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想国译丛072:欧洲告急:丘吉尔、奥威尔与自由之战
》
售價:HK$
107.8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HK$
151.8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HK$
85.8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HK$
75.9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HK$
52.8

《
帝国的生意: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HK$
107.8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HK$
64.9

《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北大教授陈平原主编 关注AI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
售價:HK$
118.8
|
編輯推薦: |
◎一本家长和孩子都会偷偷看饿的童年美食书。
◎每一种食物,都带有情感的味道。
◎吃了什么不重要,有趣和快乐很重要。
◎认识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讲究、节令的意义和民俗的智慧。
◎享受“纸上美食”,学习食物、民俗、童年趣事的写作方法。
|
內容簡介: |
《味道里的童年》用40篇充满烟火气的美文和40余张作者亲笔所画的插图,串起中国孩子独有的童年滋味。全书分四辑,围绕着童年美食展开,突出一个“味”字,唤醒孩子们的中国胃。从妈妈做的家常菜、街头巷尾的小吃,到节日里的特色美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食物背后的温情故事和传统文化特色。在享受“纸上美食”的同时,孩子们可以跟着名家学习美食、民俗的写作方法。
|
關於作者: |
冯杰,1964年生于河南。诗人、文人画家、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儿童小说集《飞翔的恐龙蛋》《冬天里的童话》《少年放蜂记》,儿童诗集《在西瓜里跳舞》《吃荆芥的猫》《宝石蜜城》《一朵花就是一座果园》等。曾获台北文学奖、中国台湾九歌少儿现代文学奖、“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儿读物奖等。其中,散文《乡村的瓦》入选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
目錄:
|
1|果蔬之味
3|会孵小鸡的杏仁
8|杏果里的“一室一厅”
12|柿子被哄熟了
17|黄瓜的口音
22|有种敢吃花生种?
26|彩色的萝卜田
30|萝卜干怎么晒?
34|吃不过瘾的石榴
38|蹲在小街口卖桑葚的少年
42|看到阳光的西瓜
47|撵不上的香味
49|胆小的鹌鹑
53|毛蛋里的声音
57|知了猴
61|压屁股的饸饹面
65|在月光里吃饹馇
68|洗脸盆下熥红薯
72|糖水的功能
76|糊涂面条“不糊涂”
79|脂油
83|菜园的气息
89|乡村滋味
91|王老师带走的槐花香
95|卖糖葫芦的老头
101|钟馗都吃啥?
105|葛兰和米汤的故事
109|这天必须安耳朵
114|蒜泥配上茄子才叫蒜茄子
117|粗粮和细粮
120|狗尾巴柿饼
124|炸菜角时不能诳语
128|留香寨的三种饮食习惯
133|童年美味
135|灶王爷的芝麻糖
139|烤多少只蚂蚱等于烤一头猪?
143|七岁会炸油馍
148|我曾经点过梅豆
154|灯盏的味道
160|不能不认东坡肉
163|妈妈的拿手面
166|姥姥炸的“面托”
170|玉米的方言和理由
173|偷瓜的乐趣
179|编后记 送给正在长大的孩子,也给那些不想长大的大人!
|
內容試閱:
|
一个人吃着吃着就长出胡子了
冯杰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我小时候能吃的东西并不丰富,虽然贫乏,却留下一个“标准食物线”。
长大以后,衡量食物的好坏,我都是以童年的口味为标准,以妈妈做的菜为标准,以姥姥做的菜为标准。尽管这未必受现代美食家待见,但我不怕被说吃得“土气”。
我吃我在,在童年。因为吃,童年才有了另一种回味。
过去吹牛,说见过世面,我就说当年在乡村啥都吃过,吃过蚂蚱,吃过蟋蟀,吃过青蛙……
一个怀有童真的诗人考我,问我:“我说一种,你肯定没吃过。”
“问吧。”
“狗屎拌砖头吃过吗?”
我迟疑一下,真难住了,但不能怯场。我还想去辩
解。大家都笑了。
一个人吃着吃着,就长出胡子了。
不过,这道题不及格并不影响我在“纸上造食”,因为童年的回味,我开始用文字来拌多种美食,来以文烹饪,算作纸上调味。
这一单方,可以治疗人生苍老,还能用于返老还童。
会孵小鸡的杏仁
杏仁是一味中药,能治咳嗽,但有毒。童年时,我家养了一只小羊,羊龄两岁。一年春节前,小羊误饮了几口姥姥泡过杏仁的苦水,然后,踢蹬了几下,就倒下了。
那只小羊生前还抵过我,有一次我刚进厕所,它就急急地跟着冲进来。我当时吓得来不及提裤子,就跑了出去。
有一种杏仁无毒,我们叫它“吧嗒杏”。这种杏仁是甜的,不浸泡也可直接生吃。
我小时候生活在北中原的一个杏乡,叫留香寨。凭这村名,你就可以想象杏花开放时的情景,繁密的花容不下最细的炊烟和鸡啼。村里人靠卖杏过生活,或用杏换麦子。我跟着大人们卖杏,至今还记得用楝树叶垫杏可保鲜的乡村秘诀。
我们村子里的人到外村卖杏时,常被别村的小孩子起哄吆喝,他们用即兴自创的民谣专骂卖杏的,这民谣的中心思想是编派骂人的:
吧嗒杏,苦的仁儿,
卖杏的,是俺侄儿。
我们村卖杏的人机智,马上随口吆喝出另一种版本的歌谣,以示反驳:
吧嗒杏,苦不苦?
买杏的,叫我叔。
这样,一首民谣就把辈分扯平了,一来一往,势均力敌。
关于杏仁,我童年时还有一种说法,近似乡村秘籍:
把一颗杏仁小心耐心地揉软,然后放到自己的耳朵眼儿里(男左女右),呵护着,一星期之后,可以孵出来小鸡。
这曾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告诉我的,当时,他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这方法我曾试过,最终也没有孵出来小鸡,而且有一次杏仁掉进耳朵眼儿里,险些掏不出来。我就问姥姥,姥姥笑了:那是专骗你们这些小孩子的。
不过现在我还存有一丝幻想,要是当年再揉软一些,是不是还真能孵出来一只小鸡?
我相信着。
正因为我一直心存如此幻想,长大后,我才能当一名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