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54.8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65.8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96.8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96.8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64.9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162.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深入探讨了日本制造业在过去三十年间的衰落与复苏之路。作者小林延行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SELCO公司从濒临破产到借助创新技术重获新生的故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宝贵启示。书中不仅分析了日本制造业面临的挑战,还提出了“SHIN·日本制造”的概念,鼓励企业通过自动化、技术创新及强化内部信念与信赖关系来应对全球化竞争。对于关心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內容簡介: |   
          | “二战”后,日本制造因模仿创新与匠人精神而称雄于世界。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以索尼、本田、丰田、松下、日立等为代表的“日本制造”接连登上世界舞台,成为各国企业竞相研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发展骤然减速,逐渐陷入停滞的泥沼,与此同时,日本制造业也自顶峰滑落,逐渐被中国、韩国等其他国家所赶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如今的数字时代,日本是否又将错失机会?
 本书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制造公司在遭遇泡沫经济、次贷危机、日本“3·11”大地震等打击时沉浮自救的经历,以亲历者的视角,对比日本知名企业、竞争对手、其他国家制造业现状,分析日本制造业失败的缘由,指出日本制造业在未来应该走的希望之路,为日本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提出极具实操性的建议。
 |  
         
          | 關於作者: |   
          | 小林延行(KOBAYASHI NOBUYUKI) 株式会社SELCO法人代表会长
 1946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上田市,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院。1982年成为株式会社SELCO的职员,1998年就任法人代表社长,2019年就任法人代表会长。此外,还是株式会社CELPAP的法人代表社长。著有《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这年,将日本制造复活!》(ELmarket,电子书)、《站起来!中小微企业,这是我们的时代》(Discover 21)等。
 |  
         
          | 目錄: |   
          | 前? 言 / 1 第一章 日本制造业的现状
 30年来,日本制造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 3
 日本制造已经无法挽回了吗?? /? 8
 30年来,转移到海外的日本品牌的生产情况? /? 10
 中小微制造企业挑起了Made in Japan的大梁? /? 14
 然而,Made in Japan去向了何方?? /? 18
 日本的品牌应该更关注本土制造?? /? 20
 关于中国制造? /? 23
 日本的半导体制造为什么衰退了?? /? 24
 
 第二章 所谓的“SHIN·日本制造”是什么
 丰田知道答案?? /? 29
 丰田的同步工程管理? /? 31
 小松之道? /? 33
 其他产业的思考方式如出一辙? /? 36
 零部件应该在日本开发、制造? /? 37
 日本品牌,请回归原点!? /? 40
 从电动汽车看日本制造的优势? /? 42
 学习欧洲对“物”的思考方式? /? 43
 为什么不在日本生产智能手机和电脑?? /? 45
 你有饥饿精神吗?? /? 47
 照亮中小微企业未来的半导体市场? /? 48
 促进制造业回归日本,不能一味等待? /? 50
 “SHIN·日本制造”的定义? /? 51
 
 第三章 从地狱深处生还:为什么SELCO能够死而复生
 SELCO这家公司? /? 55
 如何在风浪中存活?? /? 57
 要关门大吉吗?? /? 61
 下包习性的悲哀:一味等待? /? 65
 当时的我? /? 67
 缺啥不能缺朋友? /? 69
 在学习班意识到的? /? 70
 最初的推销? /? 74
 “及时雨”总会到来? /? 76
 SELCO的PR战略? /? 77
 知晓自家公司的长处,掌握独一无二的技术? /? 81
 从“灵光乍现”到“大订单”? /? 86
 智能仪表:社会基建项目的订单? /? 89
 冒险革新? /? 91
 客户需求是发明之母? /? 92
 SELCO的外部生产战略—无产线化?? /? 94
 增加客户,分散风险? /? 96
 杜绝强行推销? /? 97
 赋予海外生产日本制造之魂? /? 100
 与供应厂商之间的信赖关系? /? 102
 第四章 将EV时代变成新的机遇
 趁一切还都来得及? /? 105
 各国的情况? /? 106
 现在的电池? /? 108
 全固态电池的情况? /? 110
 无接触式充电? /? 111
 日本主要厂商的动向? /? 113
 电动汽车的普及会导致四成零部件淘汰? /? 115
 自动驾驶的现状? /? 116
 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 /? 118
 第五章 中小微企业生存大作战
 小才能生存下去?? /? 123
 中小微企业要瞄准缝隙市场、利基市场、稀缺市场? /? 125
 中小微企业永远也赶不上大厂商的是——“唉,就这样吧”? /? 127
 与大企业的战斗? /? 129
 自己的技术要由自己来守护? /? 131
 专利的限制? /? 133
 把专利当成营销的工具? /? 135
 政府的生产效率化走错了方向?? /? 136
 《下町火箭》的世界? /? 138
 小公司要有凭一己之力打破现状的精神? /? 143
 勤勉、正直、诚实? /? 145
 大企业的4M变更? /? 146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灵光乍现”? /? 150
 从“灵光乍现”到商业化的实例? /? 153
 第六章 “SHIN·日本制造”的课题与理想
 使小镇工厂发生飞跃式变化的希望之星? /? 161
 工匠技艺的自动化? /? 163
 现在,正是建设智慧工厂的时机? /? 167
 以电子零部件的巨人村田制作所为例? /? 169
 成为日本的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就是
 我们的终极目标吗?? /? 172
 如今,我们的目标是南信精机制作所? /? 173
 第七章 实现“SHIN·日本制造”所必需的心理建设
 向代表日本的经营者学习? /? 181
 积极地活着? /? 183
 价值观不要被制造业的常识所局限? /? 184
 大家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形态? /? 186
 思维变更要从上至下? /? 188
 社长要成为超级后援? /? 189
 理想的社长与会长的关系? /? 191
 建立与社长的协作机制? /? 193
 第八章 信念与信赖
 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前行”的勇气? /? 197
 遵守对自己的诺言? /? 199
 坚持正向思考? /? 201
 信赖? /? 203
 构筑信赖关系? /? 210
 关于早会? /? 211
 清晨的扫除、体操、相互问候? /? 214
 玻璃式经营与家族经营? /? 217
 SELCO日历? /? 218
 
