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戏语 图解中国戏曲

書城自編碼: 411527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北川
國際書號(ISBN): 9787121496318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会速算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 会速算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

售價:HK$ 52.8
我们的中国 揭秘立体翻翻书+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我们的中国 揭秘立体翻翻书+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售價:HK$ 162.6
黄帝内经·灵枢 中医书籍基础理论素问入门图解养生原文注解皇帝内经中医书籍
《 黄帝内经·灵枢 中医书籍基础理论素问入门图解养生原文注解皇帝内经中医书籍 》

售價:HK$ 64.9
儿童口腔早期矫治:基础、原则、策略
《 儿童口腔早期矫治:基础、原则、策略 》

售價:HK$ 437.8
梯次增长: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商业作战手册      [美]杰弗里·摩尔
《 梯次增长: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商业作战手册 [美]杰弗里·摩尔 》

售價:HK$ 86.9
解码SWIFT
《 解码SWIFT 》

售價:HK$ 60.5
明代中国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论稿
《 明代中国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论稿 》

售價:HK$ 250.8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售價:HK$ 50.6

編輯推薦: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博大精深、风格独树一帜,有着极大的艺术价值。《戏语 图解中国戏曲》历时3年多,由戏剧专业教授审读,在考证大量古今资料的基础上,绘制精美插画近800幅,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秦腔、昆曲、汉剧、粤剧、梆子、晋剧、川剧等多种戏曲,分别介绍了不同戏曲的特色和声腔体系、经典行当角色、表演服饰等细节内容。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內容簡介: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博大精深、风格独具,本书历时3年多,在考证大量古今资料的基础上,绘制精美插画近800幅,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秦腔、昆曲、汉剧、粤剧、梆子、晋剧、川剧等多种戏曲,分别介绍了不同戏曲的特色和声腔体系、经典行当角色、表演服饰等细节内容。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创新生动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书共包含7章。第1章介绍主要剧种和声腔体系;第2章对角色与脚色、生旦净末丑杂、同光十三绝做详细科普;第3章展示戏曲人物如何化妆,以及脸谱和假面的意义;第4章呈现大量的人物服饰装扮,囊括衣箱、盔头箱、旗把箱、杂箱;第5章介绍戏曲舞台的精妙置景;第6章活灵活现地呈现表演程式、中国戏曲的“绝活”;第7章选取各类剧种的代表作品,对故事情节做高度概括,让读者速懂讲了什么内容。
關於作者:
北川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表演制作专业毕业,主攻舞台监督方向。半职业剧场人,现就职于某世界五百强企业品牌部,机缘巧合之下又多出了图书作者这重身份。能说能写能拍能做,脑子很大,想得很多,学得很杂。很高兴与你见面。柳重宇自由插画师、摄影师现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Maxine Zhou本名周余凌,现居于纽约市插画师、概念设计师和3D动画师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毕业,本科为插画专业,研究生为电脑艺术专业。在创作中喜欢探索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创新的方式讲述故事。无论是二维的精致插图,还是三维的动态动画,都致力于用视觉语言触动观众的内心。
目錄
第1章 南腔北调:主要剧种和声腔体系
1.1 什么是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014
1.2 什么是京剧 015
1.3 什么是黄梅戏 018
1.4 什么是评剧 019
1.5 什么是越剧 021
1.6 什么是豫剧 022
1.7 什么是秦腔 023
1.8 什么是昆曲 025
1.9 其他地方剧种 027
1.9.1 什么是粤剧 027
1.9.2 什么是汉剧 027
1.9.3 什么是河北梆子 028
1.9.4 什么是晋剧 028
第2章 百花齐放:角色行当
2.1 脚色与角色 030
2.1.1 生 032
2.1.2 旦 034
2.1.3 净 038
2.1.4 末 040
2.1.5 丑 041
2.1.6 杂 043
2.1.7 认认角色 043
2.2 盛世开篇:同光十三绝是哪十三绝 054
第3章 粉墨登场:人物造型之化妆
3.1 如何化妆 064
3.1.1 化妆工具 064
3.1.2 女性角色化妆 065
3.1.3 男性角色化妆 066
3.2 谁画什么妆 068
3.2.1 生和旦 069
3.2.2 净和丑 073
3.3 你认识脸谱吗 074
3.3.1 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扮相 075
3.3.2 五官的形式为什么各不一样 076
3.3.3 变脸都有什么脸谱 080
3.4 戏曲中假面有何用 081
第4章 粉墨登场:人物造型之行头
4.1 什么是行头 084
4.2 衣箱 085
4.2.1 大衣箱 085
4.2.2 二衣箱 098
4.2.3 三衣箱 109
4.3 盔头箱 113
4.3.1 硬盔 113
4.3.2 软巾 120
4.3.3 饰物配件 124
4.3.4 髯口 125
4.4 旗把箱 128
4.4.1 把子箱 128
4.4.2 旗包箱 134
4.5 杂箱 137
4.5.1 梳头桌 137
4.5.2 彩匣子 142
第5章 光怪陆离:舞台置景
5.1 何为砌末 144
5.2 基本的大型舞台装置 146
5.2.1 一桌二椅 146
5.2.2 帐子 154
5.2.3 仪仗 156
5.2.4 灯彩与火彩 158
5.2.5 特殊机关 160
5.2.6 门帘台帐 160
5.3 检场/司台 163
第6章 一招一式:戏曲的表演程式
6.1 什么是中国戏曲的表演程式 166
6.2 什么是中国戏曲的“绝活” 166
6.2.1 基本功:四功五法 166
6.2.2 特殊技艺 169
6.3 戏曲的表演程式究竟有什么 174
6.3.1 “亮相”有何讲究 174
6.3.2 你会“自报家门”吗 174
6.3.3 关于“起霸”那些事儿 175
6.3.4 舞台上如何“趟马” 177
6.3.5 什么时候一起“走边” 177
6.3.6 “卧鱼”又“卧云” 178
6.3.7 如何跨越空间“跑圆场” 178
6.3.8 洋洋得意“耍下场” 179
6.3.9 “过场”该“抄”在何处? 179
6.3.10 兰花指竟然有这么多种类 180
6.3.11 “打背躬”,说点悄悄话 181
6.3.12 传说中的“跑龙套” 182
第7章 荡气回肠:戏曲故事
7.1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京剧《西厢记》 186
7.2 “春秋亭兰因”:京剧《锁麟囊》 188
7.3 “百花深处百花亭”:京剧《贵妃醉酒》 190
