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研究

書城自編碼: 41176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张维、余东波、甘祖兵、姜大昌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6977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证券分析(全新升级版)
《 证券分析(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219.9
海洋明天的样子
《 海洋明天的样子 》

售價:HK$ 75.9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

售價:HK$ 96.8
宿命之舞.完结篇
《 宿命之舞.完结篇 》

售價:HK$ 54.8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售價:HK$ 47.1
大清300年
《 大清300年 》

售價:HK$ 74.8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售價:HK$ 96.8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售價:HK$ 54.8

編輯推薦:
本书植根于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研究人员的长期思考和积累,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对比等多种视角和方法剖析了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发展路径,兼具一定学术性和实务性,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创新驱动相关研究、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基于区域创新和技术转移理论,总结了国际典型区域创新经验和国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践情况,聚焦云南现状,研究了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模式、路径、试点等相关问题,既是对现阶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全面总结,也是对西部地区区域创新发展的思考。
關於作者:
张维:男,1978年生,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研究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研究领域为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经济等。

余东波:男,1979年生,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科技情报、科技战略和科技文献等。

甘祖兵:男,1985年生,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国际科技合作和科技战略等。

姜大昌:男,1978年生,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工程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会员,研究领域为竞争情报、技术转移和科技服务等。
目錄
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研究
编著说明/1
前言/I
理论经验篇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002
一、区域经济/002
(一)区域和经济区域/002
(二)区位理论/005
(三)区域经济/008
二、区域创新/013
(一)创新理论/013
(二)区域创新/016
(三)区域创新系统/019
三、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021
(一)非均衡理论基础/021
(二)技术转移/025
(三)科技成果转化/029

第二章 国际区域创新的典型经验/033
一、市场主导的区域创新/033
(一)创新郊区代表/033
(二)创新城区代表/036
二、外力推动的区域创新/039
(一)奥斯汀发展简史/039
(二)奥斯汀发展经验/042
三、新加坡的区域创新/044
(一)多层次区域规划/045
(二)纬壹科技城与产城融合/048
(三)榜鹅数码园与产教融合/050
政策分析篇

第三章 相关政策分析/054
一、政策研究文献分析/054
(一)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政策/054
(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政策/060
二、政策研究回顾/061
(一)国家层面/062
(二)地方层面/064
(三)高校院所和企业层面/067
(四)示范区层面/069

第四章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政策分析/071
一、政策总体概况/071
(一)战略规划/072
(二)工作部署/073
(三)建设推进/074
二、政策内容分析/075
(一)战略规划视角/076
(二)工作部署视角/077
(三)建设推进视角/079
三、政策效果分析/082
(一)科技创新政策/082
(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084
(三)示范区政策/086
第五章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090
一、云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有政策概况/090
(一)地方法规和综合性政策/090
(二)专项措施和财政支持/092
二、区域政策集成的设想和探索/094
(一)区域政策集成的设想/094
(二)区域政策集成的探索/097
实践启示篇
第六章 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现状/102
一、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概况/102
(一)总体建设背景和概况/103
(二)东部地区示范区/106
(三)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示范区/121
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成效/132
(一)以行政区域为主体的示范区/132
(二)跨行政区域示范区/135

第七章 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现状/139
一、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概况/139
(一)总体建设背景和概况/140
(二)代表性省区情况/140
二、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成效/144
(一)四川省省级示范区建设成效/145
(二)甘肃省省级示范区建设成效/146
第八章 示范区建设经验及对云南的启示/148
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模式/149
(一)市场导向模式/149
(二)区位拉动模式/152
(三)供给推动模式/155
二、对云南的启示/156
(一)有关规划设计的启示/156
(二)有关环境保障的启示/157
区域基础篇

