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国策
》
售價:HK$
96.8

《
兵行诡道:孙子思想精义
》
售價:HK$
63.8

《
极简日本茶道史
》
售價:HK$
85.8

《
法律人AI实操指南进阶版
》
售價:HK$
68.2

《
分镜设计:脚本、镜头语言与AI技术应用从入门到精通
》
售價:HK$
108.9

《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售價:HK$
53.9

《
海外中国研究·秦帝国的诞生
》
售價:HK$
85.8

《
为自己跳舞,就会有人加入(资深关系治疗师的主动单身疗法,先疗愈,再谈爱)
》
售價:HK$
65.8
|
內容簡介: |
周大新的散文创作以质朴的生活见长,以平民的美学取胜。他始终以普通人的情感体验为叙事支点,不炫技,不矫饰,以小说家的克制锤炼散文的筋骨。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这部散文集收录了其50余篇重要作品,有近年来游历祖国山川的见闻,有对人生阶段的哲思性观照,有对城市化进程中腐败、失序等社会弊病的揭示,有对自己几十年文学创作的深刻内观,以及对衰老、死亡等社会终极命题的叩问。作家对生命经验的忠实记录与内省式表达,浸透着中原文化的生存智慧,又兼具现代性的深邃旷远,载我们穿越生活的激流与静潭,直抵那个永恒的母题:如何在无常中安放有情的生命。
|
關於作者: |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发表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等10部12卷,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等33部,短篇小说《汉家女》等70余篇,另有散文、剧本等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希腊文、日文、瑞典文、土耳其文、越南文等语种。现居北京从事创作。
|
目錄:
|
目录
辑一
3 天龙山随想
12 宛人范蠡
16 为了明天的南阳更美丽
18 霍山的水
21 在龟峰听龟说
27 我有一个茶庄
31 文化的积淀
34 发现乡间之美
39 美说
51 乡村的未来
54 中国廉政文化一说
64 丙申年里说“贪婪”
70 人与社会
73 关于医院的随想
辑二
79 认识他是一种幸运
82 关于《曲终人在》
85 一些忧虑
88 在地炮团里吃饭
91 豫剧舞台上的玫瑰
94 修身与正心
98 军医院里的风云
101 谁掌豫军帅印
103 蒙古族小马驹
105 处处是家
108 赋文优美抒挚情
110 邓州黄酒也醉人
113 在南海看潮起潮落
116 抒戍边豪情 展阳刚之美
119 奇妙的脸谱
122 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27 由词语之门入窥思想之厦
130 老来作诗情更浓
132 上将的文学情怀
136 税文化园地的耕耘者
138 女性视角下的战争
141 晚霞与朝霞一样绚丽
145 呈现人间之妙
149 为科学家立传
152 且将雄心蕴诗中
157 美妙的阅读
辑三
163 血缘宗亲关系是一种黏合剂
180 战争是一种最血腥的动物
191 少忆痛苦才能活下去
203 人都会寻找精神皈依
213 用小说去呈现中国精神大厦的内部景观
230 爱是人类的终极价值
236 文学会帮助我们认识人自身
241 一个文人关于反腐的纸上谈兵
245 作家应该关注和表现权力这个东西
256 好酒也怕巷子深
259 酒之外
262 人生没有绝境
辑四
269 呼唤爱意
274 文学让我们的心灵相通
279 人性立方体
283 童年和少年记忆对创作的意义
288 大师的馈赠
299 小说家能给世人带来什么
|
內容試閱:
|
一
世上很多地方出名,是得益于一个人。
