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63.8 ![]()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 匹配 》 售價:HK$ 86.9 ![]()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75.9 ![]()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 編輯推薦: |
|
★找不到人生方向?总是担心一切不够完美?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不妨停下来读一读这套书!
★百岁老人季羡林给年轻人的生活智慧,清醒通透,醍醐灌顶,治愈你的迷茫、焦虑和不安! ★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历时2年精心编选,回忆故人往事、描摹人间烟火、讲述人生智慧,囊括压力、恐惧、成功、朋友、消费、读书、草木、生灵、风物、旅行、日常、人生等话题。 ★钱文忠推荐版本,治愈万千读者的散文佳作! ★特邀人气绘画博主厚闲倾情手绘封面插画,暖心治愈! ★特别赠送精美函套+3张主题藏书票+3张彩色明信片。 ★生活能治愈的,都是热爱生活之人。愿你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做一个自在的人,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 |
| 內容簡介: |
|
《不喜不惧过一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悲欣交集,不喜亦不惧。 《不喜不惧过一生》是百岁老人季羡林给年轻人的生活智慧,甄选48篇经典之作,囊括压力、恐惧、成功、朋友、消费、读书、人生等话题;其中,《做真实的自己》《不完满才是人生》等名篇在各大网络平台广为传播,治愈万千读者。 当你找不到人生方向时,不妨打开这本书。愿你在纷繁的世界里,做一个自在的人,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 允许一切发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是百岁老人季羡林给年轻人的人生智慧,甄选48篇经典之作,回忆故人往事、描摹人间烟火、讲述人生智慧,暖心治愈、潇洒通透;其中,《老猫》《上海菜市场》《一条老狗》等名篇在各大网络平台广为传播,温暖万千读者。 如果你总是担心一切不够完美,请读读这本书。愿你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做一个从容的人,别和自己较劲,放下执念,活出自在洒脱的人生。 《人间秀丽 万物有灵》 生活能治愈的,都是热爱生活之人。 《人间秀丽 万物有灵》是百岁老人季羡林给年轻人的生活哲学,甄选48篇书写草木、生灵、四季、旅行、风物、日常等主题的经典散文。其中,《清塘荷韵》《神奇的丝瓜》等名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及中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清新隽永,助力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升写作能力、增进文学素养;《听雨》《月是故乡明》等佳作在各大网络平台广为传播,深受万千读者推崇。 每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都应该停下来读一读这本书。愿你在忙碌的世界里,做一个闲适的人,听雨,赏花,散步;观月,逗猫,遛狗……不紧不慢过好这一生。 |
| 關於作者: |
|
季羡林
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国学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文章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及中高考语文试卷。 他时常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不少乐趣,谦和率真,幽默豁达,从容自在。其散文平实自然,诚挚隽永,富于智慧,余韵悠长。或回忆故人往事,温暖真挚;或描摹人间烟火,鲜活可爱;或讲述人生智慧,潇洒通透。 主要作品有《清华园日记》《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
| 目錄: |
|
《不喜不惧过一生》
一 人生苦短,悲喜自渡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压力 论恐惧 漫谈撒谎 傻瓜 生活的现实 忘 难得糊涂 二 明月何曾是两乡 我的生活和学习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Wala 邻人 大轰炸 表的喜剧 大放光明 三 此生尽兴,宠辱不惊 做真实的自己 辞“国宝” 缘分与命运 爱情 论朋友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漫谈消费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四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的第一位老师 两个小孩子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 西谛先生 忆章用 章用一家 我的老师们 五 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我害怕“天才” 成功 不完满才是人生 六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我的座右铭 长寿之道 老年 再谈老年 养生无术是有术 反躬自省 老年四“得” 希望在你们身上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 一 万家灯火,一盏归处 我的家 赋得永久的悔 寸 心 母与子 回家 寻梦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一条老狗 二 人间自有真情在 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个小女孩 病房杂忆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护士长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我的女房东 三 游戏人间,不亦快哉 佛山街头小景 上海菜市场 重返哥廷根 听诗 访绍兴鲁迅故居 北京忆旧 我在延吉吃的第一顿饭 我爱北京的小胡 四 一寸光阴不可轻 时间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寸光阴不可轻 如何利用时间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新年抒怀 五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做人与处世 走运与倒霉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满招损,谦受益 毁誉 谦虚与虚伪 我们面对的现实 有为有不为 六 猫狗可爱,人间值得 老猫 晨趣 加德满都的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个盛刮胡子刀架的塑料盒 临清狮猫 咪咪 咪咪二世 《人间秀丽 万物有灵》 一 人间草木,有情且美 清塘荷韵 海棠花 夹竹桃 石榴花 怀念西府海棠 槐花 枸杞树 园花寂寞红 二 万物生灵,天真坦荡 神牛 喜鹊窝 游兽主大庙 神奇的丝瓜 兔子 一只小猴 乌鸦和鸽子 幽径悲剧 三 四时有序,不急不躁 二月兰 雨响室更幽 荷之韵 星光的海洋 赞西安 芝兰之室 五样松抒情 时间 四 遍历山河,一生自在 游天池 登黄山记 富春江上 火焰山下 富春江边?