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售價:HK$
115.6

《
蜉蝣国度
》
售價:HK$
73.2

《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第四版)
》
售價:HK$
410.6

《
老年
》
售價:HK$
115.6

《
20世纪的设计
》
售價:HK$
107.8

《
短线猎金
》
售價:HK$
57.2

《
DK伟大的城市地图
》
售價:HK$
217.8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HK$
217.8
|
編輯推薦: |
1)本书是一本关于失效分析的经典图书,前两版印刷20次,发行4.6万册。主要内容:概论、失效分析基础知识、失效分析基本方法、静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失效分析、疲劳断裂失效分析、磨损与腐蚀失效分析、金属零件加工缺陷与失效、失效分析实例。2)本书应用失效分析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介绍了金属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磨损、腐蚀失效的形貌特征、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具体的分析方法。3)本书强调断口分析在失效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断口位置、特征与零件失效的关系。4)本书着重于各类失效特征的描述和失效分析思路及其方法的运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给出了较为丰富的典型失效分析实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
內容簡介: |
本书应用失效分析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介绍了金属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磨损、腐蚀失效的形貌特征、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具体的分析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论、失效分析基础知识、失效分析基本方法、静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失效分析、疲劳断裂失效分析、磨损与腐蚀失效分析、金属零件加工缺陷与失效、失效分析实例。本书强调断口分析在失效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断口位置、特征与零件失效的关系。本书着重于各类失效特征的描述和失效分析思路及其方法的运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给出了较为丰富的典型失效分析实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本书可供从事金属零件设计、制造、使用、失效分析及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师生参考,还可作为高等院校失效分析有关课程及各类培训班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孙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矿业大学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机械基础与CAD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兼任江苏省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徐州市理化检验学会理事长。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学会失效分析专家。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热处理、金属成形性、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零件失效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3项和教学奖1项、学校科学技术奖3项、学校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
|
目錄:
|
目录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概论11.1失效与失效分析11.1.1失效11.1.2失效分析21.2失效分析的意义与作用41.2.1失效分析的意义41.2.2失效分析的作用71.3失效分析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111.3.1失效分析的历史121.3.2国外失效分析工作状况141.3.3我国失效分析工作状况151.3.4失效分析的发展趋势17第2章失效分析基础知识212.1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与来源212.1.1机械零件失效形式及原因212.1.2机械零件失效的来源242.2应力集中与零件失效252.2.1应力集中与应力集中系数252.2.2应力集中对零件失效的影响272.2.3降低应力集中的措施302.3残余应力与零件失效322.3.1残余应力简介322.3.2残余应力的产生322.3.3残余应力对零件失效的影响392.3.4消除和调整残余应力的方法412.4材料的韧性与断裂设计432.4.1低应力脆性断裂及材料的韧性432.4.2断裂韧度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462.5应力分析与失效分析472.5.1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472.5.2单向拉(压)应力502.5.3平面拉应力532.5.4弯曲应力542.5.5扭转应力562.5.6交变应力582.5.7接触应力63第3章失效分析基本方法653.1失效分析的思路及方法653.1.1失效分析的原则653.1.2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673.1.3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及方法693.1.4数理统计的分析思路及方法753.1.5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783.2失效分析的程序813.3断口分析的任务与方法843.3.1断口处理方法及断口分析的任务853.3.2断口的宏观分析883.3.3断口的微观分析953.3.4计算机在金属断口图像识别中的应用105第4章静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失效分析1074.1过载断裂特征与失效分析1074.1.1过载断裂及断口的一般特征1074.1.2影响过载断裂断口特征的因素1094.1.3