第九章 云南省科技成果情况分析及影响/160
一、2020-2022年云南省科技成果登记概况/160
(一)基本情况/160
(二)评价、来源、知识产权和完成人/163
二、2020-2022年云南省应用技术类成果情况/168
(一)属性和水平评价统计/168
(二)所处阶段和所属领域统计/170
三、2020-2022年云南省科技成果应用情况分析/172
(一)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行业情况/172
(二)推广应用的效果/173
四、科技成果登记的影响及建议/177
(一)科技成果登记对技术转移的影响/177
(二)科技成果登记折射出的关注重点/178

第十章 云南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影响/181
一、2020-2022年云南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状/181
(一)科技成果转化概况/181
(二)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分析/184
(三)资金、平台和人员情况分析/200
(四)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及奖酬情况/204
二、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做法/211
(一)特色做法/211
(二)云南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案例/218
三、云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区建设/221
(一)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示范区建设的影响/221
(二)示范区建设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提升/222

第十一章 云南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225
一、云南企业基本情况/225
(一)企业总体情况/225
(二)与其他省区比较/227
二、云南企业科技成果转化/228
(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228
(二)特征分析/231
三、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和案例/233
(一)发布需求助力企业创新/233
(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案例/235
思考探索篇

第十二章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模式和路径/240
一、需求分析和战略导向/240
(一)现状分析/241
(二)需求分析/243
(三)战略导向/244
二、建设模式和路径/246
(一)模式选择/247
(二)实现路径/251
三、实施步骤和方向/252
(一)实施步骤/253
(二)实施方向/256

第十三章 关于相关政策的建议与思考/258
一、创新政策机制/258
(一)政策创新/258
(二)机制创新/259
二、主体融通发展/260
(一)夯实创新基础/260
(二)创新主体共生/261
(三)强化专业服务/262
三、技术资金联动/263
(一)科技金融结合/264
(二)单列财政预算/265

第十四章 楚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思考/267
一、提出的背景和基础条件/267
(一)提出的背景/268
(二)条件分析/269
二、建设定位与发展方向/275
(一)建设定位/275
(二)建设方向/277
三、实施建议/283
(一)强化组织领导/283
(二)探索转化模式/284
(三)深化开放协同/284
(四)加强监督评价/285
(五)做好宣传引导/286
参考文献/287
內容試閱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承压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要求科技创新发挥更强劲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当前区域创新的空间和载体,不仅是行政区划和地理区位概念,而且表现在互联互通的关联程度和方式上,体现在产业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上。大型企业搭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众包平台,在促进各类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成长。创新所需要的要素和相关能力在发展层级不同的区域之间分布,创新的群体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形成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区域创新的产业集成模式。在此背景下,通过融通区域创新、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应运而生。

自2017年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目前已批复12家示范区,其中东部地区7家、中部地区2家、东北地区1家、西部地区2家。各示范区正在成为区域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存在空间承载不够丰富、功能布局有待优化、机制创新偏弱、发展方向和路径趋同等问题。因此,在未来西部地区开发力度加强趋势下,结合不同区域发展实际,创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模式需要根据省域特色进一步研究。

