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科技遗产
》
售價:HK$
217.8

《
历史深处的南丝路 一部关于南丝路的纪实性文学作品
》
售價:HK$
86.9

《
中国航天立体翻翻书
》
售價:HK$
63.8

《
国家工业密码
》
售價:HK$
140.8

《
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所得税:从起源到1820年上下册
》
售價:HK$
217.8

《
舞乐中国·佳人的长袖舞
》
售價:HK$
44.0

《
舞乐中国·唐玄宗的舞乐坊
》
售價:HK$
44.0

《
上古汉语异读词音义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哈尔滨是一座富有诗意的城市,她充满朝气,充满着迷人的青春气息。
每年的秋日,再忙,我也要过江去太阳岛一次,在那里选一静处小坐。一脸怡情,仰头追看天上南飞的雁阵,目送大江之上的千里帆樯。或者沿岛缓缓踱步,观赏秋之下的树木花草。
松花江是一堂哲学课,无论你在江边散步,还是临流徘徊,抚栏远眺,它都会给你某种启示,让你终生和它难舍难分。
在流亡他乡的日子里,他们需要一种仁慈的精神抚慰。不然,异域的孤寂,内心的某种愧疚,和对未来的恐惧将如何消除呢?
作为一个哈尔滨人没吃过老仁义的蒸饺,实在是一个遗憾。人活着,还是把遗憾降到最低点为好。
|
內容簡介: |
哈尔滨是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作者从哈尔滨建城写起,系统而详细地写尽了这个地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让人垂涎的美食,哈尔滨特有的啤酒、音乐与教堂,以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那些阅历带着时光的痕迹,那是有声的、有色的、有香味的记忆,静如一幅幅画卷,动若流动的纪录片,每一帧都这么美。满怀着作者自己、哈尔滨人民以及早年异国迁徙者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的坚守。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阿成的文笔细腻,语言简练质朴。阅读他的文字,把人带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哈尔滨——雪乡王国。
一个人,一座城,是历史,是文化,是传统,是点点滴滴对生活浓浓的深情和热爱。
|
關於作者: |
阿成,作家,编审,1950年生。曾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协主席。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萧红文学奖,以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华文学选刊等数十项优秀作品奖。代表作有:《赵一曼女士》《年关六赋》《马尸的冬雨》《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生活简史》《和上帝一起流浪》等长、中、短篇小说、随笔集等四十余部。以及共同编剧电影《一块儿过年》、话剧《哈尔滨之恋》,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舞台情景剧《火焰蓝之夜》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韩等多国文字。
|
目錄:
|
一、城市史诗
3 流浪的神
5 儿时的哈尔滨
7 哈尔滨的“老票房子”
9 滨江关道
10 犹太老房子
12 天赐的太阳岛
15 哈尔滨往事
二、 多彩的松花江
20 蓝色的松花江
26 金色的松花江
29 黑色的松花江
32 黄色的松花江
34 白色的松花江
三、漫步城市的街道
40 中央大街的前世今生
48 斯大林大街
53 龙脊上的大直街
56 沼泽上的新阳路
61 老画儿似的道外六道街
66 饮食一条街
70 钟声回荡的友谊路
74 尚志大街
78 兆麟街往事
81 果戈里大街
84 漫步哈尔滨城
四、教堂之国
94 圣母领报教堂
102 圣 ?尼古拉教堂
105 圣 ?索菲亚大教堂
111 昔日的教堂
五、哈尔滨人与音乐
116 音乐之城的故事
118 康季莲娜乐器店
120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诞生逸事
六、冰雪散记
128 银色的城市
129 冰戏
132 像鹰一样飞
