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海权通论

書城自編碼: 41161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理論法學
作者: 吴锦标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798819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8.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售價:HK$ 96.8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售價:HK$ 54.8
动画视频+全彩图解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汽车
《 动画视频+全彩图解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汽车 》

售價:HK$ 76.9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HK$ 86.9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售價:HK$ 74.8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售價:HK$ 85.8
分歧与团结:以色列社会的运转逻辑和活力来源
《 分歧与团结:以色列社会的运转逻辑和活力来源 》

售價:HK$ 75.9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售價:HK$ 108.9

內容簡介:
本书梳理海权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并站在中国视角分析了中国特色海权的特点,为中国海权如何引领、支撑国家战略提出思路。概括出政治海权、经济海权、法治海权、生态海权、文化海权、通航海权、军事海权等海权的具体类型,并对前五项进行深入阐释。
目錄
绪论
第一章海权概述
第一节海权的基本概念
一、海权的定义
二、海权的特征与形成条件
(一)海权的特征
(二)海权的形成条件
三、海权的构成要素
(一)海权的三个构成要素
(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海权的基本类型
(一)政治海权
(二)经济海权
(三)法治海权
(四)生态海权
(五)文化海权
(六)航行海权
(七)军事海权
第二节海权的历史演进
一、海权的萌芽阶段
(一)古希腊时期
(二)地理大发现时期
二、海权的发展阶段
(一)马汉的海权理论
(二)马汉海权理论的特点
三、现代海权
(一)海权实践在“二战”后的转变
(二)各国行使海权的挑战与应对
(三)海权价值多元化
(四)海权行使手段复杂化
第三节中国海权
一、古代中国海权
(一)古代中国海权实践
(二)古代中国海权的发展局限
二、近代中国海权
(一)近代中国海权实践
(二)近代中国海权的发展局限
三、当代中国海权
(一)当代中国海权实践
(二)当代中国海权的发展成果
(三)以和平、发展、共赢为基调的当代中国海权
四、中国特色海权理论
(一)中国特色海权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中国特色海权的内涵、目标、特点
第四节其他国家的海权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英国
(一)英国的地理特点与海权实践
(二)英国海权实践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法国
(一)法国的地理特点与海权实践
(二)法国海权实践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三、美国
(一)美国的地理特点与海权实践
(二)美国海权实践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四、日本
(一)日本的地理特点与海权实践
(二)日本海权实践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章政治海权
第一节海洋政治与海权的关系
一、海洋政治及海权
二、海洋政治与海权的历史发展
(一)海权、海洋政治及海洋权益的概念辨析
(二)海权与海洋政治的历史演进
三、海洋政治之于海权的重要性
(一)21世纪海洋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
(二)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三)海洋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已经明显上升
四、海权的海洋政治功能
第二节世界其他国家的海权模式及其对中国政治海权建设的启示
一、世界其他国家海权模式的特征
(一)英美海权模式的特征
(二)日俄海权模式的特征
二、世界其他国家海权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与展望
第三节中国特色政治海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坚持“坚守底线、倡导和为贵”的海洋权益思想
(一)坚定维护主权和相关权利
(二)坚定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
(三)坚持用和平协商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稳定
(四)在处理与海上邻国关系、维护周边局势稳定方面把握维权与合作关系
二、坚持统筹维权与维稳的国家海洋安全观
(一)海洋维权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二)统筹兼顾、切实维护中国主权和发展利益
(三)提升海洋维权综合保障能力
三、坚持“陆海统筹、协作共赢”的系统论思想
(一)依托中国独有的地缘政治环境,统筹陆海发展
(二)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更高水平的协作共赢
四、坚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海洋治理观
(一)弘扬海洋共同体理念,增强理念认同
(二)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树立全球海洋治理观
五、坚持中国特色海上力量建设运用理念
(一)坚持和平原则,建设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
(二)坚持系统原则,推进国家海上安全保障力量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三)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转变海上安全保障力量战略运用模式,拓展运用范围和领域
(四)坚持全球性原则,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推动海洋规则秩序发展完善
第四节中国特色政治海权理论建设的基本遵循、挑战与应对之策
一、中国特色政治海权理论建设的基本遵循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道路
(二)坚持推动党的海洋理论政策创新发展
(三)坚持妥善处理海洋工作领域的重大关系
二、中国特色政治海权理论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二)中国海洋国土易被侵害
(三)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
三、中国特色政治海权理论建设的应对之策
(一)遵循和平发展的实践理性,改善中国处理海洋权益争端的环境
(二)提高中国处理海洋权益争端的实力
第三章经济海权
第一节海洋经济与海权
一、海洋经济与海权的关系
(一)海洋经济与海权相伴而生
(二)海洋经济与海洋权益相辅相成
(三)海洋经济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二、海洋经济与海权的历史发展
(一)马汉的“海权论”
(二)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权”理论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经济思想
三、海洋经济之于海权的重要性
(一)海洋经济带来了海洋意识的转变
(二)海洋经济扩展了国家海权的边界
(三)海洋经济促进了国家海权互动模式的变革
四、海权的经济功能
(一)从地理要素来看,海洋是全球通道
(二)从资源要素来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
(三)从发展要素来看,海洋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五、国际经济海权的演变与发展
(一)美国经济海权的演变与发展
(二)日本经济海权的演变与发展
(三)欧盟经济海权的演变与发展
(四)英国经济海权的演变与发展
第二节中国特色经济海权的重点领域
一、海洋渔业领域
(一)发展海洋渔业的意义
(二)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历程
(三)全球海洋渔业基本情况
二、海上交通运输领域
(一)发展海运业的意义
(二)中国海运业发展历程
(三)全球海运业基本情况
三、海洋化工及生物制药领域
(一)发展海洋化工及生物制药产业的意义
(二)中国海洋化工及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历程
(三)全球海洋化工及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状况
四、海洋能源领域
(一)发展海洋能源产业的意义
(二)中国海洋能源产业发展历程
(三)全球海洋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五、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制造领域