7.4 “临川四梦”之“姹紫嫣红开遍”:昆曲《牡丹亭》 191
7.5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昆曲《桃花扇》 194
7.6 “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
7.7 “来年槐荫下,愿夫妻重逢和一心”:黄梅戏《天仙配》 198
7.8 “纱帽却难罩婵娟”:黄梅戏《女驸马》 200
7.9 “苦守寒窑十八载”:秦腔《五典坡》 202
7.10 “薄幸公子知多少?绝路佳人悔从良”河北梆子:《杜十娘》 204
7.11 “一曲浩荡哀婉的亡国悲剧”:粤剧《帝花女》 206
7.12 “巾帼不让须眉”:豫剧《穆桂英挂帅》 208
7.13 “一擎护国剑,狂徒斩马前”:汉剧《宇宙锋》 210
7.14 “一场‘原始人’对‘社会人’的复仇”:川剧《金子》 212
7.15 “花下定情,好戏一台”:评剧《花为媒》 214
7.16 “酒壮怂人胆”:晋剧《醉打金枝》 216
7.17 “三国‘鸿门宴’”:徽剧《临江会》 218
7.18 “画圣的《地狱变》”:闽剧《丹青魂》 220
內容試閱
序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一览
中国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后经由汉、唐、宋、金的人们对于文学、歌曲以及舞蹈等领域的不断完善,才逐渐由用以娱神祭祀的原始歌舞而发展为一门较为成熟、专业的综合舞台艺术。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歌舞形式最早出现于《尚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帝任命夔为乐官,教导贵族子弟音律,使得天人相合。然后在庆典上,由夔主持,鸟兽与群臣载歌载舞,这便是戏曲艺术最早的萌芽。
后至唐中期,诗词、传奇小说等文学艺术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戏曲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兰陵王》《踏摇娘》《窟礧子》为代表,主要用歌舞演绎故事的歌舞戏(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礧子》等戏。”);以滑稽调笑为主的参军戏;具有浓厚西域特色的龟兹戏剧等。甚至唐玄宗李隆基还在宫中设立了古代最大的乐工专门训练机构——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因为梨园在当时培养并集中了大量优秀的专业艺人,所以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为后世的戏曲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后世也将戏曲行业代称为“梨园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的戏曲艺术有很大的随意性,且并没有固定的舞台或者脚本,情节也比较简单,所以可以说它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并未形成今日所说的真正的戏曲。
到了宋代,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休闲娱乐场所“瓦子勾栏”遍布,雅词妙曲层出不穷,而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宋杂剧也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在都城的民间流行。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北宋末年准备南渡迁都之际,以北方汴梁文化为中心的宋杂剧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戏曲形式产生融合,由此,大约在北宋宣和年间,永嘉一带(现温州)出现了南戏。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提到:“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与此同时,金军南下,等到宋金南北分治之后,北方戏曲艺术在保留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为院本,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释云:“院本者,行院之本也。”“行院者,大抵金元人谓倡伎所居。其所演唱之本,即谓之院本云尔。”院本的发展也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开始由偏重于“戏”转向“戏中有曲,曲中有戏”。同样是王国维,在他的《戏曲考源》开篇首句就曾直白地指出:“楚辞之作,《沧浪》《凤兮》二歌先之,诗余之兴,齐、梁小乐府先之,独戏曲一体,崛起于金元之间……”
时间来到元代,“杂剧”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飞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同时具备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成熟戏剧,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赵氏孤儿》,以及白朴的《梧桐雨》等作品。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而绝大多数的元杂剧都是“四折一楔(xiē)子”的剧本体制。四折,即四个情节的段落,讲究跌宕起伏,起承转合;一楔子,则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起类似于“序幕”的作用。在文学上,元杂剧也成为唐诗和宋词之后又一极具时代特色的主流文学形式。
再之后,明代的传奇发展起来了。与唐传奇是小说话本不同,明传奇的前身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南戏。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典型的由南戏向明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便是民间传说《赵贞女蔡二郎》,也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
到了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16世纪中期,江南又兴起了昆腔,也就是现代昆曲的前身。明后期的舞台则开始流行演折子戏,即从有头有尾的全本传奇剧目中摘选最精彩或最核心的片段来进行演出。如《宝剑记》的《夜奔》、《拜月亭记》的《踏伞》及《玉簪记》的《琴挑》等。
清代是我国戏曲艺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清中叶时期,我国剧坛上除昆曲外,民间的地方戏曲也跟着兴盛起来,如山东梆子腔、秦腔、徽调、楚调等,逐步形成以北京为演出中心的花部(也称乱弹,指民间戏曲)与以扬州为演出中心的雅部(指昆曲)争胜的局面。另外,由于清廷统治者极爱戏曲,每逢重大节庆寿辰都要按惯例举行庆典演出。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秋天,为祝贺乾隆皇帝八旬“万寿”,闽浙总督伍拉纳推荐以著名旦角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并赢得了“京都第一”的声誉。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并在演出过程中,被逐渐合并为四个大班,扎根于八大胡同,史称“四大徽班进京”。这些徽班虽以唱二黄调为主,但也兼唱昆曲、梆子等其他地方戏曲,南腔北调相互影响,京剧便在这一时期,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此后二百年,京剧的发展势头迅速盖过了任何一种地方戏曲,波澜壮阔,直至今天已然成为国粹。

