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88.0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197.3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54.8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140.8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249.7
 
 
 | 
         
          | 編輯推薦: |   
          | 本次新华三推出的教材进行了内容更新,以更加贴近业界潮流和技术趋势;另外,本教材中的所有实验、案例,都可以在新华三所开发的功能强大的图形化全真网络设备模拟软件(HCL)上配置和实践。 |  
         
          | 內容簡介: |   
          | H3C认证系列教程《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2卷(第2版)》详细讨论了建设高性能园区网络所需的网络技术,包括园区网模型和体系结构、VLAN/802.1Q、STP/RSTP/MSTP、链路聚合/smart link/RRPP/VRRP/IRF等高可靠性技术,以及园区网安全和管理维护技术等。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依托H3C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精心设计了大量实验,有助于读者迅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是为网络技术领域的深入学习者编写的。对于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本书是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好教材;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本书是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好向导; 对于普通网络技术爱好者,本书也不失为学习和了解网络技术的优秀参考书籍。
 |  
         
          | 關於作者: |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三)是全球领先的新IT解决方案领导者,致力于新IT解决方案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咨询、销售及服务,拥有H3C品牌的全系列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超融合系统和IT管理系统等产品,能够提供大互联、大安全、云计算、大数据和IT咨询服务在内的一站式、全方位IT解决方案。同时,新华三也是HPE?品牌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  
         
          | 目錄: |   
          | 第1篇园区网概述 
 第1章园区网的网络模型发展历程
 1.1本章目标
 1.2小型局域网
 1.3中型局域网
 1.4大型局域网
 1.5局域网应用
 1.6本章总结
 1.7习题和答案
 第2章典型园区网的业务部署
 2.1本章目标
 2.2高可靠冗余网络
 2.3组播业务的快速开展
 2.4网络安全的部署
 2.5网络管理和维护应用
 2.6本章总结
 2.7习题和答案
 第2篇VLAN技术
 
 第3章VLAN的配置
 3.1本章目标
 3.2VLAN的划分方式
 3.3基于协议的VLAN基本配置
 3.3.1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任务
 3.3.2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命令
 3.3.3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示例
 3.4基于IP子网的VLAN基本配置
 3.4.1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任务
 3.4.2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命令
 3.4.3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示例
 3.5本章总结
 3.6习题和答案
 第4章VLAN扩展技术
 4.1本章目标
 4.2private VLAN技术的原理和配置
 4.2.1private VLAN技术介绍
 4.2.2private VLAN技术配置
 4.2.3private VLAN技术配置示例
 4.3super VLAN技术的原理和配置
 4.3.1super VLAN技术介绍
 4.3.2代理ARP
 4.3.3sub VLAN的通信
 4.3.4super VLAN技术配置
 4.3.5super VLAN技术配置示例
 4.4本章总结
 4.5习题和答案
 第5章QinQ技术原理
 5.1本章目标
 5.2QinQ技术介绍
 5.2.1QinQ产生背景
 5.2.2QinQ工作原理
 5.2.3QinQ报文格式
 5.2.4QinQ实现方式
 5.3QinQ基本配置
 5.3.1基本QinQ配置命令
 5.3.2灵活QinQ配置命令
 5.4QinQ应用案例
 5.4.1基本QinQ案例
 5.4.2灵活QinQ案例
 5.4.3VLAN映射信息
 5.4.4QinQ应用注意事项
 5.5本章总结
 5.6习题和答案
 第6章VLAN路由
 6.1本章目标
 6.2VLAN路由的实现
 6.2.1VLAN路由的产生
 6.2.2用IEEE 802.1Q和子接口实现VLAN间路由
 6.2.3三层交换机的VLAN路由
 6.3交换机转发机制
 6.3.1最长前缀匹配转发模型
 6.3.2交换机精确匹配转发
 6.3.3交换机最长前缀匹配转发
 6.4本地三层转发流程介绍
 6.5跨设备三层转发流程介绍
 6.6VLAN路由的相关配置
 6.7VLAN路由的相关维护调试命令
 6.8本章总结
 6.9习题和答案
 第3篇生成树协议
 
