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64.9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1.“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丛书全新品种,著名俄罗斯文学学者陈建华精心编选。
2. 吸收20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托尔斯泰研究领域的成果精华,涵盖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方方面面。
3. 收录德米特里·利哈乔夫、哈罗德·布鲁姆、乔治·斯坦纳等著名作家和学者的文章,兼具学理的严谨逻辑和艺术的生动笔法。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研究论文的汇编。精选了包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乔治·斯坦纳、哈罗德·布鲁姆在内的著名学者、作家的33篇文章。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选文从各角度深入探讨了托尔斯泰及其创作,既有对托尔斯泰的美学观、历史观、心理描写、人物塑造等话题的整体阐发,又有针对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战争”“和平”“铁路”等概念和意象的专题讨论。书中也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托尔斯泰与欧洲文学、俄国本土民间文学的关联,以及对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帮助读者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语境下领略托尔斯泰及其艺术魅力。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前所长,西班牙皇家学院外籍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1989年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文学和文艺学。著有《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主持《西班牙与西班牙语文学通史》和“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另有《堂吉诃德的长矛》、《游心集》、《想象的边际》、《亲爱的母语》等十余部作品,并参与了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史》。
【编选者简介】
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外国文学学科组成员、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分科主编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9&ZD071)首席专家。有著编译著作数十种,成果获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诸多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外国文学学术史。
|
目錄:
|
编选者序 1
第一辑 俄苏部分 1
Л. 托尔斯泰伯爵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3
弗拉基米尔·崔科
列夫·托尔斯泰 8
尤里·艾亨瓦尔德
论托尔斯泰的语言(五十至六十年代) 15
维克托·维诺格拉多夫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理描写 24
亚历山大·斯卡弗特莫夫
列夫·托尔斯泰的民间故事 31
利娅·梅什科夫斯卡娅
托尔斯泰:文学体裁的革新者 50
安德烈·萨布罗夫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原型的意义 57
阿列克谢·奇切林
列夫·托尔斯泰的美学观 74
瓦连京·阿斯穆斯
《战争与和平》中的“和平” 101
谢尔盖·鲍恰罗夫
托尔斯泰与浪漫主义传统 120
阿伦·古列维奇
托尔斯泰与千年俄罗斯文学传统 148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
第二辑 美英德奥法日部分 167
托尔斯泰的哲学 169
威廉·迪恩·豪威尔斯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节选) 180
乔治·斯坦纳
论《战争与和平》 192
哈罗德·布鲁姆
《安娜·卡列尼娜》:预言的辩证法 197
大卫·H.斯图尔特
托尔斯泰在欧洲文学中的地位 230
爱德华·加内特
托尔斯泰戏剧在巴黎、柏林和伦敦 234
加瑞夫·琼斯
战争中的法国人:论《战争与和平》对敌军的再现 240
艾伦·福勒斯特
托尔斯泰:形象与问题 247
凯特·汉伯格
托尔斯泰:一部导论 264
威廉·莱滕鲍尔
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单子论:以《童年》及其他作品为例 280
拉乌尔·埃舍尔曼
作为“现实”和“真实”生命代表的主人与雇工 286
尼娜·伯克纳
文学之战:托尔斯泰与镜头之眼 290
阿格·A.汉森-洛夫
评《安娜·卡列尼娜》 303
阿兰
托尔斯泰与铁路 310
艾梅·迪皮伊
拿破仑面前的托尔斯泰 323
米歇尔·奥库丘里耶
托尔斯泰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332
