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解码SWIFT
》
售價:HK$
60.5

《
明代中国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论稿
》
售價:HK$
250.8

《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售價:HK$
50.6

《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
》
售價:HK$
327.8

《
克苏鲁神话全集(全三册)
》
售價:HK$
206.8

《
快小孩,慢小孩:专注力的误区、真相与提升
》
售價:HK$
74.8

《
中国高铁立体翻翻书
》
售價:HK$
63.8

《
漫画中小学生体育运动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当代人居环境与技术革新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对现有的低碳和智慧建筑相关理念的深入解读,还是对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分析了低碳建筑和智慧建筑的发展历程、核心理念、技术应用及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深信,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够形成既环保又高效的建筑解决方案,为建设更加宜居的未来城市贡献力量。
|
內容簡介: |
人工智能作为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在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也会伴随对设计思维的冲击,建筑师正在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设计转型。作为世界大国,中国在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以及高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之际,我国数字化转型及“30碳达峰,60碳中和”目标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危中寻机的新议题。本书旨在探讨建筑设计领域中设计人员、智能化技术、环境三者与设计模式的递进关联关系,阐述建筑设计过程中信息面与物理面交互作用。研究成果可指导政府减碳方案的规划与相关政策的制定,确保在满足国家和省级“双碳”目标的同时,推动整体区域与微观建筑的科学、平衡、智能化发展,从而实现绿色智能双线融合。
|
關於作者: |
蒋博雅,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理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BIM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家具与室内装饰》核心期刊青年编委,BUILDINGS首席客座编辑,《环境工程》《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五个核心期刊审稿人,SCI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4项,发表SCI、核心等学术论文50余篇,获南京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与团队突出贡献奖。
|
目錄:
|
第一篇 低碳·智慧·建筑概述1 智慧建筑1.1 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1.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1.3 工业4.0、工业5.0 和建筑4.01.4 智慧建筑的定义和特征1.5 智慧建筑的发展前景2 智慧建筑信息化2.1 参数化设计2.2 物联网2.3 云计算2.4 地理信息系统2.5 大数据2.6 人工智能3 低碳·智慧·建筑的价值分析3.1 “双碳”目标与低碳建筑道路3.2 碳经济与低碳发展路径3.3 低碳智慧建筑的框架与范畴3.4 低碳智慧建筑的价值分析3.5 低碳智慧建筑的综合效益与评价体系第二篇 低碳智慧技术4 低碳建筑材料4.1 低碳建材的定义与内涵4.2 低碳建材的分类4.3 低碳建材的性能与应用4.4 低碳建材的智慧设计5 智慧能源与再生能源5.1 智慧建筑能源互联网5.2 数据信息技术5.3 智慧太阳能利用技术5.4 智慧风能利用技术5.5 智慧地热能利用技术第三篇 智慧建筑碳排放核算与新路径6 智慧建筑碳排放核算6.1 智慧建筑碳排放核算概述6.2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理论6.3 碳排放核算模型6.4 低碳智慧建筑业碳排放分析与预测6.5 低碳智慧城市构建治碳联盟7 低碳智慧建筑数据关联方法7.1 低碳智慧建筑的技术融合7.2 低碳智慧建筑数据关联7.3 低碳智慧数据平台管理7.4 人工智能应用8 低碳智慧建筑:绿色智能双线融合新路径8.1 多维度绿色智能双线融合新路径8.2 多维度专业互动8.3 多元化主体推动8.4 低碳智慧管理系统设计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 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智慧建筑作为建筑业创新与升级的典范,凭借其高度集成的信息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不仅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能效和居住舒适度,还为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本书对当代人居环境与技术革新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对现有的低碳和智慧建筑相关理念的深入解读,还是对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分析了低碳建筑和智慧建筑的发展历程、核心理念、技术应用及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深信,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够形成既环保又高效的建筑解决方案,为建设更加宜居的未来城市贡献力量。本书分为以下三个篇章、八个章节,它们共同构成了对绿色智能建筑领域的全面探索。第一篇主题为“低碳·智慧·建筑概述”。第1 章“智慧建筑”,深入剖析了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历程,从国际到国内,探讨了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的各个阶段,分析了智慧建筑面临的挑战与发展优势,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为建筑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第2 章“智慧建筑信息化”,详细探讨了智慧建筑信息化中的六大关键技术:参数化设计、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些技低术的概念、发展历程、趋势及其在智慧建筑中的具体应用,共同揭示了建筑行业的智能化进程。第3 章“低碳·智慧·建筑的价值分析”,深入探讨了低碳建筑的价值,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解析低碳智慧建筑的实现路径、技术创新及政策机制,展现了我国建筑业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的转型成效与挑战,并具体阐述了低碳智慧建筑的概念、价值分析、综合效益与评价体系等关键议题,为推动我国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思路。第二篇主题为“低碳智慧技术”。第4 章“低碳建筑材料”,从低碳建材的定义与内涵、低碳建材的分类、低碳建材的性能与应用,以及低碳建材的智慧设计等方面分别论述,整理了一系列近几年新研发且有较好保温隔热性能的低碳建筑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碳排放,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大幅度降低了建筑的运行能耗,减少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第5 章“智慧能源与再生能源”,探讨了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再生能源技术。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高效调度和利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将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第三篇主题为“智慧建筑碳排放核算与新路径”。第6 章“智慧建筑碳排放核算”,探讨低碳智慧建筑碳排放核算原则与步骤,全面分析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确立核算边界,精准确定排放源与因子,还提出物化、运行、拆除及固碳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分析预测建筑业碳排放,并引入控碳技术与智慧管理模式。第7 章“低碳智慧建筑数据关联方法”,分析低碳智慧建筑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通过技术融合、数据关联、数据平台管理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多层次核算体系。BIM、CIM、GIS、物联网、电力行业数据集成等技术协同,实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精确测量,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核算流程。第8 章“低碳智慧建筑:绿色智能双线融合新路径”,全面探讨绿色智能双线融合新路径,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能耗数字化仿真和精准管理,以控制碳排放。同时,深入分析了未来智慧发展过程中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伦理挑战。本书适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对建筑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环境政策感兴趣的读者,旨在提供前沿的低碳智慧建筑技术知识和实践案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实现人、建筑、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推动低碳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也期待参阅本书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本书进行修改、充实与完善。在此也感谢参与本书图片制作和整理的硕士生蔡璐佳、徐晟、徐栋、戈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