134 雪市
136 去雪乡
139 冰城俗话
140 冰灯雪雕的故事
142 迷人的冰雪运动
144 道不尽的中央大街
146 雪域之居拾遗
149 冰封的江面上
七、香喷喷的哈尔滨美食
154 中央大街洋餐馆逸事
158 流亡的侨民
162 来一大杯啤酒
167 大列巴
171 漫话老都一处
174 雪都冰棍史话
176 范记永饺子小传
178 品尝范记永水饺
181 实惠的得莫利鱼
184 迷人的大馇子
188 阿城杀猪菜
191 大马哈鱼小传
196 永远的大拉皮
198 老侯家的杀生鱼
八、过大年
205 吃年
208 冰天雪地过大年
211 春节买花
213 个性化的春节
215 断肠最是春节味儿
九、逸事
221 傅神针的传说
224 泡澡之乐(1)
227 泡澡之乐(2)
230 维权的道台府
235 江帆之城
237 迷人的铁路小二楼
241 仰望教育书店
246 颐园街 1 号
251 伊万的秋林公司
255 中华巴洛克式的老房子
259 马迭尔的传说
263 梦中的江沿小学校
266 哈尔滨市花
268 去萧红故居
271 后会有期(后记)
|
內容試閱:
|
说在前面(代序)
无论是公干还是旅行,去哈尔滨一定要去松花江看看,如同到 法国一定要去塞纳河,到英国一定要去泰晤士河,到德国一定要到 莱茵河一样。河流从来都是一座城市的源头。松花江就是哈尔滨人 的根,是孕育这座城市的摇篮。 虽然哈尔滨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但她却背负着千年的历史、百 年的城市文明。这一页页厚重的历史是蘸着松花江水写就,滋润、 鲜活、迷人、强悍,不屈不挠又风情万种,读来不仅荡气回肠,更 有万千的感慨。是啊,松花江就在你的脚下,一泻千里。更迭着 人间的岁月,改变着城市的容颜。哈尔滨人深情地称它为——母 亲江。 哈尔滨是一座洋气的城市,无论是城市的布局还是城市的建 筑,堪比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奥地利的维也纳、德国的慕尼 黑、俄罗斯的莫斯科。可以说这座远东的城市是中西文化的集大成 者。城市里所有的建筑、街道、音乐、饮食,风情与民情,风度与 气度,无处不在闪烁着舶来文化的光彩,凸显着国粹的包容与接纳 的宽广品格,使得哈尔滨在全国众多的城市当中,甚至在全世界的 大城市中是那样的卓尔不群。 秋林的大列巴、红肠,马迭尔的冰棍,老鼎丰的核桃酥,女人 的呢裙,雪地中的长靴,随风飘动的绒围巾,风度翩翩的呢帽,老 仁义的蒸饺,张包铺的热包子,塔道斯的罐焖羊肉,北来顺的烧
冰雪与烟火
2
卖,老厨家的锅包肉……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姿多 彩的民俗风情画。 松花江这条穿过城市的河流既有天然的丰润,又浓妆淡抹地展 示着当代新艺术的风采。松花江不仅仅是哈尔滨历史的书写者,也 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繁荣与昌盛的见证者。哈尔滨人不仅为拥有松花 江而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哈尔滨人而感到自豪。
上天的馈赠:湿地
松花江两岸连天的湿地,是上天无私的馈赠,是哈尔滨人永恒 的财富,更是哈尔滨人纯洁的伴侣、心中的挚爱。百年以来,这无 垠的湿地是哈尔滨人心灵的家园。 在这里,你才能嗅到风的味道、水的味道、植物的味道和泥土 的芳香。无论是鹅黄色的迎春,还是爽肺的新绿;无论是成阵的柳 烟,还是悦目的桃花,紫色醉人的丁香。这所有的一切都使你更加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在这里,你才能找回曾经遗失的潜能,从而珍惜自己,敬重自 然。是湿地的环境,让你意识到充电与充氧是何等的重要。 的确,斗室里的冥想和创造,远不如在湿地里的沉思与斩获更 加卓绝与杰出。还是回望一下历史吧,人类伟大的发现与发明大都 是源自人在大自然中的沉思与启发。 是啊,在这里,你才能发现昔日的失误与偏差,才能找回渐行 渐远的友情与亲情,才能感受到人生路上曾经的帮助与呵护是何等 的珍贵。 到了这里,在氧气的笼罩之下,在大自然的氤氲之下,你的心
3
说在前面(代序)
胸因此而自广,不由然地放下枷锁与包袱,一身轻松,带着湿地的 清爽与圣洁一起上路,去追索人间的沧桑正道,成为一个堪大用 之才。这时候,你霍然间会有所醒悟,会发现湿地才是智者的伴 侣,是一剂催发进步与发展的良药。的确,这一切都是湿地对你 慷慨的奉献。 在这里,阳明滩、河漫滩、金沙滩、银沙滩,滩滩都在你身边 绕,江心岛、太阳岛、龙王岛、河神岛,岛岛都在你身前过。江鸥 是湿地上翻飞的音符,雨燕是湿地上悠扬的旋律,一叶扁舟划开了 万顷金色的波涛,一缕清风舞动着百亩的翠绿,天、地、人的唱 和之中,红轮西坠,星汉渐齐。夜幕之下,湿地上的滋水似万缕银 丝,跃水的鱼儿俨然条条金梭,正悄然地编织着湿地的故事,湿地 的梦。这水墨画一样的湿地不仅是城市的灵魂啊,也是城市的神奇 所在。哈尔滨人与湿地联手,在自然的整合与人工修饰当中,让自 然更天然,让天然更嫣然,成为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杰作。
