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时刻人文·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
》
售價:HK$
107.8

《
血与火的50年:昙花一现的西晋
》
售價:HK$
107.8

《
齐民要术(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高中)
》
售價:HK$
63.8

《
海洋明天的样子
》
售價:HK$
75.9

《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
售價:HK$
96.8

《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售價:HK$
47.1

《
大清300年
》
售價:HK$
74.8

《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1.大航海时代,出海企业的能力体系搭建实用指南。
2.作者深耕海外市场近30年,曾担任多家跨国企业的高级管理职位,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跨文化市场拥有丰富实战经验。
3.七项核心能力,结合头部企业实战案例与系统化提效工具与方法,破解企业出海的难点、痛点与坑点。
4.北大教授杨壮、宫玉振、邓子梁,英伟达高管刘念宁、IDC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天润融通创始人吴强联袂荐读
|
內容簡介: |
出海大浪潮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但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企业面临诸多考验与挑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出海赋能》作者在跨国企业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海外市场实践经验,将其总结提炼为企业出海的“七项修炼”模型。在书中,结合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案例解析,作者从海外市场探索、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领导力修炼、品牌影响力打造、数智技术、合规共7个方面,给出了丰富的方法论、模型和实用工具,致力于为企业管理者、出海一线人员、营销人员及政策制定者等提供参考与借鉴。
|
關於作者: |
刘志强
出海营销领域专家、企业品牌与跨国策略顾问,毕业于北大国发院,拥有超过26年的跨国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经验。
现创立帆海策略管理咨询公司(SailingOcean Consulting),专注于为中国企业提供品牌、跨国市场营销及出海战略咨询服务。
曾就职于多家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并担任高级管理职位,包括NetApp亚太区首席市场营销官(CMO)、EMC大中华区渠道市场总监以及IBM 系统科技部中国区市场经理等。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跨文化市场积累了丰富的团队管理与营销实战经验。同时,致力于AI、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探索。在企业品牌管理、出海战略与赋能、现代营销管理、数字化营销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与丰富的实战经验。
|
目錄:
|
第一章 探索力修炼:先解决去哪里的问题 / 001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时代,探索力已成为企业成功出海的基础能力。通
过深入洞察市场动态并紧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化探索,企业能够准
确把握市场趋势,制定更契合本地化的战略,从而抢占先机,提升竞争力。
探索力的修炼不仅关乎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更在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深度
思考和敏捷应变能力,为企业在多变的国际市场中成功奠定基础。因此,
无论身处何种职位,出海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应将探索力视为赢得全球
市场并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能力。
走向跨国经营之路 / 004
探索中国企业出海的模式 / 007
反思盲目出海:从失败中汲取探索的智慧 / 014
出海探索原则:海尔的海外探索三部曲 / 017
“航船理论”:全方位分析出海环境 / 026
以客户为中心:高乐士成功探索海外消费者的需求 / 029
缺乏探索资金?这三个“指数”有大用 / 034
人人都是探索主体:全员参与的智慧与市场洞察 / 038
要点小结 / 041
VIII IX
出海赋能——跨境增长的七项修炼
第二章 沟通力修炼:在不同文化间建立纽带 / 043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沟通能力是企业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出海
企业人员在国际市场上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涉及信息的准确
传递,更体现在对不同文化的深入理解、尊重和包容上。优秀的沟通能
