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食粥 马以工著寻味粥的世界旅行食记饮食文化饮食术的文化吃出自愈力饮食法

書城自編碼: 411810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烹飪/美食饮食文化
作者: 马以工
國際書號(ISBN): 9787556137022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天下、中国与王朝: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结构再认知
《 天下、中国与王朝: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结构再认知 》

售價:HK$ 101.0
缥缈 典藏版(1-5)
《 缥缈 典藏版(1-5) 》

售價:HK$ 258.5
揭秘立体翻翻书 我们的中国+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揭秘立体翻翻书 我们的中国+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售價:HK$ 228.6
短线交易天才 我如何从商品期货市场赚到100万 拉瑞威廉姆斯著经典投资期货交易入门技术分析
《 短线交易天才 我如何从商品期货市场赚到100万 拉瑞威廉姆斯著经典投资期货交易入门技术分析 》

售價:HK$ 74.8
长江人文馆:中国近代史
《 长江人文馆:中国近代史 》

售價:HK$ 60.5
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 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

售價:HK$ 85.8
医美必修课:科学变美的实践指南
《 医美必修课:科学变美的实践指南 》

售價:HK$ 140.8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国古代博物图集(第一卷)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国古代博物图集(第一卷) 》

售價:HK$ 206.8

編輯推薦:
1.一场群英荟萃、妙趣横生的粥会,跨越中日历史,与王维、苏轼、陆游、荣西、村田珠光、千利休等老饕共赏食粥盛宴。
2.融合食谱与文化,别出心裁地串联食粥文化典故,开启一场五千年食粥文化之旅。
3.七草粥、荼?粥、胭脂米粥、燕窝粥、双鲍粥……记录传统文化中那些滋味与名字俱美的好粥,品味粥之淡雅相容。
內容簡介:
《食粥》是台湾作家马以工结合朋友间聚会食粥的讨论与尝试,搜集中日典籍小说、传统习俗中关于食粥文化的相关内容而编著的一部随笔小品类读物,附有多张委托友人或作者自摄的精美照片。该书分为《寒山的法粥》《韶华胜极——红楼梦粥册》《浮世大千——人间的滋味》三卷,首卷叙述以茶和五谷青蔬等为主材的粥品及其文化故事,中卷、末卷则分别以红楼梦、日常生活中的粥谱为线索,深入探索其中的饮食文化及人情。
關於作者:
马以工,原籍江苏省南京市,1948年生于台北市。现任台湾中华大学特聘讲座教授。著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自然之美》《自然保育》《环境科学入门》等。曾获金鼎奖、吴三连文艺奖、台湾地区十大杰出青年奖,以及第一届、第二届时报文学奖优胜奖等。
目錄
[上卷]寒山的法粥

茶粥
宋代的茶粥——擂茶
乾隆与三清茶
山家清供
豆粥
腊八粥
真君粥
河祇粥
梅粥
荼蘼粥

[中卷]韶华胜极——《红楼梦》粥册
胭脂米粥
燕窝粥
银耳
双燕粥
碧粳粥
奶子糖粳米粥
红枣粳米粥
鸭子肉粥
泡饭
水饭
茶渍
杂炊
西施泡饭

[下卷]浮世大千——人间的滋味
七草粥
莲粥
藕粥
胭脂米莲子粥/金瑞
芋头粥
柿饼粥
龙眼粥
乌甜仔菜粥来了/吴璧人
瓠瓜、丝瓜粥/黄虹霞
儿时记忆中的那碗“白”粥/蒙维爱
鲍、参、翅、肚
鱼翅捞饭
花胶瑶柱海鲜粥
花椒糙米鸡粥
鲍鱼粥
双鲍粥
南瓜小米海参粥/苏怡
广安宫前的虱目鱼粥
我家的虱目鱼粥/汤月碧
粗饱细味鹿港蚵粥/心岱

后记——朝粥体验
尾声——侘寂
参考书目
致谢
內容試閱
茶粥

茶与粥很早就相遇,最早的茶粥应只是槚木嫩芽与米混合煮成。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食单,八十九品食物中,有“苦羹”多种,如“牛苦羹一鼎”,苦、荼都是“茶”的古称,“苦羹”应类似茶粥。
唐大中十年(856),杨晔所撰《膳夫经手录》记 :“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六朝刘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吴人泛指江南一带的人士,东晋、刘宋时,江南已有茗粥。
唐开元十四年(726)进士、田园诗人储光羲之《吃茗粥作》诗,有“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句,描述喝茶粥配着蕨芽、薇荚等山野菜蔬。王维《赠吴官》诗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描述没有茶粥,江南来的官员几乎难以忍受长安的酷暑。
唐初时已焙制茶,盛唐时尚未普及,到中唐后茶才渐渐流行。
《膳夫经手录》记载 :“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 茶, 至 德、 大 历 遂 多,建中以后盛矣。”咸通十五年(874) 封 入 法 门 寺 地宫的精致鎏金银茶器,显示唐末茶道具有完备的流程,已臻成熟唐朝除了茶圣陆羽外,还有茶仙卢仝。卢仝学识渊博、隐居不仕,元钱选绘有《卢仝烹茶图》,描绘卢仝与童子坐在芭蕉下烹茶。一日,卢仝得到友人馈赠阳羡茶,一釜煎出七碗,写《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诗中“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达到神化之境。
和铜三年(710),日本由飞鸟迁都平城京,开启文化灿烂的奈良时期。天平元年(729)圣武天皇宫内召唤读经,众僧有“行茶、引茶”等仪式。正仓院文书亦载有存茶的记录,使用“荼”字,此时的茶可能都是来自中国,日本种茶还要再等七八十年。
806 年,空海从中国回到日本,他的入唐随行弟子坚惠,将唐德宗赠送的茶树种子,在他创建的佛隆寺苔の园试种。唐德宗还赐了浮刻有麒麟的大石茶臼,佛隆寺列其为宝物。茶臼看起来像是磨茶用,应是当时的饮茶习惯。空海离开中国后,唐朝宦官得势,甚而毒杀君王,又经历了唐武宗会昌灭佛,国势日衰。894 年,另一日本留学僧带回消息称“大唐凋敝”,致使此时日本解除遣唐使任命。
佛隆寺位于奈良宇陀市榛原赤埴,又称“室生寺の南门”,室生寺有日本第二古老的五重塔、平安初期建造的金堂等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国宝建筑。奈良宇陀一带山域属大和高原,因日照短、温差大,茶叶具自然香甜味,迄今仍种茶,称“大和茶”。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