(一)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制造业的意义
(二)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制造业发展历程
(三)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制造业发展状况
六、滨海旅游领域
(一)发展滨海旅游业的意义
(二)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历程
(三)全球滨海旅游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中国特色经济海权建设路径与措施
一、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
(一)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
(二)中国—非洲“蓝色伙伴关系”
(三)中国—欧盟“蓝色伙伴关系”
二、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建设“蓝色粮仓”
(一)建设“蓝色粮仓”必要性
(二)建设“蓝色粮仓”的主要路径
三、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一)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推动海洋能源绿色转型的主要路径
四、立足海洋强国战略,有序推进“国货国运”
(一)“国货国运”的实施形式
(二)“国货国运”的国际政策
(三)推进“国货国运”的主要路径
五、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我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
(一)中国海外经济利益风险类型
(二)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的主要路径
第四章法治海权
第一节海洋法治与海权
一、海洋法治与海权的关系
二、海洋法治与海权的历史发展
(一)大航海时代之前的时期
(二)西葡两国称霸海洋时期
(三)荷英两国海权争夺时期
(四)近现代时期
三、海洋法治之于海权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海洋法治能提升海权的国际认同度
(二)海洋法治能稳定表达海洋秩序、避免海权无序扩张
四、海权的海洋法治功能
(一)划分国家管辖海域
(二)确定国家海洋权利与义务
(三)规范海洋开发和利用活动
(四)引领全球海洋治理
五、国际法治海权的演变与发展
(一)国际法治海权的演变历程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各海域基本法律制度
(三)世界其他国家法治海权的现状
第二节中国特色法治海权建设的实践基础
一、中国法治海权发展历程
(一)皇权至上主导时期
(二)不平等条约破坏时期
(三)海洋意识逐渐觉醒时期
(四)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时期
二、中国海洋立法实践
(一)中国领海及毗连区制度
(二)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
(三)其他
三、中国海上维权执法实践
(一)中国海上维权执法机构设置情况
(二)中国海警机构职责任务
四、中国海事司法实践
(一)中国海事司法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海事司法的职能作用
第三节中国特色法治海权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措施
一、中国特色法治海权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维护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中心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原则
(二)依法保障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原则
(三)主动参与全球海洋法治建设的原则
二、中国特色法治海权建设的路径措施
(一)健全完善中国涉海法律体系
(二)强化中国海上维权执法能力
(三)建强新时代中国海事司法审判机制
第五章生态海权
第一节海洋生态与海权
一、海洋生态与海权的关系
二、海洋生态与海权的历史发展
(一)海洋生态研究的发展进程
(二)海权的发展历程
三、海洋生态之于海权的重要性
(一)海洋生态为海权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海洋生态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海权的稳定
四、海权的生态功能
(一)环境服务供给功能
(二)经济功能
五、世界其他国家生态海权的建构与策略
(一)美国:以“海权论”为支撑的海洋霸权主义
(二)俄罗斯:以“海洋学说”为指导的海洋强国战略
(三)日本:以“海洋立国”为指导的海洋发展计划
第二节中国特色生态海权建设的现实需求与理论基础
一、中国的生态海权权益内容及面临的挑战
(一)生态海权权益
(二)生态海权权益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生态海权建设的现实需求及基础条件
(一)生态海权建设的现实需求
(二)生态海权建设的基础条件
三、中国生态海权建设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海洋强国
(三)海洋生态文明思想
(四)陆海统筹观念
(五)海洋命运共同体
(六)“双碳”目标
(七)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节中国特色生态海权的建设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强化生态法治引领
三、重视海洋文化宣传
四、深化国际合作
第六章文化海权
第一节海洋文化与海权
一、海洋文化概述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二)海洋文化的特征
(三)海洋文化与海权的关系
二、海洋文化的海权性功能
(一)海洋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海洋文化的外交功能
(三)海洋文化的秩序功能
三、海洋文化之于海权的重要性
(一)海洋文化的精神
(二)海洋文化的价值
(三)海洋文化与海权强国
第二节国际文化海权的演进
一、世界其他海权国家的海洋文化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
(二)荷兰
(三)英国
(四)法国
(五)德国
(六)美国
(七)俄罗斯
(八)日本
二、中国文化海权的历史发展
(一)文化海权的历史演进
(二)传统文化海权的历史特点
(三)传统文化海权与文化陆权的关系
三、当今国际文化海权的格局
(一)“冷战”后文化海权竞争的延续
(二)新秩序下文化海权合作的延续
第三节中国特色文化海权建设的原则
一、注重提升中国文化海权软实力
(一)坚定中国海洋文化自信
(二)准确把握中国文化海权的独特性
(三)加强新时代海洋文化对外交流
二、牢固树立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背景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内涵
(三)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的文化海权建设方向
第四节中国特色文化海权建设的路径
一、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二、提升国民海洋意识
(一)提升国民海洋意识的必要性
(二)提升国民海洋意识的进路
三、保护海洋文化遗产
(一)保护海洋文化遗产的价值
(二)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三)保护海洋文化遗产的进路
四、深化海洋文化交流
(一)开展海洋文化交流的价值
(二)中国海洋文化交流的现状
(三)深化海洋文化交流的进路
参考文献
写在后面的话
內容試閱
前言
  我国既是大陆国又是大海国。经略海洋关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涉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建设海洋强国既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之谋,也是应对风险挑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现实之需,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维护海洋权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深入研究中国特色海权理论和海洋治理相关问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建设海洋强国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畅通陆海连接,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海上实力,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权益和安全保障有力、海洋法治和海洋治理成效显著,海洋文化健康发达,涉海综合实力强大的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树立全球眼光。顺应新一轮全球发展潮流,围绕国家重大海洋权益,把握经略海洋的方法、原则、路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高水平推进海洋强国事业,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配置陆海资源,大力度、大效率、大规模拓展发展空间。
