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白轮船 典藏版
》
售價:HK$
49.5

《
非洲:考古学的视角(国际知名人类学家、非洲研究专家高畅教授作品。)
》
售價:HK$
96.8

《
日本姓名的历史学
》
售價:HK$
55.0

《
积极谈判(沟通力系列) 别害怕冲突 沟通力系列
》
售價:HK$
63.8

《
长寿的吃法:古风村的四季养生食谱
》
售價:HK$
74.8

《
江南以南:被湮没的严州府(火与风丛书)
》
售價:HK$
107.8

《
拍出绝世人像 专业摄影师的闪光灯布光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远涉重洋:欧亚贸易与商业公司的崛起(一部近代全球贸易的形成史!欧洲商业公司何以横扫东方传统商业组织?西方主导世界背后被低估的组织革命。跨学科的比较史学杰作,开拓性阐释欧亚远程贸易竞争与制度迁移。)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通过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全景审视,本书凝练了其独创性贡献,梳理了其与马克思整体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其在当代中国实践语境下的转换与启示要点。首先,马克思的独创性贡献在于:一是看待贫困的基本视角。马克思坚持从制度根基、现实中人的需求和唯物史观立场分析贫困的类型与表现。二是马克思实现了在批判中建构彻底的无产阶级反贫困思想。贫困不仅是关于人的生存问题,更是关乎人类自由发展的解放问题。与维护资本的改良调和立场不同,马克思坚持从社会革命的角度出发,提出扬弃资本、实现共产主义的彻底反贫面向,指出这当中有且仅有无产阶级能够担负解放的神圣使命。三是马克思致力于在现实中寻找通往理想的反贫路径。从贫困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关系出发,马克思坚持从根本上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扬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将人从“金钱至上”的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生产资料共占共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自由人联合体理想。其次,本书也探讨了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与其人类解放学说、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等思想的关系,反贫思想与马克思整体理论之间的张力。最后,基于思想适用性的考量,挖掘基于中国语境的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启示价值。
|
關於作者: |
欧阳夏菲,女,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2020年9月—2024年6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目錄:
|
导论 001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001
二、有关贫困的概念界定 00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009
四、研究思路和展望 025
第一章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资源 031
第一节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形成的时代境况 031
一、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悖论性贫困和经济危机 032
二、沉重的剥削使无产阶级奋起反抗 036
第二节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形成的理论资源 040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反贫困思考 042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反贫困探讨 051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反贫困方案 058
本章小结 067
第二章 以唯物史观溯源贫困的分析理路 069
第一节 从“物质利益难题”开始关注贫困 069
一、服务人类的理想促使马克思关心穷人利益 070
二、“物质利益难题”揭露现实的贫困与不公 074
三、《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与对官僚制度的批判 077
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推动“物质利益难题”的解决 081
第二节 反贫路径与贫困原因的初步探究 091
一、政治解放并非彻底的反贫路径 091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异化劳动致贫”说 097
第三节 唯物史观推动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基本形成 102
一、唯物史观的诞生与“自发分工致贫”说 103
二、《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反贫困观的驳斥 107
三、《雇佣劳动与资本》对相对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112
四、 《共产党宣言》对反贫困的纲领性指引和人的幸福关切 115
本章小结 123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下的反贫困运思 126
第一节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及方法 126
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历程及其运思 127
二、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指导及立场 132
三、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36
第二节 生产与固化工人贫困的政治经济学发现 142
一、工人靠什么谋生——劳动力商品学说 142
二、工人到底被剥夺什么——剩余价值的发现 146
三、剩余价值的剥削何以合法——工资的掩盖 153
四、贫富分化为何加剧——资本积累和原始积累 159
第三节 摆脱贫困的共产主义路径探索与完善 165
一、共产主义“分两步走”的设想 166
二、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探索与革新 170
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完善与捍卫 176
本章小结 182
第四章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全景审视 185
第一节 马克思看待贫困的基本视角 185
一、从制度根源阐发贫困类型 186
二、从人的需要分析贫困表现 195
三、从唯物史观预测反贫趋势 204
第二节 在批判中建构彻底的无产阶级反贫困思想 209
一、反贫立场从维护资本转变为消灭资本 210
二、反贫方式从改良调和转变为社会革命 214
三、反贫主体从贬低工人贱民转变为依靠无产阶级 217
四、反贫内容从消灭绝对贫困转变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22
第三节 在现实中寻找通往理想的反贫困路径 229
一、根本在于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229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扬弃 232
三、无产阶级专政与共产主义社会 240
第四节 在马克思整体理论中把握其反贫困思想 244
一、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双重批判的逻辑起点 244
二、唯物史观诞生的重要诱因 247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线 251
四、人类解放道路探索的内在驱动 253
本章小结 257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反贫困实践及其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260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反贫困实践 261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救济式扶贫(1949—1977年) 261
二、以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扶贫(1978—1985年) 264
三、区域性的大规模开发扶贫(1986—2000年) 267
四、整村推进式的攻坚扶贫(2001—2012年) 269
五、全面精准扶贫(2013—2020年) 271
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相对贫困治理并重(2021年至今) 274
第二节 当代中国反贫困实践的成就 275
一、总体解决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75
二、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风貌改善 279
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提升 281
四、党群关系更加紧密、党的治理能力提高 284
五、创减贫史中国奇迹、加速世界减贫进程 288
第三节 当代中国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290
一、拥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理念的深化 290
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对破除资本主导逻辑的发展 294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生产力内涵构成的丰富 297
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是对分阶治贫方案的创新 303
五、提高发展内生力是对人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彰显 307
六、建设反贫困命运共同体是对自由人联合体理想的践行 310
本章小结 315
结 语 317
后 记 3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