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控的孤独
》
售價:HK$
61.6

《
怀疑:破解天才困惑与凡人焦虑的心理谜题
》
售價:HK$
87.9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HK$
107.8

《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售價:HK$
163.9

《
江南器物志
》
售價:HK$
86.9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HK$
98.8

《
与贝聿铭同行
》
售價:HK$
129.8

《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售價:HK$
38.5
|
內容簡介: |
本书上编为“从全球到村庄”的理论构建。包括赵月枝、童兵、目新雨等学者的开拓性学术思辨和首届河阳论坛综述,构建了社会主义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乡士关怀、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中编为“乡村传播就是中国传播”的实践探索,包括了姬德强等学者在内的对这命题的实证研究,具体有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史、乡村春晚、土味视频等。下编为“新地球村”想象与“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包括赵月枝、温铁军、陈学明等学者,结合河阳论坛举办地缙云的在地特点,对于这一理论想象和实践探索进行的前沿思考。最后,后记为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与新征程。附录则为历届河阳论坛征文启事与“从全球到村庄”历届暑期班招生公告中的“学术宣言”,此类文字是新地球村理念下多村振兴研究的学术精髓。
|
關於作者: |
赵月枝,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清华大
学人文讲席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领
域为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
|
目錄:
|
代序一新闻科学在“三农”建设中大有作为
代序二从文化自觉到河阳论坛
代序三河阳共识(2022年修改版)
序言:村庄、县域与大地上的学问
【上编】从全球到村庄的理论构建与学术实践
【一】中国与全球传播:新地球村的想象
【二】乡村视野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意义
【三】从全球到村庄:传播研究如何根植乡土中国
【四】城乡关系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与中国传播
【五】“以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的新闻传播学在地思考
【六】“红绿”融合发展与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
【七】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乡村数字经济
【八】更新与互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
【九】“新乡土主义”再回首:试论社会主义发展传播学的
可能路径
【十】家庭建设是村庄主体性建设的切入口
【十一】学术、田野与“越界”实践——“乡村、文化与传播
学术周”发起人赵月枝教授专访
【十二】“新地球村”的想象——赵月枝谈传播研究新实践
【十三】植根乡土中国对话城乡关系:“跨学科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新型学术模式”
【十四】认识乡村·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全球到村庄:
以乡村作为方法”2017年国际暑期班综述
【十五】探索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学术模式
【十六】激活“乡村传播就是中国传播”的跨界视域
【中编】“乡村传播就是中国传播”的田野探索
【一】地方红色文化的当代意义:让“高大上”的革命精神更加
“接地气”
【二】集体性与业余性:1949年以来浙江省缙云县婺剧实践的
理论启示
【三】乡土文化复兴与中国软实力建设——以浙江丽水乡村
春晚为例
【四】乡村主体性与农民文化自信:乡村春晚的启示
【五】乡村春晚、女性主体性与社会主义乡村文化
【六】乡村春晚与农民文化主体性初探
【七】“媒介化”、政府角色与文旅产业:关于乡村春晚
前途的讨论
【八】乡村传播生态中的村民与村庄主体性——以浙江省缙云县
历史脉络与当下动态为例
【九】农民的广播?关于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史的思考——基于
一项在浙江省缙云县葛竹村的调查
【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生活”——以笕川花海为例探讨
一条可持续的路径
【十一】“胡公信仰”仪式音乐传播之演变及动因考察——以浙江
“白竹案”为例
【十二】公共文化传播与乡村文化生成的新路径——以浙江省
缙云县为例
【十三】县级融媒体改革的现状、原因与进路初探——基于对浙江、
山西两县媒体调研的比较
【十四】单位里的城乡关系:身份、利益与社会流动——基于对
胜利油田退休职工的访谈
【十五】城乡接合部的摇摆:“土味视频”的意义指向
【十六】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传播:完善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
地方逻辑起点
【下编】作为过程与乡村振兴行动的学术传播
【第一部分】学术综述选编
【一】曼殊纳特·蓬达库:我的印度村庄全球化了
【二】艾伦·塞特:家庭、工作和数字的民族志
【三】阿尼斯·拉赫曼:乡土孟加拉国的政治经济、传播与文化
【四】郑保卫:做“接地气、连民心”的学术
【五】卜卫:民族志研究的研究政治与伦理
【六】金兼斌: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及其测量
【七】罗岗:小农户·小农经济·现代农业:在新语境下重新
理解“小农”
【八】孙信茹:“好想说的田野”:媒介人类学的方法与实践
【九】吴飞:关于民族志的几点思考
【十】温铁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与重构新型集体经济
【十一】陈学明:期待丽水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
创建新的文明做出突出贡献
【十二】洪宇:解读“十四五”——赛博域的未来政治
【十三】梁君健:用影像探究民间信仰的生生不息——关于西北
道教民俗的视觉民族志
【十四】项一中:乡村与乡愁
【十五】麻松亘:缙云百姓的狂欢节——迎案
【十六】基地小虎:乡土与流行的二重奏
【十七】从革命、建设到改革:探寻“缙云精神”与乡村振兴的
力量源泉——第五届河阳论坛主题圆桌(一)
【十八】绿色发展、全域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政府、企业与村庄
的有机联动——第五届河阳论坛主题圆桌(二)
【十九】返乡、新乡贤与乡村振兴的多元主体——第五届河阳
论坛主题圆桌(三)
【二十】“乡村故事,中国道路:台湾经验分享”特别沙龙
【二十一】重新认识乡土中国:台湾学者眼中的大陆脱贫攻坚
【第二部分】媒体报道中的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探索
【一】情系村野,理寓乡间:“理解乡土文化”缙云暑期班暨乡村
振兴人才培训与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二】在乡村认识中国:一群国际留学生的缙云之旅
【三】让世界认识中国乡村——河阳乡村研究院专家在加拿大
成功讲学
【四】留学生初探中国乡村,最吃惊老乡要求“加微信”
【五】加拿大留学生初探中国乡村,最难理解“留守儿童”问题
【六】河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召唤
【七】以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顶级专家
“鼎湖论剑”
【八】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创造多彩未来
【九】从温哥华到轩辕街:全球传播教育中的跨文化精神洗礼
【十】西蒙菲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全球传播双硕士国际留学生
零距离感受乡土中国魅力
【十一】“红绿”融合怎样落地乡村?
【十二】表彰|河阳乡村研究院获丽水市委市政府“突出贡献
集体”称号
【十三】全球学者云端“聚会”共探乡村绿色共富路——丽水市社
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河阳论坛侧记
【十四】以自己为方法——关于河阳论坛的一些回忆
【第三部分】历届河阳论坛与“从全球到村庄”历届暑期班启事精编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