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HK$
217.8

《
拥抱自然的孩子:70个深度自然游戏
》
售價:HK$
64.9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售價:HK$
53.9

《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售價:HK$
186.8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HK$
54.8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HK$
52.8

《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售價:HK$
107.8

《
《营造法原》解读
》
售價:HK$
184.8
|
編輯推薦: |
将心理学知识用于学生管理实践,用心理学智慧提升教师工作效能。
学生管理智慧全新升级,有理论,有思考,有“套路”,有技巧。
这是一本适合班主任的生存指南,也是一本适合所有学科老师的教育管理进阶手册。作者将心理学知识揉碎了,融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细节里,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这本书里,心理学不再是深奥的学术 ,而成为可爱的教学日常(其实生活中也可以用得上)。作者字里行间处处透着对老师们的体贴与温情,感觉他就是一位办公室里的资深同事,没有说教,只是分享。
|
內容簡介: |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如何做一名有威信的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如何理解学生,如何有效影响学生?学生管理的“七种武器”是什么?学生管理中有哪些认知策略、情绪策略、人际策略与行为策略?在什么时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管理?如何理解班级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在从班级组建到班级高效运作过程中心理状态有哪些重要变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做哪些工作?……本书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答案,并帮助一线老师处理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作者在第三版中增加了方法背后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研究的阐述,满足部分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需要;第三版增加了 3 章,分别涉及“做理解学生的教师”“策略整合”和“班级管理的情境领导”,并针近几年涌现的众多教师关注的新问题、新现象(如手机问题、教师管理心态等),与时俱进地增补了相关内容,给出了新的诠释和处理建议。
|
關於作者: |
迟毓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委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组织管理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心理学的视角看世界,用讲故事的方式普及心理学。著有《弗洛伊德眼中的性与爱》《人生困惑20讲》《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亲社会行为的启动效应研究》等作品。
|
目錄:
|
第一章 学生管理的三要素
专家学者,万语千言;学生管理,千头万绪。我们的工作究竟从哪里开始,“百万雄师过大江”需要一个突破口,学生管理的关键要素包含什么?
一、 爱心不是关键
二、 名师方法也失效
三、 班主任是天生的吗
四、 领导力三要素
五、 学生管理三要素
第二章 做有威信的教师
作为教师,希望学生“听话”,那么学生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如何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去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一、 要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吗
二、 教师的“威”和“信”
三、 如何让学生钦佩你
四、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
五、 需要让学生怕你吗
第三章 做理解学生的教师
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都知晓的教育原则,但是,理解学生并不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理解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做,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让他/她感知到你的认可,并愿意接受你的教诲呢?
一、 理解学生,从寻找共同点开始
二、 个人神话,表达理解为何如此难
三、 先跟后带,从理解到教育
第四章 做学生心中的重要他人
人生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并不相同。那么,随着人生发展重要他人发生哪些变化,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一、 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
二、 小学教师的自我定位
三、 中学教师的自我定位
第五章 学生管理的认知策略
每个人都希望心理平衡,好人做好事心理平衡,坏人做坏事心理平衡;不论好人坏人,说到做到心理平衡。教师如何利用认知上的失调与协调去转变学生?
一、 学生为什么会改变
二、 如何对付“破罐子破摔”的学生
三、 如何应对“叛逆”的孩子
四、 转化学生从哪里开始
五、 “要求—承诺”策略的应用
第六章 学生管理的情绪策略
并不是每次说教都起作用,并不是每次大道理都会有学生认同。当说理教育失去效果时,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一、 情绪心理法则及其应用
二、 教师要“重情”
第七章 学生管理的人际策略
“爱面子,重友情”是青少年的特点,也导致了一些学生的缺点,那么,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如何利用这一点?
一、 他人认同与学生成长
二、 让学生去学习谁
三、 人际关系与学生管理
第八章 学生管理的行为策略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但为什么有些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却失去效果?如何形成真正有效的赞美,如何去引导转变一名后进生?
一、 强化理论与管理策略
二、 “拿什么表扬你,我的学生”
三、 表扬的时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第九章 学生影响的整合策略
面对一个问题学生,在学生个别辅导的多种方法中,如何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有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套路”性的整合方法呢?
一、 融洽沟通关系的建立
二、 问题处理的整合策略
三、 问题之外的可能选择
第十章 班级发展的情境领导
带班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会有哪些变化?基于这种变化教师的管理行为要做出怎么样的调整?
一、 领导力与情境管理理论
二、 教师的管理行为与班级发展
第十一章 班级管理的指挥策略
一个班级的发展会经历哪些阶段?面对一个刚刚组建的班级,教师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批评自己的学生?
一、 组建阶段的指挥式管理
二、 教师如何惩戒学生
第十二章 班级管理的教练策略
磨合阶段的班级,教师如何慧眼识珠,发现和选拔班级干部?又如何循循善诱培养和使用班级干部?
一、 磨合阶段的矛盾哪里来
二、 如何培养班干部
第十三章 班级管理的支持策略
在班级发展的正常运作阶段,教师的管理行为要有哪些变化?如何帮助班级干部树立其威信?
