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增订本)(中华学术·近思)
》
售價:HK$
107.8

《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思库文丛·汉译精品)
》
售價:HK$
68.2

《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译见丛书)冰川消融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美国笔会科普文学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书单盛赞的警世之书
》
售價:HK$
63.8

《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
》
售價:HK$
74.8

《
应期而生 利奥梅拉梅德与现代金融的诞生
》
售價:HK$
86.9

《
女性私密健康全书
》
售價:HK$
74.8

《
白轮船 典藏版
》
售價:HK$
49.5

《
非洲:考古学的视角(国际知名人类学家、非洲研究专家高畅教授作品。)
》
售價:HK$
96.8
|
內容簡介: |
本书旨在通过描述不同时期我国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人力资本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趋势。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原因。继而探究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就业产生的空间效应;二是对地区创新产生的空间效应。以期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以及推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来自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方面的参考。
|
關於作者: |
黄金玲,河北省承德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现任河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数字经济与劳动就业。近年来主持河北省青年社科基金一项,主持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高端智库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急项目等,并在《教育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人口与发展》等期刊发表重要学术文章。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五节 研究特色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测量指标
一、概念界定
二、测量指标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集聚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三、发展极理论
四、“中心—外围”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特征
二、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原因
三、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影响
四、文献评述和小结
第三章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演变
第一节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特征与演变
一、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特征
二、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演变
第二节 分区域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特征与演变
一、分板块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特征与演变
二、分经济带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特征与演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力资本积累、高校扩招与空间集聚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机制分析
第二节 人力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集聚
第三节 模型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一、模型设定
二、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人力资本积累与空间集聚
二、高校扩招与空间集聚
三、分区域回归
四、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城市劳动技能结构分化的影响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机制分析
第二节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与分布差异
第三节 城市劳动技能结构分化
一、城市高技能与中低技能人力资本水平的关系
二、高技能人力资本集聚度测量
三、空间相关性检验
第四节 模型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一、模型设定
二、描述性统计
第五节 实证分析
一、面板数据回归
二、分离集聚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
三、异质性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力资本集聚、空间溢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机制分析
一、文献回顾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我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
一、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
二、创新产出与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关系
第三节 模型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一、模型设定
二、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面板数据回归
二、工具变量回归
三、集聚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分解
四、异质性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 论
一、我国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地区差异明显
二、发达城市成为人力资本集聚增长点,“双城并立”彰显集聚新特色
三、高校扩招促进地区人力资本积累,集聚效应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四、高技能人力资本的集聚加剧了城市劳动技能结构分化,高低技能互补关系并不明显
五、高校扩招、人力资本集聚促进了城市的创新产出,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
六、人力资本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受人口密度和制度因素的调节,且在东部地区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
七、城市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也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城市间的虹吸作用不显著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打造新的增长极,充分释放空间溢出效应
二、创新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塑造教育发展新格局
三、深化制度改革,促进人力资本要素合理流动
四、畅通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
內容試閱:
|
按照中国人口密度划分线,即“胡焕庸线”,96%的人口集中分布在36%的东南部国土上,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状态。而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被证明是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基本上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耦合。不同区域间人力资本的集聚程度有所不同。空间集聚能够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放大,从而扩大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不仅仅在地区内部,在地区之间也依然存在。对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研究不同于以往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更多的是对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思考。
基于此,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包括从供给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原因,人力资本的空间集聚对城市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和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例如,在更小的空间单元基础上,我国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状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及呈现怎样的特征?城市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原因是什么?人力资本在空间上的集聚是否导致城市劳动技能结构出现分化?这对地区创新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研究高校扩招对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对于我国来说,高校扩招政策使人力资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影响深远;从空间溢出效应出发,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技能结构分化的影响,为当前多中心城市群建设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提供有益参考;在人力资本集聚、空间溢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方面,不仅可以利用高校扩招构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还可以通过Getis空间过滤模型将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效应与溢出效应分离,以更加全面地分析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创新产出的作用。
本书的出版感谢河北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521100222052)和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的经费资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