扭转和弯曲过载断裂断口的宏观特征1134.1.4过载断裂断口的微观特征1154.2材料致脆断裂特征与失效分析1154.2.1回火脆性断裂1154.2.2冷脆金属的低温脆断1194.2.3第二相质点致脆断裂1214.3环境致脆断裂失效分析1234.3.1应力腐蚀开裂1234.3.2氢致脆断1324.3.3低熔点金属的接触致脆断裂1364.3.4高温长时致脆断裂(热脆)1384.3.5蠕变断裂1394.4混合断裂失效分析143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1455.1疲劳断裂失效的基本形式和特征1455.1.1疲劳断裂失效的基本形式1455.1.2疲劳断裂失效的一般特征1465.2疲劳断口宏观特征与疲劳源分析1485.2.1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1485.2.2疲劳断口各区域的位置与形状1515.3疲劳断口的微观特征及疲劳性质判定1565.4疲劳断裂失效类型与鉴别1595.4.1机械疲劳断裂1595.4.2腐蚀疲劳断裂1635.4.3热疲劳断裂1655.5疲劳断裂的原因与预防措施1665.5.1疲劳断裂的原因1665.5.2疲劳断裂的预防措施169第6章磨损与腐蚀失效分析1726.1磨损失效分析1726.1.1磨损及磨损失效1726.1.2磨损失效分析的步骤与内容1736.1.3磨损失效模式的判断1756.1.4磨损失效的预防措施1766.2腐蚀失效分析1836.2.1腐蚀及腐蚀失效1836.2.2腐蚀失效的基本类型1866.2.3腐蚀失效分析的步骤与内容1946.2.4几种腐蚀失效模式的区别1956.2.5腐蚀失效的预防措施197第7章金属零件加工缺陷与失效2027.1铸造缺陷与失效2037.1.1常见的铸造缺陷与特征2037.1.2铸造缺陷对失效行为的影响2077.1.3石墨形态对铸铁件热疲劳行为的影响2087.1.4铸造缺陷致使机械零件失效实例2117.2锻造缺陷与失效2137.2.1常见的锻造缺陷与特征2137.2.2锻造缺陷对失效行为的影响2157.2.3锻造缺陷致使机械零件失效实例2167.3焊接缺陷与失效2197.3.1常见的焊接缺陷与特征2197.3.2焊接缺陷对失效行为的影响2237.3.3焊接缺陷致使机械零件失效实例2237.4热处理缺陷与失效2267.4.1常见的热处理缺陷与特征2267.4.2热处理缺陷对失效行为的影响2287.4.3热处理缺陷致使机械零件失效实例2287.5切削加工缺陷与失效2327.5.1常见的切削加工缺陷与特征2327.5.2切削加工缺陷对失效行为的影响2327.5.3切削加工缺陷致使机械零件失效实例2347.6磨削加工缺陷与失效2357.6.1常见的磨削加工缺陷与特征2357.6.2磨削加工缺陷对失效行为的影响2367.6.3磨削加工缺陷致使机械零件失效实例236第8章失效分析实例2388.1风机轴断裂分析2388.1.1概况2388.1.2失效分析过程2388.1.3结论与点评2438.2矿井提升绞车减速齿轮早期开裂分析2438.2.1概况2438.2.2失效分析过程2438.2.3结论与点评2488.3振动压路机驱动桥弧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失效分析2488.3.1概况2488.3.2失效分析过程2498.3.3工艺措施与点评2528.4电站锅炉联箱导汽管爆管失效分析2538.4.1概况2538.4.2失效分析过程2538.4.3结论与点评2608.5供热管道不锈钢波纹管膨胀节失效分析2618.5.1概况2618.5.2失效分析过程2628.5.3结论与点评2668.6潜水泵叶轮腐蚀破裂分析2678.6.1概况2678.6.2失效分析过程2678.6.3结论与点评2728.7凝汽器铜管腐蚀失效分析2728.7.1概况2728.7.2失效分析过程2738.7.3结论与点评2788.8卧式离心机叶片开裂失效分析2798.8.1概况2798.8.2失效分析过程2808.8.3结论与点评2818.9高压气缸外缸螺栓断裂分析2828.9.1概况2828.9.2失效分析过程2828.9.3结论与点评2908.10磨煤机变速箱高速轴断裂分析2918.10.1概况2918.10.2失效分析过程2918.10.3结论与点评294参考文献295
|
內容試閱:
|
第3版前言《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第2版于2017年修订出版,至今已经8年了。本书第2版累计印刷8次,其内容系统实用,深受读者欢迎,有更多的大学将这本书选作失效分析课程的教材或指定为教学参考书,一些培训机构还将此书作为培训用书。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远程诊断、数值模拟、机器学习和AI智能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的失效分析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些失效分析交流会议和大学生失效分析竞赛工作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失效分析的技术水平,更在人才的储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所在学院的老师们带领学生参加了历次的大学生失效分析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作者也参与了许多实际失效分析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分析、设备事故分析、材料研究中的失效分析与工程失效分析的区别。进行深入的失效分析,确定零部件早期失效的原因,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任重道远。在这些活动中,作者的认识也有很大提高,也促使作者下决心对第2版进行修订,编写出版第3版,以满足读者需求。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失效分析基础知识、失效分析基本方法、静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失效分析、疲劳断裂失效分析、磨损与腐蚀失效分析、金属零件加工缺陷与失效、失效分析实例。此次修订工作中,全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保持不变;更正了上一版的不当之处,贯彻了现行技术标准;重点介绍了各类失效特征、失效分析思路及其方法的运用,增加了部分图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在第8章每个实例后面增加了该实例失效分析的点评,便于读者掌握失效分析思路。本书第3版修订工作由中国矿业大学孙智、任耀剑和康学勤完成。感谢陈保华编审的支持和鼓励,从第1版成书到发行,直至本次修订,陈编审付出了大量精力,尤其是对作者的鼓励,使作者能够完成这次修订工作。如同第1版、第2版一样,感谢所在学校的教授们和研究生们的支持与协作!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有关文献,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和时间比较紧,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孙智第2版前言《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一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承蒙广大读者垂爱,已经重印12次,有多所大学将其选作教材或指定为教学参考书。