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伊德传: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
》
售價:HK$
96.8

《
苍生渡(共2册)
》
售價:HK$
76.8

《
万千心理·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原著第三版)
》
售價:HK$
138.6

《
消极成瘾:转化消极,开启幸福
》
售價:HK$
74.8

《
盛世长安(实景还原 + 考古成果 + 文献印证,全景式呈现长安从汉到唐的城市细节)
》
售價:HK$
107.8

《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
售價:HK$
217.8

《
梁思成眼中的中国建筑史
》
售價:HK$
96.8

《
女性心理学
》
售價:HK$
87.8
|
編輯推薦: |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內容簡介: |
本书依据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编写而成。全书分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数据处理”“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6章,共71个备选实验。本书贯彻“两性一度”要求,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融入国内外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先进理念和教学改革新经验、新成果,增加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内容,提供“实验操作演示”“理论讲解视频”“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解析(思政提要)”以及“知识图谱”二维码链接,以期在帮助学生打牢实验基础、培养科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教师备课或学生学习参考。
|
目錄:
|
序前言绪论101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102物理实验课的任务103物理实验课的基本教学环节2031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2032常规教学模式2第1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数据处理611测量611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6112等精度测量7113测量的精度、误差7114仪器的精确度等级7115物理量的单位812测量的不确定度9121不确定度9122不确定度的来源9123不确定度的评定913有效数字22131测量值的有效数字22132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读取23133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运算23134估计值及不确定度有效数字的取位规则2514常用数据处理方法25141列表法25142作图法26143最小二乘法29144Origin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3215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36151比较法36152放大法37153转换法38154模拟法4016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解析40习题41第2章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4321基本物理量的测量43211长度测量43212质量测量47213时间测量48214电学量的测量48215温度测量56216发光强度测量5722物理实验的基本调整和操作技术5923基本操作练习61231长度与体积的测量61练习1游标卡尺测铜环体积62练习2螺旋测微器测钢球体积62练习3读数显微镜测圆孔面积63232电学基本仪器使用6424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解析66第3章基础性实验68实验31用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68实验32物体密度的测量75实验33弦线上的驻波实验79实验34水浴加热法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84实验35光杠杆法测量固体线膨胀系数88实验36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92实验37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96实验38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101实验39平衡电桥与非平衡电桥特性的研究105实验310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111实验311示波器的使用117实验312霍尔法测磁场122实验313薄凸透镜焦距的测定128实验314阿贝折射仪测定折射率和色散133实验315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139实验316等厚干涉实验144实验317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151第4章综合性实验157实验41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157实验42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定164实验43超声速的测量170实验44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177实验45铁磁材料磁化曲线及居里点的测定182实验46RLC串联谐振电路特性的研究188实验47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192实验48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气体折射率197实验49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和折射率200实验410衍射光栅的研究204实验411液体旋光率的测定207实验412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212实验413阿贝成像空间滤波和θ调制216实验414数值孔径和光纤分束器性质的研究222实验415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225实验416光敏传感器的光电特性研究232实验417光电效应实验240实验418用密立根油滴仪测量电子电荷249实验419弗兰克赫兹实验254实验420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261第5章设计性实验26651制定设计性实验方案的原则26652设计举例27053设计性实验选题271531重力加速度的测定(自由落体法)271532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单摆、凯特摆)275533直流控制电路输出特性研究278534电表的改装284535LC串联电路测量电感287536电容制作及固体材料介电常数的测定289537RC串联电路充放电特性研究291538电子荷质比的测量296539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导率的测定2985310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设计和组装3015311非线性相位调制假彩色编码3045312非接触法测定透明液体折射率308*5313声波探伤310*5314光纤310*5315微弱磁场测量310*5316热力学第二定律310*5317热辐射311*5318导电性311*5319复杂结构的衍射与干涉311*5320利用霍尔传感器设计实验装置31254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解析312第6章研究性实验314实验61玻璃材料的设计与制备314实验62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及光谱测量321实验63液晶电光效应实验324实验64燃烧产生OH自由基的光谱实验331实验65聚焦离子束系统虚拟仿真实验335实验66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及光谱测量虚拟仿真实验340实验67大气压下电晕放电的产生与伏安特性344实验68低温等离子体参量的双探针诊断351实验69电荷电压法测量介质阻挡放电功率355实验610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实验359实验611太阳能光伏电池组的特性研究362实验612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特性研究369实验613吸光度测定实验374实验614真空蒸镀法制备薄膜381
