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HK$
85.8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HK$
151.8

《
理想国译丛072:欧洲告急:丘吉尔、奥威尔与自由之战
》
售價:HK$
107.8

《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
售價:HK$
75.9

《
吃对一日三餐 远离阿尔茨海默病
》
售價:HK$
63.8

《
布鲁克林有棵树(纽约公共图书馆20世纪重要的著作之一)
》
售價:HK$
76.8

《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售價:HK$
85.8

《
好风景
》
售價:HK$
47.1
|
編輯推薦: |
此书为国家社科后期项目,从多个维度讨论了魏晋玄学与音乐思想的关系。
|
內容簡介: |
此书从多个维度讨论了魏晋玄学与音乐思想的关系。作为魏晋时代一门新兴的本体论哲学,玄学乃应政治之需求而生。它的流行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全面的影响,音乐亦是如此。基于此,本书以玄学发展各阶段之代表性学者王弼、阮籍、嵇康、郭象为重点考察对象,从音乐贵无论、音乐自然论、音乐独化论等几个阶段,对魏晋时期的音乐思想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此外,从玄学与言意之辨的角度出发,剖析了陶渊明之音乐言意论。同时,还留意于发掘魏晋玄学与音乐审美范畴(“清”“素”“淡”等)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魏晋时期的音乐与山水、酒、服食等名士情趣之间的互动关系。
|
關於作者: |
过安琪,女,1983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艺术哲学、魏晋文学。
|
目錄:
|
绪论 1
第一章 魏晋音乐思想之生成基因与文化内蕴 9
第一节 时政与玄学之兴立 9
一、乱、治之际理论意识之觉醒 9
二、名理之学的理论孕育 13
第二节 魏晋玄学与美学 16
一、形式美之觉醒:人物品藻 17
二、自然美之领悟:山水赏会 24
第三节 魏晋玄风与名士精神 30
第二章 音乐贵无论 47
第一节 王弼及其玄学贵无论 47
第二节 “以无为本”之音乐思想 50
一、玄学之核心命题:“以无为本” 50
二、“以无为本”与“大成之乐” 57
三、“崇本举末”与“礼乐” 69
第三章 音乐自然论 85
第一节 道家学说中的自然观 85
第二节 竹林玄学 99
一、竹林玄学之“自然”释意 99
二、阮籍、嵇康之玄学思想 103
第三节 阮籍之音乐自然观 130
第四节 嵇康之音乐自然观 150
一、《声无哀乐论》之音乐思想 150
二、《琴赋》之音乐思想 162
三、《与山巨源绝交书》之音乐思想 170
第五节 陶渊明之音乐自然观 174
第四章 音乐独化论 187
第一节 独化论之理论背景及其主旨 187
第二节 音乐独化论及其对独化论玄学体系之构筑 193
一、《庄子》的自然之乐与“自生”之范畴的提出 193
二、“独化”之内涵及其“有”“ 无”之音乐思辨 196
三、音乐独化论之形成及其内涵 203
第五章 音乐言意论 216
第一节 玄学与言意之辨 216
第二节 陶渊明之音乐言意论 220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21
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8
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231
第六章 魏晋玄学与音乐审美范畴 241
第一节 清 241
第二节 素 247
第三节 淡 257
第七章 魏晋风度与音乐艺术 262
第一节 山水与音乐 262
第二节 酒与音乐 272
第三节 服食与音乐 277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魏晋时期风云诡谲,楼台飘摇。彼时,社会动荡不安,战祸的频繁和政权的更迭、倾轧使得“名士少有全者” ,忧患、忧生之感宛如乌云浓重涂抹,漆黑、哀凉之色调密布着社会整体。此时,占据着正统地位的儒学亦遭到了质疑和动摇,个体思想始觉醒,活跃、生动之气息流溢开来,学术界一片喧嚣闹腾。赏味而去,个体思想之觉醒亦造就了文化艺术之觉醒,从而展现出了一种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的独特文化气质。引人注目的是,由于政局的不稳和名教的危机,为了满足于重建焕然一新之社会秩序的需求,一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哲学——玄学诞生了。魏晋时期,玄风炽热,文人士大夫们皆雅好谈玄,此风气不仅影响到了当时的政治走向,也更凝成了那浓聚深情、颇富韵味的魏晋风度,而对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之影响。一提到玄学,就有人谓其充盈着高悬在上、“玄之又玄”的神秘色彩。其实,它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文化风气。作为魏晋时期的显学,它为当时绝大多数的群体所接受,其影响力遍及整个社会文化领域,尤其对艺术理论影响深厚。且观本书,笔者正是围绕着魏晋玄学以究当时之音乐思想。