音乐与城市
对于哈尔滨人来说,音乐与城市从来都是一对面目姣好的孪生 兄妹。回望这座城市的历史,在20 世纪30 年代,这里就组建了中 国第一支交响乐队,尽管乐队成员大都是来自俄国的流亡者,但 是,他们演奏了世界上所有的经典歌剧,让生活在这里的哈尔滨观 众第一次零距离地欣赏到了贝多芬、巴赫、舒伯特、施特劳斯创作 的不朽的天籁之音。哈尔滨也是中国城市当中第一个为歌唱家灌制 唱片的城市,第一个成立音乐和艺术学校的城市,第一个拥有电影 院的城市。可以说,哈尔滨是中国的音乐第一城。
冰雪与烟火
4
在这里,音乐是真诚的倾诉,是人世间最纯洁、最优美的交 流,弥漫在心头的忧愁在美妙的音乐中随风散去了,滞留在胸中的 烦恼在夜莺般的歌唱中也消失殆尽。生活和生命在音乐的沐浴之 下,变得美轮美奂,生机盎然。 在这里,音乐更是一种唤醒,是冲锋的号角,它使得铁蹄下的 民众成为雄狮,在昂扬的歌唱中“逐日寇,复东北,光华万丈涌”。 在这里,音乐是一种陶冶,它让你的灵魂沉醉,让你的才情迸 发,让爱与你如影随形。 在这里,音乐是赞美诗,它将月亮化作一艘航天的船,让迅疾 的风成为奔驰的骏马,让一则则民间神话逐渐地成为现实。 的确,音乐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吉他、小号、萨克斯、钢 琴、小提琴、手风琴,民间的小乐队,阁楼上的琴声,音乐殿堂里 的盛大演出,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为这座城市的优美秉性和另一种 记录。 音乐响起来了,你的心随之飞翔起来,飞到童年,飞到青年, 飞到小巷里,飞到栅栏院,飞到学校的小礼堂,飞到姹紫嫣红的花 丛中,飞到了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去追随刻骨铭心的爱,去拥抱 火热的生活。 背着乐谱夹的孩子正匆匆地走在学琴的路上,这是这座哈尔滨 城市永恒的风景,是所有孩子的梦想与追求。孩子们从父辈手里接 过这圣诗般的传承和希冀,去追寻与完成几代人的梦。是啊,你难 说在这些孩子当中,哪一个不是未来世界的伟大音乐家、歌唱家, 哪一个不是哈尔滨音乐精神的传承者。 在这里,音乐是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偌大的城市舞台上,正在
5
说在前面(代序)
向来自五洲四海的亲朋好友们,展示着世界上最优雅的乐章,让所 有的携手与合作在优美的旋律中,款款展开,开花结果。这,就是 音乐的力量。 在这里,路是有旋律的,树是有旋律的,水是有旋律的,建筑 是有旋律的,冰和雪也是有旋律的。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城市大 幕正在徐徐拉开,也拉出了每一个人心灵的乐章,或者是在哈尔滨 绚烂的春天,或者是在凉爽的夏天,或者是在金色的秋天和银色的 冬天。 哈尔滨是永远的音乐之城。
城市格局
南岸上的群力,资深的老秋林,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 防洪纪念塔,伏尔加庄园,盛大的哈夏音乐会,北岸上的太阳岛, 夏日的室内冰灯园,偌大的科技园区,女作家萧红故里,尚志的宏 大碑林,五国城的故事,红红火火的哈洽会,驰名中外的雪博会, 湿地节、啤酒节、春龙节、植树节,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哈尔滨文化 长卷。 南岸,依然保持着东方小巴黎的文化品格,而北岸,却在着力 地凸显当代欧美建筑的精髓。被外国友人称为“中国味儿”的道 外区,将关东文化、江南文化、商旅文化、建筑文化,乃至民风 民俗、京剧国粹、评书弹唱,重新整合,在纯中国韵味的欣赏与击 节之中,那往日的温馨,往日的鲜活,往日的亢奋,往日的梦想, 一一奔来眼底,沁入心中。温故而知新,老谱新词儿,依然将道外 人,将哈尔滨人对今天的好生活、好心情、好环境,和对未来的憧
冰雪与烟火
6
憬、未来的追求,唱得有滋有味,有板有眼,有声有色。 的确,哈尔滨不仅是中国绝无仅有的妙不可言的避暑之城、文 化多元的青春之城、风情醉人的友好之城,也是一座让八方来客感 到心悦与心仪的经贸洽谈平台。夏风在这里不仅是清新的、清香 的,也是凉爽的。这凉爽的夏风啊,是上天对哈尔滨人,对来自远 方的朋友最为慷慨的款待。
啤酒之爱
