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售價:HK$
184.8

《
逊清奉天残留特权研究
》
售價:HK$
151.0

《
分职文昌:中国古代尚书省及六部体制研究
》
售價:HK$
115.6

《
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一部传记
》
售價:HK$
221.8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HK$
69.6

《
营救里斯本丸
》
售價:HK$
66.1

《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售價:HK$
1177.6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HK$
83.2
|
編輯推薦: |
1. 蔡澜身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在华人群体中有很高知名度,长期担任专栏作家、电影监制、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在社交媒体上也较为活跃,出版过多部散文随笔作品,且都较为畅销,有一定的读者基础。
2. 蔡澜“人生真好玩”三部曲,分别侧重讨论美食、旅行和生活,内容涵盖全面,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作者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文艺才能。
3. 金庸、谢霆锋、陈晓卿、汪涵、大张伟等名人,以及《新周刊》、CCTV《开讲啦》《看点》、《南方人物周刊》等媒体联合推荐。
6. 蔡澜先生“御用”插画师苏美璐亲绘制封面及内文插图。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知名作家、电影监制、主持人、美食家蔡澜讲述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了曾刊载于《草草不工》《老友写老友》等书中的多篇散文作品,涵盖生活随感、个人经历、交友三大主题,以作者一贯轻松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经历的种种生动精彩的人生故事,以及由此萌生的各种感悟与生活哲学。
|
關於作者: |
蔡澜
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开讲啦》特邀讲师,《新周刊》年度生活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3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现居中国香港。
为人通达智慧、幽默风雅,其写作以小品文见长,著有《人生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去看世界的热闹》《何妨慢生活》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
目錄:
|
第一章 生活有意思
伞
贴身情人
店名
写招牌
树
牙签随想
说胡须
店铺中的猫
穿衣的乐趣
虞公窑
杀价的乐趣
懂得花
厨艺书籍和节目
想家
签名
看人
古董买卖
及时行乐
玩
由小说到电影电视
从电影到文学
从电影学会说故事
坏人为什么不一枪打死英雄
第二章 笑看人生
当人类创造回忆
最初的记忆
回忆的建筑
二哥
翻车记
回忆
昨夜梦魂中
不得不信的秘方
大丈夫
当铺里的年轻人
婚礼
讣闻乐
最大谎言
大话精
阿Q精神
好玩
写经历程
抄经的喜悦
老
不会老
笑看往生
第三章 访问自己
关于写作(上)
关于写作(下)
关于出版
关于收藏
关于烦恼
关于照片
关于身世
关于岁月的逝去
关于做生意
关于金钱
关于道德和原则
关于烟
关于水果
问答游戏
第四章 老友记
万荷堂堂主
拜访蔡志忠
拜访黄石元
教父
苏美璐画展
大山
何妨
亦师太
奇人高仲奇
丁雄泉先生
何藩
牟敦沛
悼张彻
怀念李翰祥
|
內容試閱:
|
《及时行乐》
当斯坦利·库布里克在一九六八年拍《二○○一:太空漫游》时,我二十七岁。黑暗的戏院里,我在想:“要是到了二○○一年,我六十,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我变成怎么样的一个人?”
就那么刹那间,我活过了二○○一,还到了二○○二。
丰子恺先生写过一篇叫《渐》的文章,说一切在一点一滴进行着,我们不知不觉地由天真的小孩变成顽固的老头。我认为时间不是一步步走,而是跳着来的。
虽然说将来可以用基因改造,人活到三百岁,但在写这篇文章的年代,未能实现。人类自始以来,还是多数以百岁为限,从前医药没那么发达,“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代表一生的短暂。《圣经·旧约》中的人物几百岁,当然只是神话。
我们把这一生切开来,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也以生老病死来区别,都是必经的,但是我们总是怀念和沉湎于从前,这是拜赐于诗歌和戏剧,永远歌颂过去的是好的。
多美丽的青春,啊,像小鸟一样飞去不回来,我们得珍惜呀!珍惜!