力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建立信任,推动合作。因此,掌握并不
断提高沟通技巧,是出海企业人员的必修课,也是打开全球市场大门的
关键。
跨国沟通:时间的隐形杀手 / 046
跨国沟通的“6C 原则” / 049
用一个大大的拥抱消除隔阂:关于商务会面礼仪 / 058
冲突和争吵的意义:一场针对日本市场的讨论会 / 062
说不如问 / 066
倾听的力量 / 068
天涯共此时:利用节日达成共情 / 072
要点小结 / 075
第三章 协作力修炼: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 077
在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团队间的紧密合作与协调配合显得尤为关键。
协作的范围不仅限于团队内部,还应扩展到与上下游企业、整个供应链、
生态系统,以及与客户的互利合作。企业需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保持开
放态度,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便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灵活应对,迅速
适应市场变化。因此,对于出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来说,不断提升
协作技能,促进跨文化背景下的高效协作,是确保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保
持优势的必要条件。
和而不同的智慧 / 079
X XI
目录
跨国协作力的全景模型 / 082
战略联盟实现突破:宁德时代借力宝马成功出海 / 086
总部协作:全球发展的支点 / 091
跨文化跨地域协作 / 097
当协作面临冲突:蒙牛与可口可乐的创新型协作 / 100
一种特殊的企业协作模式:梦工厂从客户成为商业伙伴 / 104
协作力修炼实现全球资源整合与共享 / 107
要点小结 / 109
第四章 领导力修炼:以灵活的方式领导多元化团队 / 111
跨文化领导力与传统中式管理存在显著差异,我们既不应自满,也不应
自卑。在全球经营中,我们需要掌握跨国管理的策略与方法论,尊重本
地化运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和谐共处。通过灵活的领导方式,
我们可以打造多元化的团队,并构建强大的企业组织文化。
企业出海领导者的“修齐治平” / 114
以广阔胸怀拥抱多元化:IBM 的全球领导力 / 117
全球标准与本地执行:希音的平衡之道 / 121
治理转型与角色修炼:从 CMO 到 CGO 的领导力演变 / 124
重新定义成功:社会责任与领导力 / 130
安克创新:多元市场的领导力修炼 / 134
天生我材必有用:洞察自我,成就领导力 / 138
赋能教练法:领导力修炼的艺术 / 142
要点小结 / 144
X XI
出海赋能——跨境增长的七项修炼
第五章 影响力修炼:提升品牌影响力才能脱颖而出 / 147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的影响力不仅源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在于
企业在市场中的可见度和品牌认同。影响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需以长期主义思维来塑造自身的影响力。建立影响力是一个长期且
策略性的过程,涉及有效的内容、积极的传播和品牌塑造,以及与客户
和利益相关者的深入互动。在跨文化环境中,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需求和期望,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传达其核心价值,提升市场认可度。
对于希望在国际化市场中成功的企业来说,提升影响力不仅是管理层的
责任,也是每位员工应共同追求的目标。
影响力的“波纹效应” / 150
出海企业影响力:始于内部利益相关方管理 / 152
全球影响力关系模型:可口可乐与比亚迪如何塑造全球影
响力 / 156
赢得信任:从关系管理到信任构建 / 161
内容的魅力:可口可乐与奈飞的影响力策略 / 164
小企业的出海影响力:点亮柏林圣诞节的灯 / 170
影响力中的声誉管理与风险控制:“6R”方法论 / 172
B2C 企业的影响力支点:跨境电商 / 178
B2B 企业的影响力支柱:赢得大客户 / 183
要点小结 / 186
第六章 数智力修炼:从数据驱动迈向人工智能驱动 / 189
在全球化浪潮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出海的必然选择,而数智力正
是每位国际化从业者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企业能够精准洞察市场趋势,优化决策,提升效率,实现更高效的市场
覆盖与用户转化。修炼数智力不仅在于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更在于
XII XIII
目录
以数据驱动策略、实现业务的智能赋能,为企业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成功
提供坚实支撑。因此,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企业出海人员都应将数智力
视为迈向国际市场并在人工智能时代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
数字化转型与中国智造的全球化 / 192
企业数据驱动文化的“ABCD 法则” / 194
数字·数质·数智:亚马逊和金蝶国际的跃迁之路 / 199
企业出海业务增长的“七种武器” / 204