瑶琳仙境 望雪山——游图利凯尔 在敦煌 登庐山 五 清风朗月,可慰平生 月是故乡明 马缨花 黄昏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火车上观日出 五色梅 雾 奇石馆 六 无须烦恼未来,生活就在当下 黎明前的北京 听雨(一) 登蓬莱阁 我的书斋 香橼 法门寺 南国桃园 山中逸趣 |
| 內容試閱: |
|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驭上宾这种神话,然而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驭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绝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些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最近一个时期,经常听到人们的劝告:要糊涂一点,要潇洒一点。 关于第一点糊涂问题,我最近写过一篇短文《难得糊涂》。在这里,我把糊涂分为两种:一种叫真糊涂,一种叫假糊涂。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尝到一点小甜头,便喜不自胜,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忘乎所以。碰到一个小钉子,便忧思焚心,眉头紧皱,前途暗淡,哀叹不已。这种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他们是真糊涂,但并不自觉。他们是幸福的,愉快的,愿老天爷再向他们降福。 至于假糊涂或装糊涂,则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最为典型。郑板桥一流的人物是一点也不糊涂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又迫使他们非假糊涂或装糊涂不行。他们是痛苦的。我祈祷老天爷赐给他们一点真糊涂。 谈到潇洒一点的问题,首先必须对这个词进行一点解释。这个词圆融无碍,谁一看就懂,再一追问就糊涂。给这样一个词下定义,是超出我的能力的。还是查一下词典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看了这个解释,我吓了一跳。什么“神情”,什么“风貌”,又是什么“韵致”,全是些抽象的东西,让人无法把握。这怎么能我平常理解和使用的“潇洒”挂上钩呢?我是主张模糊语言的,现在就让“潇洒”这个词模糊一下吧。我想到中国六朝时代一些当时名士的举动,特别是《世说新语》等书所记载的,比如刘伶的“死便埋我”,什么雪夜访戴,等等,应该算是“潇洒”吧。可我立刻又想到,这些名士,表面上潇洒,实际上心中如焚,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脑袋。有的还终于逃不过去,嵇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写到这里,我的思维活动又逼迫我把“潇洒”也像糊涂一样分为两类:一真一假。六朝人的潇洒是装出来的,因而是假的。 这些事情已经“俱往矣”,不大容易了解清楚。我举一个现代的例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一位教授(姑隐其名)总想充当一下名士,潇洒一番。冬天,他穿上锦缎棉袍,下面穿的是锦缎棉裤,用两条彩色丝带把棉裤紧紧地系在腿的下部。头上头发也故意不梳得油光发亮。他就这样飘飘然走进课堂,顾影自怜,大概十分满意。在学生们眼中,他这种矫揉造作的潇洒,却是丑态可掬,辜负了他一番苦心。 这位教授唱对台戏的——当然不是有意的——是俞平伯先生。有一天,平伯先生把脑袋剃了个精光,高视阔步,昂然从城内的住处出来,走进了清华园。园内几千人中这是唯一的一个精光的脑袋,见者无不骇怪,指指点点,窃窃私议,而平伯先生则全然置之不理,照样登上讲台,高声朗诵宋代名词,摇头晃脑,怡然自得。朗诵完了,连声高呼:“好!好!就是好!”此外再没有别的话说。古人说“是真名士自风流”。那位教英文的教授一比,谁是真风流,谁是假风流;谁是真潇洒,谁是假潇洒,昭然呈现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个小例子,并没有什么深文奥义,只不过是想辨真伪而已。 为什么人们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呢?我个人觉得,这能提高人们的和为贵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团结。 写到这里,这一篇短文可以说是已经写完了。但是,我还想加上一点我个人的想法。 当前,我国举国上下,争分夺秒,奋发图强,巩固我们的政治,发展我们的经济,期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建成名副其实的小康社会。哪里容得半点糊涂、半点潇洒!但是,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行动的。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有张无弛不行,有弛无张也不行。张弛结合,斯乃正道。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 清塘荷韵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从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片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六月中,不与四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它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它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蓇葖,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开了将近一千朵。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