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生,体验而已
》
售價:HK$
64.9

《
无人公司:打造未来超级商业体
》
售價:HK$
76.8

《
精神障碍模型:一个精神病学教授的批判性反思
》
售價:HK$
107.8

《
图解大模型:生成式AI原理与实战(全彩)
》
售價:HK$
175.8

《
日耳曼尼亚:德意志的千年之旅
》
售價:HK$
184.8

《
王朔文集(王朔经典作品,共15册!全新再版!当代文坛绕不过去的存在)
》
售價:HK$
766.7

《
弃夫潜逃:战时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与犯罪(1937—1949)(历史之眼)
》
售價:HK$
85.8

《
让DeepSeek成为你的心理咨询师
》
售價:HK$
60.5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政治思想评论》集刊的第三辑,所收多数文章的主题都与国际关系相关政治思想有关,重点探讨“和平”问题。读者将读到卢梭关于永久和平的评论与构想,也会读到关于霍布斯思想的全新理解。本辑还设置了一个关于施米特的小专题,是观察施米特思想的独特窗口。
|
內容簡介: |
《政治思想评论》第3辑以国际关系为主题,重点聚焦“和平”议题。本辑收录了多位学者和思想家对永久和平观念的思想史剖析,以及对国际体系与制度的历史解析——从卢梭对永久和平计划的评论到康德眼中的联合国构想,从国际无政府状态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本辑的“观念论经典文存”栏目则收录了英国观念论者、著名哲学家鲍桑葵对国际关系中国家职能的思考。本辑同样包含学术书评,主要围绕民主理论展开。
|
關於作者: |
黄涛,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与法哲学、权利理论等。出版专著四部、译著十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郑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学博士,主要学术兴趣是西方政治哲学。出版专著一部、译著三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和平的观念与历史
3 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的创制/西奥多·克里斯托夫
23 圣皮埃尔神父先生的《永久和平计划书》摘要与评论/卢梭
59 和平的历史:从中世纪末到1870年代间的观念与组织/伊斯特万·肯德
8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奥斯纳布吕克条约》——1648年10月14日缔结于奥斯纳布吕克
133 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威斯特伐利亚欧洲中心主义/图兰·卡约卢
167 前景:康德眼中的联合国/奥特弗里德·赫费
观念论经典文存
191 国家在促进人类统一中的职能/伯纳德·鲍桑葵
政治思想家
219 罗伯特·肯普纳对施米特的审讯
259 诗人康拉德·魏斯——卡尔·施米特最后的战友/姜林静
287 宪制危机、译介的魏玛经验及其批评——张君劢思想中的卡尔·施米特/陈丹丹
政治思想散论
323 卢梭之前的“普遍意志”/帕特里克·莱利
353 霍布斯哲学中的政治臣民/伊夫·夏尔·扎卡
371 惩罚与现代国家——论霍布斯理论中的惩罚权观念/许超
398 沃尔泽论对非战斗人员的保护——针对战时法中的非战斗人员豁免/夏子羿
长短书话
419 “目光”式民主——评格林《人民之眼》/张鑫焱
433 民主生活中的“大众创制”——评卡利法斯《民主与非常政治》/周一川
442 二元民主理论的内在矛盾——评阿克曼《我们人民》三部曲/谭锐捷
461 一种古代政治科学的现代性——读马南《城邦变形记》/张尧均
478 集刊声明
|
內容試閱:
|
《政治思想评论》由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一群致力于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和教学的青年学者打造,旨在传播国内和国际学者在政治思想史领域的新发现和新探索,对新近国内国际政治思想史类出版物进行评论,引进尚未为国内学界注意到的中外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本集刊实行轮流主编制,每辑在20万字左右,每年下半年出版一期。
本集刊所谓“政治思想”,不局限于中外政治思想史上的伟大人物的著述和思想,亦可涉及在某一时期历史过程中较有影响之中外政治人物的思想及作品。
本集刊无学科和专业之藩篱,看重政治思想史的丰富和深刻。本集刊看重思想性,看重个性化的文字表达,但要求最低限度的学术性。举凡思想的表达,须言之成理,有所根据,拒绝漫无边际的发挥和灵感式写作。
本集刊尤其欢迎那些通过特定学术思想主题之研讨,表达现实政治关怀之作,但不接受单纯的实证研究,而主张从思想史和原则入手深究政治生活之道理。
本集刊既设主题论文专栏,亦刊登长短书评;既欢迎作译者讲述创作感言,亦接纳同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的访谈。本集刊尤其欢迎具有思想性之讲演稿和笔谈稿,以及摘译尚未为学术界关注之中外政治思想史文献,甚至刊载能反映思想家性情与品质的非政治思想史类文字。来稿格式体例请参见本辑所刊诸论文。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领域中最著名、最具前景的变化在于如下这种不断增强的趋势,即从世界政治发生的历史真空转向在此语境下对政治思想史的严肃考量。与此同时,近来国际关系学中这个“史学转向的黎明”,伴随着一个同样强有力的对国际领域在政治理论和思想史方面的重要作用的重新评估。结果已经表明,当下世界政治的转型和对现代的关注使这些学科的重新概念化成为必要(随着一门新学科--“国际政治理论”的创建或一个古老传统的复活,这些学科长期以来曾作为不同的智识规划而自主运作),同时要在国际关系学中融入政治理论的方法和在政治理论中有对国际事务的介入。
学科分离最具破坏性的后果是这样一个广被接受的观点,即没有人比“政治哲学之父”本人更是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坚定提倡者和声援者。在福柯看来,其里程碑式的影响就好比是把罗马神庙从迟钝愚昧的野蛮状态中解救出来:“当国家的大厦危在旦夕,一只鹅唤醒了沉睡的哲学家。这就是霍布斯。”由于对无政府状态的此种习惯性解释,这种把国家间的关系当成一场永无止息的争斗的描述就最适合于被归到《利维坦》的著名作者那里。确实,他的名字已成为糟糕而野蛮的国际无法的无政府状态(它被剥夺了任何意义上的中央权威或规范性体系)的简单同义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