玄学作为魏晋时期的显学,历时二百多年之久,其创始人乃正始年间的何晏与王弼。在玄学领域,何晏率先提出了某些重要论点,王弼继之而独有阐发,成为了玄学的重要奠基人。概观之,他们皆致力于被统称为“三玄”的《周易》《老子》和《庄子》之研究,用道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揉合儒、道,而成一时之风尚。魏晋时期,玄学一般被称之为“玄远”之学,例如:“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世说新语?文学》) , “王夷甫雅尚玄远”(《世说新语?规谏》) 。后,“玄学”作为一个正式的称呼出现在了沈约的《宋书》当中:“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 ,而沿用至今。总以观之,玄学乃政治哲学,它以讨论天地万物之存在根据为核心议题,旨在于为名教的合理存在寻求一个形而上学的依据。
据任继愈先生之研究,魏晋时期的玄学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无论(“名教”出于“自然”);二乃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自然论(“自然”与“名教”相对立);三乃郭象之独化论(“名教”即“自然”)。在我国,有关玄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其玄学研究的重力之作乃《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此书是为文集形式,由先生在1938年至1947年十年间所写的八篇论文和一篇讲演记录稿所结编。书中,先生对玄学与佛学之关系、言意之辨、本末有无之争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地阐释,创见勃发,学界震撼。可以说,该书奠定了我国玄学研究的学术基础,而汤用彤先生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玄学研究的鼻祖之一。放眼学术界,在玄学研究领域,成果显著的还有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人民出版社,1988年)一书。该书详细梳理了魏晋玄学之产生,并据玄学之分期,对王弼的贵无论、阮籍和嵇康的自然论、裴頠的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等皆进行了剥茧抽丝的分析论述,在学术界影响甚大。另,冯友兰先生撰写的《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9年)亦对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名家玄理进行了解析。至此,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郭象等玄学代表人物纷纷走进了学术界的视线,涌现出了大批的研究硕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由匡亚明组织编撰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里所囊括的《王弼评传》《阮籍评传》《郭象评传》等。此些评传对玄学家们的个人生平、哲学思想、历史评价等都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极有助于学术界进行参照研究。令人瞩目的是,汤一介先生传承了其父汤用彤先生的衣钵,在魏晋玄学的研究上也颇有建树,其所著《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观点新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细察之,该书前五章对郭象以前的玄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性地回望,其论析的视觉点主要落在魏晋玄学的产生、评价、历史发展、理论特征等方面,观点打破前人藩篱,而颇具创见。后九章则专论郭象的玄学独化论,其中囊括了郭象的生平史实、独化论的形成背景、哲学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理论问题等,并就郭象与向秀、裴頠、王弼、张湛等人的思想异同及其联系作了比较研究。如此全面扎实的研究体系,使得此书成为了玄学研究的扛鼎之作。同时,还有一些学术成果亦是光芒闪耀,令人瞩目。其中,许抗生的《三国两晋玄佛道理论》(齐鲁书社,1991年)、洪修平与吴永和的《禅学与玄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康中乾的《从庄子到郭象——<庄子>与<庄子注>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刘国民的《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王晓毅的《<周易>与魏晋玄学》(人民出版社,2023年)等学术著作,结合儒、道、释三家思想对玄学展开了跨越式的深入研究。另,刘康德的《魏晋风度与东方人格》(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陈顺智的《魏晋玄学与六朝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李建中的《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刘波的《玄学与魏晋艺文》(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秦秋咀的《魏晋玄学与文学情性观》(湘潭大学出版社,2021年)等著作皆深入性地阐述了玄学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联。
……(下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