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售價:HK$
105.6

《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售價:HK$
86.9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HK$
63.8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HK$
107.8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HK$
107.8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HK$
63.8

《
广西常用动物类中药
》
售價:HK$
107.8

《
清末民初的“问题”与“主义”
》
售價:HK$
104.5
|
編輯推薦: |
实力作家,厚积薄发:作者王毅然(王毅)为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体裁,曾获国家级文学收录并改编影视,以深厚笔力刻画时代缩影。双线叙事,时空交响:上部以耿卫疆的体制内奋斗史折射改革开放进程,下部以林苍秀的海外漂泊与归国创业展现全球化视野,双线并进揭示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抉择。改革镜像,西南叙事:扎根云南地域文化,通过边陲社会变迁细节,鲜活再现改革开放初期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填补同类题材的西南视角空白。精神返乡,价值重构:主人公历经知青淬炼、军旅磨砺、仕途沉浮后坚守初心,与归国华侨共建精神高地的故事,呼应当代人寻找心灵原乡的永恒命题。
|
內容簡介: |
小说《归去来兮》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详细描绘了主人公耿卫疆从知青到军人,再到地方干部的丰富人生历程,通过耿卫疆的视角,展现了中国西南的社会变迁,歌颂了改革开放,也展示了主人公坚持原则、改革创新、为人民服务和勇于纠错的精神。下部讲述耿卫疆的初恋情人林苍秀因早恋受到惊吓而出走,在异国他乡经历战火,当文艺教师,做生意,患难中觅得终身伴侣;后回国创办实业,报效桑梓,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共建精神高地,寻找人生美好的归宿。
|
關於作者: |
王毅,男,1957年生,籍贯云南大理。笔名王毅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出版过诗集、散文集、小说集和杂文集;有作品被中国作协和云南省作协收录,有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
目錄:
|
上 部
一………………………………………………………… 3
二………………………………………………………… 8
三 ……………………………………………………… 14
四 ……………………………………………………… 25
五 ……………………………………………………… 32
六 ……………………………………………………… 40
七 ……………………………………………………… 51
八 ……………………………………………………… 59
九 ……………………………………………………… 70
十 ……………………………………………………… 75
十一 …………………………………………………… 80
十二 …………………………………………………… 88
十三 …………………………………………………… 93
十四 …………………………………………………… 98
十五 ………………………………………………… 106
十六 ………………………………………………… 115
十七 ………………………………………………… 122
十八 ………………………………………………… 125
十九 ………………………………………………… 131
二十 ………………………………………………… 136
二十一 ……………………………………………… 141
二十二 ……………………………………………… 144
二十三 ……………………………………………… 147
二十四 ……………………………………………… 157
二十五 ……………………………………………… 162
二十六 ……………………………………………… 170
二十七 ……………………………………………… 178
二十八 ……………………………………………… 186
二十九 ……………………………………………… 192
三十 ………………………………………………… 196
三十一 ……………………………………………… 201
三十二 ……………………………………………… 207
三十三 ……………………………………………… 218
三十四 ……………………………………………… 228
三十五 ……………………………………………… 235
三十六 ……………………………………………… 242
三十七 ……………………………………………… 251
三十八 ……………………………………………… 258
下 部
一 …………………………………………………… 267
二 …………………………………………………… 273
三 …………………………………………………… 280
四 …………………………………………………… 287
五 …………………………………………………… 294
六 …………………………………………………… 300
七 …………………………………………………… 305
八 …………………………………………………… 312
九 …………………………………………………… 317
十 …………………………………………………… 322
十一 ………………………………………………… 327
十二 ………………………………………………… 335
十三 ………………………………………………… 343
十四 ………………………………………………… 347
十五 ………………………………………………… 353
十六 ………………………………………………… 357
十七 ………………………………………………… 362
十八 ………………………………………………… 371
十九 ………………………………………………… 379
二十 ………………………………………………… 386
二十一 ……………………………………………… 393
二十二 ……………………………………………… 400
二十三 ……………………………………………… 405
二十四 ……………………………………………… 413
二十五 ……………………………………………… 420
二十六…………………………………………………425
二十七 ……………………………………………… 430
后 记 ……………………………………………… 435
|
內容試閱:
|
我问过我的父亲:“听说你和我妈结婚是经过周总理批准的?”