|
內容試閱:
|
物理实验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是物理学理论发展的基石。从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验证,实验始终扮演着检验真理、推动科学进步的核心角色。对于物理学学习者而言,实验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延伸,更是培养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途径。张映辉教授在先前版本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大面积的修订,新版《大学物理实验》以“夯实基础、拓展视野、注重创新”为核心理念,系统设计了涵盖经典物理实验的系列内容。书中不仅包含了光、热、力、电等基础领域的实验项目,还融入了现代技术手段和跨学科应用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实验知识体系,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教材主体部分四个章节,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框架。经典物理实验:通过牛顿环、劈尖干涉、布儒斯特角测量等经典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理解光的干涉、偏振、表面张力等核心概念。进阶实验与技术创新:引入虚拟仿真、图像分析等技术,拓展实验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应用与跨学科实践:设计液体表面张力、金属弹性模量等实验,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强调物理原理在技术中的应用价值。现代物理前沿:涉及超声波速测量、磁滞回线分析等内容,展现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前沿地位。教材紧扣《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编写注重以下特色。系统性:从基础到高阶,循序渐进,覆盖物理实验的核心领域。创新性:融入数字化工具和跨学科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应用能力。启发性: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深化对物理本质的理解。物理实验不仅是验证理论的工具,更是培养科学素养的熔炉。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深化理论认知,将抽象的物理公式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掌握研究方法,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处理数据,培养科学研究的规范意识;激发探索兴趣,在实验中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物理实验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是科学精神的具象化体现。希望该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锤炼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3月7日《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2017)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名校名家基础学科系列,获评辽宁省首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并被多所院校选用为教材。本次修订适应新时代理工科人才培养新形势、新要求和《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融入教学改革新理念、新成果,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凝练了作者多年来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融合了近几年来国内外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成果,力求在帮助学生打牢实验基础、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贯彻“两性一度”要求,增加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新要求的内容:(1)采用现行国家标准GB/T 27418—2017评价不确定度;(2)调整部分实验选题(删除21个,增加15个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选题;打“*”的实验5313~5320为可供选择的设计性实验选题,选自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题目,本部分只给出了实验“设计目的”和“设计要求”),将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的仿真实验编入教材,且每个实验项目都明确了基础内容、提升内容、进阶内容和高阶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既立足传统,又适应信息时代特点,提供“实验操作演示”“理论讲解视频”和“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解析(思政提要)”二维码125个,“知识图谱”二维码27个,供扫码学习。在价值引领上,贯彻课程思政纲要精神,将课程内容所蕴含(揭示)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展现给学生,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绪论”外,全书分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数据处理”“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共6章,包括71个备选实验。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张映辉(绪论,第1章,第2章,第5章的51、52、54节,实验31、310、316、41、43、417、419、533、537、5311、5313~5320、65),陈宝玖(实验61、62),于涛(实验63),尹鸿鸣(实验64)、张芝涛(实验67、68),孙佳石(实验420),陈季香(实验311、47、418),付姚(实验66),殷燕(实验313、315、317、49~413、534、5310),孙敏(实验33、39、42),郭彦青(实验34、36、37),程轶(实验414、538、614),荆波(实验38),王轶卓(实验45),邵颖(实验35),刘开颖(实验613),李香萍(实验312、416),刘伟(实验44、531),邢明铭(实验32、532、610),张朋波(实验314、48、5312、611、612),俞哲(实验69),董爱义(实验46、415、535、536),张小芳(实验539)。全书由张映辉负责统稿。由衷感谢张增明教授的不吝指教。感谢各位同仁的鼓励和支持。再次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张金奎编审为本书编辑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因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包涵与指正。张映辉2024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