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创新素养教育背景下班主任育人方略与治班艺术

書城自編碼: 409365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邵虎虎
國際書號(ISBN): 9787569721706
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哈布斯堡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和18世纪欧洲的权力博弈(王权与革命交织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四位权势女性的治国、磨难与沉浮)
《 哈布斯堡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和18世纪欧洲的权力博弈(王权与革命交织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四位权势女性的治国、磨难与沉浮) 》

售價:HK$ 140.8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售價:HK$ 64.9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售價:HK$ 624.8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售價:HK$ 64.9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HK$ 63.8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HK$ 96.8
货币与政府
《 货币与政府 》

售價:HK$ 129.8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售價:HK$ 54.8

 

內容簡介:
本书立足一线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视角,从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入手,通过具体可感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思考与实践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呈现了一个普通班主任扎根基础教育,心怀教育信仰,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成长为一名教育名师的成长历程和教育思考与探索,是一线青年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指路明灯,也为学科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与教育探索绘制了一幅简约清晰的人生蓝图。本书以教育故事和案例为主基调,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生活息息相关,宜读易懂,可复制可操作,特别是在德育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阅读与写作、班队会活动、活动育人等诸方面为读者绘制了一个又一个“思维导图”,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工作方案”,是普通一线班主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范本。
目錄
第一辑 班主任天地:搭建一座走向学生心灵的桥班级经营不可缺少活动不可小觑的班主任评语班主任工作漫谈之习作发表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实践周末孩子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酝酿好学生的每日一语让故事记录搭起一座走向学生心灵的桥班级活动设计要素简为什么我没有被选为优秀少先队员也聊“整合”榜样的力量用心对待教育的每一天放手开班会及时捕捉学生背后的故事
第二辑 教育故事:用心捕捉教育契机别怕摔,让他们学着独立走路你们的世界,我来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乡村生活那些年教育契机要用心捕捉小心翼翼地呵护缺少母爱的她让教育趋于无痕让居家学习的日子闪闪亮亮为怡加油心在那儿心灵的交流也算“下水文”吧给儿子过生日孩子,我永远爱你们教师节随想也祝您端午节快乐用心感受心
第三辑 教育理解:走在幸福育人的路上办好家长学校,助力家庭教育从毕业典礼说仪式感放眼远方,贴地前行,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人坚守初心,躬耕不辍,行走在育人路上——在师德师风交流会上的发言何谓带班的“度”假期作业检查,教师更要关注什么三言两语说教育教育中最耐人寻味的几个关键词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随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建立……
第四辑 教育探析:以文化人成就美好教育
第五辑 家校共育:打造孩子成长的基石
第六辑 读书札记:让阅读点亮学生未来后记
內容試閱
《创新素养教育背景下班主任育人方略与治班艺术》:  一、我做出了选择  选择教育这个行业,就注定选择了平凡、善良与清贫。因为父亲英年早逝(我上初三时,他因胃癌病逝,年仅40岁,是一名民办教师),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所以我失去了上高中和考大学的机会,但能够考上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我也很知足。我从上学时遇到的一些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作为教师的诸多缺憾:专业技能相对较弱、学识范围相对狭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对待学生缺少艺术……于是,我萌发了做一名教师,特别是合格甚至优秀教师的梦想。在师范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努力主动发展自己。