我父亲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然后转过身来反问我:“这个事你也听说过,谁告诉你的?”
我说:“我听好几个人说过,是真的吗?”
我父亲笑了,抬起搪瓷口缸喝了口茶水,然后回答我:“没有的事,只是传说。”接着他就讲,你妈妈不是土司的妹妹吗,是民族上层人士,解放勐玛的时候,我是解放军的排长,后来当民族基干连的连长,当上连长以后,我就和你妈谈恋爱,申请结婚的时候,部队首长不敢批,说是吃不准政策,结果层层上报,一直报到了北京才批下来。结婚申请是从北京批出来的,但是可以肯定,不是周总理批的,一个国家的总理日理万机,我和你妈这点小事,怎么可能惊动到国家领导人呢,你说是不是嘛。
我父亲是山东人,解放战争初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在部队隶属于二野四兵团,部队过了长江以后,从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一路征战最终来到彩云省。他对我说过,他们是靠两条腿走进彩云的,那时一天步行百十里路,许多人都学会了边走路边睡觉。 部队是1950年2月20日进入省城春明市的,之后就到西部剿匪。 当时他是副排长,因为剿匪立功,升为排长。
我曾经翻阅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军颁发给他的奖状,上面写着:“耿兴博同志在担负建设彩云,巩固国防,剿匪、工作、学习、生产、节约等任务中,忠心耿耿,为民服务,获得光辉成绩,被选为剿匪英雄……”
我父亲入伍前在老家只上过一年学,后来在部队的文化补习班上又补了一些课,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记忆力较强。他清楚地记得,他们部队是1950年11月22日进入勐玛城的,因为这一天也就是勐玛解放日。他说:“那个时候的勐玛城不大,一圈土城墙把城里城外分开,城里是土司府和几个傣族寨子。只有一条街,全是泥巴路。”
他还对我讲过,1952年6月28日,组建民族基干连,他被抽调出来任连长,当时定为副连职干部;基干连编制明确为120人, 主要任务是,培养民族干部,配合部队剿匪及维护社会治安。
多年以后我父亲回忆说,他到民族基干连工作不久,就认识了我母亲,爱情之花从此绽放,后来就有了我的两个姐姐和我。
我母亲的文化程度比我父亲要高一些,她是省立勐玛小学的毕业生,在当时的傣族妇女中已属凤毛麟角。她是勐玛末代土司的九妹,众人称她为九小姐。虽是巾帼之身,却也识文断字、能骑善射;还精于女红、巧手剪纸绣花。南疆俏丽佳人,远近皆闻其名。
我长大以后特意查阅资料,对“土司制度”作了一番了解,方知其中要旨。土司制度是封建的中央王朝在“羁縻之治”的基础上, 对我国西部和南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一种统治形式;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通过少数民族酋领来实现,即封建朝廷授予少数民族酋领一个职官称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由少数民族的酋领世辖其地。土司世袭统治,由朝廷册封,主要任务是:维护辖区统 一,抵御外侵,保卫疆土,守护祖国大门。
土司制度如果自宋代设土官算起,历经元、明、清到民国,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废除,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后来我在参与撰写《勐玛县志》时查到,勐玛的土司建制,始于公元1287年,止于公元1950年,长达663年。