在这座城市里,迎来送往,佳节盛宴,总要有百年品牌的啤酒 环候。这已是哈尔滨人约定俗成的百年风尚。硕大的啤酒杯,金色 的液体,只要看上一眼便怦然心动而情不自禁了。的确,啤酒不仅 是朋友相逢时不可或缺的饮品,更是开心、豪爽、热烈、高兴的使 者。而白酒的斟酌,红酒的矜持,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啤酒相媲美。 在这座城市里,啤酒更贴近普通百姓的心情,啤酒不仅是真诚 的朋友、永远的伴侣,还是液体的春风、流动的音乐,更是拨动朋 友们心弦与新生活共舞,与时代共舞的桥梁。 只要把啤酒杯端起来,总能演绎出许多人生的好故事,结识许 多新朋友,让你的人生路花团锦簇,笑口常开。 啤酒将你的忧愁、你的烦恼、你的困惑、你的成绩和自豪、你 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姑娘的爱,分享给每一个朋友,让喜悦成为大家 的喜悦,让烦恼成为酒饵,一扫而光。在啤酒的滋润下,不仅仅心 花怒放,还有好运相伴。 无论是生啤酒还是熟啤酒,无论是干啤酒还是冰啤酒,“老哈 啤”是哈尔滨人的最爱,还是世界的新宠。哈尔滨人真是口福不浅 啊。在郊游中、在节日里、在聚会上,都放下身上所有的行囊吧,
7
说在前面(代序)
来!朋友,干一杯!
如金似银的冰雪
哈尔滨是一座不畏严寒的城市,哈尔滨人爱冰雪,对冰雪有着 深厚的感情,他们盼冰雪如同盼春天一样,虔诚而急切。可以说, 冰雪是他们一年中最富创造精神、最具艺术气质,也是世界上时间 最长的盛大节日。 冰雪与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伴而行已有万年的历史,在千百年 来,尤其是百年来,在新世纪的岁月里,雪下的哈尔滨正在发生着 翻天覆地的巨变,火出圈儿的“尔滨”,你能说这一切不是冰雪的 奉献、冰雪的鼓舞、冰雪的催发吗? 冰灯雪雕是艺术品,在哈尔滨它更是人们对新生活的一种表 达,对生命的赞美,对未来的憧憬,对幸福的追求。看吧,冰雪大 世界的所有营造,都是在放飞哈尔滨人的深情,他们的爱和他们的 欣赏,展示着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冰雪的崇拜。 的确,若干届冰雪节让哈尔滨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 无数的冰雪艺术家。可以说,每一届冰雪节,每一件冰雪艺术作 品,都向世人展示着哈尔滨人的进步、哈尔滨人的追求、哈尔滨人 的心胸和哈尔滨人的爱,更展示着哈尔滨的自豪与自信。 随着一届又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一路办下来,冰灯艺术迅 速地发展,早已不再是灯的原意了,已经开始搞冰小品、冰建筑、 冰山、冰大厦了。现在,哈尔滨的冰雪节成了世界四大冰雪节之 一(日本札幌的冰雪节,加拿大的冬令节,挪威的“奥斯陆滑雪 节”),让世人瞩目。
冰雪与烟火
8
是啊,漫天的大雪是天地的杰作,万里的冰封是城市的另一种 历史。在冰雪中成长的城市,自然有冰的坚韧、雪的柔情和冰雪一 样无限宽广的胸怀。 雪,还是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温馨的雪人和稚嫩的雪作,让 他们在创造中,与雪之精灵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与沟通。于是,雪人 成了他们终身的召唤,一生的朋友。 冰雪还造就了奥运会上来自哈尔滨的众多的世界冠军,速滑、 花样滑、高山滑雪,每一项都有喜人的斩获。是冰雪给了他们这所 有的一切,机会、荣誉和光荣。 腊鼓催年,在冬季,在腊月,冰雪便成了一种呼唤。这时节, 远方的儿女,异乡的漂客,不辞辛劳,不畏严寒,赶回冰城,回到 雪乡,与家人一块儿守岁,共度除夕。 哈尔滨不仅是哈尔滨人的骄傲,也是全中国、全世界、全人类 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是我的家乡,更是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挚爱的 精神家园。 这本《冰雪与烟火:漫步百年哈尔滨》文集,几乎记录了我在 这座城市生活了大半个世纪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我曾经说 过,我是这座城市的一名记录者,这并非来自官方的授意,因此这 本书所表达的、所记录的一切,都是纯粹的个人视角,也难免会有 一些不周全或者错误的地方。我随时随地聆听您的教导。 聊备一格,是为记。
2024 年 2 月说在前面(代序)