一、 规范阶段什么样
二、 从“诸葛亮”到“李世民”
三、 从教师威信到班干部威信
第十四章 班级管理的授权策略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善于用权,更应善于授权;如何做一个轻松的授权者,创建一个民主平等的班级?
一、 做一个会授权的教师
二、 教师授权的障碍
第十五章 学生管理的四种境界
当班主任累不累?名师的经验如何学?要不要和学生交朋友?管理是严好还是宽好?……如何提升学生管理的境界?
一、 当班主任累不累
二、 要不要和学生交朋友
三、 严一点好,还是宽一点好
四、 魏书生的方法为什么不起作用
五、 管理的四种境界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第一版序言)
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往往涉及学生管理的内容。面对基层的中小学教师,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也常常讲授和学生管理相关的心理学话题。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这种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在于讲课者与听课者思路的不匹配。
对于专家学者而言,他们更关注如何把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准确、平实地传递给教师们,至于这些知识如何解释教育现实,在现实教育中究竟怎么运用,则希望中小学教师自己琢磨、领悟。然而,对于那些听课的一线教师来说,他们知道专家们讲的理论很先进,研究很现代,但更希望讲授在现实中如何具体运用这些理念,否则的话再先进也没用,也不爱听。显然,当前的教师培训,在专家学者的高端理念与基层教师的教育实践之间,常常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基于以上认识,把专家学者的先进理念与基层教师的具体操作联系起来,把高高在上的理论拉到现实中来,努力去架设一座连通心理学理念与学生管理实践的桥梁,就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回顾百年来心理学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伟大的先行者早就做出了非常卓越的、天才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技术的进步,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巧妙,专业性与科学性越来越强。这些发现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教育实践。然而,我们也遗憾地发现,与心理学百年来蓬勃发展不相称的是,学界对于心理学的发现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努力并不充分,这一点在国内表现得更为明显。许多人亦步亦趋在伟人身后,绞尽脑汁,忽略了现实对心理学的强大需要。研究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现象应该改变,也必须有所改变。在本书中,我们不谈心理学高端的研究,也不讲脑科学的最新发现,只讲那些基本的甚至在心理学人中已经是常识的一些心理学规律,如何具体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去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让教师的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本书努力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写作:
一 以问题为中心,“六经注我”
本书的讨论紧紧围绕着学生管理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心理学原有的学科归属并不是本书考虑的重点,只要能和学生管理相关联的心理学内容,笔者都采用“拿来主义”的原则,为我所用,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甚至不惜“捞过界”。所以,如果你仔细阅读本书就会发现,在散落的心理学知识点叙述中,有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有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有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也有不那么科学的作者的个人观点与见解。在这里,构筑“学生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内容方法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而如何利用各个心理学科、各种心理学知识来解决学生管理中的问题才是我们考虑的核心所在。这也是本书名为“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而不称“学生管理心理学”的原因。
二 以现实为基础,谈“真”问题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而言,中国的教育现实并不理想,许多现实中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谁都不愿意谈,但又确实是教育中的真问题。比如说,“教师要不要学生怕”的问题,在理想的教育中,教师表达的是爱心,是尊重,是用专业能力与人格魅力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一名教师面对数十人的班级,工作起来常常劳神费力,苦不堪言。学生如果对教师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则管理上多半会一塌糊涂。总之,本书谈论的,不是理想中的教育应该什么样,不是泛泛地谈教师如何“爱”,如何“尊重”与“感化”,而是基于中国的教育现实,一名中小学教师应当如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去“管”学生,去处理相关的学生管理问题,“让学生听话”。
三 叙述通俗,不“掉书袋”
中小学教师都学过一点心理学,但大部分教师的专业不是心理学,对于他们而言,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心理学的研究者,更多的只是想“用心理学”,即心理学有哪些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践的知识,拿来促进一下工作。作为一本心理学读物,如果表达方式太规范、太严谨,讲“学生管理”先概念辨析,“什么叫学生”“什么叫管理”“什么叫学生管理”,诸如此类,心理学读物就会变成催眠的读物,背离我们的初衷。所以,笔者尽可能采用通俗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希望以一种接近口语的、聊天的而不是教材式的叙事方式,和广大教师漫谈心理学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尽可能让平时就很累的中小学教师们读得轻松一点。
四 表达多样化,方便阅读
在注重以通俗方式传递专业心理学内容之外,本书也尽可能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来表达相关内容。首先,尽可能运用案例来说明问题,“小故事大道理”,心理学的大道理往往通过真实的小故事来呈现。其次,提供扩展阅读,以专栏的方式呈现与正文相关的内容,不局限于学生管理。最后,对于一些核心的专业术语,以侧栏形式呈现;而对于作者总结的一些心理学法则与操作建议,则以特殊的字体在正文中呈现。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本书希望在一个快餐化阅读的时代,更加方便老师们的阅读。近年来,关于学生管理问题的著述颇多,尽管许多教育理念先进,但操作性不强,有人戏称仿佛“屠龙之术”,招法虽然漂亮,但实用性不强,现实中哪里有什么“龙”给你屠呀。与“屠龙之术”相比,本书更愿意做“杀猪之法”,虽然理念不够先进,招法也不漂亮,甚至姿势难看,但如果能够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点切实的帮助,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笔者在另一本心理学著述中曾说过,希望告诉读者的是:心理学不神秘,很可爱。今天,在这本关于学生管理的心理学读物中,我希望告诉读者的是:心理学不难懂,很有用!
