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如何走出回避型人格的困境?
》
售價:HK$
61.6

《
人生,体验而已
》
售價:HK$
64.9

《
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
》
售價:HK$
548.9

《
透过地理看历史全5套:战国篇+春秋篇+历史篇+大航海+三国篇
》
售價:HK$
451.0

《
稻盛和夫与论语
》
售價:HK$
59.4

《
乐观和爱才是生活的解药(累计50万册畅销书《别想太多啦》作者新作 )
》
售價:HK$
65.9

《
不败:避开创业路上的81个坑(厚朴投资创始人李书文写给创业者的避坑指南。不败即可稳赢)
》
售價:HK$
65.8

《
运动防护师职业操作指南 运动损伤的预防 评估与恢复(第4版)
》
售價:HK$
228.8
|
編輯推薦: |
《通胀的教训》不仅是一部经济史著作,更是一本关于通胀的“治世良方”。它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揭示了通胀背后的经济逻辑与政治博弈。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它提醒我们,通胀并非不可战胜,但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更加审慎和科学的态度应对这一经济难题。
|
內容簡介: |
从投资者、货币管理机构到政策制定者,几乎所有人都认定通胀已然消失。然而当下,世界各地的人们正面临一个极具危害性的新经济难题,以及随之而来的日益严重的巨大财富不平等局面。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陷入这一境地的呢?又能采取哪些应对举措?
经济学家简世勋从通胀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出了决策者一直忽视的关键教训。他指出,从古罗马时期到美国内战,再到当下的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政策失误、主权国家的贪婪,以及社会对货币的集体信心缺失。虽然通胀时常沉寂,但从未真正离我们远去。理解通胀发生的原因以及明确所需采取的措施,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政治层面的关键问题。
书中开篇介绍了当前全球的通胀形势;接着,深入探讨了通胀的历史及其与货币的关系、通胀所产生的非民主影响,以及消除通胀面临的重重困难;随后,作者仔细剖析了相关政策的失败案例,并提出央行等政策制定者理论上应该采用的“四项测试”;最后,总结了从2000年的历史中汲取的14条紧迫的教训,并就未来如何更好地管理通胀风险给出了建议。
这本书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通胀问题上的错误判断与误解,提供了一种当前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法,让我们能够着手应对通胀可能引发的政治和社会动荡。
|
關於作者: |
简世勋(Stephen D.King)
汇丰银行(HSBC)首席经济学家,英国下议院财政委员会专家顾问。英国政府亚洲工作组成员,欧洲中央银行影子银行委员会成员。毕业于牛津大学。长期担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独立报》《旗帜晚报》等媒体的专栏作家、首席评论员。著有《世界不是平的》(2019年,中信出版集团)等书。
|
目錄:
|
推荐序 III
前 言 从通缩到通胀之旅 IX
第一章 通胀复苏 001
第二章 通胀、货币与思想史 029
第三章 政府在通胀中的作用 057
第四章 抵制通胀的理由 083
第五章 对抗通胀,哪些有效,哪些注定失败? 107
第六章 四项通胀测试 131
第七章 经验教训、警示与应对措施 159
致 谢 191
注 释 195
参考文献 221
|
內容試閱:
|
从历史遗物到残酷现实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通胀逐渐被视为历史遗物。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曾短暂地出现通胀,而后价格在60年代末尤其是70年代开始迅速飙升。在那之后,大多数人渐渐习惯了“价格稳定”1的常态。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不光彩的例外:阿根廷和土耳其通胀过度;战后匈牙利、苏联,以及近年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都发生过恶性通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制定者似乎找到了防止价格和工资无止境上涨的最佳方法。事实上,有时候政策制定者似乎过于成功了:2008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价格和工资都下跌的通缩成为更大的威胁。人们普遍担心,西方发达国家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紧缩的覆辙,与经济停滞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2
然而,就在我撰写本书之际,通胀再次悄然而至,并且越发严重。政策制定者们对于通胀卷土重来的原因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罪魁祸首是新冠疫情,而另一些人则把原因归咎于俄罗斯。但鲜有人愿意承认,通胀的出现也许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央行行长们对通胀的预测显示,任何短期内的上涨都是暂时的,他们认为在两三年内,通胀将回归至大约2%的“目标水平”。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预测者的认同。然而,回归到过去的通胀水平的可能性极低,而且似乎已变得遥不可及。
这一结论或许是对历史的片面解读。虽然通胀有时会潜伏,但从未真正离我们远去,总是可能卷土重来。通胀的根源在于,它与不断变化的经济政治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不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水平。从政治角度来看,通胀往往被视为一种简单的逃避方式。短期来说,与根除通胀的痛苦相比,容忍通胀要容易得多。然而,从长远来看,容忍通胀只会带来遗憾的结局。因此,我认为通胀是隐蔽且难以对付的敌人,对经济、政治和制度框架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图书价格、价签和零花钱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想先带大家回顾我的童年时光。我成长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在买书和领取零花钱的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令人不悦的通胀。书籍的价格只涨不跌,我时常看到心仪的平装书的封底上,原本的价签被覆盖上新的,新价签上的数字总是比原来更高。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有一种想要撕掉那层新价签的冲动,但胶水往往粘得十分牢固,让我无从下手。偶尔幸运眷顾,我能在书架上找到尚未贴上新价签的书籍,但大多数情况下,我只能无奈接受比几周前经过讨价还价后还要高昂的价格。
这就是通胀的直观体现。书籍可能是一两年前出版的,除了新贴上的价签,书中的故事、文字、内页和封面都毫无变化,但价格却上涨了。对于依靠固定零花钱生活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个坏消息。我的“生活成本”在不断提高,而我的“收入”却停滞不前。然而,从书店或出版社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个好消息,比如1972年以一定成本生产出来的书籍,到了1974年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售出。当然,其间出版社的成本和书店的房租可能会上涨,导致纸面上的“利润”被更高的工资和贪婪的房东所侵蚀,但这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事实上,并不是书籍比沙发、相机或牛肉更贵,而是货币相对于书和其他商品来说贬值了。如果有伊妮德·布莱顿儿童图书的成熟二手市场,我也许会经常光顾。我可能会收藏《五伙伴历险记》,在几年之后以高价售出。然而,那时候没有像eBay(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这样的网站,我也无力承担昂贵的广告费。
土耳其洗衣机
一些人正是以囤积货物的方式来应对通胀的。当价格迅速上涨时,人们宁愿持有商品而不是货币。以20世纪30年代的土耳其为例,当时该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胀——这只是多年来通胀阶段中的一个缩影——伊斯坦布尔的一些批发商开始大量囤积洗衣机,打算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3他们的“存款”以厨房电器的形式保值。与此同时,那些持有大量土耳其里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积蓄,选择购买进口豪华车。由于外汇兑换管制,将土耳其里拉兑换成具有抗通胀能力的美元、德国马克或英镑十分困难。这些汽车迷宁愿拥有慢慢贬值的外国资产,也不愿意持有迅速贬值的国内现金。
从土耳其社会整体的利益来说,洗衣机应当进入千家万户,而非在仓库里闲置积灰。同样,减少进口宝马、奔驰等豪华轿车有助于改善土耳其的国际收支平衡。然而,那些急于保护自己“财富”的人,宁愿选择囤积洗衣机和豪华汽车。通胀创造了反常的刺激,扭曲了经济决策,让原本不合理的选择完全合理化。就拿我童年时买书的经历来说,为了追赶通胀的脚步,书店必须雇用工作人员来调整价签。如果没有通胀,那么这一岗位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是通胀催生了徒劳的工作,让人们做出奇怪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