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售價:HK$
108.9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HK$
184.8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HK$
87.8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HK$
217.8

《
宁来一梦
》
售價:HK$
98.8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HK$
85.8

《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售價:HK$
217.8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72692 在本书中,加博尔·马泰博士基于几十年来帮助受毒瘾和精神疾病困扰的患者的工作经验,以及新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以一种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审视成瘾。他提出,成瘾不是只存在于少数意志薄弱者之中的个别现象,每个人都处于一个从轻微到严重的成瘾光谱中;成瘾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个人历史、神经发展和脑化学与成瘾物质/行为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成瘾源于内心的空虚和无聊,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失败、无法自我满足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在生命最初几年有被忽视或虐待经历的人,会失去正常发展与奖赏、动机、自我控制相关的神经系统的机会,无法自我满足的空虚成了“默认状态”。于是,人们不断向外界寻求满足,求助于成瘾物质或行为,但这些外部刺激始终无法真正填补内心的空洞,并且往往是对身心有害的。于是,每次在片刻的解脱之后,又会陷入更深的痛苦。 成瘾的疗愈需要一个生态:疗愈并不意味着从一种疾病中康复,而是意味着成瘾者可以开始创造新的内外部资源,以支持用健康的新方式,来满足自身真实的需求。 本书从对吸毒者的近距离观察开始,继而作者毫不掩饰地剖析了自己对古典音乐唱片和名声地位的成瘾。将真实故事和近期的科学研究、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融合在一起,最后为我们每个人能做些什么来避免成瘾,以及我们整个社会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成瘾者给出了充满共情的建议。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72754 为什么有的人过着健康的生活,却还是患上严重的疾病? 为什么得了同样的疾病,有的人接受治疗的效果比其他人差?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 加博尔·马泰博士在几十年的行医经验中,发现很多患不同疾病的重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难以拒绝他人,无法表达愤怒,这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真实的需求永远不被看见。这种心理压力会破坏生理稳态和免疫系统,导致身体的疾病,这是身体代替我们做出的反抗。身体的症状是一种警示——你已经承受了太多,是时候好好关怀自己了。 马泰博士将近期新的关于身心联系的科学知识,与一个个引人共鸣的病例、名人案例有机结合,深度剖析了心理压力、情绪和生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探究了身心疾病的代际传递,以及情绪反应模式的根源——童年的逆境。最后,介绍了帮助病人自我疗愈的7个“A”治疗法则。 当我们能更好地照顾自己而不是一味满足他人,当我们能感受并有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我们的身体健康将极大受益。
77433 为何医学越来越发达,慢性病与心理危机却越发普遍? 隐形的心理创伤如何悄然侵蚀我们一生的健康? 我们习以为常的“正常生活”竟是滋养疾病的温床? 本书以震撼的跨学科视角,揭示了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疾病并非偶然的个体悲剧,而是压力文化通过心理创伤催生的必然产物。从婴儿期的情感断联到成年后的自我压抑,从免疫系统的“叛乱”到各种疾病的“隐喻性”爆发,作者用神经科学、心理学与真实病例证明——创伤会改写基因表达,压力能重塑生理结构,而社会对效率与完美的病态追求,正让我们集体陷入身心分离的困境。 书中尖锐指出:身心割裂的主流医学范式,掩盖了情绪、人际关系与文化环境对健康的决定性作用。代际传递的创伤、情感隔离的社会规训、人的工具化、职场权力的隐形伤害……这些“看不见的流行病”正在悄然瓦解我们的生命力。但绝望中藏着希望:通过重新联结真实自我、修复人际纽带、挑战扭曲的社会叙事,每个人都能开启心与身的疗愈之旅。
|
關於作者: |
加博尔·马泰(Gabor Maté) 加拿大知名医生和畅销书作家,于2018年5月获颁加拿大优选平民荣誉勋章“加拿大勋章”,曾任西蒙菲莎大学兼任教授。他长期关注慢性疾病、幼童发展、亲子关系、成瘾和注意缺陷等领域,对于心理创伤对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洞见。其作品曾获得休伯特·埃文斯非虚构文学奖、马丁·路德·金人道主义奖,被翻译成超过30种语言。 丹尼尔·马泰(Daniel Maté) 词曲作者,创作了多部音乐剧,其作品曾获得音乐剧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包括克莱班奖、科尔·伯特奖和乔纳森·拉森奖。他是YouTube节目Lyrics To Go的主持人,还开展了一项名为“与丹尼尔同行”的“心灵按摩”服务。
|
目錄:
|
赞誉
作者声明
序言 为什么“健康”是一种迷思(以及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第一部分 身心联结与人际联结的天性
第1章 你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心理创伤 / 3
第2章 生活在非物质的世界里:情绪、健康以及身心统一性 / 21
第3章 你扰乱了我的大脑:人际关系的生理学 / 33
第4章 我身边的一切:表观遗传学的启示 / 39
第5章 身体的哗变:免疫系统的叛乱 / 46
第6章 疾病没有实体:疾病是一个过程 / 59
第7章 创伤性冲突:依恋与真实性的矛盾 / 68
第二部分 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扭曲
第8章 我们到底是谁:人类的天性与需求 / 84
第9章 坚实或脆弱的基础:儿童必不可少的需求 / 91
第10章 门槛上的麻烦: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 / 101
第11章 我能有什么选择:在医疗化的文化中分娩 / 109
第12章 月球上的园艺:育儿的困境 / 119
第13章 强迫大脑走向错误的方向:被伤害的童年 / 135
第14章 痛苦的模板:我们的性格是如何被塑造的 / 149
第三部分 反思异常:痛苦即适应
第15章 不愿做自己:揭穿成瘾的迷思 / 158
第16章 举手:关于成瘾的新观念 / 167
第17章 我们对自身痛苦的理解并不准确:对精神疾病的误解 / 176
第18章 心灵的奇迹:看到疯狂背后的意义 / 191
第四部分 我们所处的不利境况
第19章 从社会到细胞:不确定性、冲突与失去掌控感 / 208
第20章 剥夺精神性:失去联结,以及对失去联结的不满 / 217
第21章 他们只是毫不在乎你:社会性病态是一种策略 / 226
第22章 受到攻击的自我意识:种族和阶层是如何影响身心的 / 236
第23章 社会的减震器:为什么女性的情况更不利 / 250
第24章 我们能感受他们的痛苦:充满创伤的西方政治 / 262
第五部分 走向健全之路
第25章 心灵的指引:疗愈的可能性 / 276
第26章 4A品质与5种慈悲心:一些疗愈的原则 / 287
第27章 可怕的礼物:以疾病为师 / 300
第28章 赶在身体说“不”前:回归自我的第一步 / 314
第29章 眼见不为实:消除自我限制的信念 / 325
第30章 化敌为友:化解阻碍疗愈的障碍 / 332
第31章 追求真实的生活:触摸心灵 / 346
第32章 破除迷思:展望更健康的社会 / 359
致谢 / 371
注释 / 3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