十多年来,书中所用的一些相关标准已经有了较大变动,金属零件的使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关于失效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也有了一些发展,作者在这十多年间的工作也有了一定发展,对一些失效机理、失效分析方法的基本认识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增加了更多的实践经验,也得到了一些使用该书的高校师生的建议。鉴于此,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对《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进行了修订。全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保持不变,在介绍失效分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应用;按照新的标准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增加了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作者对实际分析工作的一些新的体会;调整、增加了新的十多年来的失效分析统计数据;调整了部分实例,使该书内容涉及面更宽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分析中国知网(CNKI)近十年出版的相关论文,导致金属零部件早期失效的诸多因素中,设计选材不当和加工质量不良依然是主要因素,与前一个十年的统计结果相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略有上升。这说明,进行深入的失效分析,确定零部件早期失效的原因,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任重道远。本书修订工作由中国矿业大学孙智、任耀剑和隋艳伟完成,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标准的核定和数据的统计工作。作者感谢所在学校的教授们和研究生们的支持与协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同行的大量文献和相关标准,在此谨向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和时间比较紧,书中的错误和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孙智第1版前言金属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就导致失效。金属零件的失效直接关系到设备与产品的使用寿命及工程安全,一些重大的失效事件还会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科研实践中认识到,必须系统地研究各类金属零件的失效形式、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预防的措施,才能在创造优质产品、增加经济效益以及确保安全方面获得成功,从而在这些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失效分析工程学的基本体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失效分析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工程上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为了提高金属零件的质量和设备安全可靠性,国内外对金属零件的失效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日益完善了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应用失效分析技术,可以指导各类产品的规划、设计、选材、加工、寿命评估、检验及质量管理等工作,同时,失效分析又是制定技术规范、科技发展规划以及法律仲裁的依据。由于产品复杂程度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使用环境的苛刻,金属零件失效分析的工作正向着多因素非线性耦合交互作用的方向发展,失效分析越来越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失效分析知识更广泛的普及,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工作。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失效分析工作的体会和积累的技术资料,并在多方面支持与协助下编写的。本书的初稿曾作为讲义印刷2次,在中国矿业大学使用5年。全书共8章,第1和第2章为失效分析的基础知识,第3章为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第4和第5章为断裂失效分析,第6章简要介绍了磨损与腐蚀失效分析,第7章分析了金属零件加工制造缺陷对失效的影响,第8章为失效分析的实例。鉴于失效分析思路的重要性,以及失效分析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全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着重于各类失效特征的描述和失效分析思路及其方法的运用,对失效的机理只做简单介绍。本书由中国矿业大学孙智、江利、应鹏展编著。第1至第5章由孙智执笔,第6章由应鹏展执笔,第7章由江利执笔,第8章由孙智、江利、应鹏展执笔。唐大放、康学勤、任耀剑、丁海东、杨锋参加了部分章节和图片的整理工作,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邵承恩提供了部分实物图片。作者特别感谢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朱敦伦先生,正是他的指导和他的著作把作者引领到失效分析这一专业。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陈保华编辑,是他的辛勤工作使得本书得以出版。本书引用和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和单位的有关资料、论著,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江苏省、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后研究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403)的资助。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之处一定不少,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孙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