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新论(中国德育心理学丛书)

書城自編碼: 412704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作者: 汪凤炎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033476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6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售價:HK$ 53.9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售價:HK$ 186.8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HK$ 54.8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售價:HK$ 107.8
《营造法原》解读
《 《营造法原》解读 》

售價:HK$ 184.8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售價:HK$ 63.8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售價:HK$ 96.8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售價:HK$ 85.8

內容簡介:
本书首次系统梳理和论述了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对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德育心理学建设的重要价值与启示;既有对历史的尊重,又有对历史的新认识,对以往各种不同诠释的独立见解。本书在体系结构、材料运用、观点剖析、现代意义的阐发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对中国当代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以及中国特色德育心理学的建设均有重要价值。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由十三章构成:第一章界定了何谓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阐述了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缘由,以及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方法。第二章概要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蕴含厚重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历史背景。第三章考察了“德”的字形和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经历的演化及与定型过程。第四章论述了中国传统品德心理结构观。第五章阐述了中国传统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观。第六至第十章依次探讨了化育美德、觉悟美德、情育美德、修心育德和美德在践履的思想。第十一章探讨了品德考评思想。第十二章阐述了防治品行不端的思想。第十三章总结了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色和主要价值。
目錄
第一章
导 言 /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内涵 / 2
一、何为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 / 2
二、如何准确把握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内涵 / 2
第二节 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意义 / 7
一、弥补西方德育心理学思想不足,发展世界德育心理学思想 / 10
二、为中国德育提供符合心理规律的育德模式、原则和方法 / 13
三、促进中国特色德育心理学建设 / 14
四、推动中国的文明建设 / 15
第三节 有效开展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研究 / 19
一、确定研究旨趣 / 19
二、用基本问题论证法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德育心理学思想 / 21
三、采用“一导多元”的方法系统进行研究 / 24
第二章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历史背景 / 37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育 / 38
一、德之功能 / 38
二、德只有通过后天培育才可获得 / 76
第二节 中国传统德育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 98
一、注重心、神和精神幸福感的传统 / 99
二、认识到按心理规律进行德育效果好 / 105
第三章
“德”的含义及其演变 / 111
第一节 “德”字的三种写法及相应含义 / 112
一、“德”字的三种写法及其字形变化 / 112
二、“德”的诸种含义 / 113
第二节 “德”字字形与含义的演变过程 / 116
一、殷商及其以前对“德”的认识 / 116
二、周人对“德”的认识 / 117
三、秦汉至清代对“德”的认识 / 139
四、有关道德含义的小结 / 146
第三节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核心德目 / 147
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核心德目的认识 / 148
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核心德目的现代诠释 / 150
第四节 “德”的含义及其演变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 / 168
一、汲取“德性泛指使事物成为完美事物的特性或规定”的精义 / 169
二、将“德”视作人的内在品质,注重“德”的实践精神 / 169
三、德得论仍是对“德”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看法 / 175
四、弘扬情感德性,适度加强公正德性的培育 / 180
五、妥善处理雅文化推崇德性与俗文化认可德性之间的关系 / 191
六、去除泛道德主义的认知取向 / 193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品德心理结构观 / 195
第一节 知情意行心相结合:品德心理五要素观 / 196
一、“吾能知其为仁也”:道德认识 / 196
二、“仁者不忧”:道德情感 / 197
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道德意志 / 198
四、“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道德行为 / 201
五、“良心正性,人所均有”:道德自我 / 201
第二节 相辅相成:品德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 / 205
一、“知行合一”: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结合 / 205
二、“情理融通”:情感与理智相结合 / 207
三、“必仁且智”:德与智相结合 / 208
四、“文质彬彬”:素养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 222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品德心理结构观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 225
一、细致厘定品德的心理成分 / 225
二、慎重考虑六对关系 / 225
三、重视研究品德各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 / 229
四、德慧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智慧 / 230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观 / 237
第一节 行→知→情→意→心: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观 / 238
一、“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训练道德行为 / 238
二、“若讲得道理明时,自是事亲不得不孝”:形成道德认识 / 241
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丰富道德情感 / 244
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炼道德意志 / 246
五、培育良心:培育道德自我 / 250
第二节 内求说、外铄说与顺应自然说: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诸学说 / 250
一、内求说 / 251
二、外铄说 / 254
三、顺应自然说 / 265
四、内求与外铄相结合说 / 269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观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 276
一、将培育道德自我作为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最高阶段 / 276