出海 O2O:Temu 的一体化模式 / 212
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出海 / 217
成为“国际数智人” / 220
要点小结 / 222
第七章 合规力修炼:出海的基本盘是合规 / 223
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合规不仅是企业出海的必然要求,更是企业迈
向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面对各国日益复杂的法律法规、道德规
范和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合规意识,还需建立系统
的合规管理体系,以避免风险、提升信誉。修炼合规力,不仅在于遵守
规则,更在于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尊重流程的规范性,拥抱
数字化的合规创新,并积极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唯有如此,企业
才能在跨文化的全球市场中游刃有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赢得长
远的信任与尊重。
出海管理法则的第一条:合规先行 / 226
合规无小事,责任贯全球 / 228
以人为本的合规文化 / 232
用“3C 法则”构建生态合规:苹果与大疆创新的成功之道 / 236
尊重流程:守住合规底线的关键 / 239
XII XIII
出海赋能——跨境增长的七项修炼
从规避风险到创造价值:数字化合规之路 / 241
全球化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合规的更高境界 / 246
要点小结 / 251
后记 / 253
致谢 / 257
XIV PB
|
內容試閱:
|
我的“出海”与“七项修炼”
大学本科期间,我主修工业管理和工业外贸专业。1995 年夏天,
也就是大三暑假的时候,我有幸在中国化工建设大连公司实习,第一
次接触到了进出口业务。为了锻炼我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经理派
我前往上海松江县化工厂出差。尽管工作内容并不复杂,路途却颇为“遥
远”。当时,交通远不如今天便利,从大连飞往上海的机票价格昂贵,因
此乘坐客运轮船成为更经济实惠的选择——那时,这样的出差被戏称为
“出海”。
从大连港码头到上海十六铺码头的航程,需要整整两天两夜。这
段漫长而颠簸的旅程,不仅是一种对身体的考验,更激发了我对“海”
的浓厚兴趣。
中国的化工品出口一直以其超高的性价比而闻名全球,为国家带来
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在改革开放初期,这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繁花》所描绘的那个时代,那时东部沿海
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展现出活力和生机。
我毕业之际,正值我国体制改革之时,国家将进出口权下放给企
业。我的几位大学同窗加入了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如海信、海尔、
长虹和格兰仕。这些“新锐”企业凭借其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外市场
上开疆拓土。时至今日,同学们仍津津乐道的是 2002 年夏天的那个
故事:两位同班同学在法国的一家餐厅意外相遇。一位是来自山东的
PB III
出海赋能——跨境增长的七项修炼
海尔代表,另一位则是来自广东的格兰仕代表,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前
往欧洲参加家电博览会,开拓海外市场。自那以后,他们经常在每年
的广交会上“偶遇”。
那时,以海信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已经在欧洲市场展开了商业布
局。20 多年后的 2024 年欧洲杯比赛中,海信作为赞助商,在赛场上
用醒目的大幅广告自豪地宣称:“中国第一,不止于世界第二”。
2016 年 5 月,我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新加坡淡马锡路的美年大
厦(Millenia Tower)十二层的办公室,这里是 NetApp 公司的亚太区
总部所在地。当时,我担任公司的大中华区市场总监,每季度都需要
到总部参加会议,进行工作述职或是参与战略规划。
一见到我,我的老板乔治就兴奋地和我聊起了印度的手机市场。
乔治是印度裔新加坡人,一直对印度市场保持着高度关注。他对小米
1
手机在那里取得的辉煌成绩 感到非常惊讶和兴奋。我还记得,他当
时把小米的发音说成“焦密”,这让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他指的
是小米这个品牌。
同年 9 月,我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出差。在悉尼繁华的中央商务区
(CBD)的太平洋大街(Pacific Highway)街边,我注意到了一家华为
手机的体验店。该店的装修风格简朴而又具国际化特色,与悉尼这座
城市的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2017 年 12 月,我前往印尼巴厘岛出差。飞机降落后,我还未走出
伍拉莱机场,路过连廊时,眼前立刻出现了OPPO 新款手机的巨幅广告。
2018 年 11 月,我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出差。在巴塞罗那郊区的
一座展馆中,我注意到了一片醒目的太阳能光伏板展示区,上面标有
1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的统计数据,小米手机在进入印度市场两年后的 2016 年,
