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产业园区空间形态

書城自編碼: 41374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作者: 曹杰勇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68287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6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售價:HK$ 164.8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90岁高龄全新修订!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90岁高龄全新修订!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售價:HK$ 74.8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售價:HK$ 108.9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售價:HK$ 86.9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HK$ 86.9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HK$ 184.8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HK$ 87.8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HK$ 217.8

編輯推薦:
本书作者和内容是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产业园区空间形态研究,是上海产业园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从1980 年代的漕河泾开发区,到1990年代的浦东经济特区大开发,再到21世纪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虹桥商务区,以及近年来的五大产业新城等,都留下了上海院建筑师们的智慧结晶和辛勤汗水。在全国范围内,上海院建筑师主导的产业园区项目也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华为青浦园区、徐汇滨江阿里园区、杭州阿里巴巴达摩院、成都字节跳动总部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內容簡介:
本书的研究内容以产业园区的外部空间形态为核心内容,基于产业的分布有很强的政策性、地域性的特点,甚至收到全球化的很大影响。本书研究的正体架构以中外比较研究为基点,从城市宏观视角作为起点,逐层级细化,最终落实到建筑单体的设计。研究希望对于产业园区的空间建设有个思维脉络上的梳理,从因到果,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从生产到人文。总结归纳了6类产业园区的空间形态,分别是产业新城、产业郊区化、产业更新区、产业社区、产业街区、产业建筑。本书作者结合参与设计的产业园区案例对理论作了具体分析,其总结的中国当前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有助于产业园区的规划者、设计和管理者拓展视野。
關於作者:
曹杰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现任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六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产业园区设计、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等。主持或负责完成了上百个设计项目,参与了数个单位或同济大学的科研项目,曾获上海市建筑学会的设计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一部,合著三部,在国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內容試閱
1951年,“硅谷之父”斯坦福大学工学院院长弗雷德·特曼教授建立了美国首个科技工业园——斯坦福工业园区。园区的成功成就了硅谷,美国硅谷的成功又引领了全球产业园区的发展,使科技研发的集聚化倾向传遍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全球各国积极响应硅谷的成功模式,涌现出一批推动科技发展的园区,如法国索菲亚科学园、英国剑桥科学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法国格勒诺布尔科学园等。
中国的产业园区开始于蛇口工业园区的建立,但真正的大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中国的土地政策、税收制度的变革。从早期的农村集体土地上的乡镇企业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土地划拨模式向招拍挂制度转变,再加上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成为国有土地的产权代表。地方政府利用国有土地的主导权,一手通过招拍挂控制城市住宅供给以获得高昂的土地出让金;另一手以建设产业开发区的形式低价或补贴出让工业用地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住以提高持续性的税收。产业园区经过多轮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科技发展的“桥头堡”。关于产业园区的研究也大量出现,以产业政策、园区运营、建筑设计等角度展开,而关于空间形态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从早期工业厂房式的简陋生产空间向包括科研、生产、生活、休闲、生态等多样化空间发展,更注重工作环境品质的追求,建筑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园区空间更是以“人”为中心营造不同的适配性场景,满足不同阶段、时段的需求,希望在空间品质上为科技人员的思想碰撞、工作效率的提高创造条件。
本书的研究内容以产业园区的外部空间形态为核心,基于产业的分布有很强的政策性、地域性的特点,甚至受到全球化的很大影响。研究的整体架构以中外比较研究为基点,从城市宏观视角切入点,逐层级细化,最终落位到建筑单体的设计。研究希望对于产业园区的空间建设有个思维脉络上的梳理,从因到果,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从生产到人文。
本书将产业园区的空间形态总结为六类。
第一种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是产业新城。产业新城是中国产业园区建设起步阶段的重要形式,得益于地方政府工业土地供应的特殊政策,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大量建设了远离市区的产业新城、产业新区。这种模式较多出现在超大城市周边,希望通过市区产业的疏解,一方面解决老城的结构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新城建设带来新的增长极。
第二种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是产业郊区化。这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普遍存在,工业的郊区化和城市的郊区化相伴相生,互为因果,互为支撑。产城的融合已是不可阻挡之势。
第三种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是产业更新区。在城市内部原本就存在很多传统工业用地,一些区位更重要的工业用地被改变了用地性质,用于城市商业开发,提升城市能级。另一些则会采取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的方式发展城市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也更有利于产业园区依托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向高质量发展。
第四种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是产业社区。这种空间形态更关注产业园区的多元化、人性化、生态化,产业园区不应该是冰冷的工业文明景象,而是需要更多的人文交流和关怀。
第五种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是产业街区。产业街区可以说是产业园区的最小单元,它不仅承载着产业内部的功能性,也通过街道、广场等空间形态链接着城市体系。
第六种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是产业建筑。随着产业的科技化发展,产业建筑的类型和风格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工业厂房已经不能代表现在产业发展的全部形象,艺术化、风格化、个性化的产业建筑层出不穷,产业建筑再也不是城市风貌的痛点,而是城市产业特色的代言人。
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教授的悉心指导,先是完成了EMBA的硕士论文《产业园区空间治理》,这是跨出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初步研究。本来计划出版一本关于产业园区空间形态和空间治理之间耦合效应的书,但是自觉有关“空间治理”部分不够专业,因此降低难度从自己的老本行做起,先撰写“空间形态”部分,“空间治理”部分有待下一阶段的继续研究。本书也是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科研项目“轨道上的紧凑城市”成果的一部分,从产业的角度讨论城市空间的生态、集约紧凑建设。上海院在产业园区建筑设计方面硕果累累,经历了上海产业园区建设的各个阶段。
还要感谢在研究、调研过程中给予指导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总顾问陈青洲、总建筑师陈海舟、建筑师刘星,以及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吕贵雪等,他们从园区管理者的角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同时还要感谢上海院的赵永华、刘江黎、马基逸、丁银中、杨凯等同事及联创设计的付惠女士、都设设计的徐燕宁女士提供的案例和技术支持,还有FTA、SOM等国际事务所中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有了众多建筑的实践才给了我学习&总结、实地调研的机会,才有了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视角思考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动力,再一次感谢那些在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中作出贡献、默默无闻的开拓者。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妻子和儿子给予我极大的支持,使我在闲暇之余抽出时间完成研究成果。
曹杰勇
2025年5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