二、构建融内求、外铄与顺应自然于一体的育德路径 / 277
三、慎用“灌输”一词来评说中国传统德育 / 278
第六章
化育美德思想 / 283
第一节 化育的含义与理论根基 / 284
一、化育的含义与特点 / 284
二、化育的理论根基 / 286
第二节 化育的影响因素 / 295
一、“非……持之以久,不可使化而入”:持之以恒 / 296
二、“不诚则不能化万民”:态度诚恳 / 297
三、“有如时雨化之者”:时机适宜 / 298
四、“故因其性,则天下听从”:顺导性情 / 299
五、“渐民以仁”:循序渐进 / 300
第三节 化育的实施方法 / 300
一、“师者,人之模范也”:榜样示范法 / 300
二、“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环境陶冶法 / 308
三、“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文艺熏陶法 / 313
第四节 化育美德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 316
一、德性培养的独特性与育德过程的长期性要求适当运用化育方法 / 316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步伐一致,提高化育效果 / 317
三、充分发挥化育者的主导作用和被化育者的主体作用 / 318
第七章
觉悟美德思想 / 319
第一节 觉悟的语义分析 / 320
一、觉悟的含义与特征 / 320
二、觉悟的种类 / 326
第二节 觉悟的影响因素 / 331
一、“资禀”:有一定水平的智商 / 331
二、“志”:志向远大 / 332
三、“虚壹而静”:既要去除欲望和陈见,又要集中注意 / 333
四、“学”:不断积累经验与知识 / 336
第三节 觉悟的培育方法 / 339
一、“存其心,养其性”:存心养性 / 340
二、“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深造自得 / 341
三、“于践履之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心”:践履 / 342
四、“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 / 342
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 / 344
六、“教人有序”:循序渐进 / 347
第四节 觉悟美德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 349
一、重视觉悟在育德中的作用 / 349
二、顿悟和渐悟并重 / 350
三、兼顾培育道德直觉能力与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 352
四、创造条件使人使己觉悟 / 352
第八章
情育美德思想 / 355
第一节 情育美德的理论根基 / 356
一、“夫孝,德之本也”:孝为德本观 / 356
二、“性情一也”、“性情对立”、“性静情动”:三种性情论 / 378
第二节 情育美德的实施方法 / 390
一、“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顺导性情法 / 390
二、“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法 / 393
三、“人皆可以为尧舜”:榜样激励法 / 395
四、“当存心以养性而节其情也”:节情法 / 396
五、“知之深,爱之切”:以理育情法 / 398
六、“爱人者,人恒爱之”:以情育情法 / 398
七、“情由境生”:以境育情法 / 399
第三节 情育美德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 400
一、将道德伦理规范与人的社会情感联系起来,从以私德为主转变为以 公德为主 / 400
二、情理融通模式是理想的育人模式 / 405
第九章
修心育德思想 / 407
第一节 修心育德的缘由与原则 / 408
一、“心统性情”:心统性情说 / 409
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标举中庸 / 412
第二节 修心育德的方法 / 422
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法 / 422
二、“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修心法 / 434
三、“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培育道德自我法 / 435
四、“人不可以无耻”:培育羞耻心法 / 445
五、“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法 / 463
六、“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敬存心法 / 472
七、“心反其初而民性善”:返璞归真法 / 479
八、“教之静坐”与“人须在事上磨”:静坐修心法与事上磨炼法 / 480
第三节 修心育德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 482
一、道德及道德教育是一种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力量 / 482
二、自我心性修养是育德的重要途径 / 483
三、培育道德自我是育德的关键 / 485
第十章
美德在践履思想 / 487
第一节 美德在践履的理论根基 / 488
一、“行所知而至其极,圣之事也”:重行的知行合一论 / 488
二、“力行近乎仁”:美德在践履论 / 503
第二节 美德如何践履 / 514
一、在日常生活中践履 / 514
二、影响践履的心理因素 / 517
第三节 美德在践履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 524
一、德育的“行→知→意→行→心”路径 / 524
二、生活即德育 / 526
三、德育与智育并重 / 529
第十一章
品德考评思想 / 531
第一节 品德考评的意义、依据与原则 / 533
一、“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考评旨在知人 / 533
二、品德考评的理论依据 / 536
三、品德考评的原则 / 542
第二节 品德考评的方法 / 547
一、“听其言而观其行”:察言观行法 / 548
二、“欲审知其德,问以行”:问答鉴别法 / 552
三、“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准情境测验法 / 554
四、“不知其子,视其父”:观人类推法 / 559
五、“观过,斯知仁矣”:观过知人法 / 560
六、“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观相知人法 / 561
七、“吾日三省吾身”:内省式自我考评法 / 562
八、“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观照式自我考评法 / 563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品德考评思想对当代品德测量的启示 / 565
一、将测量置于日常生活中 / 565
二、测量方法设计要巧妙 / 566
三、适当运用经验型测量方法 / 566
四、兼顾文字考评方法与非文字考评方法 / 566
五、适当区分普通德性与美德 / 567
六、加强自评力度 / 569
七、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 570
八、谨慎解释,慎用考评结果 / 570
九、品德测量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 / 571
第十二章
防治品行不端思想 / 573
第一节 防治品行不端的理论依据与原则 / 574
一、“祸始于引蔽,成于习染”:性习论 / 574
二、“禁于未发”:预防为主 / 576
三、“禁于微”:防微杜渐 / 577
四、“蒙以养正”:从小实施正面教育 / 579
第二节 防治品行不端的方法 / 582
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我反省法 / 582
二、“改过,是修德中紧要事”:改过法 / 584
三、“择其善者而从之”:效仿榜样法 / 586
四、“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准行为矫正法 / 586
第三节 中国传统防治品行不端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 587
一、走防治结合的道路 / 587
二、“蒙以养正”:一个重要的育德做法 / 587
三、改过迁善:一条重要的育德经验 / 588
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色和主要价值 / 59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色 / 592
一、强调美德在践履,“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较少 / 592
二、阐述育德方法多,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较少 / 594
三、重质的研究,轻量的探讨 / 594
四、重整体把握,少细致分析 / 595
五、他育与自育兼顾,更重自育 / 596
六、重视提升个人自我道德境界,较少探讨提高公德与群体道德的 方法 / 596
七、多持“生活即德育”的大德育观,几无片面强调学校道德教育的 狭隘德育观 / 597
第二节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价值 / 599
一、理论价值 / 599
二、现实价值 / 600
参考文献 / 602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