年轻人,懂得珍惜吗?那是破坏的年代。珍惜一个鬼!儿童的天真无邪。多可爱,多可爱!做小孩的时候,我们只懂得要糖吃,当今的,只懂得打游戏机吧。
进入社会,我们为生活奔波,以照顾下一代为借口,只会拼命挣钱,或者无奈地生存下去。
老了,“机器”逐渐坏了,我们生活在痛苦之中,更感叹青春的美妙。
一生人 就那么愚愚蠢蠢过去,值得吗?在黑夜里,大家反省,得不到一个答案。
从古迹的发现,我们有了几千年的文化,但我们还在迷惑:这一生怎么过?
既然有生老病死,我们必须接受,我们怎么不好好享受每一个阶段呢?
童年和青春过得最快了,因为这是无知的年代。当今的教育制度和社会风气已毁灭了童年。小孩子一下子变成中年,年轻人变老。
像现在已经二三十岁了吧?也许四五十,或者六七十。看完这篇东西,睡觉之前想一想,你的悲哀,多过你的快乐。人生,不是很有意义的。
怎么报仇?当然是及时行乐了。
老了,至少有点美好的回忆。而这个老,是一定来的,在死之前。
我们明知自己会死,为什么不去讨论?为什么不去笑它?有什么好避忌的?死,也要死得快乐,才对得起自己。怎么死才死得快乐?当然要在活的时候敢作敢为。
许多后悔,都是基于“不敢”。这个“不敢”害死了我们。什么叫作“敢”?敢和不敢,都是别人教你不可做这样,不可做那样,绝对不是自己坐下来就会的事,是别人加在你头上的所谓教育。勇气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就像心痛,心痛只是想出来的,不想就不痛,不像人家斩你一刀,那才叫真正的痛。勇气是踏出来的第一步,敢与不敢是一念之差,你认为敢,就敢了。
年轻人最勇敢。他们的敢,基于无知。失败多了,就不敢。但是能屡败屡战,你就可以把青春留住。那么人就不会老了。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古话,是人老了,变成了狐狸的人说的。人学会保护自己,但已老,无可救药地老,老到没什么意思,老到要你和他一样没有意思地老。
勇于及时行乐吧!有好的吃,就吃。别相信什么胆固醇。宁愿信赖吃得过多,会生厌的。吃得过多,才有胆固醇。
能爱就爱吧!别暗恋了。喜欢对方,就向对方表明。
学习新事物,如果你找不到爱的话,它能填满你人生中的空虚,成为一种学问,你也会从中找到爱。
有什么不满的,就努力。努力是必要的,努力之后达不到目的,心理也平衡。不然就懒吧,懒也是生活态度,只要你不要求过多的话。
保持一份真最要紧。这份真,是个宝藏,可以维护着你很多很多年,错了,就像小孩一样道歉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老了还是童言无忌,只有少数人学会这种特技。学不会的话,保持沉默。保持沉默,还是能够把这份真留下来。
有了真,疏狂就跟着诞生。大吃大喝,大笑大哭,旁若无人,又有谁管得着你?偶尔的疯狂,是真的营养。
这一生的道路,总要走到一个终结。回头想想,是不是都为了别人而活的?
自私吗?自私有什么不好?先爱自己,才会爱别人。
小时听父母,大一点听老师,再大听社会。够了,够了,不能再为别人而活了。早一天醒觉,早一天快乐。
什么?你觉得我说的都是胡言乱语?那么循规蹈矩活下去吧!你不快乐,别埋怨!
