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文学
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简称“津巴布韦”,旧称“南罗得西亚”(Southern Rhodesia,1953-1965)、“罗得西亚”(Rhodesia,1965-1979)等,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制造业、农业、矿业为三大经济支柱。晚近到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在非洲被英国殖民的国家中白人移民较多,土地等殖民遗留问题也较为严重。由此造成的独特的殖民和后殖民经历形塑了津巴布韦文学的与众不同。这个国家的黑人和白人文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都取得了不俗成就。二者之间通常界限分明,但也有水乳交融的地带。2000年该国启动的“快车道”土地改革计划从白人农场主手中夺回了绝大部分土地,基本解决了土地资源占有严重不公的问题,但也是导致津巴布韦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急遽下滑、社会动荡不安的要因。这次土改将津巴布韦带入历史转型期,为津巴布韦文学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激发了作家们蓬勃的创作热情。
津巴布韦的书面语文学是英国殖民的产物,包括本土语的绍纳语(Shona)文学和恩德贝莱语(Ndebele)文学,以及英语文学。成就最大的当属英语文学。津巴布韦的英语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半期,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前后迎来井喷式发展,成为非洲英语文学的一支劲旅,进入21世纪后发展尤为迅速。知名作家作品包括多丽丝菜辛的《野草在歌唱》、查尔斯·蒙戈希的《待雨》、丹布达佐·马瑞彻拉的《饥饿之屋》、齐齐·丹格仁布格的《惴惴不安》、依温妮.维拉的《石女》、约翰.埃佩尔的《缺席了,英语教师》、佩蒂娜·加帕的《东区挽歌》、布莱昂妮·希姆的《这个九月的太阳》、诺维奥莉特·布拉瓦约的我们需要新名字》等。
第一篇 依温妮·维拉小说《石女》中的树木意象与爱情寓言
作家简介
依温妮·维拉(Yvonne Vera,1964-2005)出生于津巴布韦西南部的布拉瓦约市(Bulawayo)。她的父亲开明且重视教育,不仅支持她上学,还时常购买书籍供她阅读。维拉自幼喜欢阅读、写作和讲故事,童年时就展现出了文学才华。中学毕业后曾前往欧洲游历,之后在加拿大的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留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维拉是津巴布韦本土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嫁给加拿大的丈夫后曾在多伦多生活八年。出于对故土的眷顾,她于1995年重回津巴布韦,并于1997年至2003年间担任津巴布韦国家美术馆馆长,为津巴布韦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2003年,维拉被诊断患有艾滋病,两年后不幸病逝于多伦多。维拉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是津巴布韦最有影响力、最具特色的作家之一,也是非洲文坛重要的后殖民女性主义作家。她的主要作品有短篇故事集《你为什么不刻其他动物》(Why Dont You Carve Other Animals,1992)和五部长篇小说——《尼涵达》(Nehanda,1993)、《无名》(Without a Name,1994)、《无言》(Underthe Tongue,1996)、《燃烧的蝴蝶》(Butterfly Burning,1998)和《石女》(TheStone Virgins,2002)。她的作品有的在津巴布韦国内外获多项文学奖,有的早在2005年前后就已有近十种文字的译本,还有的作品选文进入了津巴布韦和欧美学校的教材。《燃烧的蝴蝶》入选“20世纪非洲百佳图书”,并于2019年出版中译本,这是中国首次译介的维拉的作品。维拉以关注女性悲苦命运和独特的诗化语言见长,她的小说诗意浓厚、引经据典,而且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政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