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陶渊明集》版本汇考

書城自編碼: 412716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蔡丹君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44885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8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售價:HK$ 74.8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HK$ 85.8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HK$ 97.9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售價:HK$ 74.8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86.9
九型人格:人人都应该学习的自我认知课
《 九型人格:人人都应该学习的自我认知课 》

售價:HK$ 71.5
中年面相
《 中年面相 》

售價:HK$ 63.8
疑案里的中国史3艾公子著(中国史里扑朔迷离的40个疑案,惊奇好玩又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 疑案里的中国史3艾公子著(中国史里扑朔迷离的40个疑案,惊奇好玩又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

售價:HK$ 76.8

編輯推薦:
历代《陶渊明集》版本的全面梳理。
內容簡介:
《陶渊明集》是六朝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家别集之一,自南朝萧统以来,对该集的整理、刻印、传抄、收藏、评点和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热点。《陶渊明集》流传既 久,其版本种类之丰富、源流之复杂,在历代别集中实属罕见。本书深入查考《陶渊明集》的各个版本,详细记录其版本信息,通过对历代《陶渊明集》的全面梳理,展现其在不同时 期的流传、变化情况,既条分缕析,深入文本,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既原原本本,罗列旧注,又集辑各本,疏略有致。
關於作者:
蔡丹君,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著有《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见南山:田园诗史话》 《浮世本来多聚散:唐诗中的二十一种孤独》等多部著作。
目錄

