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智造:中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转型密码
》
售價:HK$
74.8

《
阿特伍德写作课(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系列)
》
售價:HK$
85.8

《
香乘(珍藏版)
》
售價:HK$
217.8

《
何以为名
》
售價:HK$
57.2

《
时刻人文·1723:世界史的10扇窗(从全球史中的10位人物,管窥18世纪世界的格局与变化)
》
售價:HK$
74.8

《
躺椅和舞台
》
售價:HK$
93.5

《
甲骨文丛书·日本社会的历史
》
售價:HK$
119.9

《
最后的捕鲸部落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百余年来,社会巨变,世间多少名物离散流转,家常用物更是星飞云散。赵家因为一些历史机缘,也有赖于一份“守藏”之心,而保留下一部分旧物。《五十小物》就是对这些旧物的摩挲与追忆。而所谓“小物”,实乃赵珩先生自谦之词。这些“小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此丰厚,家藏之物与我们平素在博物馆所见之物又是那么不同,它们关联着一段段生动曲折的人的故事。
|
內容簡介: |
五十小物,涵盖书画碑帖、文房雅玩、亲友遗墨等,皆为赵珩先生家藏旧物。其中既有宋拓缉熙殿本《九成宫》、东里润色砚这样的传世名物,也有祖父的印章、启功赠父亲的书画扇页这样的自珍之物。作者不以经济价值论之,唯以“小物”背后的文化价值为重,细述各物来源,介绍历史背景,解析文化内涵,亲切的叙述中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情怀与人情温暖。
|
關於作者: |
赵珩,1948年生于北京。著名文化学者,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多年从事文化史、北京史、戏曲史研究,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旧时风物》《百年旧痕》《故人故事》《逝者如斯》《二条十年》等。
|
目錄:
|
自序 006
辑 一
出生证 013
父亲的日记 019
母亲的山水册页 025
陈半丁赠母亲的《同心多子图》 029
启功赠父亲的书画扇页 033
祖父的两方印 039
祖父的戏曲剧本 043
老祖母的小陈设 047
曾伯祖的印章 051
太高祖与高祖的两件遗物 057
两代人的《兰亭》 061
四代人的玩具 065
我的动物邮票 069
辑 二
韦奇伍德提梁小罐 077
巴伐利亚小蝴蝶 081
俄罗斯烟盒 085
金毛龟与红木架 089
日本莳绘嵌螺钿文具箱 093
七方椟盒 097
宣德款铜炉 103
青白瓷香薰 107
茄皮紫釉陶案 111
明代铜鎏金佛像 113
“气死猫”城门柜 117
紫檀半圆桌 123
田家青、王亚雄制工艺小品 125
辑 三
东里润色砚 131
四明万经铭抄手砚 135
石函澄泥砚 139
番禺何氏青蛙砚 143
澄泥臂搁 145
象牙剔黄鞘裁刀 149
田菊畦制紫檀方尺 153
四方印章 155
辑 四
董祖源山水册页 161
王宸山水册页 167
明贤山水手卷 173
李流芳花卉山水卷 179
清名贤集册 183
杨文骢《枯木竹石图》191
蒋衡《朱竹图》195
赵之琛《无量寿佛图》197
《秋菘图》与《骑驴图》201
明清扇页选萃 205
成扇一组 213
辑 五
《郙阁颂》“校致攻坚”四字不损本 223
南宋翻北宋缉熙殿本《九成宫》 229
宋拓《兰亭》“况”字三点“蹔”字有贼毫本 235
翁方纲考订停云馆晋唐楷帖 239
《黄庭》集拓册页 247
后记 253
|
內容試閱:
|
自 序
《五十小物》应该说是一本体例特殊的小书,它既不是文物画册,也非有关收藏的著述,而只是从我家保存的文献和实物中选取略有代表性的部分小物件,稍加梳理编辑而成的一些旧物展示。