迟毓凯
学生问题处理的“鸡尾酒”疗法(第三版序言)
本书自从2012年初版以来,到现在已经整整12个年头,一个轮回。这十多年里,可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声誉:
刚出版,本书就入选《中国教育报》所评选的暑期教师推荐书目;随后,在《班主任之友》《福建教育》等杂志邀请下,我依据书中内容,改写和连载了相关的主题;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真正受到了中小学老师们的欢迎,豆瓣评分中,曾经一度高达9.1分,也是本人迄今为止豆瓣评分最高的作品。
在没有任何宣传推广的情况下,本书成了许多学校人手一册的教师培训指定读物,现实中许多校长、老师和我见面后常聊起这部作品;互联网上,许多教育相关的人士也发表了阅读本书之后的各种收获与感慨;甚至还有些年轻的教师,利用本书的一些观点来应对教师资格面试,去参加班主任技能大赛,然后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开心地私信告知我……当然,这样的信任令人欣喜的同时,也让我有些惶恐。欣喜的是,自己的著述受欢迎;惶恐的是,作为作者深知,写书就像搞装修,没有完美的结果,完成之日就会发现一些遗憾。十多年前的书,当下来看,胜在真诚,但许多内容和表达仍是略显稚嫩的,一本书,也是需要不断充实、修订和随时代发展而成长完善的。
2016年的时候,本书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出了第二版,不过那一次由于时间紧迫,只是做了一些文字调整,修订了一些表达错漏之处,然后做了电子出版,其余和首版差别不大。
今天,本书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在这次修订中,我们的重点改动如下:
首先,“道”与“术”的结合。在最初的写作中,正如首版自序标题所标记的,“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实质上,我重点谈的是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术”的问题,强调如何将心理学的原理直接具体应用于学生管理,甚至有意忽略了学生管理中的“道”的内容,即基本思想原理的阐述。这样的做法有优点,但也有所欠缺,因为有些老师依此书操作的时候,会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比如,学生管理三要素的划分依据在哪里,班级发展四阶段从何而来,理论背景何在?……因此,在本次修订中,我补充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背景,一些有启发性的管理学、心理学的理念,如教师领导力结构与本书框架的关系,情境管理理论对教师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等等。这样,虽然本书整体上还是以“术”为主,但也增加了一些管理中“道”的阐述,满足一些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需要。
其次,部分章节做了调整扩充。本书初版的时候,是三编12章,本次修订增加了3章,总共15章。在这增加的章节中,在教师定位部分,增加了“做理解学生的教师”内容(第三章),这一章我重点提及了如何在教育中表达对学生的理解问题,尤其扩展写作了“先跟后带”这一部分,让教师们能更清楚在实践中如何通过先理解认可、再教育影响的方式来定位自己,影响学生;在学生影响部分,增加了“策略整合”的内容(第九章),这一章在罗杰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内容,综合讨论个别学生处理中的心理策略的应用问题;最后,在班级管理部分,增加了“班级管理的情境领导”内容,阐述了本书中所讨论的班级管理策略的思想基础——管理中的权变理论与情境领导,让教师更清楚班级管理具体策略的理论依据。
最后,案例和表达的调整。我们的社会生活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初版中的一些案例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比如陶宏开教授的网瘾干预案例,那个年代还是电脑上网的问题,案例的背景与今天有些疏离感,所以就更新为本人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疏导孩子沉迷iPad游戏的案例。类似的,还有一些过于陈旧或者冗长的案例,都做了调整。与此同时,我们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案例,更新了一些表达,并参考了更多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补充进了相关的段落中,且规范了注解,让本书与时俱进的同时,方便教师们阅读的时候进一步查阅参考。
时代发展,一本书也在不断修改完善。有变化,也有始终不变的,就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一直是以现实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管理实际。关于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的类比,在第一版的序言中我做了一个略显粗俗的比喻,“屠龙术”与“杀猪法”,不求教育理念多先进,只求方式方法能有效。在这一版中,我想举一个例子,再次强调类似的观点:
大家知道艾滋病是医学界的难题,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先后研制了多种疫苗和药物,但仍未发现一种治疗的特效药。后来,有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方案,俗称“鸡尾酒”疗法,思路就是像酒吧里调鸡尾酒一样,通过多种抗病毒药的联合使用,能管用的都用上来应对艾滋病,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疗法也是当前艾滋病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回到教育实践中的学生问题的处理,其实与医学问题类似,在这多事之秋,AI时代的学生问题也是往往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虽然当下的教育界与心理学界有各种思想与理论,但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师,不必专信或痴迷于某一种,我们应该放开心态,将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等学科的好思想、好经验、好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学生问题处理的“鸡尾酒”疗法,以期最终解决教育的问题,师生得到共同的发展与成长。
这是本书的初心,也是本次修订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