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艺术50讲(一本读懂日本5000年艺术史,20余种艺术类型,280余幅经典之作)
》
售價:HK$
240.9

《
疑案里的中国史1.2.3(套装3册)
》
售價:HK$
219.8

《
货币的本质 罗布·迪克斯 金融、理财、投资、财富破局、货币贬值、通胀、债务、红利、金融危机
》
售價:HK$
64.9

《
巨变时代(全2册)
》
售價:HK$
109.9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当今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畅销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对我们这个时代睿智的诊断书)
》
售價:HK$
75.9

《
罗马兴志
》
售價:HK$
294.8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HK$
85.8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
編輯推薦: |
青铜与葵花成长的大麦地充满了自然气息,生活随四季流转。大麦地人在艰难中平等相处、彼此扶持。《青铜葵花》小说中“无为而善”的情感描述深深打动了我。
两个孩子在粼粼波光中相携而行,奶奶在月光下唱着歌搓着绳子,人们在村头的老槐树下乘凉……小说中各种动人的细节,展现了大麦地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曹文轩作品里充盈的生活细节,对我来说,是最有魅力的地方。
电影,也是由无数的生活细节编织而成的。从筹备到拍摄,我始终希望透过影像,传递这本小说给予我的心灵滋养。为此,我选择透过“景”的真实魅力,静静地来述说这个看似平凡却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
——金马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电影《青铜葵花》导演 陈坤厚
|
內容簡介: |
城市女孩葵花随下放的父亲来到大麦地。在这里,她认识了因高烧而失去声音的乡村男孩青铜。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后来,父亲因意外不幸落水身亡。贫穷而善良的青铜一家收留了葵花。尽管生活极度艰难,他们依然倾尽全力呵护葵花。青铜更是用无声的行动表达着对葵花的关爱:把上学的机会让给葵花,为葵花制作南瓜花灯和冰项链,提着纸灯笼守候在葵花回家的路上……葵花很快融入了这个充满温情的家庭,一家人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数年后,命运再次转折,城里来人要接葵花回去。为了葵花的未来,深爱她的青铜一家忍痛放手。在极度的思念和痛苦中,哑巴青铜用尽平生力气,向着葵花远去的方向,喊出了她的名字:“葵——花——”
童年的这场聚散,成为青铜与葵花成长路上永不熄灭的微光。它照亮了他们曾经共同走过的岁月,也指引着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勇敢前行。
|
關於作者: |
曹文轩,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蜻蜓眼》《苏武牧羊》等,绘本《远方》《风吹到乌镇时累了》《羽毛》《柏林上空的伞》等,系列作品《皮卡兄弟》等,学术著作《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希腊、日、韩、瑞典、丹麦、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阿拉伯、波斯等40余种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等重要奖项50余种,并获得多项重要国际文学奖。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1月获影响世界杰出华人奖。
|
目錄:
|
目 录
Contents
第1章
小木船
1
第 2章
葵花田
27
第 3章
老槐树
55
第 4章
芦花鞋
81
第 5章
金茅草
115
第 6章
冰项链
151
第 7章
三月蝗
191
第 8章
纸灯笼
241
第 9章
大草垛
285
|
內容試閱:
|
第1章
1
七岁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是潮湿的。