已经跻身市场份额前五。到 2017 年第三季度,小米更是取得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第一的佳绩。
IV V
前言
隆基绿能的品牌标志。作为展会的重要参与者,隆基绿能展示了其高
效光伏组件,吸引了许多当地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
2019 年 6 月,我前往印度班加罗尔出差。会议结束后,几位同
事拉我一起去凯悦酒店附近的商场购物。在那个规模不算太大的商场
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层的一个相当“奢华”的小米手机旗舰店。
2023 年 11 月,我前往日本东京出差。在秋叶原的友都八喜多媒
体商场,我发现了大疆(DJI)于当年 5 月新开设的品牌空间。店内
展示了最新的无人机和手持相机产品,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体验。
2024 年 8 月,我前往希腊旅行。在首都雅典市中心的街道拐角处,
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家新建不久的比亚迪 4S 店,它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同年 9 月,我前往阿联酋阿布扎比。在亚斯岛购物中心,我注意
到一家宁德时代(CATL)的品牌展厅。展厅展示了最新的电池技术
和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现代化设计和互动体验吸引了不少当地顾客
和国际游客,让人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印象深刻。
中国企业过去和现在正以多种方式开拓海外市场,进入了一段高
速发展的时期。
商业世界如同潮汐,起伏无常,恰似季节更迭和世界局势的变幻
1
莫测。这正应验了那句名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
1995 年,《财富》杂志首次发布世界500 强企业榜单,其中美国
企业有 151 家,日本企业 149 家,美日两国共占据了 500 强中的 300
个名额,中国仅有 3 家企业上榜。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九年后,中国的 GDP 规
模超过日本。2012 年,世界 500 强企业中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已经
追平日本,达到 68 家。2023 年,中国上榜《财富》500 强的企业数
1 斯宾塞·约翰逊在1998 年出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一书中首次阐述了这一观点。
这句话强调了变化是宇宙中唯一不变的现象。
IV V
出海赋能——跨境增长的七项修炼
量达到 142 家,连续第五年超过美国,成为上榜公司总数最多的国家。
企业如同经济社会的细胞,中国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的增加,充
分展现了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企业发展的蓬勃
活力,彰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时代的变迁,跨国企业格局
的巨大变化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激荡、经济周期的演变和全球化的进程,
还体现了东方大国的崛起和科技推动进步的必然结果。跨国企业是国
家的名片,一家企业在业务拓展国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国
家的形象。
2024 年被企业界誉为“新一轮出海元年”,标志着全球化战略在
新环境下的全面升级。在全球分工布局重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机
遇将来自海外市场。大量中小企业在融入全球化格局的过程中,将面
临“危”与“机”并存的挑战——既要面对更加激烈、更加充分的全
球化竞争,又要把握不同类型市场带来的巨大商机。从某种角度来看,
“不出海,就出局”代表了经济规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故步自封则
意味着自断前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渴望扬
帆出海,参与到全球竞争的浪潮中。中国的技术力量和产业升级已经
登上世界舞台,管理格局渐趋国际化。未来,我们将见证的不仅是“中
国制造 3.0”,更是“中国全球化3.0”的崛起。
海外市场与中国市场有着显著差异。以亚太地区为例,这里就像
是一个缩微版的全球市场。在这个区域内,既有高度发达的英语系国家,
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文化体系独特且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日本
和韩国;既有新兴且发展高速的经济体,如印度,也有发展中且形态各
异的东南亚各国;当然,还有兼具相似性和独特性的港台市场……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将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在全球新技术的
推动下,它们需要不断地进化和升级;另一方面,它们还将面对不同
文化风俗、法律法规遵从、地缘政治关系、合作与竞争等多样化的全
新挑战。当然,中国本身作为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