无论是公干还是旅行,去哈尔滨一定要去松花江看看,如同到 法国一定要去塞纳河,到英国一定要去泰晤士河,到德国一定要到 莱茵河一样。河流从来都是一座城市的源头。松花江就是哈尔滨人 的根,是孕育这座城市的摇篮。 虽然哈尔滨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但她却背负着千年的历史、百 年的城市文明。这一页页厚重的历史是蘸着松花江水写就,滋润、 鲜活、迷人、强悍,不屈不挠又风情万种,读来不仅荡气回肠,更 有万千的感慨。是啊,松花江就在你的脚下,一泻千里。更迭着 人间的岁月,改变着城市的容颜。哈尔滨人深情地称它为——母 亲江。 哈尔滨是一座洋气的城市,无论是城市的布局还是城市的建 筑,堪比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奥地利的维也纳、德国的慕尼 黑、俄罗斯的莫斯科。可以说这座远东的城市是中西文化的集大成 者。城市里所有的建筑、街道、音乐、饮食,风情与民情,风度与 气度,无处不在闪烁着舶来文化的光彩,凸显着国粹的包容与接纳 的宽广品格,使得哈尔滨在全国众多的城市当中,甚至在全世界的 大城市中是那样的卓尔不群。 秋林的大列巴、红肠,马迭尔的冰棍,老鼎丰的核桃酥,女人 的呢裙,雪地中的长靴,随风飘动的绒围巾,风度翩翩的呢帽,老 仁义的蒸饺,张包铺的热包子,塔道斯的罐焖羊肉,北来顺的烧
冰雪与烟火
2
卖,老厨家的锅包肉……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姿多 彩的民俗风情画。 松花江这条穿过城市的河流既有天然的丰润,又浓妆淡抹地展 示着当代新艺术的风采。松花江不仅仅是哈尔滨历史的书写者,也 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繁荣与昌盛的见证者。哈尔滨人不仅为拥有松花 江而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哈尔滨人而感到自豪。
上天的馈赠:湿地
松花江两岸连天的湿地,是上天无私的馈赠,是哈尔滨人永恒 的财富,更是哈尔滨人纯洁的伴侣、心中的挚爱。百年以来,这无 垠的湿地是哈尔滨人心灵的家园。 在这里,你才能嗅到风的味道、水的味道、植物的味道和泥土 的芳香。无论是鹅黄色的迎春,还是爽肺的新绿;无论是成阵的柳 烟,还是悦目的桃花,紫色醉人的丁香。这所有的一切都使你更加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在这里,你才能找回曾经遗失的潜能,从而珍惜自己,敬重自 然。是湿地的环境,让你意识到充电与充氧是何等的重要。 的确,斗室里的冥想和创造,远不如在湿地里的沉思与斩获更 加卓绝与杰出。还是回望一下历史吧,人类伟大的发现与发明大都 是源自人在大自然中的沉思与启发。 是啊,在这里,你才能发现昔日的失误与偏差,才能找回渐行 渐远的友情与亲情,才能感受到人生路上曾经的帮助与呵护是何等 的珍贵。 到了这里,在氧气的笼罩之下,在大自然的氤氲之下,你的心
3
说在前面(代序)
胸因此而自广,不由然地放下枷锁与包袱,一身轻松,带着湿地的 清爽与圣洁一起上路,去追索人间的沧桑正道,成为一个堪大用 之才。这时候,你霍然间会有所醒悟,会发现湿地才是智者的伴 侣,是一剂催发进步与发展的良药。的确,这一切都是湿地对你 慷慨的奉献。 在这里,阳明滩、河漫滩、金沙滩、银沙滩,滩滩都在你身边 绕,江心岛、太阳岛、龙王岛、河神岛,岛岛都在你身前过。江鸥 是湿地上翻飞的音符,雨燕是湿地上悠扬的旋律,一叶扁舟划开了 万顷金色的波涛,一缕清风舞动着百亩的翠绿,天、地、人的唱 和之中,红轮西坠,星汉渐齐。夜幕之下,湿地上的滋水似万缕银 丝,跃水的鱼儿俨然条条金梭,正悄然地编织着湿地的故事,湿地 的梦。这水墨画一样的湿地不仅是城市的灵魂啊,也是城市的神奇 所在。哈尔滨人与湿地联手,在自然的整合与人工修饰当中,让自 然更天然,让天然更嫣然,成为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杰作。
音乐与城市
对于哈尔滨人来说,音乐与城市从来都是一对面目姣好的孪生 兄妹。回望这座城市的历史,在20 世纪30 年代,这里就组建了中 国第一支交响乐队,尽管乐队成员大都是来自俄国的流亡者,但 是,他们演奏了世界上所有的经典歌剧,让生活在这里的哈尔滨观 众第一次零距离地欣赏到了贝多芬、巴赫、舒伯特、施特劳斯创作 的不朽的天籁之音。哈尔滨也是中国城市当中第一个为歌唱家灌制 唱片的城市,第一个成立音乐和艺术学校的城市,第一个拥有电影 院的城市。可以说,哈尔滨是中国的音乐第一城。
冰雪与烟火
4