解放大军进入勐玛城的四天前,我母亲的大哥、末代土司携众多眷属外逃他乡、出走异国。而我母亲在他五哥的劝说下,随她五哥留了下来。她五哥说,他在省城读书时,接触过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成员,对他们追求建立新中国的理念十分欣赏。
两个月后,勐玛成立各民族行政委员会,我五舅爹进入新政权组织,成为26名委员中的一员。一年后,县上组建各族人民联合政府和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协商委员会,我五舅爹当选为联合政府的副主席和协商委员会的主任;我母亲当选为协商委员会的委员, 22名委员中,妇女有两名。
这之后,我母亲就参加了县民族工作队,工作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解放军建立基层政权、征粮和剿匪。
在民族工作队和民族基干连联合举办的第一次联欢晚会上, 我父亲与我母亲初次结识,他便对她一见钟情。那天晚上最引人注目的节目,是我母亲表演的傣族单人舞,她窈窕淑女的形象,轻盈柔美的姿态,倾倒了众人。我父亲说,他就是在那个时候打的主意,一定要想方设法俘虏我母亲的心。
某日,两个单位派人同去西部山区帮助群众秋收,同时宣传征粮政策。途经勐玛坝最大的河流南汀河,当时雨季尚未结束,河水大涨,需要乘船方能过去。当地的小船被人称作“黄瓜船”,形似黄瓜而得名,是用一棵单独的攀枝花树雕刻而成的,一次最多只能载12人,乘船的人必须蹲在船上,两手扶住船沿,不得站立,否则人和船都会失去平衡,造成危险。
我父亲首次登上黄瓜小船,不懂规矩,船到河中央,他突然立起身来,结果身子一歪,掉进河中。当时还不会游泳的他,在水中拼命挣扎,情势十分危急。
我母亲自小在南汀河中玩水长大,熟稔水性,只见她敏捷一 跃,跳入激流当中,快速游到我父亲身旁,将我父亲挽住,不让他沉入水底。稍后,船上有几个会游泳的人纷纷入水靠拢过来,共同将我父亲拖到岸上。美女救英雄,一时传为佳话。
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有人调侃我父亲,说他在花前月下、 凤尾竹旁,厚着脸皮将我母亲揽入怀中表白:我的命是你捞上来的,我这个人从此就交给你了。我猜想,在那样的情形下,一定有两朵红云飞到了我母亲的脸上。
结婚前,我父亲患上了疟疾,当地人称“打摆子”,二十多天昏睡不醒,醒后却又不会讲话。我母亲情急之下,听说四十公里外有 一个老草医能治此病,硬是策马扬鞭,飞驰前往,把一大包草药背了回来,熬成药汤,给我父亲服用。
虽说病愈的原因主要是靠服用部队卫生所的奎宁药品,但是我父亲还是愿意把功劳算到我母亲身上,他对我母亲说:我太幸福啦,我喜欢做你一辈子的病人。我母亲心里必定是甜蜜蜜的,然而她却一脸严肃地说道:以后不准讲这样的话,我们都要健健康康好好生活。
我父母亲结婚的那天晚上,勐玛小城应该是有点轰动效应的。 部队上的首长、新政府的干部以及当地傣族的亲朋好友都来参加了,犹如一场盛大的联欢活动,傣家的象脚鼓欢快地闹腾了很长时间。
婚礼上的主人公,一个是威武俊朗的山东大汉,一个是温婉清丽的傣家女子,新婚宴尔,金玉良缘,有天作之美,寓鹊笑鸠舞之意。
婚后不久,我父亲转业到地方,任城关派出所所长;我母亲继续在民族工作队工作,当上了副队长。之后他俩就有了爱情的结晶,先来到世上的不是我,是我的一对双胞胎姐姐,我是在两年之后才睁眼看到这个世界的。后来我知道,我属猴,生在秋风送爽时节。
勐玛坝子是一个雨热同期、土地肥沃、风光旖旎的亚热带盆地。过去的勐玛坝,自然风光比现在迷人,仿佛是一个天然的大公园,放眼望去,四季皆是醉人的绿,到处充满诗情画意。宽阔的原野上,南汀河蜿蜒向西南而去,流入异国的萨尔温江;河的两岸,傣家的竹楼掩映在清风摇曳的凤尾竹中,优雅空灵的图景,已然是边地版的世外桃源。
我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