位于今天太原城西南三十六公里的天龙山,也是这样,它的成名得益于一个名叫高欢的男人。
高欢是南北朝时期的渤海蓨人。高欢在乱世中长大,又在乱世中掌握了一支军队,他带着自己的军队进据洛阳,废掉了当时的北魏帝元朗,另立元修为帝,史称孝武帝。随之让元修封自己为大丞相和天柱大将军,北魏朝政大权便尽落高欢之手。此后,他就在当年的晋阳城里建了晋阳宫和大丞相府,定居晋阳而遥控北魏政权。几年后因为宫斗,他又废了元修皇帝,立了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也就是孝静帝,史称东魏。我猜是在这个时期,高欢看上了天龙山。
他看上天龙山,首先是因为天龙山在夏天特别凉快,是一个避暑胜地。天龙山是吕梁山脉的一条支脉,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高树密,山风强劲,暑热便很难在这里停步。我估摸是在一个暑天的正午,受不了晋阳城里暑热的高欢,让属下打听哪儿凉快,很快有人报说:天龙山。于是,高欢就下令在天龙山建了一座避暑宫,作为漫长夏季的休憩之处。金代诗人王庭筠大约知道高欢避暑宫的华美,曾写过一首诗:挂镜台西挂玉龙,半山飞雪舞天风,寒云直上三千尺,人道高欢避暑宫。清代诗人朱彝尊也曾根据人们关于高欢避暑宫的传说,写道:人说当年,离宫筑向云根,烧烟一片氤氲。据天龙寺碑文记载,高欢的避暑宫犹如秦之阿房、汉之未央。我们可以想象高欢当年在避暑宫里的惬意之状:一边向东魏年幼的元善见下达着关于朝中人事变动及有关经济、军事的策令,一边搂着美女看舞女们的曼妙舞姿,那份舒畅一定是难以言表的。
站在权力巅峰的人,内心里通常都有一份渴求,那就是希望保住自己的这种地位永远别丢。高欢当然也是这样,他此时肯定希望自己的这份美好生活能永远延续,于是他想到了佛祖,希望能得到佛祖的保佑。大概率是出于这种考虑,他接下来开始效仿别处的做法,在天龙山东峰南坡的山腰上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以表达他对佛祖的一份虔敬之心。他雇了技艺高超的凿窟造像工匠,所造的两个石窟就是今天编号为东峰的第二和第三号窟。我猜想,这两个石窟凿好之后,他举办过盛大的礼佛仪式,晋阳宫里的很多官员和侍从都参加了这个仪式。仪式中肯定有一项,是高欢虔诚地跪在石窟前,祈求佛祖保佑他一切顺心顺意,荣华长享,官位永在。之后,他的儿子高洋仿照其父的做法,又开凿了三个窟,即今天编号为东峰的第一号窟与西峰的第十和十六窟。此风一开,后人便纷纷效仿,北齐至隋之间,又有人开凿了东峰第十一号窟。隋炀帝为晋王时再开凿了东峰第八号窟。到唐代竟一下子开凿了十八个窟。这样,在跨越四个朝代历时四百年后,天龙山东西两峰的山腰间,共开凿了二十五个石窟,计有造像五百余尊,佛雕、藻井、画像一千一百四十四尊(幅)。
高欢根本没想到,由他开始的这种凿窟雕造佛像之举,竟给后人留下来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天龙山的这些石窟以娴熟的雕刻技法、精深的佛教内容、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生活气息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看到的第九号窟,是晚唐时期罕见的石窟精品。峰顶有高755厘米的弥勒坐像,姿态端庄,衣纹处理虚实结合、聚散合理,使庄严的佛像增加了活泼的气氛。下部又以高500厘米的十一面观音为主尊,文殊、普贤菩萨为胁侍的三大士像,用男体女态的方式处理,巧妙地表现出肉体、纱衣、饰物三者之间穿插迂回的雕塑功力。后壁又用倚坐弥勒、坐佛和许多化佛坐在莲座上的淡浮雕作背衬。崖壁间又附若干龛窟,宽猛相济,繁简结合,寓意颇深。
高欢一辈子都在搞政治和军事,却在无意间参与了文化创造,这就是人世的奇妙之处!人们做事时的最初用心和事成之后产生的效果不相一致,是常见的一种世相和世态。不管史书怎么评价高欢这个人,但我们要肯定,天龙山的出名,高欢有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