前言
凡例
第一编宋前诸本
1. 陶集自定本
2. 梁六卷本
3. 梁八卷本(其一)
4. 梁八卷本(其二)
5. 北齐阳休之十卷本
6. 《新唐书·艺文志》二十卷本
第二编北宋本
1. 晁文元家本
2. 南唐本
3. 宋庠本十卷
4. 思悦本十卷
5. 宋刻递修本十卷
6. 东林寺本
7. 陈述古本
8. 张相国本
9. 宣和王氏刊本第三编南宋本
1. 曾集刻《陶渊明集》
2. 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
3. 残宋本《陶靖节先生集》附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
4. 林栗刊江州本
5. 韩驹本
6. 陈造所见《五柳先生诗编年》
7. 费元甫注本
8. 邵康节手写本《陶靖节诗》
9. 黄伯思手校本
10. 贺铸手校本
第四编元本
1. 王元父《陶诗注》
2. 王沂《陶集注》
3. 詹天麒陶诗注本
4. 詹天麒《陶渊明集补注》
5. 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
6. 蔡氏注本
第五编明本
1. 宁夏刊本
3. 朝鲜翻刻成化本《须溪校本陶渊明诗集》
6. 正德林位刊《陶渊明集》
31. 正德十五年刊何孟春注《陶靖节集》
4. 嘉靖元年朝鲜刻李梦阳本《陶渊明集》
14. 嘉靖十三年崔铣崔汲刊《陶渊明集》
11. 嘉靖二十四年龚雷刊《陶渊明集》
附吴觐文何义门批校本
8. 嘉靖二十七年傅凤翱刊《陶靖节集》
10. 嘉靖二十九年怀易堂刊《陶渊明集》
7. 嘉靖蒋孝刊《陶靖节集》
12. 嘉靖周显宗刊《陶渊明集》
15. 嘉靖弹琴室刊《陶渊明集》
16. 万历四年周敬松刊《陶靖节集》
17. 万历七年蔡汝贤刊《陶靖节集》
18. 万历十五年休阳程氏刊《陶靖节集》
20. 万历三十一年焦竑授吴汝纪重刊本《陶靖节先生集》
19. 万历四十二年杨鹤刊《陶靖节先生集》
39. 万历四十三年钟人杰刊《李卓吾合选陶王集》本《陶渊明集》
24. 万历四十七年杨时伟刊《合刻忠武靖节二编》本《陶靖节集》
2. 万历何湛之校刊《陶韦合刻》本《陶靖节集》
25. 天启五年毛晋绿君亭刊《屈陶合刻》本《陶靖节集》
37. 崇祯六年张自烈评《陶渊明集》
26. 崇祯十年潘璁刻《阮陶合集》本《陶靖节集》
35. 崇祯十六年陈揆刻陈龙正《陶诗衍》
40. 崇祯十六年戴尔望编刊《屈陶合刻》本《陶渊明集》
32. 崇祯刻黄文焕析义本《陶元亮诗》
附一高延第批注黄文焕析义《陶元亮诗》
附二无名氏批注黄文焕《陶元亮诗》
23. 汲古阁刊《陶渊明集》
27. 凌濛初刊《陶韦合集》本《陶靖节集》
28. 王锡衮白鹿斋刊《陶李合刻》本《陶渊明全集》
29. 杨环溪刊《陶邵陈合集》本
30. 高氏手编《诗苑源流》本
33. 欧阳春注本
34. 文震亨注本
36. 陶彦存评本
41. 崇祯密娱斋刊《陶靖节集》
42. 崇祯春昼堂刊《陶靖节集》
59. 汪士贤编《汉魏二十一家集》本
60. 张溥刊《汉魏百三名家集》本《陶渊明集》
第六编清本
1. 康熙三十三年詹氏宝墨堂《渊明先生诗集注》
2. 康熙三十三年刻《曹陶谢三家诗》本《陶靖节集》
3. 康熙三十九年最乐堂旧本蒋薰评《陶靖节集》
4. 康熙四十四年程崟刻吴瞻泰注本《陶诗汇注》
5. 康熙五十三年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注》
6. 康熙年间董废翁评《陶靖节集》
7. 康熙旌邑李文韩刊《陶渊明集》
9. 乾隆十三年孙端人评注《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
8. 乾隆二十九年姚培谦编《陶谢诗集》
13. 乾隆三十五年马璞注《陶诗本义》
12. 乾隆年间程穆衡稿本《陶诗辑传》
11. 贺寿慈批注《陶渊明集》
14. 嘉庆元年吴骞编《拜经楼丛书》本《陶诗集注》
附《重编拜经楼丛书十种》本《陶靖节诗注》
15. 嘉庆年间周锡瓒抄补《陶渊明集》
16. 嘉庆十年宋莲编订《陶诗镜》
17. 嘉庆十一年温汝能汇评本
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温汝能本
18. 嘉庆十二年鲁铨影刻汲古阁摹绍兴影刻宣和本
19. 道光十二年陈希敬刊《陶渊明全集》
21. 道光二十年刻陶澍注《靖节先生集》
20. 道光二十一年杨霈刊《陶渊明诗集》
10. 咸丰独山莫友芝翻刻李文韩本《陶渊明集》
22. 同治九年胡凤丹刊《六朝四家全集》本《陶彭泽集》
23. 同治十二年刘履芬钞本
24. 同治十三年钟秀《陶靖节纪事诗品》
25. 同治十三年莫鸣岐刊《陶渊明集》
46. 同、光年间仿《汉魏百三名家集》本《陶彭泽集》
26. 光绪元年刻《陶渊明集》
27. 光绪影刻本《陶渊明诗》一卷《杂文》一卷
