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HK$
63.8

《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售價:HK$
86.9

《
ACT一学就会:接纳承诺疗法入门指南
》
售價:HK$
152.9

《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售價:HK$
105.6

《
费曼学习法:高效学习的实用策略和技巧
》
售價:HK$
64.9

《
仰望星空:观测火星
》
售價:HK$
68.2

《
走出情绪风暴,做从容引领的父母
》
售價:HK$
65.8

《
性格解码:解锁你的职业天赋(第6版)
》
售價:HK$
96.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及学理和法理基础;从概念、特征和价值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型,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木,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并分类精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详细解读。本书配套了网络精品课程和丰富的资源,适合读者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
關於作者: |
陈淑姣,文学硕士,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近年来,出版了《动画产业链构建研究》《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大学美育》《皮景之美》等多部著作。
|
內容試閱: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一)第一个阶段:通过《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随着保护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被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89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25 届大会通过了关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建议书《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没有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而是以“民间传统文化”来指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定义是:“民间创作(民间传统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从该建议案对“民间传统文化”内容的界定看,其实际所指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第二个阶段:建立“无形文化财制度”
亚洲有些国家把众多的保护对象称为“财”,如“有形财” “无形财” “文化财”等概念。从立法的角度看,日本、韩国早于美国进行了立法,1871 年,日本以立法的形式对“有形文化财”(物质遗产)进行保护。1950 年,日本通过了《文化财保护法》,这是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一部重要法典。这部法律把保护对象分为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等八类,扩展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将无形文化财也纳入保护之列;1975 年形成了新版《文化财保护法》,将民俗资料分为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把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是首创性的,并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日本的影响,1962 年韩国也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把文化财分为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纪念物、民俗文化财。韩国的《文化财保护法》规定,无形文化财主要是指历史、艺术、学术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的演剧、音乐、舞蹈、工艺技术,以及其他无形的文化载体。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吸收了日本、韩国的经验,并借鉴了相关的提法,“非物质文化产”概念是由“无形文化遗产”概念发展而来的。
(三)第三个阶段: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200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1 届大会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宣言反映出尊重多元文化格局、尊重各个文明成就已经成为联合国各成员的共识,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各种文明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用对话代替敌视、冲突,在彼此理解中积极寻求认同和共识,共同维护多元共存、共生的格局,以维持和发展人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各国、各地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导下于 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了包括中国昆曲艺术在内的 19 项代表作。
(四)第四个阶段: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3 年 10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2 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详细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并为联合国各成员提供了可供操作的申请细则,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世界各国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达到了新的水平和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与“物质文化遗
产”相对应而提出来的,它发端于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保护本身现实而迫切的需要,也弥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缺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施,唤醒了各国人民保护各种世界遗产的自觉意识,促进了世界各国对各种世界遗产、各种文化传统的保护;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促进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为推动人类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文化遗产正以空前的速度走向消亡。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际性的课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