云南具备资源、气候和毗邻南亚东南亚的优势,但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处于中下游水平,在政策落实、机制探索、企业发展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创新合作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区域创新能力排名靠前的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伴随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应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对全国创新资源的流动吸引力增强,虹吸效应日渐明显。同时,随着产业园区蛮荒建设时代结束,曾经依赖的土地政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已不具备竞争力,创新浪潮下涌现出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冲击和颠覆着传统产业。如何发挥优势,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吸收创新发展带来的多样化要素并将其纳入既成的产业集群网络中,是当前云南科技创新,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融入和服务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固有的问题。
从高校院所端看,近5年云南省96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等6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共有13219项。其中,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2222项,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直接方式转化的平均每项约40万元,以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间接方式完成转化的平均每项约30万元。而同期邻省贵州省共48家高校院所(只有云南的一半),科技成果转化2733项,对应数据近似。究其原因:主观方面,虽然国家有相关政策扶持,但云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管理沿用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资产划转、成果定价、投资收益等的限制,对国有资产流失等的顾虑仍旧严重;科研人员绩效评价、职称晋升等评价体系中缺少以转化为导向的政策。客观方面,一些成果主要源于科学问题的自由探索,与真实需求缺少对接,未经技术熟化,很难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一些科研人员缺乏市场、法务和科技成果运营等专业知识,在缺少专业服务时不会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从企业端看,近5年云南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产出比较低,四川和重庆分别约是云南的1.6倍和1.2倍,2021年贵州以云南70%的研发投入创造了1.3倍的研发产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云南大型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科研人员兼职做研究工作,科研目的是职级或职称晋升,且过多关注技术前沿,因而取得的新技术、新组件替代既有产品的成本高,生产应用时稳定性差,同时,成果转化中业务部门、管理部门、计划部门和物资采购部门等协同推进不畅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过分关注当前市场红利带来的短期收益,技术创新更多体现在工艺改良或产品升级方面,忽视技术与市场交互的未来走向,对创新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不足,将财政引导资金视为企业生产的账外收益,不太愿意承担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的风险。

本书正是基于上述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探讨在云南省全域推动落实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不畅通情况下,如何构建一个较小区域范围的科技特区。在此区域内实现在东中部省区可以落实而在云南无法落实的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决云南相关高校没有进入国家职务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而现实中云南需要本地化探索工作的问题;尝试引进云南没有的创新要素进行本地化集成,然后面向南亚东南亚创新开放。该特区首先聚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区内大胆实践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制度和科技成果转化顾问制度;然后聚焦企业培育、提升行业话语权,区内强化市场主体引进培育,推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高成长性企业引进培育和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同时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区内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催生原创成果、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投融资机构联动新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另外还聚焦与周边国家共建基地、面向东南亚创新合作,区内从重大成果供给、重要载体平台建设、重大专项转化等方面探索与周边国家共建基地,以技术并购、股权收购等模式加快引进一批国际先进技术成果,鼓励科技企业“出海”,服务和融入面向南亚东亚创新。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与经验,包括区域经济、区域创新、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回顾,国际典型区域创新的经验归纳;第二部分是政策分析,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政策和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实践启示,主要研究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其启示;第四部分是区域基础研究,包括对云南省科技成果、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研究;第五部分是对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模式、路径、政策和先期试点的思考探索。本书兼具一定学术性和实务性,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创新驱动相关研究、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主题确定和写作,得到了云南省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专项项目(云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研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云南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公益服务平台建设)、云南省标准化财政资金专项(中国一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平台流程和服务标准化研究)与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经费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示范区建设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提升
从国家要求看,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正是要支持高校院所强化需求导向的科技研发,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高质量成果供给;鼓励高校院所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鼓励高校院所与机构、企业等构建协同研究网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引导高校院所完善个人奖励分配、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兼职或离岗创业等制度。结合云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具体工作主要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地
进一步细化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职能职责,确定科技成果转化各方主体的权责,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紧密衔接和协调落实。促进财政、科技、工信、教育、人社、国资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收益分配、人事制度改革等领域的协同推进,确保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真正落实落地。

2.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式
支持高校院所结合实际,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从业人员(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审改革,有效落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勤勉尽责机制,促进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果转化模式。加大对公益类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经费保障,采取政府采购、研发后补助、发放推广经费、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职务科技成果或非职务科技成果用于公益事业。加快建立财政引导、社会参与的科技成果转投入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商业银行合作,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融资等方式促进技术转移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供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

3.推进分类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院所在学科布局、科研选题、选人用人、成果处置、编制使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设备采购等方面的自主权。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性的科研管理方式,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赋予创新人才团队更大项目立项建议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财政经费预算支出分类管理制度;加快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和科技人才兼职兼薪规定,强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激励,切实落实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绩效支出激励政策,实行工资总额浮动管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