在这里,音乐是真诚的倾诉,是人世间最纯洁、最优美的交 流,弥漫在心头的忧愁在美妙的音乐中随风散去了,滞留在胸中的 烦恼在夜莺般的歌唱中也消失殆尽。生活和生命在音乐的沐浴之 下,变得美轮美奂,生机盎然。 在这里,音乐更是一种唤醒,是冲锋的号角,它使得铁蹄下的 民众成为雄狮,在昂扬的歌唱中“逐日寇,复东北,光华万丈涌”。 在这里,音乐是一种陶冶,它让你的灵魂沉醉,让你的才情迸 发,让爱与你如影随形。 在这里,音乐是赞美诗,它将月亮化作一艘航天的船,让迅疾 的风成为奔驰的骏马,让一则则民间神话逐渐地成为现实。 的确,音乐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吉他、小号、萨克斯、钢 琴、小提琴、手风琴,民间的小乐队,阁楼上的琴声,音乐殿堂里 的盛大演出,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为这座城市的优美秉性和另一种 记录。 音乐响起来了,你的心随之飞翔起来,飞到童年,飞到青年, 飞到小巷里,飞到栅栏院,飞到学校的小礼堂,飞到姹紫嫣红的花 丛中,飞到了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去追随刻骨铭心的爱,去拥抱 火热的生活。 背着乐谱夹的孩子正匆匆地走在学琴的路上,这是这座哈尔滨 城市永恒的风景,是所有孩子的梦想与追求。孩子们从父辈手里接 过这圣诗般的传承和希冀,去追寻与完成几代人的梦。是啊,你难 说在这些孩子当中,哪一个不是未来世界的伟大音乐家、歌唱家, 哪一个不是哈尔滨音乐精神的传承者。 在这里,音乐是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偌大的城市舞台上,正在
5
说在前面(代序)
向来自五洲四海的亲朋好友们,展示着世界上最优雅的乐章,让所 有的携手与合作在优美的旋律中,款款展开,开花结果。这,就是 音乐的力量。 在这里,路是有旋律的,树是有旋律的,水是有旋律的,建筑 是有旋律的,冰和雪也是有旋律的。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城市大 幕正在徐徐拉开,也拉出了每一个人心灵的乐章,或者是在哈尔滨 绚烂的春天,或者是在凉爽的夏天,或者是在金色的秋天和银色的 冬天。 哈尔滨是永远的音乐之城。
城市格局
南岸上的群力,资深的老秋林,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 防洪纪念塔,伏尔加庄园,盛大的哈夏音乐会,北岸上的太阳岛, 夏日的室内冰灯园,偌大的科技园区,女作家萧红故里,尚志的宏 大碑林,五国城的故事,红红火火的哈洽会,驰名中外的雪博会, 湿地节、啤酒节、春龙节、植树节,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哈尔滨文化 长卷。 南岸,依然保持着东方小巴黎的文化品格,而北岸,却在着力 地凸显当代欧美建筑的精髓。被外国友人称为“中国味儿”的道 外区,将关东文化、江南文化、商旅文化、建筑文化,乃至民风 民俗、京剧国粹、评书弹唱,重新整合,在纯中国韵味的欣赏与击 节之中,那往日的温馨,往日的鲜活,往日的亢奋,往日的梦想, 一一奔来眼底,沁入心中。温故而知新,老谱新词儿,依然将道外 人,将哈尔滨人对今天的好生活、好心情、好环境,和对未来的憧
冰雪与烟火
6
憬、未来的追求,唱得有滋有味,有板有眼,有声有色。 的确,哈尔滨不仅是中国绝无仅有的妙不可言的避暑之城、文 化多元的青春之城、风情醉人的友好之城,也是一座让八方来客感 到心悦与心仪的经贸洽谈平台。夏风在这里不仅是清新的、清香 的,也是凉爽的。这凉爽的夏风啊,是上天对哈尔滨人,对来自远 方的朋友最为慷慨的款待。
啤酒之爱
在这座城市里,迎来送往,佳节盛宴,总要有百年品牌的啤酒 环候。这已是哈尔滨人约定俗成的百年风尚。硕大的啤酒杯,金色 的液体,只要看上一眼便怦然心动而情不自禁了。的确,啤酒不仅 是朋友相逢时不可或缺的饮品,更是开心、豪爽、热烈、高兴的使 者。而白酒的斟酌,红酒的矜持,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啤酒相媲美。 在这座城市里,啤酒更贴近普通百姓的心情,啤酒不仅是真诚 的朋友、永远的伴侣,还是液体的春风、流动的音乐,更是拨动朋 友们心弦与新生活共舞,与时代共舞的桥梁。 只要把啤酒杯端起来,总能演绎出许多人生的好故事,结识许 多新朋友,让你的人生路花团锦簇,笑口常开。 啤酒将你的忧愁、你的烦恼、你的困惑、你的成绩和自豪、你 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姑娘的爱,分享给每一个朋友,让喜悦成为大家 的喜悦,让烦恼成为酒饵,一扫而光。在啤酒的滋润下,不仅仅心 花怒放,还有好运相伴。 无论是生啤酒还是熟啤酒,无论是干啤酒还是冰啤酒,“老哈 啤”是哈尔滨人的最爱,还是世界的新宠。哈尔滨人真是口福不浅 啊。在郊游中、在节日里、在聚会上,都放下身上所有的行囊吧,
7
说在前面(代序)
来!朋友,干一杯!