  ——彰显中国气派。海洋强国建设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伟业、促进人类进步主题,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展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历史发展大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安全观、全球治理观、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在中国特色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中破浪前行。
  ——厚植海洋意识。要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统筹陆海空间、要素、通道、生态建设,以陆促海、以海兴陆,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既要重开发,更要重养护,维护海洋资源自然再生产能力,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突出创新驱动、科技兴海,破除影响和制约海洋经济、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的体制、机制和科技障碍,积极抢占海洋科技领域国际竞争新高地。推动海洋开发、开放和维权协同发展,管控涉海重大风险,处理好维稳和维权关系,深化涉海互利合作,以更高水平开发开放不断巩固提升海上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海外利益、投资风险预警防控和保护体制机制,强化涉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聚焦中心视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尤其是亚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航运的中心逐渐从传统的欧美地区向亚洲转移,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港口群如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等,正在成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全球航运融资领域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国际贸易和航运金融的紧密联系性决定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在航运金融服务方面的重要性也在增加。这一趋势将对全球航运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可以断定,随着亚洲特别是中国在全球贸易和航运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相关的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也将相应地向该地区聚集。这一区域将逐渐成为全球贸易航运金融的重要中心。
  ——广大厚生境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海洋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追求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强调国家间在海洋事务中的互利合作,共同维护海洋和平与繁荣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因应时代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为全球治理、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三大倡议”的推动落实,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减少海洋争端,维护国际海洋秩序。推动各国合作共赢,增强国家间互信合作,实现利益共享。树立新型海洋观,即海洋命运共同体,超越传统零和博弈思维,倡导和谐共生理念。引领全球治理变革,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模式。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海洋治理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因此,适时开展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研究,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海权的理论脉络、内涵外延、功能地位以及实践路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针对性,是新时代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来看,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之争、规则之争,谁能在国际新制度、新规则的制定中占据有利位置,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制度性权利和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海洋的连续性、贯通性、完整性决定了海洋法治一头连着国内法治、一头连着涉外法治,通过开展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研究,推动海洋法治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各个领域,将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提供有力支撑。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海洋争端作为国际争端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亟需加强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研究,阐释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推动国家间海洋争端解决提供法理依据,彰显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海安才能国安,海不安则国必难安。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受到海洋方向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也不断上升。同时,近海资源枯竭、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诸多非传统海洋安全风险也在持续增长,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国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为海洋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与实践者,要加强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研究,为国际海洋治理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向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从古至今,中华先民开发海洋、经营海洋、利用海洋,涵育出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历久弥新的海洋文化。但与其他海洋强国相比,目前我国仍然普遍存在公众海洋观念落后、海洋知识匮乏和海洋实践单薄等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面向未来,全面海洋强国建设,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注重传承,以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研究为抓手,做好对中华传统海洋文化深入系统的挖掘、梳理、研究和阐释。人才培养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充分运用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研究成果,营造有利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海洋、关心海洋、经略海洋意识,为海洋强国建设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政治海权、经济海权、法治海权、生态海权、文化海权等多个维度力图详尽阐释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的逻辑结构、基本内容,由吴锦标确定选题并制订编写纲目,李宁、牛萌负责组织推动工作。初稿完成后,吴锦标、李宁、牛萌、匡浩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由吴锦标修改并审订。由于能力所限,错误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12月25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