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青春筑梦书香远 中国出版集团第二届大学生阅读分 享活动优秀征文集

書城自編碼: 413156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组委会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94278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统计学史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HK$ 83.6
时刻人文·环球共此食:工业化英国、食品系统与世界生态(2021年美国历史学会杰里·本特利世界史奖获奖作品。一部融合饮食史、环境史、科技史的力作,揭示“地球不能承受之食”的来龙去脉)
《 时刻人文·环球共此食:工业化英国、食品系统与世界生态(2021年美国历史学会杰里·本特利世界史奖获奖作品。一部融合饮食史、环境史、科技史的力作,揭示“地球不能承受之食”的来龙去脉) 》

售價:HK$ 93.5
心流2.0:在复杂世界中创造最优体验
《 心流2.0:在复杂世界中创造最优体验 》

售價:HK$ 64.9
日本艺术50讲(一本读懂日本5000年艺术史,20余种艺术类型,280余幅经典之作)
《 日本艺术50讲(一本读懂日本5000年艺术史,20余种艺术类型,280余幅经典之作) 》

售價:HK$ 240.9
疑案里的中国史1.2.3(套装3册)
《 疑案里的中国史1.2.3(套装3册) 》

售價:HK$ 219.8
货币的本质 罗布·迪克斯 金融、理财、投资、财富破局、货币贬值、通胀、债务、红利、金融危机
《 货币的本质 罗布·迪克斯 金融、理财、投资、财富破局、货币贬值、通胀、债务、红利、金融危机 》

售價:HK$ 64.9
巨变时代(全2册)
《 巨变时代(全2册) 》

售價:HK$ 109.9

內容簡介:
《青春筑梦书香远-中国出版集团第二届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优秀征文集》是一本书评集。这些获奖作品的作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涉及的作品既包括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各出版社的作品,也有全国其他出版社的作品,涵盖了文学、社科、医学等不同领域的图书,从中可以看到当下大学生的阅读指向。此次将获一、二、三等奖的作品结集出版,会更好地推进高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涵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大学生构建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并进而推进“书香社会”的建设。
關於作者:
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组委会隶属中国出版集团,以落实“深化全民阅读”为目标,主要开办了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以下简称“分享活动”)。该组委会在组织开展分享活动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联动国内多家知名出版机构,做好全国百所高校的宣传推广工作,并组织了由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收到的投稿进行多轮严谨审慎的评议,使得分享活动收获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目錄
征文一等奖
崖边上,他们怎样拔节生长?——《崖边农事: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随想
中南大学?王邦安003
心安处,是敦煌——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有感
山西大学?陈泓翰008
折返向生命的原点——读黄灯《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
武汉大学?赖娴013
活出人生的热爱——《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山西财经大学?刘瑞荣017
衰丛见芳意,茱萸似繁花——读《秋园》有感
四川大学?孙月022
生命之上,诗意漫天——刘醒龙《天行者》与我
清华大学?张扬?中国人民大学?陈隽029
沿着“北纬四十度”重新出发
中国传媒大学?尚玥034
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交响——《空城纪》读书札记
长春大学?俞沈乐041
草色入帘青,心忧天下情——在《奔跑的中国草》中读解中华文明的根系
密码
延安大学?黄思雅047
从《平凡的世界》触摸中华文明的坚韧
北华大学?吕佳航053