前言
前前后后历经三年的时间,很荣幸终于将这本书以一个完整的姿态带到大家面前。
戏曲艺术承载着我国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少风流往事或许只是史册上轻描淡写的某句提及,却以这种鲜活动人的方式在这四方戏台上世代相传。
因此,我很感激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以一位作者的身份,将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记录下来,整理成册。
同时也愿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位都可以和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华美的旅程,探寻戏曲的奥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千年的历史对话,与璀璨的艺术相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衷心感谢在成书期间曾经耐心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们。
祝君阅读愉快。

北川
2024年6月3日

很荣幸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相识,也很荣幸成为这本书的插画师。为了更好地绘制这本书的插图,我向杜田老师请教了关于插画绘制的一些技巧,并认真学习了杜田老师的《华夏衣橱: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中有关戏曲服饰的内容,同时也购买了不少关于戏曲的书籍,来开启我的戏曲插画绘制之旅。
戏曲中的人物有忠奸善恶之分、美丑之分。由不同的妆造、不同的服饰,打造出形象鲜明的人物。再由各位戏曲表演艺术家用他们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绘画的过程,使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戏曲妆容、衣箱、走场等各种知识。
戏曲行业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绘画亦是如此。只有勤勤恳恳练习,才能保持专业的水准。在这本书的绘画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难题,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我只能抽出碎片时间来绘画,这一画三年就过去了。因此我时而感到焦虑和苦恼,但家人、编辑老师和杜田老师的鼓励与教导帮助我从无从下手到慢慢理出头绪,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力争在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兼顾绘画的工作。在交稿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大呼了一声“痛快”。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就是对它最好的保护。希望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戏曲的朋友们,大家一起努力,使我们这传承千年的戏曲艺术在心中发芽,茁壮成长。也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喜欢戏曲,爱上戏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