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35卷)--国家文化安全研究

書城自編碼: 41180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胡惠林 李炎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9419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51.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 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

售價:HK$ 118.8
潮起潮落: 当代世界政治中的民粹主义思潮
《 潮起潮落: 当代世界政治中的民粹主义思潮 》

售價:HK$ 107.8
疗愈经济2
《 疗愈经济2 》

售價:HK$ 53.9
养育是一生的课题
《 养育是一生的课题 》

售價:HK$ 75.9
博伊德传: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
《 博伊德传: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 》

售價:HK$ 96.8
苍生渡(共2册)
《 苍生渡(共2册) 》

售價:HK$ 76.8
万千心理·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原著第三版)
《 万千心理·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原著第三版) 》

售價:HK$ 138.6
消极成瘾:转化消极,开启幸福(打破消极循环,告别自我消耗,重塑积极人生。6次修订,全球热销50余年、200万册的自我疗愈手册!)
《 消极成瘾:转化消极,开启幸福(打破消极循环,告别自我消耗,重塑积极人生。6次修订,全球热销50余年、200万册的自我疗愈手册!) 》

售價:HK$ 74.8

內容簡介:
本书围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多方位的理论探讨,以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学术目标,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给予了学术的回答,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理论给予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下设“卷首语”“特稿”“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思潮研究”“人文经济学研究”“文化治理”“数字文化产业”“文旅·演艺产业”“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關於作者: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媒体与设计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文化战略与管理、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国家文化安全、文化政策与制度。
李炎,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学、美学、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
目錄
目录
特稿
今日学界如何有效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学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思考
本刊编辑部[003]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阐释
单世联 张沁雨[008]
国家文化安全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三大全球倡议”的逻辑关联
彭泽明[039]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研究述评及中国式学术理论体系构建
高嘉琪 解学芳[050]
没有网络文化安全就没有国家文化安全——中国网络文化安全研究的沿革、嬗变与挑战
刘素华[063]
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挑战与法律对策
龙潇[074]
新征程乡村文化安全体系构建研究——以乡村邪教犯罪为研究切入口
佘杰新 袁鑫伦[086]

文化产业思潮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创意产业思潮
吕莎 干帅杰[099]
新千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的历史叙事与理论范式
朱可鑫[113]
文化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研究的源起、流变、趋向
刘潆檑 朱缘圆[125]
塑造中国文化产业空间新秩序——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
龚滔 刘心雨[137]
人文经济学研究
人文经济视阈下历史文化沿革与文化消费偏好
李炎 范欣蓓[151]
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贵州台江“村BA”的人文经济学考察
黄小刚 刘星[161]
中国文化经济发展史论纲
胡惠林[173]
文化产品市场生成的动因与机制探索——基于石佛寺玉石市场的案例分析
杨曦 赵宇翔 罗欣 石赛博[199]
文化治理
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李书琴 胡慧源 岳甜甜[213]
社会效益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
付缦[226]
产业融合与文化赋能: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
柯尊清 陈雨果 陈瑞[238]
把农民主体带回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胡洪斌 吴浩然[250]
数字文化产业
以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机制与路径研究
亓冉[271]
文化遗址的数字视觉建构:一种塑造与传播中华民族形象的特殊机制
范俊 何翊琳[282]
“我不是网红”:短视频创作者的“作者”身份想象与社会建构
张玲玲[294]
文旅·演艺产业
沉浸式旅游:研究现状、实践模式与启示
宾春妹 刘星雨 陈伍香[309]
当代中国戏剧会演:戏剧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钟骞[322]
白鹤梁题刻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究
王志标 王海燕 李奇[335]
艺术家驻地与地区发展:实践、研究、讨论
王莹[345]
基于舒适物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形象维度分异研究——以浙江松阳为例
吴志斌 杨天怡 赵毅[360]
文化遗产
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文化舒适物作用维度及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
文立杰 韩雅鑫 纪东东[379]
艺术介入路径下传统村落场景的功能演化
陶蓉蓉 王晨[396]
西方四大设计博物馆展览分析(2020—2023):人本叙事与社会响应
张弛 李彦忻[408]
历史文化建筑活化利用的国际经验——以西班牙国营旅游连锁品牌为例
毛璐璐 刘瑾[418]
青年学者论坛
中国省际文化资本核算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盘城 杨勇[433]
乡土文化资本化进程下乡村女性的主体意识呈现——以建水县碗窑村为例
吴楠[449]
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选择
杨牧天[459]
特色龙文化产业赋能中国式非遗现代化的“铜梁模式”探索
周丽 敖森[468]
地方性传统节庆现代性建构研究——基于云南“三月街”和“矻扎扎节”网络评论数据分析
黄天祺[477]

