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HK$
86.9

《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售價:HK$
85.8

《
分歧与团结:以色列社会的运转逻辑和活力来源
》
售價:HK$
75.9

《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售價:HK$
108.9

《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售價:HK$
63.8

《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售價:HK$
316.2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售價:HK$
80.2
|
編輯推薦: |
《监测监控信息融合技术》全面介绍了传感器信息获取、监测监控网络和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书中不仅探讨了信息融合在新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还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勇气中的时代意义,满足了课程思政要求。全书共9章,内容覆盖了传感器信息融合、煤矿安全监测的模型与方法,以及无人驾驶和水环境监测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当前信息融合研究领域是重要补充。本书紧贴课程体系,强化产教融合,特别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产业问题,推动知识向技术应用转化,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监测监控信息融合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信息融合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內容簡介: |
”《监测监控信息融合技术》全面介绍了传感器信息获取、监测监控网络和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书中不仅探讨了信息融合在新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还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勇气中的时代意义,满足了课程思政要求。全书共9章,内容覆盖了传感器信息融合、煤矿安全监测的模型与方法,以及无人驾驶和水环境监测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当前信息融合研究领域是重要补充。本书紧贴课程体系,强化产教融合,特别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产业问题,推动知识向技术应用转化,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监测监控信息融合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信息融合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1.1.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概念
1.1.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工作原理
1.1.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应用
1.2传感器技术及发展
1.2.1传感器及其应用
1.2.2新型及智能传感器
1.3监测监控与信息处理
1.3.1监测监控技术与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1.3.2集成化、综合化的信息获取与处理
1.4监测监控网络概述
1.5传感器总线与现场总线
1.5.1基本概念
1.5.2典型的传感器总线和现场总线
1.6OPC技术规范
1.6.1OPC技术特征
1.6.2基于OPC技术的监测监控系统应用设计
1.7工业无线网络
1.7.1监测监控中的无线技术
1.7.2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2章信息融合
2.1信息融合处理过程
2.1.1信息融合处理的框架
2.1.2典型的融合处理过程
2.2信息融合系统的模型
2.2.1功能模型
2.2.2结构模型
2.3信息融合方法
2.3.1信息融合方法分类
2.3.2常用的信息融合方法
2.4信息融合有效性评估
2.4.1信息融合有效性的定性分析与评估
2.4.2基于证据理论的融合有效性分析
2.4.3信息融合有效性的定量分析与评估
第3章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信息融合系统
3.1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综述
3.1.1国外煤矿监测监控系统
3.1.2国内煤矿常用的监测监控系统
3.1.3煤矿安全监测监控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3.2煤矿监测监控网络系统
3.2.1系统组成
3.2.2系统功能
3.3煤矿监测监控信息分析
3.3.1引言
3.3.2信息分析
3.4面向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的信息融合系统体系结构
3.4.1信息融合的层次
3.4.2信息融合体系结构
3.5地面车场多媒体信息融合监控的研究
3.5.1多媒体信息融合监控系统组成
3.5.2多媒体信息融合监控系统功能
3.5.3视频切换控制
3.5.4多媒体信息融合监控
3.5.5结论
第4章信息融合在矿井图像中的应用
4.1信息融合在矿井图像中的研究现状
4.2信息融合在矿井图像超分辨中的应用
4.2.1基于深层差异性信息融合的矿井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4.2.2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矿井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4.3信息融合在矿井视频/图像细节增强中的应用
4.3.1基于残差同质性信息融合的矿井图像细节增强算法
4.3.2基于热力学定律启发的信息融合的矿井图像细节增强算法
4.4信息融合在矿井视频/图像检索中的应用
第5章矿山智能选冶过程中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处理
5.1智能矿山选冶综述
5.1.1矿山智能选冶的现状及不足
5.1.2信息融合在智能选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2智能选冶多源异构信息预处理
5.2.1信息融合数据预处理简介
5.2.2智能选冶数据预处理技术
5.2.3智能选冶数据特征提取
5.3基于信息融合的选冶破碎机、皮带机故障诊断
5.3.1基于信息融合的选冶破碎机故障诊断
5.3.2基于信息融合的选冶皮带机故障诊断
5.4基于信息融合的冶风机与温度场工况分析
5.4.1基于信息融合的冶风机工况分析
5.4.2基于信息融合的温度场工况分析
第6章无人驾驶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处理
6.1引言
6.1.1无人驾驶系统的发展现状
6.1.2信息融合在无人驾驶系统中的作用及意义
6.2无人驾驶系统多源异构信息融合
6.2.1相机与激光雷达的信息融合
6.2.2相机与毫米波雷达的信息融合
6.2.3相机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信息融合
6.2.4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定位装置的信息融合
6.3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在无人驾驶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6.3.1GPS和惯性导航融合定位
6.3.2基于点云地图和激光雷达定位
6.3.3毫米波雷达和摄像机融合定位
6.4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在矿山无人驾驶环境感知系统中的应用
6.4.1无人驾驶感知系统中相机与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
6.4.2无人驾驶感知系统中红外相机与毫米波雷达的环境感知