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潮湿了。她的头发本来就不浓密,潮湿后,薄薄地粘在头皮上,人显得更清瘦,而那张有点儿苍白的小脸,却因为潮湿,倒显得比往日要有生气。
一路的草,叶叶挂着水珠。她的裤管很快就被打湿了。路很泥泞,她的鞋几次被粘住后,索性脱下,一手抓了一只,光着脚丫子,走在凉丝丝的烂泥里。
经过一棵枫树下,正有一阵轻风吹过,摇落许多水珠,有几颗落进她的脖子里,她一激灵,不禁缩起脖子,然后仰起面孔,朝头上的枝叶望去,只见那叶子,一片片皆被连日的雨水洗得一尘不染,油亮亮的,让人心里很喜欢。
不远处的大河,正用流水声吸引着她。
她离开那棵枫树,向河边跑去。
她几乎天天要跑到大河边,因为河那边有一个村庄。那个村庄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大麦地。
大河这边,就葵花一个孩子。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空阔,它的心更加孤寂。
大河这边,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现在也还是一望无际的芦苇。
那年的春天,一群白鹭受了惊动,从安静了无数个世纪的芦苇丛中呼啦啦飞起,然后在芦荡的上空盘旋,直盘旋到大麦地的上空,嘎嘎鸣叫,仿佛在告诉大麦地人什么。它们没有再从它们飞起的地方落下去,因为那里有人——许多人。
许多陌生人,他们一个个看上去,与大麦地人有明显的区别。
他们是城里人。他们要在这里盖房子、开荒种地、挖塘养鱼。
他们唱着歌,唱着城里人唱的歌,用城里的唱法唱。歌声嘹亮,唱得大麦地人一个个竖起耳朵来听。
几个月过去,七八排青砖红瓦的房子,鲜鲜亮亮地出现在了芦荡里。
不久竖起一根高高的旗杆,那天早晨,一面红旗升上天空,犹如一团火,静静地燃烧在芦荡的上空。
这些人与大麦地人似乎有联系,似乎又没有联系,像另外一个品种的鸟群,不知从什么地方落脚到这里。他们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大麦地人,大麦地人也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他们。
他们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有自己的话,有自己的活,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白天干活,夜晚开会。都到深夜了,大麦地人还能远远地看到这里依然亮着灯光。四周一片黑暗,这些灯光星星点点,像江上、海上的渔火,很神秘。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
不久,大麦地的人对它就有了称呼:五七干校。
后来,他们就“干校干校”地叫着:“你们家那群鸭子,游到干校那边了。”“你家的牛,吃了人家干校的庄稼,被人家扣了。”“干校鱼塘里的鱼,已长到斤把重了。”“今晚上,干校放电影。”……
那时,在这片方圆三百里的芦荡地区,有好几所干校。
那些人,都来自一些大城市。有些大城市甚至离这里很远。也不全都是干部,还有作家、艺术家。他们主要是劳动。
大麦地人对什么叫干校、为什么要有干校,一知半解。他们不想弄明白,也弄不明白。这些人的到来,似乎并没有给大麦地带来什么不利的东西,倒使大麦地的生活变得有意思了。干校的人,有时到大麦地来走一走,孩子们见了,就纷纷跑过来,或站在巷子里傻呆呆地看着,或跟着这些人。人家回头朝他们笑笑,他们就会忽地躲到草垛后面或大树后面。干校的人觉得大麦地的孩子很有趣,也很可爱,就招招手,让他们过来。胆大的就走出来,走上前去。干校的人,就会伸出手,抚摸一下这个孩子的脑袋。有时,干校的人还会从口袋里掏出糖果来。那是大城市里的糖果,有很好看的糖纸。孩子们吃完糖,舍不得将这些糖纸扔掉,抹平了,宝贝似的夹在课本里。干校的人,有时还会从大麦地买走瓜果、蔬菜或是咸鸭蛋什么的。大麦地的人,也去河那边转转,看看那边的人在繁殖鱼苗。大麦地四周到处是水,有水就有鱼。大麦地人不缺鱼。他们当然不会想起去繁殖鱼苗。他们也不会繁殖。可是这些文文静静的城里人,却会繁殖鱼苗。他们给鱼打针,打了针的鱼就很兴奋,在水池里撒欢一般闹腾。雄鱼和雌鱼纠缠在一起,弄得水池里浪花飞溅。等它们安静下来了,他们用网将雌鱼捉住。那雌鱼已一肚子的子,肚皮圆鼓鼓的。他们就用手轻轻地捋它的肚子。那雌鱼好像肚子胀得受不了了,觉得捋得很舒服,就乖乖地由他们捋去。捋出的鱼子放到一个翻着浪花的大水缸里。先是无数亮晶晶的白点,在浪花里翻腾着翻腾着,就变成了无数亮晶晶的黑点。过了几天,那亮晶晶的黑点,就变成了一尾一尾的小小的鱼苗。这景象让大麦地的大人小孩看得目瞪口呆。
在大麦地人的心目中,干校的人是一些懂魔法的人。
干校让大麦地的孩子们感到好奇,还因为干校有一个小女孩。
他们全都知道她的名字:葵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