会议综述
纪念“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暨习近平关于国家文化安全重要论述学术座谈会会议综述
齐崇文[495]
编后记[504]
约稿启事[508]
內容試閱
自第28卷起,《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云南大学李炎教授主编。自第34卷起,本刊添加副标题“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更新刊名为《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本卷聚焦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思潮研究、人文经济学研究、文化治理、数字文化产业、文旅·演艺产业、文化遗产等前沿问题,汇聚了来自学术界的深入研究和多元视角,全面呈现了中国文化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术进展与理论创新。
本卷特稿,重点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阐释。单世联、张沁雨《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阐释》,结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脉络,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作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国家文化安全,学者聚焦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建构与现实挑战,探究了“三大全球倡议”、网络文化安全、乡村文化安全等议题。彭泽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三大全球倡议”的逻辑关联》,探讨了“三大全球倡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并分析了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内在逻辑与中国的战略定位。高嘉琪、解学芳《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研究述评及中国式学术理论体系构建》,总结了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建议从中国式理论体系构建、数智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刘素华《没有网络文化安全就没有国家文化安全——中国网络文化安全研究的沿革、嬗变与挑战》,从网络文化安全的内涵出发,审视了全球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中国应如何构建更为稳固的网络文化安全体系。龙潇《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挑战与法律对策》,分析了我国网络文化面临的具体现实挑战,并提出了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和优化治理框架的对策。
文化产业思潮研究,学者聚焦中国文化产业中的创意产业思潮与文化产业政策演进,分析了创意产业思潮的本土化进程以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与发展,探讨了文化产业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通过创新推动现代化转型。吕莎、干帅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创意产业思潮》,深入分析了创意产业思潮的发展主线,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朱可鑫《新千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的历史叙事与理论范式》,总结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下的政策逻辑,总结了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的目标—策略、结构—功能和主体—释义三大理论范式。
人文经济学研究,学者聚焦文化消费、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结合等研究问题,通过梳理历史文化沿革与区域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分析了人文经济如何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转型过程。李炎、范欣蓓《人文经济视阈下历史文化沿革与文化消费偏好》,回顾了文化消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分析了区域经济转型与文化消费偏好的互动关系,提出人文经济可以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与社会经济转型。黄小刚、刘星《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贵州台江“村BA”的人文经济学考察》,分析了台江县通过乡村体育赛事“村BA”将人文经济理念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共荣。胡惠林《中国文化经济发展史论纲》,概述了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认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历程,分为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阶段,文化经济是文化生产的重要载体和精神表达形态,是中国文化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经济发展史是世界上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文化经济发展史之一,描述了人类精神力量如何作用于客观世界, 并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独特新世界。
文化治理,学者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探讨了如何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协同,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社会价值的方向发展。李书琴、胡慧源、岳甜甜《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分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提出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制度协同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付缦在《社会效益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中,结合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探讨了社会效益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社会效益与文化功能。胡洪斌、吴浩然《把农民主体带回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提出只有农民主体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互嵌,“在地性”文化资源与“在场性”文化消费才有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社会区别于城市的“差异性”存续或许是实现城乡动态均衡的关键。
数字文化产业,学者聚焦数字文化产业与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数字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分析了数字文化产业如何通过创新叙事机制和文化消费场景来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与传播力,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亓冉《以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机制与路径研究》,提出通过创新叙事机制和文化消费场景的建设,数字文化产业能够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范俊、何翊琳《文化遗址的数字视觉建构:一种塑造与传播中华民族形象的特殊机制》,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保护文化遗址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形象中的作用,提出数字化构建的中华民族图像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文旅·演艺产业,学者聚焦沉浸式旅游、戏剧现代化等问题,探讨了文化与旅游、演艺产业的深度融合,分析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宾春妹、刘星雨、陈伍香的《沉浸式旅游:研究现状、实践模式与启示》一文,系统分析了沉浸式旅游的多种实践模式,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科技驱动、文化创新等方式推动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钟骞《当代中国戏剧会演:戏剧现代化的重要推手》,探讨了新中国戏剧政策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机制推动中国戏剧的转型,提出戏剧会演作为推动戏剧现代化的关键步骤,不仅增强了中国戏剧的社会影响力,而且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王志标、王海燕、李奇《白鹤梁题刻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究》中,研究了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局面,提出白鹤梁题刻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应通过促进文化流动、打造文化衍生品、开展节事活动等方式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文化遗产,学者聚焦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与现代转型,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与文旅融合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立杰、韩雅鑫、纪东东《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文化舒适物作用维度及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提出通过优化社区文化配置,提升移民社会角色转变与社会网络重构,以促进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承。陶蓉蓉、王晨《艺术介入路径下传统村落场景的功能演化》,探讨了艺术如何介入乡村振兴中的传统村落,推动其空间功能的演化与现代审美的建构。
青年学者论坛,学者聚焦文化资本与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探讨了文化资本的区域差异及其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同时分析了乡村女性主体意识的呈现与文化资源资本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盘城、杨勇《中国省际文化资本核算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利用文化资本核算模型分析了我国各省文化资本的动态演进与区域差异,提出优化文化资本分配以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吴楠《乡土文化资本化进程下乡村女性的主体意识呈现——以建水县碗窑村为例》探讨了乡村女性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变化,提出乡土文化资源的资本化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为乡村女性提供了更多的社会角色与经济主体意识。
总体而言,第35卷在延续以往探索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创新性的议题与实践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也为政策制定和行业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撑。《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能够继续与学界同仁砥砺学术情怀,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共襄中华文化繁荣盛举。
本刊编辑部
2025年1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