 第7章STP
 7.1本章目标
 7.2STP介绍
 7.3STP基本概念
 7.3.1桥和端口的角色
 7.3.2桥ID
 7.3.3路径开销
 7.3.4BPDU
 7.4STP计算过程
 7.4.1STP计算步骤
 7.4.2根桥选举
 7.4.3确定端口角色
 7.4.4STP计算结果
 7.4.5等路径开销计算
 7.4.6收到低优先级配置BPDU时的处理
 7.5STP端口状态
 7.6STP拓扑改变处理过程
 7.7STP协议的不足
 7.8本章总结
 7.9习题和答案
 第8章RSTP
 8.1本章目标
 8.2RSTP引入
 8.2.1RSTP的端口状态
 8.2.2RSTP的端口角色
 8.2.3RSTP的BPDU格式及发送方式
 8.3RSTP的快速收敛
 8.3.1边缘端口
 8.3.2根端口快速切换
 8.3.3指定端口快速切换
 8.4RSTP中的拓扑改变处理
 8.5RSTP和STP的兼容
 8.6RSTP的配置
 8.6.1基本配置
 8.6.2RSTP中的可选参数
 8.6.3桥优先级配置
 8.6.4路径开销配置
 8.6.5端口优先级配置
 8.6.6定时器配置
 8.6.7网络直径配置
 8.6.8RSTP高级配置
 8.6.9RSTP维护调试命令
 8.6.10RSTP配置示例
 8.7本章总结
 8.8习题和答案
 第9章MSTP
 9.1本章目标
 9.2MSTP引入
 9.3MSTP的基本概念
 9.3.1MST域
 9.3.2CST、IST、CIST、总根和域根
 9.3.3MSTI和MSTI域根
 9.3.4MSTP中的端口角色
 9.4MSTP工作原理
 9.4.1MSTP的BPDU格式
 9.4.2CIST优先级向量
 9.4.3MSTI优先级向量
 9.4.4MSTP计算方法
 9.4.5CST计算过程
 9.4.6IST计算
 9.4.7MSTI计算过程
 9.4.8MSTP计算结果
 9.4.9MSTP和RSTP的互操作
 9.4.10MSTP的P/A机制
 9.5MSTP配置
 9.5.1MSTP基本配置
 9.5.2MSTP高级配置
 9.5.3MSTP兼容性配置
 9.5.4MSTP配置示例
 9.6本章总结
 9.7习题和答案
 第10章STP保护机制
 10.1本章目标
 10.2BPDU保护
 10.3根桥保护
 10.4环路保护
 10.5TC保护
 10.6本章总结
 10.7习题和答案
 第4篇高可靠性技术
 
 第11章高可靠性技术概述
 11.1本章目标
 11.2高可靠性技术简介
 11.3链路备份技术
 11.4设备备份技术
 11.5堆叠技术
 11.6本章总结
 11.7习题和答案
 第12章链路聚合
 12.1本章目标
 12.2链路聚合简介
 12.2.1链路聚合背景
 12.2.2链路聚合相关概念
 12.2.3LACP协议
 12.3链路聚合模式
 12.4链路聚合配置
 12.4.1链路聚合相关命令
 12.4.2链路聚合配置示例
 12.5本章总结
 12.6习题和答案
 