28. 光绪二年徐椒岑刻《陶渊明集》
29. 光绪五年传忠书局曹耀湘注《陶靖节先生集》
30. 光绪五年广州翰墨园刊《陶渊明集》
31. 光绪五年番禺俞秀山刻《陶渊明集》
33. 光绪五年何氏香山本《陶渊明诗》
32. 光绪六年英翰刊《陶渊明全集》
49. 光绪六年天津王维珍翻刻《陶渊明集》
35. 光绪九年江苏书局本《靖节先生集》
36. 光绪十一年鄂渚章氏刊《陶靖节诗注》
37. 光绪十一年陈州郡斋刊《陶渊明诗》
38. 光绪二十年吴县朱氏校经堂《陶靖节先生集》
39. 光绪湘潭胡氏刻本《陶渊明集》
40. 抄本《陶潜五言诗》
41. 怀古田舍徐荣钞本《靖节先生诗》
42. 侑静斋刻方熊评本《陶渊明集》
43. 戴二雅评本《陶集解》
44. 丑石斋抄本《陶渊明集》
45. 清末四色套印刻本《陶渊明全集》
48. 陈焯手抄本《陶渊明集》
51. 朱振采《陶诗笺》
52. 章炜《陶靖节诗补注》
55. 方宗诚《陶诗真诠》
56. 陈诗《陶靖节集辑注》
57. 蒋芳洲《陶诗注》
第七编近代(民国)本
1. 刘光《陶渊明闲情赋注》
2. 顾皜评注《陶集发微》
3. 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
4. 章炳麟手批广州翰墨园本
5. 郑文焯手批《陶渊明全集》
第八编日本抄刻陶集
1. 菊池耕斋本《陶渊明集》
2. 松崎慊堂《缩临治平本陶渊明集》
3. 赖山阳抄注《陶诗钞》
4. 近藤元粹评订本《陶靖节诗》
后记
內容試閱
一初衷
《陶渊明集》是一部六朝旧集。一般认为,它最早的、能确定的编纂者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此后,《陶渊明集》被不断传抄、翻刻,这使得它成为一个复数名词。也就是说,《陶渊明集》并不仅是萧统所编的这部陶集,而是涵盖了不断被传抄、刊刻的诸种《陶渊明集》。这部别集自诞生起,已走过15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人,以陶集的编纂者、刊刻者、抄写者、点评者等不同身份,进入到这部别集的建构或者传递过程中。在每一个历史当下,《陶渊明集》总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提供思想动力与精神滋养。
作为一部六朝旧集,《陶渊明集》为何能够穿越历史风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本是一个文学史命题,而这个命题的基座,实则是集部文献研究。想要了解这些陶集版本,首先就需要为历史上的诸种《陶渊明集》作一版本梳理与考订,撰写版本叙录。
版本叙录原是文献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工具应用型文体,它主要用于介绍版本实物的版式、基本内容与传递过程等信息。一般情况下,一篇叙录,对应一种版本实物。版本叙录在内容上所涵盖的信息,首先是来自叙录者“亲见其书”之所见,从题签、用纸、用印、行款、编次、递藏等诸多方面,描述这一版本直观呈现的信息。基于此,版本研究者曾有一种自谦,说从事的是“书皮子”研究。
然而,“书皮子”上的知识与信息,从来都不寻常。书籍,正是在这些信息中,留存了它们穿越历史风烟迷雾的珍贵踪迹。这些信息是否能够跃入研究者的视线,获得珍视,它们所含有的价值是否能被发现,这些情况,往往受制于太多偶然性。正因为如此,版本叙录虽看似是一种应用文体,但它的内容并非千篇一律。面对同一版本的信息时,研究主体基于自身知识结构或者研究兴趣,会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或者编织。版本叙录最终会超越作为应用文体的性质,作为一种研究内容本身而存在。以《陶渊明集》为例,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需要去了解的,不仅仅是文献表面的信息,更应该包括这些信息的出现、变动或者传递的背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学史动力。因此,就需要在整理《陶渊明集》版本信息的基础上,再对相关的文献问题进行考订与汇总。
集部文献的存在,直接关乎我们对中国文学史整体面目的理解。中国文学史的生成,自有其内在体系与逻辑。这个体系与逻辑的支撑者之一,就是集部文献。重新审视集部文献的意义,在今日尤为重要。自《隋书·经籍志》四部分类以来,经、史、子、集之中,集部文献自成一类,分为总集与别集、选集等诸种类别。在四部分类法影响下,文学作品主要被归于集部,诸多文学批评也是围绕集部文献发生的。文学理论基于集部文献产生后,又会反过来促进集部版本实态的更新、衍生。真正的中国文学史,就是在这种文献与理论的交织式发展进程中形成的。
.............