蔡澜六十一生日,大醉后作。
《昨夜梦魂中》
为什么记忆中的事,没做梦时那么清清楚楚?昨晚见到故园,花草树木,一棵棵重现在眼前。
爸爸跟着邵氏兄弟,由中国来到南洋,任中文片发行经理并负责宣传。不像其他同事,他身为文人,不屑利用职权赚外快,靠薪水,两袖清风。
妈妈虽是小学校长,但商业脑筋灵活,投资马来西亚的橡胶园,赚了一笔,我们才能由大世界娱乐场后园的公司宿舍搬出去。
新居用叻币 四万块买的,双亲看中了那个大花园和两层楼的旧宅,又因为父亲好友许统道先生住在后巷四条石,购下这座老房子。
地址是人称六条石的实笼岗路中的一条小道,叫Lowland Road,没有中文名字,父亲叫为罗兰路,门牌四十七号。
打开铁门,车子驾至门口有一段路,花园种满果树,入口处的那棵红毛丹尤其茂盛,也有杧果。父亲后来研究园艺,接枝种了矮种的番石榴,由泰国移植,果实巨大少核,印象最深。
屋子的一旁种竹,父亲常以一用旧了的玻璃桌面,压在笋上,看它变种生得又圆又肥。
园中有个羽毛球场,挂着张残破的网,是我们几个小孩子至爱的运动,要不是从小喜欢看书,长大了成为运动健将也不出奇。
屋子虽分两层,但下层很矮,父亲说这是犹太人的设计,不知从何考证。阳光直透,下起雨来,就要帮忙奶妈到处闩窗,她算过,计有六十多扇。
下层当是浮脚楼,摒除瘴气,也只是客厅和饭厅、厨房所在。二楼才是我们的卧室,楼梯口摆着一只巨大的纸老虎,是父亲同事——专攻美术设计的友人——所赠。他用铁线做一个架,铺了旧报纸,上漆,再画为老虎,像真的一样。家里养了一只松毛犬,冲上去在肚子咬了一口,发现全是纸屑,才作罢。
厨房很大,母亲和奶妈一直不停地做菜,我要学习,总被赶出来。只见里面有一个石磨,手摇的。把米浸过夜,放入孔中,磨出来的湿米粉就能做皮,包高丽菜、芥蓝和春笋做粉粿,下一点点的猪肉碎,蒸熟了,哥哥可以一连吃三十个。
到了星期天最热闹,统道叔带了一家大小来做客,一清早就把我们四个小孩叫醒,到花园中,在花瓣中采取露水,用一个小碗,双指在花上一弹,露水便落下,嘻嘻哈哈,也不觉辛苦。
大人来了,在客厅中用榄核烧的炭煮露水,沏上等铁观音,一面清谈诗词歌赋。我们几个小的打完球后玩蛇梯游戏,偶尔也拿出黑唱片,此时我已养成了对外国音乐的爱好,收集不少进行曲,一一播放。
从进行曲到华尔兹,最喜爱了。邻居有一小庙宇,到了一早就要听“丽的呼声”,而开场的就是《溜冰圆舞曲》(Skaters’Waltz),一听就能道出其名。
在这里一跳,进入了思春期。父母亲出外旅行时,就“大闹天宫”,在家开舞会,我的工作一向是做饮料,一种叫Fruit Puncha 的果实酒。最容易做了,把橙和苹果切成薄片,加一罐杂果罐头,一支红色的石榴汁糖浆,下大量的水和冰,最后倒一两瓶红酒进去,胡搅一通,即成。
妹妹哥哥各邀同学来参加,星期六晚,玩个通宵,音乐也由我当DJ,已有三十三转的唱片了,各式快节奏的,桑巴桑巴,恰恰恰,一阵快舞之后转为缓慢的情歌,是拥抱对方的时候了。
鼓起勇气,请那位印度少女跳舞,那黝黑的皮肤被一套白色的舞衣包围着,手伸到她腰,一掌抱住,从来不知女子的腰可以那么细的。
想起儿时邂逅的一位流浪艺人的女儿,名叫云霞,在炎热的下午,抱我在她怀中睡觉,当时的音乐,放的是一首叫《当我们年轻时》,故特别喜欢此曲。
醒了,不愿梦断,强迫自己再睡。
这时已有固定女友,比我大三岁,也长得瘦长高挑。
等待父母亲在睡觉,我就从后花园的一个小门溜出去,晚晚玩到黎明才回来,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奶妈已把早餐弄好等我去吃。
已经到了出国的时候了,我在日本,父亲的来信说已把房子卖掉,在加东区购入一间新的。也没写原因,后来听妈妈说,是后巷三条石有一个公墓,父亲的好友一个个葬在那里,路经时悲从中来,每天上班如此,最后还是决定搬家。
“我不愿意搬。”在梦中大喊,“那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年代!”