第7章水环境多源监测信息融合的证据理论方法
7.1证据理论
7.1.1基本概念
7.1.2Dempster组合规则
7.1.3冲突证据组合方法
7.2河口地面监测信息融合
7.2.1信息融合模型
7.2.2基于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
7.2.3基于BP网络的信息融合
7.2.4验证与分析
7.3湖泊富营养化状态评估的模糊证据理论方法
7.3.1基于相似性的模糊证据理论
7.3.2湖泊富营养化状态估计与评价模型
7.3.3验证与分析
7.4湖泊富营养化状态评估的BP网络证据理论方法
7.4.1BP网络证据理论方法
7.4.2监测数据选择与验证分析
7.5遥感与地面监测结合的湖泊水质状态评估
7.5.1研究背景
7.5.2神经网络证据理论方法
7.5.3验证与分析
第8章传感器数量有限条件下的灌区渠系水情状态估计方法
8.1面向干扰用水的局部状态估计方法
8.1.1水动力学关系和管理原则
8.1.2基于动态虚警率假定检验的干扰用水判别方法
8.1.3基于动态贝叶斯的干扰用水检测方法
8.1.4隶属度相关的干扰用水分配方法
8.2灌区渠系水情全局状态估计方法
8.2.1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
8.2.2单目标状态估计
8.2.3多目标状态估计
8.2.4基于松弛隶属度约束的协调方法
8.3灌区渠系水情状态估计系统设计
8.3.1需求分析
8.3.2系统要素
8.3.3系统流程
8.4灌区渠系水情状态估计试验
8.4.1试验方法
8.4.2试验对象
8.4.3试验情景和结果
第9章认知大模型
9.1认知大模型综述
9.2认知大模型总体设计
9.2.1认知大模型总体架构
9.2.2认知大模型业务架构
9.2.3核心技术路线
9.3认知大模型建设研究
9.3.1基础算力设施
9.3.2基础大模型
9.3.3行业大模型训练
9.3.4智能体应用
9.4认知大模型场景应用规划
9.4.1智能招投标应用
9.4.2文档问答助手应用
9.4.3生成式智慧驾驶舱应用
9.4.4智能合同评审应用
9.4.5矿山企业文本生成应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监测监控技术是众多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涵盖了自动化生产线的精确操控、军事设施的智能化运作、能源分配的自动化管理、金融市场的自动化操作、楼宇智能控制系统、铁路系统的调度与维护、高速公路的集中监控、油气管道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矿井作业的安全监控、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森林火险的预警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的供水与供热自动化管理、水资源的远程监测、大型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监管,以及河流流域水电站的数据搜集与远程监控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监测监控任务变得更加多元与复杂,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监测监控技术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这些系统在应用背景和执行任务上各有千秋,但它们在系统架构上普遍展现出功能的整合性、网络的互联互通性,以及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监测监控任务的日益复杂化和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进展,分布式、网络化、集成化的信息捕获与处理已成为当今传感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网络的传感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为获取更精确、更有效、更可靠的信息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保障。在整个信息捕获、处理、传输和应用的链条中,信息捕获作为起始环节,其技术发展的步伐落后于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应用环节,这对整个信息链条的效能构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全球学术界已经开始重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提升,并致力于发展信息获取科学与技术这一新学科。
信息融合技术通过整合不同模态、不同类型的数据,实现对监测监控领域中不同数据之间的互补。本书专注于监测监控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并结合作者近年来在矿井图像处理、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与定位、水环境监测、灌区渠系水情估计、认知大模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成果,深入阐述了信息融合技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场景。本书共9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概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传感器技术及发展、监测监控与信息处理,并探讨了支撑网络化、综合化监测监控的网络技术,包括传感器总线与现场总线、OPC技术规范、工业无线网络等。
第2章阐述信息融合处理过程、
信息融合系统的
模型、信息融合方法,分析情报环、JDL等常见模型,介绍加权平均、卡尔曼滤波、概率论等融合算法,并探讨融合效能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第3章聚焦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信息融合系统,概述技术发展及网络架构,详述信息融合策略与结构,结合实际介绍数据预处理、预测及态势评估技术,并以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信息融合系统为例展示应用成效。
第4章探讨信息融合在矿井图像中的应用,包括超分辨率增强、细节提升和视频/图像检索,通过多元融合技术提升图像质量,带动矿井图像处理领域发展。
第5章研究矿山智能选冶过程中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处理,概述现状,介绍预处理技术,分析故障诊断技术,并对冶风机与温度场工况进行分析。
第6章深入解析无人驾驶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处理,概述发展现状,详述相机、激光雷达等融合方法,探讨其在定位和环境感知中的应用,为无人驾驶安全运行提供支撑。
第7章介绍水环境多源监测信息融合的证据理论
方法,基于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方法,介绍和讨论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和讨论模糊证据理论,并对神经网络与证据理论结合的信息融合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8章研究灌区渠系水情估计,提出干扰用水判别与检测方法,设计全局状态估计方法,并构建估计系统,通过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9章综述认知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阐述总体设计及核心技术等,并展望其在智能招投标、文档问答等多场景的应用潜力。
本书第1~3章由于洪珍编写; 第4、5章由程德强编写; 第6章由徐飞翔编写; 第7、8章由王鑫编写; 第9章由储汉卿编写。全书由程德强统稿。
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杜乐乐工程师、王晓艺博士、江鹤博士、张晨锴博士、郑平博士、孙凤乾博士、常君妍硕士、张瑞硕士、张秋阳硕士、徐琨硕士等提供了本书的部分素材,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及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表示感谢!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25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