 后? 记 / 221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这张图表描绘了我们公司作为日本长野县的中小零部件制造企业在迷茫混沌中历尽万难寻找出路的曲折历史。
 本书将会通过这张图来分析日本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探索日本制造业的希望之路。
 如今回想起来,我们公司数年间营业额与利润的增长,有很多都源于突发的灵感。
 自创业以来,我们公司就是典型的下包代工工厂。自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我们一下子失去了主营业务,企业经营也陷入黑暗之中。
 但在那以后,虽说几经波折,我们公司还是想尽办法从深渊底部逃生。现在营业额已经恢复以前的状态,利润率也有所改善。
 
 我的公司是线圈绕组制造公司。所谓线圈绕组制造,就是指将电线缠绕起来的单纯作业。虽然说线圈绕组在家用电器、机动车、机械装置、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也可以被称为一种电子零件,但却基本上是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
 此外,线圈绕组也是低收入、高人工成本的下包代工业务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因此,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这一产业紧随纺织产业转移到了海外工厂。
 距今 30 年前,作为我们老主顾的发包母公司采购负责人对当时还是管理部部长的我说:“虽然这样说很抱歉,但贵司要破产了。”
 这是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制造业决定向海外转移时发生的事。
 当时,单靠发包企业下包业务生存的公司,真可以说穷途末路,眼前一黑了。好在那时有如神助般,我们公司拿到了海外的订单,这才苟延残喘了下来。
 6 年后,这来自海外的订单也突然不再续签,我们再次陷入了不知如何是好的绝境。
 是选择注销公司,还是再搏一搏?我们公司最终选择了后者。我作为管理部部长在主导了大规模的裁员后,成为了公司的社长。
 
 但即便当上了社长,我也还是一筹莫展。
 沉浸于下包代工工厂的悲伤中,无所作为地干等着订单上门,结果订单量变得更少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资金已经见底了。正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自我启蒙的学习班。
 在那里,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作为社长至今到底有何作为”,与此同时,我灵光乍现,产生了一个想法:
 “在日本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多订单可以接了,但利用现有的人员,起码还可以接一些试作业务、量少品类多的业务,这样至少可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营吧?没错,关键是要去推销!现在就去到处找订单吧!”
 从那以后,我们公司踏上了重生的道路。
 
 无论是多小的订单,我们都努力争取,就算是不赚钱,或是其他竞争对手不愿接手的困难工作我们也努力应承。就这样积累了数年技术与经验后,我们公司开发出了“高密度线圈”这一旗舰产品。
 此后,雷曼事件、日本“3·11”大地震、新冠疫情等大事件都给日本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随着技术不断革新,各种产品的制造方案也在不断变化。万幸的是,对高性能线圈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我们公司的业绩才能呈现出开篇图表所示的景象。
 其中最大的转机,则是开展高密度线圈业务的十几年后,全球的机动车市场开始从汽油驱动转向电力驱动。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谈此事,现在,只能说我们目前的交易对象不仅仅有机动车行业的,还有其他各个行业的大型厂商。
 以“灵光乍现”为契机上演复活剧,可不是只有我或者我的公司才能办到的事。无论是怎样的小公司,都有可能实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因为日本的中小微企业都各有各的待开发潜能。
 如今能够存活的企业应该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公司的秘技,或是类似工匠技艺的那种独门技能。只要能注意到这些特质,并加以研究,公司的未来必会大有不同。至于说通过“灵光乍现”带来革新,不仅制造业办得到,其他各行各业也都可以效仿。
 
 有资料显示,日本 99.7%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
 由此看来,日本的经济并不是以大企业为支撑,而是以我们这些中小微企业为支撑。
 曾经的日本,也有过沐浴在全世界艳羡目光中的时刻。但那以后过了 30 多年,其声望日渐式微,在世界中的存在感也日渐稀薄。极端地说,我甚至认为“Made in Japan”已经在这 30 年间消亡了。
 我想要究其根本,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时代、纯电动汽车革命时代中找到存活之路。
 就结果来说,我认为所有的中小微企业都应该胸怀大志,坚持向前,以日本企业在制造业中应有的姿态(SHIN·日本制造),向世界展现新的制造业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