近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动荡和大变迁,而每一个家庭与个人也都身不由己地随着这样的动荡和变迁与之俯仰,许多旧物也自会在这种动荡中湮灭或消失。今天的年轻人能知道三代以上的事迹者已属鲜见,更不要说父辈或祖父辈的遗物了,其实我家也与大多数家庭一样, 经历了百余年的动荡与变迁,能够保存下来的东西仅是十之一二罢了,即便如此,也算得十分侥幸。
从我的太高祖开始,出了三代进士,即太高祖达纶,高祖辈的文颖、文起兄弟,曾祖辈的尔震、尔巽、尔萃兄弟,我的亲曾祖尔丰虽非进士出身,也做到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于是才有了“ 一门六进士,弟兄两总督”之声誉。其实, 书中所收录的“ 小物”多已与我的家族无关了。
这本小书所遴选收录的旧物十分芜杂,于是分别编成五辑,第一辑是由近及远的若干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如我七十多年前在协和医院的出生证和产房腕带,父亲和祖父的墨迹手泽,曾祖辈的印章,高祖的楹联墨迹和太高祖的《枣花轩试帖》,以及如陈半丁为母亲结婚画的荷花、启功赠父亲的扇面、我家祖孙四代小时候都玩过的玩具等。这些虽算不得什么珍贵文物,但是对我来说都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第二至三辑多是一些颇有意趣的陈设与文玩,如,祖父和父母用过的一些文房小物,母亲在50 年代收集的一些中外文玩等。有几件黄花梨和紫檀的家具,也都是几十年来使用的东西。这些也都算不得珍贵文物,但却承载着我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
第四至五辑是从现存的自家收藏中拣选的部分扇面、成扇、书画、碑帖等,这些东西大多是祖父藏品的一点遗存罢了。我的祖父赵世泽(字叔彦,号拙存、小鸥波馆主人)可算是京津地区比较有名的收藏家,与津门的韩慎先、张叔诚等都有往还,彼时北京琉璃厂肆的东伙也经常穿梭于我家。20 年代景朴孙(贤)去世后,许多藏品由我祖父购买收藏,尤其在书画碑帖方面,可算北京一大家。可惜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 北平沦陷,祖父坚决不仕,杜门谢客,深居简出,于是变卖度日,几至殆尽。至今藏于故宫的若干件书画碑帖仍可见祖父的鉴藏印。这里也只是选择了几件劫后尚存的祖父所藏书画和碑帖。
我父亲的工作经历是在1949 年以后。可以说,他将大半生的时间与精力都贡献于古籍整理和“ 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加上特殊年代的经历,从来无暇收藏鉴赏。倒是母亲在做翻译工作之余,喜欢收藏些中外古董,但与祖父则完全是不同的收藏理念了。因此,《五十小物》收录的若干件东西中也有母亲的藏品。
我常说,我不是收藏家,充其量算是个“ 守藏家”而已。《五十小物》完全不同于王畅安先生的《自珍集》,那是畅老和袁荃猷先生两位一生的集藏,有他们的心血,也有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本《五十小物》所录的不过是我家部分藏品,而我更多的则是叙述些小物件背后的故事而已。
由于百余年来社会巨变的影响,一家一姓能保存下来的物件十分有限,多是一两代而已,苏州过云楼顾氏能承传五代的已属罕见。我家寒素,并非收藏大家,也就是到了祖父这一代才有些积蓄而已。父亲也从未将其视为财富,而仅仅以此作为对先人的追念。何况,以一家之力而世代承传,虽是许多收藏家美好的意愿,但是确实没有这样的先例。历代藏家如项子京、梁清标者也不过一代而终,天籁阁圮,秋碧堂空,这也是收藏者最终的归宿。然而,通过民间的收藏而使许多文献和文物能得以保存,却是功莫大焉,善莫大焉。《五十小物》也只是从尚存的小物件中撷取若干,谈不上是什么“ 著录”,更没有“ 子孙永宝之”的奢望,但是,对文化承传的愿望却是在的。
《五十小物》即将出版之际,谨此弁言,是为序。
赵 珩
2025 年3 月于彀外书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