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现代美学史简论

書城自編碼: 41166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保罗·盖耶,刘旭光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4852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

售價:HK$ 217.8
梁思成眼中的中国建筑史
《 梁思成眼中的中国建筑史 》

售價:HK$ 96.8
女性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售價:HK$ 87.8
CEO的五项修炼
《 CEO的五项修炼 》

售價:HK$ 96.8
叹为观纸 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
《 叹为观纸 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 》

售價:HK$ 86.9
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为什么这样穿
《 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为什么这样穿 》

售價:HK$ 107.8
经济学的观念:13位经济学巨匠和他们改变世界的思想(一本书领略群星璀璨的百年经济思想史)
《 经济学的观念:13位经济学巨匠和他们改变世界的思想(一本书领略群星璀璨的百年经济思想史) 》

售價:HK$ 85.8
面包+每日三明治(2册)
《 面包+每日三明治(2册) 》

售價:HK$ 143.0

編輯推薦:
本书是美国著名现代美学史学家保罗·盖耶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所做的数次讲座的集合译本,详细剖析了以康德美学为中心的现代美学史发展历程,兼及门德尔松、狄尔泰、桑塔亚纳、内哈马斯等。本书是盖耶三卷本巨著《现代美学史》的先行简读本。
內容簡介:
本书为美国美学史专家保罗·盖耶对康德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盖耶的康德美学与美学史研究中,哲学美学的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得到了历时性的关切,也就是把一些审美的基本问题,还原到它们所诞生的历史语境中去,然后观察这些问题是如何在美学史的发展中被深化、被解答、被辩证地讨论的,并且往往能对问题给出一个极具穿透力的回答。盖耶的美学史研究,循着两条线前进:一条线以人物为主导,从一些具体的美学问题的角度,概括人物的美学思想;另一条线以问题为主导,研究不同的历史人物如何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并进行辩证分析。
關於作者:
保罗·盖耶(Paul Guyer),1974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长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现为布朗大学教授、《剑桥康德研究指南》主编,曾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哲学、现代哲学和美学史。著有《康德与鉴赏的主张》《康德与知识的主张》《康德》《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知识、理性和趣味》《现代美学史》等。
译者简介:
刘旭光,复旦大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J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国艺术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首席专家,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方美学史与美学理论以及艺术理论的研究。著有《海德格尔与美学》《欧洲近代艺术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文化与艺术》《“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艺术与真理》等,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在内的CSSCI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錄
我的美学史观(代序)
第一章 现代美学史的内在逻辑——《现代美学史》导言
第二章 想象着的想象力——18世纪的一些观念
一、想象力和审美经验
二、康德哲学的想象力
三、亚当·斯密论模仿
四、门德尔松论审美距离
第三章 不以“无功利性”为名的无功利性——康德与门德尔松
一、导 言
二、康德的“无功利性”观念
三、门德尔松
第四章 18世纪美学中的爱与美
一、爱与美
二、无功利的美
三、美、爱与性
四、混合情感
五、又及:自18世纪以来
第五章 审美自律性不是艺术自律性
一、导 言
二、英国前康德时代的审美而非艺术自律性
三、杜博与门德尔松:谈艺术作品的激情与混合情感
四、康德的审美自律性
五、又及:叔本华
第六章 经验与形而上学——狄尔泰与桑塔亚纳的反黑格尔美学
一、导 言
二、狄尔泰
三、桑塔亚纳
四、结 语
第七章 双重性、三重性和审美多元性
一、导 言
二、双重性
三、三重性
四、结 语
第八章 什么成了电影中的人?——斯坦利·卡维尔
一、导 言
二、怀疑论和完美主义
三、《看见的世界》:自动的世界投影和好莱坞明星
四、再婚喜剧
五、关于无名女人的情节剧
六、接 受
第九章 美与爱——亚历山大·内哈马斯
內容試閱
“复旦中文系文艺学前沿课堂系列”是国外著名文艺学学者在复旦大学讲课精彩内容的结集。主题既有在当代语境下对德国哲学、美学的新探讨,也有对最晚近西方文论的前沿性研究,既有纯粹的理论思辨,也有结合古今文学创作时间和作品,运用新的文论观点加以创新性的评析。丛书作品不仅是分量满满的学术专著,亦是现场教学的成果,令读者走进名校名师课堂,对西方大学文科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特点有感性的了解和切身的体验。

大家要求我谈谈美学史研究的方法。在我的著作中关于方法论,我提到的并不多。在这一点上,我想起了门罗·比尔兹利和威廉·温萨特在1946年发表的著名文章《意图谬误》中提到的关于艺术意图的观点。就像我们有时认为的那样,他们并不认为理解艺术家的意图与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间是毫无联系的;除了在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以外,一件艺术作品是一个或多个人的有目的的创作。所以,要理解一件艺术作品,就需要理解它的创作意图。他们认为,与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有关的意图是那些从作品本身的体验中可表现出或可被人理解的意图。如果一个人必须在作品之外,例如艺术家的证词或传记等,而去探讨它的意图,那就意味着该作品本身并没有成功实现艺术家的意图。事实胜于雄辩,或者我们可以更恰当地说: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或者一部成功的哲学史著作,都应该在不需要借助额外解释的情况下明确其意图。为了正确地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们可能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关于艺术、哲学还是哲学史,例如语言或图像或它所使用的代表性的惯例的知识,例如单一没影点透视。同时,了解其历史背景可能是必要的,还有对技术问题的知识,如古典奏鸣曲的什么和弦是允许的,什么键是允许的,什么转换是允许的,或者是一阶或模态逻辑的特定系统,等等。但要解释艺术家或作者的意图呢?除非作品本身没有实现这些意图,否则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但在解释艺术家或作者的意图的情况下,谁会关心作品呢?
尽管有这种问题,我还是会说一些我对美学史的看法。第一,必须要确定我们想要研究的是哪种历史问题,因为“美学”(aesthetics)一词并不能很狭义或精确地确定它自己的主题。在亚历山大·戈特尔布·鲍姆嘉通于1735 年提出“美学”一词之前,欧洲历史文化中的哲学家们对美和艺术的本质进行了几千年的讨论: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这些问题一直是哲学讨论的核心,而这并没有得益于那个名字。而且,当鲍姆嘉通引入这个术语时,“美学”并不是具体地指艺术哲学或艺术经验,而是关于“感性”(sensibility)的一般理论或关于在认知中感官经验之作用的一般理论。作为一位拉丁诗歌鉴赏家,虽然鲍姆嘉通确实使用了许多艺术例子,但是关于他所想到的“美学”这个新术语,这也许是所得出的最具一般性的理论了。尽管如此,只有等到黑格尔在1818—1829年以“美学”为名讲授艺术哲学时,“美学”一词才逐渐被理解为“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art)。黑格尔对这个词的限定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原因:虽然黑格尔已经意识到了自然美的审美经验,但他认为自然美并不是“精神”所产生的美,因此这不具有哲学讨论的价值。所以,一位历史学家需要确定的一件事是,他/ 她是否能接受黑格尔的定义,甚至是否能在黑格尔重新定义“美学”之前就只讨论艺术哲学,又或拒绝这种对“美学”的定义,赞成更广泛的定义(如鲍姆嘉通的观点),从而将自然的审美经验以及艺术的本质都囊括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