第一编宋前诸本
1. 陶集自定本,存疑
〔出处〕
清代陶澍首倡“陶集自定本”之说,他所编刊的《靖节先生集》卷三,有一段文字讨论这一问题:“昭明之前,先生集已行世,《五柳传》云‘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则其集必有自定之本可知。约去先生仅十余年,必亲见先生自定之本可知。窃意自定之本,其目以编年为序,而所谓或书年号,或仅书甲子者,乃皆见于目录中,故约作《宋书》,特为发其微趣。”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卷三,清道光二十年刻本,第八页a面—b面。
〔按语〕
一、 前人关于《陶渊明集》自定本之说的态度与立场
所谓“陶集自定本”,意思是指陶渊明在其生前,就曾亲自整理诗文并结有一集。此说倡于陶澍,自近代至当代,学者对此颇有讨论,认为陶集并无自定本者为多数,认为陶集有自定本者为少数。
日本学者桥川时雄《陶集版本源流考》对陶澍此说加以反对。他说:“《五柳先生传》所述,仅谓陶子以自己兴趣之故,爱属文章,并不足以为陶公有自定集本之佐证。《饮酒二十首》序亦云‘纸墨既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是亦仅就《饮酒二十首》而言,未得以为陶子自有全部诗文编成之集也。沈约《宋书》陶传中所载之诗文,恐是因约亲见当时行世之陶集而记述之者,文义之间,略可以窥其意也。《晋书》陶传云:‘所有文集,并行于世。’《晋书》记述,亦系本于当时所存之晋宋史志传述之,则陶集流行之远,亦可以知也。又据昭明太子萧统本《陶集序》,乃知昭明修改以前,行世者有几本,均编次错乱,颇俟修改。以编次未紊以前之陶集,即视为陶子自定本耶?或陶集原有自定本,或昭明以前之各本,均为编次错乱者,亦不可断定也。质言之,距陶公卒世未百年之时,陶集既行于世,而有几种本,各有异同,是则为详确之事实,毫不容疑者也。陶公性行,旷达自然,《饮酒二十首》,犹假故友,以为编次,岂其自行编制全部乎?以昭明之显贵,而旁求陶集,已竟不获编次伦贯之一本为憾(参看昭明《陶渊明集序》)。如其时有自定本,又何须昭明改订耶?据今日所有文献而言,未获证明陶集有自定本之直接的确证,则所有猜测之论,更为臆说,近乎歧索冥解矣。”桥川时雄:《陶集版本源流考》,第二页a面—b面。
郭绍虞《陶集考辨》认为:“陶澍之所据,亦仅《五柳传》中‘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一语,似不能谓为有力之佐证。故桥川氏之《陶集版本源流考》即不主此说。然陶公生前虽无自定之本,而传写之本则在当时或已有之。其传写之动机,可出于时人之嗜好,亦未尝不可出于陶公之本意。此即《饮酒诗序》所谓‘聊命故人书之’者也。《宋书·隐逸传》称‘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此所谓故人,或即其门生。意者当时陶公之门生故旧,据其所作之先后,而传写成帙,故虽不必有意编定,而次第可寻,亦俨成自定本矣。”郭绍虞:《陶集考辨》,《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第264页。
袁行霈《宋元以来陶集校注本之考察》总结前人论说,曰:“虽然我们尚难肯定陶集必有自定之本,但陶渊明的作品在当时即已流传并产生影响则是可以肯定的。宋鲍照有《学陶彭泽体》。稍后,江淹又有《拟陶征君田居》。鲍照和江淹所见显然不止一篇,很可能已是多篇作品合成的集子了。”袁行霈:《陶渊明研究》,第200页。
邓小军对“陶集自定本”之说则加以支持,他在《陶集宋本源流》一文中如此推断:“按陶渊明《感士不遇赋》云:‘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又云:‘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饮酒》第二首:‘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拟古九首》第二首:‘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不学驱驰子,直在百年中。’可知渊明关切‘垂名’‘身后’,传于‘百世’,传于‘无穷’。在渊明,‘垂名’‘身后’,传于‘无穷’,要在于‘志’‘节’之实践,亦在于‘颇示己志’之文章。故自定集本,当有其事。”邓小军:《诗史释证》,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4—75页。
王澧华在其《〈陶渊明集〉初编本的逆向推测》一文“摘要”中说:“刘宋诗坛王僧达、鲍照以《学陶彭泽体》相唱和,沈约《宋书》对陶诗陶文的引录与系年的整体判断,似初编本不晚于宋齐。从史料来看,《陶集》初编本出自子弟亲朋的可能性不大;而从篇序、篇题与自注考察,则颇有陶渊明‘自编’‘自订’的印记。”王澧华:《〈陶渊明集〉初编本的逆向推测》,《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7页。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