首先,就是改变以前有点自卑孤僻的性格,主动参与学校各种社团活动(比如文学社、奥数辅导班、合唱训练队等),锻炼乐观、阳光、热情与坚忍的性格;其次,扎实练习教学基本功(包括教育教学技能、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信息技术应用等);最后,坚持用阅读充实大脑,用写作展现自我。我清晰地记得,那时手里稍微有一点钱,我总会省下来买《读者》《读者文摘》《演讲与口才》《中师生报》等报刊,学习使用笔记本,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一些生活感悟与思考。明知做教育就得甘于清贫、甘于奉献,但我不知为什么,从没有因为做教师有什么后悔或遗憾的感受,倒是觉得我选对了奋斗方向,使自己的人生在这里找到了归宿。因为教育,我才有机会让那么多孩子摆脱懵懂与无知,同时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因与生命的成长进行对话而变得踏实。  二、扎根乡村那些年  扎根乡村,播撒爱和希望。我可以肯定地说:从我走进山村学校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安心生活、用心从教、爱心育人。  1995年9月,我正式步入教师行列,开始了“领工资教孩子”的工作。当时任教的那所村级小学名曰:周康小学。这所学校坐落在距离乡镇有三四十里路的周康村,这所村小可谓饱经风霜:破旧的校门,门扇上有狗能出入的不规则的大洞;低矮的土围墙,这儿一个豁口,那儿一个豁口,放羊的孩子可以随便顺畅地爬出爬进;教室窗上的玻璃不知被谁打了还是偷了,只能用塑料纸钉在上边遮风挡雨;一排简陋的教师办公室(也是教师宿舍),五间房有三间是危房,房顶的椽子有些部分已断,已经裂开口子形成残椽,让人心里不由得担心哪天那儿忽然塌下来怎么办,特别是上边还有泥块和瓦片,有两间宿舍还凑合,我们四个教师就挤在这两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本校当时有四个年级(一至四年级),不足六十名学生,其中二、四年级进行复式教学(所谓复式教学,就是将两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在一所教室由一名教师同时上两个年级的课)。  当初,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十分单调,除了几把已经磨得光滑发亮的铁环,没有孩子们奢望的篮球、排球、足球,也没有跳绳之类的运动。孩子们课余玩的大多是自行开创的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游戏(其实毽子也是沙包)。音乐、美术课只开设课头,但实无其课。一则是缺少有这方面技能的教师,二则是这些学校偏远,交通不便,教师工作中有些许不顺心,就会产生消极心态。记得办公室有一架破旧的脚踏风琴,我随意弹了几首自己喜欢也拿手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白杨》《我的祖国》,竟引得同学们挤满了办公室的门口和窗口,从他们烙着黄土高原明显特征的红脸蛋上的神情中,我读懂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后,我和新调入的另一位张老师,给孩子们开启了音乐、美术教学的序幕。我虽然音乐不专业,但至少还识五线谱“do、re、nu、fa、sol、la、Si”,会用脚踏风琴弹奏简单的曲谱。我虽然美术不专业,但至少可以用简笔画勾画熟悉的物体。同时,看到孩子们的课堂活动单调乏味,我就结合本地的资源与特点,在我所任的班级开展了诸如“到野外踏青”“讲爷爷奶奶讲的古经”“学动物叫”“掰手腕”“说说我是怎么做家务的”“说说我们怎么过年”“说说我们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活动。对于作文课,孩子们很头疼。因为他们的阅读视野,除了课本几乎为零,再加之他们的生活经历单一:做家务、干农活、喂牲口、打扫院落……除此以外,对于外面的世界很少有机会接触。鉴于这种状况,我一边和学生一起筹措经费购买书籍进行阅读补充,一边指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其实,当时我的工资只有二百九十块钱,那时父亲看病是贷的款,还得我还。1995年,那年正好大旱,庄稼歉收,家中又有各种开支:看病取药、柴米油盐、拉碳、买化肥……我个人的经济可谓拮据,但我还是从紧张的工资中挤出二三十元给孩子们订阅报刊,同时指导孩子们写写我们这儿一些独特的东西,如民风民俗、民间故事、田园风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节日礼仪……为了让孩子们有文可依,我每次上作文指导课都给孩子们写“下水文”。可以这么说, “下水文”在当时的条件下为练好孩子们的作文基本功提供了切合实际的范本,至今我还在学校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中,大力提倡教师写“下水文”。教师“下水”,不但可以起到跟学生“一起写”的共情作用,而且只有“下水”,方知孩子们在写作中可能遇到的“拦路虎”。  渐渐地,孩子们对学校的向往、对学习的热情都变得好起来。  在三岔小学任教的日子里,我担任的是该校的校长。村级小学的校长,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啥事都要做,啥事都要会做,啥事也都能碰上。那是2000年的夏季,我因为工作需要,走遍了本村几乎每一个家庭,亲眼看到了什么叫艰难,什么叫“不得已”。记得有一户姓马的人家,家里有五个孩子,全是男孩。家里除了两头牛和基本的生活用品,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如电视、电话、洗衣机、冰箱等都没有,唯一一辆破旧的老式自行车,是家里的主心骨——父亲的“座驾”。这么多的孩子,经济来源仅凭父亲卖自制的“糖瓜”(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甜味纯真,有着天然的粮食熬制的原始朴素之味)来换钱。当时学杂费、书本费一共就只有三十几元钱,但对当时的家庭收入,特别是对于姓马的这个家庭而言,也的确是个不小的数字。当看到孩子的爸爸手捧着用一毛一毛的钱凑起来的学杂费、书本费时,看到他深陷的眼窝里流露出无能为力的乞求时,看到他皲裂的双手时,我生出同情之心,就减免了两个孩子的学杂费,而书本费可以延迟缴纳。或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敢减免?答:我是校长。又问:为什么只减两个人,而且只减学杂费,不减书本费呢?答:这样的学生有很多,而且教师的工资也不足一千。然而,就是这小小的照顾,对孩子的影响却很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