如金似银的冰雪
哈尔滨是一座不畏严寒的城市,哈尔滨人爱冰雪,对冰雪有着 深厚的感情,他们盼冰雪如同盼春天一样,虔诚而急切。可以说, 冰雪是他们一年中最富创造精神、最具艺术气质,也是世界上时间 最长的盛大节日。 冰雪与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伴而行已有万年的历史,在千百年 来,尤其是百年来,在新世纪的岁月里,雪下的哈尔滨正在发生着 翻天覆地的巨变,火出圈儿的“尔滨”,你能说这一切不是冰雪的 奉献、冰雪的鼓舞、冰雪的催发吗? 冰灯雪雕是艺术品,在哈尔滨它更是人们对新生活的一种表 达,对生命的赞美,对未来的憧憬,对幸福的追求。看吧,冰雪大 世界的所有营造,都是在放飞哈尔滨人的深情,他们的爱和他们的 欣赏,展示着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冰雪的崇拜。 的确,若干届冰雪节让哈尔滨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 无数的冰雪艺术家。可以说,每一届冰雪节,每一件冰雪艺术作 品,都向世人展示着哈尔滨人的进步、哈尔滨人的追求、哈尔滨人 的心胸和哈尔滨人的爱,更展示着哈尔滨的自豪与自信。 随着一届又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一路办下来,冰灯艺术迅 速地发展,早已不再是灯的原意了,已经开始搞冰小品、冰建筑、 冰山、冰大厦了。现在,哈尔滨的冰雪节成了世界四大冰雪节之 一(日本札幌的冰雪节,加拿大的冬令节,挪威的“奥斯陆滑雪 节”),让世人瞩目。
冰雪与烟火
8
是啊,漫天的大雪是天地的杰作,万里的冰封是城市的另一种 历史。在冰雪中成长的城市,自然有冰的坚韧、雪的柔情和冰雪一 样无限宽广的胸怀。 雪,还是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温馨的雪人和稚嫩的雪作,让 他们在创造中,与雪之精灵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与沟通。于是,雪人 成了他们终身的召唤,一生的朋友。 冰雪还造就了奥运会上来自哈尔滨的众多的世界冠军,速滑、 花样滑、高山滑雪,每一项都有喜人的斩获。是冰雪给了他们这所 有的一切,机会、荣誉和光荣。 腊鼓催年,在冬季,在腊月,冰雪便成了一种呼唤。这时节, 远方的儿女,异乡的漂客,不辞辛劳,不畏严寒,赶回冰城,回到 雪乡,与家人一块儿守岁,共度除夕。 哈尔滨不仅是哈尔滨人的骄傲,也是全中国、全世界、全人类 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是我的家乡,更是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挚爱的 精神家园。 这本《冰雪与烟火:漫步百年哈尔滨》文集,几乎记录了我在 这座城市生活了大半个世纪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我曾经说 过,我是这座城市的一名记录者,这并非来自官方的授意,因此这 本书所表达的、所记录的一切,都是纯粹的个人视角,也难免会有 一些不周全或者错误的地方。我随时随地聆听您的教导。 聊备一格,是为记。
2024 年 2 月
去雪乡
这些年,我一直惦记着去“雪乡”看一看。毕竟是黑龙江人 嘛,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没去过雪乡,如同法国人没到过凯旋门,日 本人没到过富士山,法国人没到过巴黎圣母院一样。那是终生的遗 憾,是真的跌份。然苍天不负有心人,恰好来了一个参加“论坛” 的机会,阿弥陀佛,终于可以去雪乡了。
“雪乡”这个名字源自一帧摄影家的作品之名。因这个名字太 名副其实,太有个性与特色了,于是于流传之中,久而久之,没有 人再叫它“双峰林场”的原名,都称它“雪乡”了。
