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缠论精解:轻松读懂缠论(图解版)
》
售價:HK$
54.8

《
光绪帝传
》
售價:HK$
54.8

《
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隐士传
》
售價:HK$
46.2

《
萨提亚冥想:大师带你聆听自己 萨提亚 身心灵 冥想 成长
》
售價:HK$
64.9

《
东坡养生集(全4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售價:HK$
215.6

《
尔文书系 中世纪的刑罚 关于中世纪罪犯、女巫和疯子的理性之书 深刻剖析中世纪欧洲社会弊病之书 探究黑暗时代的法律之光
》
售價:HK$
85.8

《
为什么会爱错人
》
售價:HK$
38.5

《
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鲁迅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
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经典里的经典?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有原型吗?
文学评论家阎晶明鲁迅研究最最新文学随笔
带领我们走进鲁迅的人生世界和作品世界
“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从思想到文字,从革命到文学
对经典作品的文本细读——拓展鲁迅色彩纷呈的“点”和“面”
|
內容簡介: |
经典的最最大品质是,可以从一百个方向进入,进而打开一个广大的世界。而作为一位经典作家,鲁迅的任何一面甚至一个点,都可以是无限拓展的话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经典的炼成》收录了阎晶明近年来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研究的学术随笔十篇,按照内容分为上下两辑。上辑五篇,是对鲁迅其人及其作品的整体阐释及侧面解读;下辑五篇,是对《孔乙己》《故乡》《祝福》《野草》等鲁迅经典作品的文本细读。作为鲁迅相关研究领域的大家,阎晶明以细致严谨的研究分析和亲切易读的散文式表达,从鲁迅其人、其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等各个角度切入,对经典作品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阐述鲁迅何以成为鲁迅、鲁迅创作何以体现出多方面的超拔以及现代性自觉。
|
關於作者: |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评论与研究。出版有文艺评论集多种。致力于鲁迅研究,近年来出版相关著作《鲁迅还在》《鲁迅与陈西滢》《须仰视才见:从五四到鲁迅》《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这样的鲁迅》《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编选出版《鲁迅箴言新编》《鲁迅演讲集》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曾获首届华北区文艺理论评奖一等奖、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花地文学榜年度文学评论奖,以及《南方文坛》《扬子江文学评论》《雨花》优*秀作品奖等。
|
目錄:
|
上辑
思想、革命、文学之间的抉择——对鲁迅人生主题与道路抉择的理解
无穷的浸染 清醒的选择——谈鲁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鲁迅小说里的疯癫性格
“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谈鲁迅小说里对金钱的描写
“往往”是“衣服在山西”——鲁迅小说人物衣着描写漫谈
下辑
经典的炼成——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经典里的经典
传统母题的现代书写——从《故乡》谈鲁迅小说的现代性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写在《祝福》问世100 周年之际
理解的“语丝”——对《野草》的逐篇简释
“我至少将得到虚无”——从《求乞者》谈鲁迅创作的现实来源及诗化过程
后记
|
內容試閱:
|
“穷死”在别人“无限的幸福”中
鲁迅的表达总是那样特别。他的小说用的是文学语言而非直白的表述,你也许觉得它们不够规范,却又分明能感受到那种别致和精妙,让人随时产生无尽的联想。《野草·秋夜》里的“两株枣树”说引发了无穷的、欢乐的解读。《祝福》又何尝不是呢?开头的第一句是,“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是怎么说的?可是它却分明“不及物”地把一种我们记忆中的情景写出来了。“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除夕未到的时节,天空里偶尔可见可听的炮响,不正是这样营造着重大节日即将到来的氛围么?近处的“火药香”则更将这种气氛送到人的身体里。
描写完天上的情景后,小说的第二段开始描写地上的景观。大家都“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杀鸡、宰鹅、买猪肉,不亦乐乎。
所有这些描写都制造出一种浓烈的节日氛围。小说的开头以炮仗声开始,结尾也是以炮仗声结束,而且更加具有代入感,全都使“我”在听到的同时又有所感悟了。“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
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我们先不说这最后一节描述多了“我”的五味杂陈,单就描写而言,祥林嫂的故事就是完完全全包裹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进行的。这无疑是一种强烈的也是刻意的对比。在鲁镇的人们享受“无限的幸福”的时刻,一个没有名字的妇人“穷死了”。她的死本是轻于鸿毛的意外,但因为不合时宜,所以变得很重,因为这死亡破坏了鲁四老爷过年的好心情,让他不得不骂死者为“谬种”。
无论如何,过年的气氛,爆竹也罢,牲醴也罢,都是祥林嫂听闻得到、触摸得着的。她渴望加入这样的祝福队伍中,而且的确也曾经有机会成为为此而忙碌的一员。然而她最终被抛弃而出,即使想为别人的祝福添加一点力的机会也被无情剥夺了。她成了无福可祝的人,一个彻底的孤独者。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妇,祥林嫂却在临死之前向“我”,也是向这个世界提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这就是魂灵的有无,以及命运在死后的延续可能。
裹挟在祥林嫂故事中的还不只是过年这一响动很大、景观很多的节日气氛。另一种氛围也一样包裹在她的周围。这是一个祥林嫂完全无知的世界,然而它们却以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制着所有的人。人人都需要在这些规约下行事,凡不符合其铁律的,一律应被视为“谬种”。这是一种无言的、无形的存在。鲁迅应该是刻意地营造了这样一个环境,到处都是理学,无处没有儒家。这种看似文化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对一个平凡不过的人而言,它们又意味着什么?意味深长。
小说第一段这样描写自己借寓其间的主人鲁四老爷: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小说并没有描写鲁四老爷哪怕或胖或瘦的形象,倒是鲁四老爷在“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这就导致“我”虽是借住的客人,但也深感“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心绪因此刚来就处于不安宁的状态中。小说的第二段又描写了鲁四老爷书房的情景。这是在雪天的暗光之下,“我”借寓其中的书房情景。“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理学的味道扑面而来。陈抟不过是落榜后修道的隐士,《康熙字典》《四书衬》是可以追溯远古的工具书。尤其是另外两条,一是《近思录》,一部理学入门书,一是半句联语“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浓浓的尊崇味道,活画出鲁四老爷的“美学趣味”和读书取向。“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上半联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语出理学师祖朱熹。
要说“我”也是一个读书人,住进了书房而且还如此书香浓郁,岂不快哉。然而,环境却与愿违,这描写完书房情景后,鲁迅用这样一句话收束了这一段:“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前面的描写应该推导不出这最后一句的结论。因为除了吃喝准备、雪天景象,就是这书房景观了,怎么年未过就要走,而且是“决计要走”呢?接下来的第三段是这样起头的:“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