醒来,枕头湿了。
《万荷堂堂主》
“你来了?好,好,我派司机来接你。”黄永玉先生的语气是高兴的。
上一次到北京,已是六七年前的事,现在机场是新的,很有气派。街道两旁的大厦和商店林立,比以前多。黄先生住的“万荷堂”离市区要一个小时的车程,车子约好在下午两点,我刚吃过午餐,上车就睡。
一醒来已经到达,简直不肯相信在茫茫的农地上有座那么大的古堡式的建筑,经过的人还以为是什么电视片集搭的外景呢。车子进入一城门,只听到一阵犬吠,接着就是几条大狗想往我身上扑来,但给黄先生喝了下去。
“地方到底有多大?”是我第一个问题。
黄先生笑着说:“不多,一百亩。”
我想中国画家之中,除了张大千在巴西的田园之外,就是黄永玉先生拥有最大的一块地了。
“先带你四处走走。”黄先生说。
入眼的是一片长方形的池塘,现在晚春,荷叶枯干。种上一万株荷花绝对不是问题,十万也种得下,若在夏天盛开,当然是奇景。
围绕着荷池的是很多间建筑,都是二层楼的客房,里面摆设着黄先生自己设计的家私和他一生在外国收集的艺术品。
“我说过,你要是来住,就给你一间。”他笑着说,“到了荷花开的时候,请歌舞团在台上表演,你可以从阁楼观赏。”
没经历过,只能靠想象,黄先生一定会约好他的老友,一家人住一间,效古人之风雅。
“我最想看你的画室。”我说。
“这边,这边。”黄先生指着,门上的横额写着“老子居”。好一间“我的画室”,奇大无比,铁板入墙,让磁石吸着宣纸边缘,画巨大的作品。桌子上的画笔和颜料零乱摆着,要些什么,只有黄先生一个才找得到。
“今天早上画了两幅,还没题字。”黄先生说完拿起毛笔。
整张画上一下子题满了跋,题跋是中国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但从来未见过一位画家像黄先生那么爱题跋的。他的跋就像诗人的短章,或是一篇很精简的散文,也是他的语录。时常很有哲学味道,多数诙谐幽默,坦荡胸襟。意味深长的有:“世上写历史的永远是两个人:秦始皇写一部,孟姜女写一部。”或者轻松地说:“郑板桥提倡难得糊涂,其实,真糊涂是天生的,学也学不会;假装的糊涂却是很费神,还不如别学为好。”
犀利的是,跋在画的空白处一下笔挥之,随想随写,不打稿,也不修改,写到最后刚刚好填满,不松懈,也不过密,最重要的是没有破坏整张画的构图,只增加神采,是“胸有成竹”这四个字的活生生例子。
惹祸的猫头鹰就不必题跋了。他说过:“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在一九五三年他和齐白石合拍过一张照片,老人身旁那位大眼睛的少年,一看就知道是位聪明绝顶的人物。黄先生是位生存者,在任何逆境之下都能优哉游哉地生存下去,“文化大革命”难不了他。主人轻描淡写地说:“我的八字好。”
何止天生?后来的努力,也可以从他画的白描树藤见到,那种复杂错综的线条一根搭一根,比神经线还要精密,又看不出任何的败笔,要下多少功夫才能完成!
我们在客厅坐下,湘西来的姑娘捧上茶来。我问她:“这么大的地方,要用多少人?”
“就是我们四五个人。”她回答,“还有十几条狗。有人进来先要过狗这一关,然后……”
黄先生从门后拿出一根木棒,要我试试它的重量。木棍双头镶着铜,棒心填满铁沙,重得不得了。他示范着:“这种棍不是用来打人,是对着人家的心脏捅。”
接着他问:“你知道打架的艺术吗?”
什么?打架也有艺术?黄先生接着告诉我一个故事:“‘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一群艺术工作者到处避难,有一个出卖过我们的坏蛋专门与我们作对,我们去到哪里他跟到哪里,用小册子记录行踪,看有什么行差踏错,准备把报告写给江青。‘四人帮’消除后我找上他住的旅馆,见人就打。打架的艺术,是在把自己豁了出去,不怕被人打,只是打人。”
个子小小的黄先生,打起人来,也够呛的。
其他客人陆续来到,有黄苗子和郁风夫妇,都是老友了,他们大部分时间住澳大利亚儿子家里,在那边也看我的鬼故事,说像在床上写的那么轻松,我很想解释是挨夜 逐个字写的,但也只笑着不开口。
接着来的还有作家李辉先生夫妇,六个人一块吃黄先生烧的湘西菜,喝他设计酒壶的“鬼酒”牌白酒,乐融融。想起了有一回带了苏美璐去黄先生香港的画室,可惜这一回少了她。
“荷花开的时候你再来。”临走时黄先生叮咛。
我打定主意,不但去北京,还要跟他去他的家乡湘西凤凰县走一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