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出绝世人像 专业摄影师的闪光灯布光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远涉重洋:欧亚贸易与商业公司的崛起(一部近代全球贸易的形成史!欧洲商业公司何以横扫东方传统商业组织?西方主导世界背后被低估的组织革命。跨学科的比较史学杰作,开拓性阐释欧亚远程贸易竞争与制度迁移。)
》
售價:HK$
107.8
《
梁晓声说聊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为你揭秘《聊斋》中隐藏的社会规则
》
售價:HK$
64.9
《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
售價:HK$
109.9
《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售價:HK$
74.8
《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售價:HK$
195.8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HK$
74.8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內容簡介:
普惠金融就是要让金融服务惠及所有人,特别 是那些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或服务不足的人群和 领域,如中小微企业、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等。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我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一些显著的成就,如数字 支付、网络借贷、农村金融等。同时,我国普惠金 融发展也面临着供给不足、成本高昂、风险突出等 问题和挑战。本书对我国普惠金融的理论发展和实 践探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下如 何实现以普惠金融推动包容性增长、共同富裕、中 小微企业发展、乡村振兴,如何建好普惠金融的监 管机制、政策体系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从普惠金 融角度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李建军,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等,出版《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基于金融经济统计视角的未观测金融规模及其对货币经济运行影响研究》、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 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等中英文著作10余部,在《经济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等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 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教学成果二等奖等10余项。主持 重大项目等10余项。
彭俞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中国宏观经济、银行与公司金融等。
马思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投资北京》杂志社副社长(挂职),经济学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银行与公司金融等。
目錄 :
章 导论
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第二节 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下的普惠金融
第三节 创新驱动下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第二章 普惠金融理论发展
节 金融排斥、普惠金融与相关范畴
第二节 普惠金融的内涵界定与理论架构
第三节 普惠金融发展的评价
第三章 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
节 普惠金融实践模式
第二节 国外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案例
第三节 中国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
第四章 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
节 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储蓄
第二节 普惠金融与创业
第三节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
第四节 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第五章 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
节 普惠金融减缓贫困
第二节 普惠金融缩小收入差距
第三节 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
第六章 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发展
节 中小微企业的经济地位和融资现状
第二节 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银行金融创新
第三节 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
第四节 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与可持续性
第七章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节 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与需求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金融支持
第三节 乡村振兴与金融支持
第四节 促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八章 普惠金融业务与银行经营绩效
节 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第二节 中小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与经营绩效
第三节 大型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经营绩效
第四节 提升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绩效的建议
第九章 普惠金融监管
节 普惠金融运行风险
第二节 普惠金融机构监管
第三节 普惠金融行为监管
第四节 完善普惠金融监管机制
第十章 普惠金融政策
节 普惠金融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第二节 国外普惠金融支持政策
第三节 中国普惠金融支持政策
第四节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第二节 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下的普惠金融 一、金融强国的内涵与目标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会议 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会议 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 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 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提供有力支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金融已然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领域。纵观大国发展史, 英国和美国等 的崛起无一不以强大的金融体系作支 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经历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 强国的过程。面对 金融环境的新挑战,中国必须加 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 从而在 金融格局中占据 加主动的位置。
建设金融强国要以“人民性”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强调人民性是因为金融活动与人民 生活息息相关,金融强国的目标应该是让金融 好地服 务于人民,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价值取向,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强 化金融监管,保护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二是推进普惠 金融,促进金融公平和包容性增长;三是鼓励金融创新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金融强国要以“市场化” 保障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化。深入推动市场改革,提 高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资 本市场,优化融资结 构, 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另一方面是要稳 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利率 充分发挥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
建设金融强国要以“ 化”强化中国金融的集聚 和辐射能力。其一,扩大本币使用范围,促进本币自由 兑换,积极推进人民币 化;其二,积极加入 金 融组织或多边机构,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其三, 优化外资准入机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吸引 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秉持“引 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向开放策略,不断拓展金 融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 以高效的服务支持“一带 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由此为建设金融强国打开 大 的空间。
建设金融强国要以“科技化”推动金融发展的技术 动能深度转换。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 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 算等前沿科技的蓬勃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一场全面 的数字化变革,进一步优化了金融业的支付结算、资源 配置等功能。这种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实现金融 强国的目标提供了 的机遇和驱动力。
建设金融强国要以“普惠性”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公 平正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帮助中小微企业、“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