 2-1-2
将近与肩平,两臂坠肘,伸十指沉下,逐渐坐两掌,按下于胯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图 2-2-1、图 2-2-2)

图 2-2-1 图 2-2-2


三、揽雀尾
左掤
重心略左移,随腰向右转,带动右脚跟为轴,向外打开,(大约 45 度方向)变斜方向。两臂形不变,在胯前两侧打开,使腋下空开。头随身转,注意观察。(图 3-1)重心右移,腰向左领,屈膝下蹲,坐实右腿,左脚微离地面。同时,两臂在身前打开。右臂随腰,顺指尖方向伸出,提臂至将近与肩平。左臂落掌,掌形直伸,变掌心向后,肘尖撑出,掤在身前右侧。目视右臂前方。(图3-2)



图 3-1 图 3-2







3. 腰向右转,带动提左腿正前方上步,(大致与肩同宽)脚跟着地支撑。同时,两臂随腰带动合回在身前中线附近。右臂在上,将近与肩平,掌心侧向下,与出步方向一致。左臂在下,屈臂呈弧形,掌心侧向上。目视出步方向。(图 3-3-1、图 3-3-2)

图 3-3-1

图 3-3-2





重心前移,腰向左转,左脚踏平,弓出左腿,完成弓步。同时,左臂随腰伸开,由下向上掤起,直伸臂形,掌心侧向内。右臂随即内侧平坐掌,下按在右胯前,对应左臂。保持上身正直,目视左前方。(图 3-4-1、图 3-4-2)

图 3-4-1

图 3-4-2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