例行的“论坛”之后,我便踏上了去雪乡的路。途中经过一小 镇。小镇虽不大,但颇具地方风情,飘着红穗穗儿“幌子”的小馆 子,挂着如“小河鱼”“脊骨酸菜”“尜尜火锅”之类的招牌,看上 去非常馋人,让人冲动。什么叫“尜尜火锅”呢?往深里一想,乐 了,原来“尜”是“转”的意思,打冰尜儿,抽冰尜儿,不就是可 以转的“尜儿火锅”吗?当然,外地人就不见得懂得其中的奥妙 了。行色匆匆,收回妙想,继续前行。
中巴依山而转。车外的温度为零下30 摄氏度,脚冻了——我 的脚已经有30 多年没冻了,这次又冻一回,感动得如同得了大奖 一样,往事一下子涌进脑海,像在肚子里打翻了五味瓶。车上有 两个上海人,冻得像两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稻草人(现在你该明 白,这里的人为什么热爱喝烧酒了吧?御寒呢。外地人来了,也同样要喝上两口暖暖身子的)。但这两个上海人却说,“这里绝对是旅 游胜地!绝对!”都冻得淌鼻涕了,还大赞而不绝口,足见此地之 魅力。
一路的白桦树,一路的冰河,一路的大烟炮儿,心里幸福地 “骂”了一道儿,这可真美呀。我为黑龙江、为雪乡而感到自豪。雪乡终于到了。天老爷,这儿怎么这么大的雪哟,大雪几乎把 小镇上所有的民房都淹没了,雪最深处可以没腰——人走到哪里都 像棕熊一样“泳”在雪海里。那么,这里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雪呢?有文化的人告诉大家说,是日本海的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南下 的冷空气在雪乡附近交汇,这种地形特殊的小山区容易形成丰沛的降雪,就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雪乡。又说,雪乡虽然方圆不大,但弥足珍贵。
的确弥足珍贵。
雪乡的主街两旁是一些砖房、木板房和木刻楞房,旅游业在这 里一火,妥了,一幢幢民宅也成了“小旅馆”了。那些一个个捂得 像特种兵、突击兵的游客,躬身一打听,“小旅馆”价格很公道, 管吃管住,木耳、蘑菇、大块肉、枸杞,随便“造”(吃),还免费 提供零食:花生、瓜子、冻梨。上帝呀,咋这么便宜呀。黑龙江人 是不是有点儿太实在了!好客已经到了宁可吃亏的程度了。
到了雪乡,所有的人都抢着拍照,特别是栅栏院前的那一盏盏 红灯笼,层次错落地悬挂在白色雪乡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让人沉醉啊。
然后坐雪爬犁。车老板子赶着马,爬犁在雪路上狂奔(这是 为什么呢?马儿你慢些走不好吗),坐在狂奔的马爬犁上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先前,抗日的队伍、日寇、老百姓都乘坐雪爬犁,都在狂奔。而今,人们则是为了刺激,为了体验,为了开怀。雪爬犁在 狂奔、狂奔、狂奔。狂奔之中,脸上戴的口罩已经冻得像铁板一样 硬。听说,这里还有雪地摩托呢,要想进山里冒险可以选择它。我 很想乘雪地摩托进山,听说那里的雪更厚,而且没人。只是时间不 允许。看来,时间在更多的时候是人类的“敌人”呢。
大雪,更是雪乡的真金白银,是宝贵的资源,是天降的“曼 娜”(食粮),雪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奇特的景观,也是土地与山林 的保护神。为啥说是土地与山林的保护神呢?吃一吃这里的土豆你 就知道了,这里的土豆甜丝丝的,为什么甜丝丝的?因为这里冬季 漫长,植物种植期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一年只种一次,不同于江 南,一年四季都种植农作物,啥地也受不了啊。所以这里的土质 好,土质好土豆就好呵,且是人间上品。雪,还是这里的天然“冰 箱”,将肉、豆腐、野物埋在雪里,永远保鲜,永远“绿色”。你看 这里的乡民,个个都是那样健康,那样剽悍。他们咧嘴一笑,整个 世界都被感染了。
大雪纷纷下,城市的历史在不断地更新着,你永远不知道新一 年的冰雪节又蕴藏着怎样的神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