征文二等奖
向前走,不断成长——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成都外国语学院?王锦华059
乡土的“再生长”何以实现?——关于《乡土重建》的多向度思考
北京大学?邓子洋063
人生没有样板——读《皮囊》有感
同济大学?邓金怡070
作为“时光机”的现代性媒介——墨磊宁《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
突围史》读后感
山东大学?朱禹同075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去北川》阅读散记
华东师范大学?刘天宇081
苦难背后的人性之光——读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
吉林大学?刘畅087
医海拾贝,以心为舟——《强叔说:陈国强院士致医学青年》读后感
重庆医科大学?刘懿萱094
封锁中的人性熵增——谈张爱玲的小说《封锁》
复旦大学?孙淑杰099
在春天唤醒蛰伏的诗歌生命——读《诗人十四个》有感
江南大学?李青106
孤独的盛放:于喧嚣中演奏生命的独白——读蒋勋《孤独六讲》
华中科技大学?何抒澄110
信仰的形状——读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有感
西北大学?张奕璇116
马兰花开处,听见历史回响——读《马兰花开:中国原子弹诞生记》
河北科技大学?张璐彤122
孤独、言语与人生的流转——《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南京审计大学?阿依则乃提·阿卜力孜128
生命的“出窍”瞬间——读迟子建《东北故事集》
陕西师范大学?赵丹妮132
逐梦的灵魂——我与《月亮与六便士》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赵浩浩137
往有光的方向走——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新乡医学院?姜星祺142
苔绿上朱门——品《雷雨》
西南政法大学?祝瑞琪148
《古诗十九首》:汉末乱世的灵魂绝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郭孟语154
我们如何面对分别——读《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中山大学?董睿161
拨云见日,寻梦前行——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后感
景德镇陶瓷大学?蒋欣雨166
......
內容試閱
崖边上,他们怎样拔节生长?
——《崖边农事: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随想
中南大学?王邦安
记忆里,外婆在自家地上的忙活除了冬天从来没有停下过。每一毫厘上高高低低的红红绿绿,是那时家里所有人一年的口粮。不同于资本运作的利润驱使,家里人“种庄稼”是为了果腹,为了活着。
来之不易的收成很少会被卖掉,米会好生地存起来,收的麦子多是磨成了面,菜籽、芝麻那些便榨成了油……这是农民抗争风雨的底气,也是对抗贫瘠的密钥。得一天跟着一天,一点接着一点,循着节气慢慢攒出来。
可以说,把握了节气与物候的变迁,就是把握了农耕的核心。离开乡村多年的我其实早已淡忘了许多过往,对农事的感知越来越弱,一些零散的印象也是偶尔浮现。在图书馆偶然间翻看的一本书:《崖边农事: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用一年的劳作情景唤醒了我埋藏的忆域。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务农是一项不体面的劳动”:担惊受怕,又脏又累,还没有什么钱赚。不仅只能靠老天爷赏脸吃饭,时刻提心吊胆下一刻是否会有灾害到来,还要干施粪肥、收庄稼、打谷子等粗活,听起来与“现代”二字相隔甚远。
没错,务农就是累的,是折磨人的。“但相比庄稼歉收的绝望,被收获的作物折磨,农民从来都是快乐的”。靠天吃饭、靠地生存,像“活在崖边上”,每一天的生活都像战斗,却凭借自己的智慧拔节生长。
书名中的“崖边”二字非我所言的“崖边”,是指黄土高原渭水流域的一个小村庄,作者阎海军的家乡。
在近现代乃至当代视角里,中国的黄土高原都是不发达的生存地区,“干旱”与“贫瘠”是黄土区域与生俱来的特性。但这样恶劣的环境压力,却催生了中国农业,点燃了文明之花。
“来到村庄土地上耕作的人,与其说为了生活,不如说为了生存。”时序轮换、物候运转,他们对二十四节气了如指掌。从犁地、播种、施肥、收割到加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他们的判断从来都很精准。
就像我的外公外婆,他们会在夏天里顶着炎热下地干活,因为麦黄在一年最酷热的时候,容易焦枯干萎,必须快点收完。如果来了场雨,麦穗就容易发芽。运气不好的话还会有冰雹。他们和崖边人民一样,从播种到收获,一直用体力与汗水跟老天讨生活。
麦子收好了,就要开始夏耕了,“伏里戳一椽,赛过秋里耕半年”。这是为秋种做准备,给另一波冬小麦开启生命之旅。那些被埋入地下的麦种,像极了书中农民的人生:“得在越冬前拼命生长,将根系扎深,才能熬过漫长的寒冬。”
《崖边农事: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一个小村庄农事百态的书,记载了诸多类似情景。以种子、作物和农具为引子,将作物与农人之间在时间长河中缓慢形成的伦理规范娓娓道来,指向一种生命意义归类于自然循环的价值理性。
冬小麦、春小麦;扁豆、豌豆、蚕豆;莜麦、燕麦、荞麦、洋麦(黑麦);糜子、玉蜀黍、高粱;扁桃木、苜蓿、胡麻……这些作物品种的起源、演变、散播路径和驯化历程,与那些我闻所未闻的务农工具,在作者引经据典式的呈现下,以一种考古人类学的视角向我们解码这个中国农业文明发祥地的辉煌图章。对于远离泥土的人而言,这不失为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
一部书,一次抢救性纸面记录,为文明的过往、变迁与冲突留下了田野笔记。呼唤我们去关注的,是时代的另一面——那些“生于斯、长于斯”,与土地纠葛百年却默默无闻的农民,乃至乡土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