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环境科学概论(第三版)

書城自編碼: 411668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杨志峰 等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40631203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美国文明观察全三册(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大家钱满素美国文明三部曲,国内一流的美国文明研究著作)
《 美国文明观察全三册(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大家钱满素美国文明三部曲,国内一流的美国文明研究著作) 》

售價:HK$ 206.8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原书第2版)
《 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原书第2版) 》

售價:HK$ 64.9
两种自由的追求
《 两种自由的追求 》

售價:HK$ 54.8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心理实战篇(珍藏版)
《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心理实战篇(珍藏版) 》

售價:HK$ 108.9
许子东文集9: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
《 许子东文集9: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 》

售價:HK$ 108.9
好望角系列·被遗忘的中美洲:革命、暴力与移民的根源
《 好望角系列·被遗忘的中美洲:革命、暴力与移民的根源 》

售價:HK$ 118.8
先秦战争与政治地理格局:换个角度看历史,破解华夏战争密码
《 先秦战争与政治地理格局:换个角度看历史,破解华夏战争密码 》

售價:HK$ 85.8
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吗?给孩子的聪明哲思绘本 全6册
《 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吗?给孩子的聪明哲思绘本 全6册 》

售價:HK$ 109.8

內容簡介:
本书第二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国家精品教材,也是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优质课件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成果。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凝聚了作者长期在环境科学领域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成果,并融入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创新和发展动态。全书以人类-环境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以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整体论和综合性为科学方法指引,以化解环境危机为目标,系统构建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并辅以与环境科学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例分析及圆桌讨论。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非环境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同时还可作为高中师生、成人在职培训与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錄
前辅文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1.2 环境的特性
1.2.1 环境的整体性
1.2.2 环境的区域性
1.2.3 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1.2.4 环境变化的滞后性
1.2.5 环境的脆弱性
1.3 环境科学及其发展
1.3.1 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3.2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1.3.3 环境科学的任务
1.3.4 分支学科
1.4 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论
1.4.1 整体性
1.4.2 系统性
1.4.3 综合性
1.4.4 复杂性
1.5 学习目标与要求
1.6 小结
第2章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2.1 自然环境
2.1.1 自然环境的结构
2.1.2 自然环境的功能
2.2 人工环境
2.2.1 人工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2.2.2 人工环境的特点与影响
2.2.3 智慧圈
2.3 小结
第3章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3.1 环境问题的实质
3.2 污染型环境问题
3.3 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
3.3.1 资源短缺与资源耗竭
3.3.2 资源短缺与资源耗竭带来的环境问题
3.4 生态破坏型环境问题
3.4.1 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
3.4.2 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
3.5 全球环境变化
3.5.1 气候变化
3.5.2 臭氧层损耗
3.5.3 酸雨
3.5.4 生态系统退化
3.5.5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3.6 小结
第4章 大气环境
4.1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4.1.1 大气的结构
4.1.2 大气的组成
4.2 大气污染源与污染物
4.2.1 大气污染的发生
4.2.2 大气污染源类型
4.2.3 大气污染物
4.2.4 大气污染类型
4.3 大气中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转化
4.3.1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4.3.2 大气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4.4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4.4.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4.4.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4.5 小结
第5章 水体环境
5.1 水体环境概述
5.1.1 水体概念
5.1.2 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
5.1.3 天然水的水质
5.2 水体污染源与污染物
5.2.1 水体污染源
5.2.2 水体主要污染物
5.3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迁移与衰减
5.3.1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
5.3.2 河流水体中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
5.4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化学转化
5.4.1 水体中耗氧有机物降解
5.4.2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5.4.3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5.5 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
5.5.1 水污染控制技术
5.5.2 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对策
5.6 小结
第6章 土壤环境
6.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6.1.1 土壤的组成
6.1.2 土壤的理化性质
6.2 土壤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
6.2.1 土壤污染源
6.2.2 主要土壤污染物
6.2.3 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
6.3 土壤重金属污染
6.3.1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
6.3.2 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6.4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6.4.1 主要的农药类型
6.4.2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残留和转化
6.5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
6.5.1 土壤自净作用
6.5.2 消除和控制土壤污染源
6.5.3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6.6 小结
第7章 固体废物
7.1 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7.1.1 固体废物的定义与特征
7.1.2 固体废物的来源
7.1.3 固体废物的分类
7.2 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7.2.1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途径
7.2.2 固体废物的污染特性与危害
7.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7.3.1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原则
7.3.2 固体废物卫生填埋
7.3.3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
7.3.4 堆肥处理
7.4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7.5 小结
第8章 物理环境
8.1 声学环境
8.1.1 噪声污染的概念与危害
8.1.2 噪声的特征与来源
8.1.3 噪声的度量
8.1.4 噪声的评价
8.1.5 噪声的防治
8.2 电磁辐射
8.2.1 电磁辐射的来源与分类
8.2.2 电磁辐射的危害
8.2.3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8.3 光污染
8.3.1 光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8.3.2 光污染的防治
8.4 热污染
8.4.1 热污染概述
8.4.2 热污染的危害
8.4.3 热污染的防治
8.5 小结
第9章 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9.1 环境监测
9.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9.1.2 环境监测的要求与特点
9.1.3 环境监测的标准与指标
9.1.4 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9.1.5 环境监测技术
9.1.6 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9.1.7 小结
9.2 环境标准
9.2.1 环境标准的类型和作用
9.2.2 环境标准体系
9.2.3 环境质量标准
9.2.4 污染物排放标准
9.2.5 小结
9.3 环境规划
9.3.1 环境规划的分类与特征
9.3.2 环境规划的目的和原则
9.3.3 环境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9.3.4 小结
9.4 环境评价
9.4.1 环境评价的分类和特征
9.4.2 环境评价的目的
9.4.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4.4 环境影响评价
9.4.5 小结
9.5 环境管理
9.5.1 环境管理的概念
9.5.2 环境管理的分类与特点
9.5.3 环境管理手段
9.5.4 我国环境管理制度
9.5.5 小结
9.6 环境法
9.6.1 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9.6.2 环境法体系
9.6.3 小结
第10章 环境与经济
10.1 环境经济学原理
10.1.1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10.1.2 外部性理论与市场失灵
10.1.3 环境质量与公共物品
10.2 环境的经济价值评估
10.2.1 费用效益分析
10.2.2 费用函数与损害函数
10.2.3 环境质量的效益评价技术
10.3 环境经济手段
10.3.1 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
10.3.2 环境经济手段的应用
10.4 小结
第11章 环境与社会
11.1 环境社会学原理
11.1.1 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
11.1.2 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视角
11.1.3 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1.1.4 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1.2 公众环境意识
11.3 公众参与
11.3.1 公众参与的概念
11.3.2 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11.3.3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11.3.4 公众参与的公众类型
11.4 公众参与的实施
11.4.1 公众参与的内容及方式
11.4.2 公众参与的模式
11.4.3 公众参与管理决策
11.4.4 影响公众有效参与的因素
11.5 小结
第12章 环境科学研究前沿
12.1 新污染物
12.1.1 微塑料
12.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2.2 生物多样性
12.2.1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2.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2.3 韧性城市
12.4 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
12.4.1 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概述
12.4.2 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优势
12.5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12.6 碳达峰与碳中和
12.7 小结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