玛丽·塞蒙
愤怒的托尔斯泰 347
广津和郎
关于托尔斯泰 364
正宗白鸟
托尔斯泰杂感 372
武者小路实笃
关于托尔斯泰的《复活》 381
小泉八云
托尔斯泰的《卢塞恩》—与西欧的第一次相遇 387
柳富子
托尔斯泰的个性 402
藤沼贵
|
內容試閱:
|
编选者序
外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群星灿烂,但能进入“经典”之列 的为数不多,“经典”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有人称“文学经典”是指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最能体现各民族核心文化和情感纽带的、能让人领略到一个时代最有活力的呼吸的作品。创造出这种作品的列夫·托尔斯泰自然可以进入“经典作家”之列。
和所有的经典作家一样,托尔斯泰受到世人关注,世界各国关于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评论浩如烟海。目前,国内已有关于托尔斯泰的评论文选三种:倪蕊琴编选的《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1982)、陈燊编选的《欧美作家论列夫·托尔斯泰》(1983)、陈建华编选的《文学的影响力—托尔斯泰在中国》(2009)。前两本书分别收录了俄国和欧美早中期的不少重要文献,后书主要收录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文化界关于托尔斯泰批评的相关文献,三种选本有百余万字的篇幅。
上述选本有重要价值,与本书相关的主要是前两种。《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一书收录45篇文章,其中除了“马克思主义的评论从列宁、普列汉诺夫、高尔基到卢那察尔斯基等”“作家的夫人、儿子、秘书以及所写的回忆录、日记和文学写照”以外,基本上都是与托尔斯泰同时期(或相近时期)的作家和批评家,如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德鲁日宁、屠格涅夫、安年科夫、皮萨列夫、斯特拉霍夫、柯罗连科、契诃夫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涵盖面颇广。《欧美作家论列夫·托尔斯泰》收录文章87篇,涉及法英美德等国家和地区的59位作家,如福楼拜、罗曼·罗兰、普罗斯特、王尔德、德莱塞、托马斯·曼、布莱希特、易卜生等。这些文章出自“具有深湛细腻的艺术鉴赏力”的作家手笔,文字出彩。
本书的定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补充。由于《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一书选择的文章,写作时间基本上处于旧俄时期;而《欧美作家论列夫·托尔斯泰》一书选择的文章,作者身份基本上是作家,写作时间80%以上也在早中期。为此,本书在写作时间和作者身份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本书在编选时做如下安排:
1. 本书选择的国家仅涉及俄美英法德奥日诸国,虽然与上述两个选本相似,但相对聚焦。上述两个选本中的文章写作时段集中在世界“托学”兴起的早中期,本书则以现当代为主,早中期的文章只占全书不到 10% 的篇幅,绝大部分选文问世于20世纪下半叶至 21 世纪初期。现当代“托学”处于繁荣期,本书的选文只是为读者提供这种繁荣的一个小小的侧影。
2. 本书偏重选择学者的文章,这一方面是与前选本偏重作家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也与半个多世纪以来“托学”学者大量涌现有关。书中的学者主体是文艺学家,如安德烈·萨布罗夫、谢尔盖·鲍恰罗夫、德米特里·利哈乔夫、哈罗德·布鲁姆、大卫·斯图亚特、威廉·莱滕鲍尔、米歇尔·奥库丘里耶、玛丽·塞蒙、柳富子和藤沼贵等。也有哲学家和史学家,如瓦连京·阿斯穆斯等。这些学者的文章学理色彩相对较浓。本书也选了少量作家的文章,如日本的正宗白鸟和武者小路实笃等。
3. 本书在注重选文角度的多样性的同时,侧重于对作家创作的艺术问题研究。俄苏部分的选文中既有对托尔斯泰作品的体裁、语言、原型、心理描写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阐述托尔斯泰的美学观、托尔斯泰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关系的文章,还有对托尔斯泰的民间故事、《战争与和平》中的“和平”等问题的专题讨论等。美英法德奥日部分的选文内容也较丰富,如论述托尔斯泰在欧洲文学中的地位、托尔斯泰戏剧在法德英首都的境遇、托尔斯泰与镜头之眼、托尔斯泰与铁路、托尔斯泰的哲学、托尔斯泰的个性,以及关于托尔斯泰具体作品的讨论等。本书选文所持观点和结论可以商榷,但不少文章独到的视角和有创见 的阐释能给人以启发。
4. 选本分两辑,第一辑俄苏部分,译文11 篇;第二辑美英德奥法日部分,译文20篇;第一辑译者为:张兴宇、王希悦、谢春艳、胡学星、刘锟、李新梅、王盈、益影、余芳;第二辑译者为:陈豪、徐嘉妮、林辰、刘苏周、张佳玲、张硕、孟小果、王祎慈、陈凌虹、隋源远、刘孟琦、庹雯靓等;张兴宇、陈豪、范劲、田洪敏、王祎慈、陈凌虹和林辰等为本书编选工作做出了贡献。因篇幅所限,文章多为节选,个别另拟题目;统稿时部分译文有所删减。
在文集付梓之际,谨向众议先生表示感谢,谢谢他的一贯信任!向参与本书编选和翻译工作的优秀学者表示感谢,谢谢各位的精诚合作!向译林出版社及诸位编辑表示感谢,谢谢他们的热情支持!希望本书能助力中国“托学”的发展。选文和译文存在的不当之处,恳请学界朋友指正。
陈建华
于 2024 年元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