 第13章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
 13.1本章目标
 13.2smart link简介
 13.2.1smart link背景
 13.2.2smart link相关概念
 13.2.3smart link运行机制
 13.3monitor link简介
 13.3.1monitor link背景
 13.3.2monitor link相关概念
 13.3.3monitor link运行机制
 13.4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典型组网
 13.5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配置
 13.5.1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相关命令
 13.5.2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配置示例
 13.6本章总结
 13.7习题和答案
 第14章RRPP
 14.1本章目标
 14.2RRPP概述
 14.2.1RRPP的功能
 14.2.2RRPP基本概念
 14.3RRPP工作机制
 14.3.1RRPP运作机制
 14.3.2RRPP环拓扑变化过程
 14.4RRPP报文
 14.5RRPP典型组网
 14.6配置RRPP
 14.6.1RRPP配置命令
 14.6.2RRPP配置示例
 14.7本章总结
 14.8习题和答案
 第15章VRRP
 15.1本章目标
 15.2VRRP简介
 15.2.1VRRP背景
 15.2.2VRRP的应用
 15.3VRRP工作原理
 15.3.1VRRP标准协议
 15.3.2VRRP监视接口功能
 15.4VRRP报文和状态机
 15.4.1VRRP协议报文
 15.4.2VRRP状态机
 15.5配置VRRP
 15.5.1VRRP相关命令
 15.5.2VRRP配置示例
 15.6本章总结
 15.7习题和答案
 第16章IRF
 16.1本章目标
 16.2IRF概述
 16.2.1IRF背景
 16.2.2IRF堆叠的功能
 16.3IRF技术原理
 16.3.1IRF堆叠基本概念
 16.3.2IRF堆叠物理拓扑
 16.3.3IRF堆叠形成
 16.3.4IRF堆叠维护
 16.3.5IRF堆叠的高可靠性管理
 16.4IRF典型应用
 16.5IRF配置和维护
 16.5.1IRF堆叠相关命令
 16.5.2IRF堆叠配置示例
 16.6本章总结
 16.7习题和答案
 第17章MAD
 17.1本章目标
 17.2MAD概述
 17.2.1MAD背景
 17.2.2MAD功能
 17.3MAD技术原理
 17.3.1MAD冲突处理
 17.3.2MAD故障恢复
 17.3.3MAD检测机制
 17.3.4LACP MAD检测
 17.3.5BFD MAD 检测
 17.3.6ARP/ND MAD检测机制
 17.4MAD配置和维护
 17.4.1LACP MAD配置命令
 17.4.2BFD MAD配置命令
 17.4.3ARP MAD配置命令
 17.4.4ND MAD配置命令
 17.4.5其他命令配置命令
 17.4.6MAD配置示例
 17.5本章总结
 17.6习题和答案
 第18章MLAG
 18.1本章目标
 18.2MLAG技术
 18.2.1MLAG技术简介
 18.2.2MLAG技术优势
 18.3MLAG工作原理
 18.3.1MLAG网络模型及基本概念
 18.3.2DRCP协议
 18.3.3keepalive机制
 18.3.4MAD机制
 18.3.5MLAG设备角色计算
 18.3.6MLAG工作过程
 18.3.7MLAG设备工作模式
 18.3.8配置一致性检查功能——Type 1
 18.3.9配置一致性检查功能——Type 2
 18.3.10MLAG安全机制
 18.3.11MLAG系统的流量转发——BUM流量
 18.3.12MLAG系统的流量转发——单播流量
 18.3.13故障处理机制
 18.4MLAG典型组网
 18.5MLAG配置
 18.5.1MLAG的基本配置
 18.5.2MLAG配置示例
 18.6本章总结
 18.7习题和答案
 第19章BFD
 19.1本章目标
 19.2BFD协议概述
 19.2.1BFD协议介绍
 19.2.2BFD协议特点
 19.3BFD基本原理
 19.3.1BFD单跳及多跳检测
 19.3.2BFD会话的建立与拆除
 19.3.3BFD报文
 19.3.4BFD回声(echo)报文
 19.3.5BFD控制报文
 19.3.6BFD控制报文会话建立的两种方式
 19.3.7BFD会话建立过程
 19.3.8BFD会话检测模式
 19.3.9BFD计时器协商
 19.4BFD基本配置
 19.4.1BFD重要参数配置
 19.4.2BFD配置示例
 19.5本章总结
 19.6习题和答案
 第5篇园区网安全技术
 
 第20章园区网安全概述
 20.1本章目标
 20.2网络安全概述
 20.3园区网常见安全威胁
 20.4园区网安全防范措施
 20.4.1安全网络整体架构
 20.4.2端口接入控制
 20.4.3访问控制
 20.4.4安全连接
 20.4.5其他安全防范措施
 20.5本章总结
 20.6习题和答案
 第21章AAA、RADIUS和TACACS
 21.1本章目标
 21.2AAA架构
 21.2.1AAA基本结构
 21.2.2AAA配置
 21.3RADIUS协议
 21.3.1RADIUS协议概述
 21.3.2RADIUS消息交互流程
 21.3.3RADIUS报文结构
 21.3.4RADIUS属性
 21.3.5RADIUS配置
 21.3.6RADIUS调试与维护
 21.4TACACS协议
 21.4.1TACACS协议概述
 21.4.2HWTACACS认证交互流程
 21.4.3HWTACACS报文结构
 21.4.4HWTACACS配置与维护
 21.5本章总结
 21.6习题和答案
 第22章端口接入控制
 22.1本章目标
 22.2IEEE 802.1X协议介绍
 22.2.1IEEE 802.1X协议体系结构
 22.2.2IEEE 802.1X基本概念
 22.2.3IEEE 802.1X认证触发方式和认证方式的分类
 22.2.4EAP中继方式的认证流程
 22.2.5EAP终结方式的认证流程
 22.2.6EAPoL消息的封装格式
 22.2.7EAPpacket的封装格式
 22.2.8IEEE 802.1X、PPPoE认证和Web认证的对比
 22.3IEEE 802.1X扩展应用
 22.3.1dynamic VLAN
 22.3.2guest VLAN
 22.4IEEE 802.1X配置和维护
 22.4.1IEEE 802.1X基本配置命令
 22.4.2IEEE 802.1X的定时器及配置
 22.4.3配置guest VLAN和VLAN下发
 22.4.4IEEE 802.1X典型配置示例
 22.4.5IEEE 802.1X显示和维护
 22.5MAC地址认证
 22.5.1MAC地址认证概述
 22.5.2两种认证方式的工作流程
 22.5.3MAC地址认证的配置命令
 22.5.4MAC认证的典型配置示例
 22.5.5MAC地址认证的显示和维护
 22.6端口安全
 22.6.1端口安全概述
 22.6.2端口安全的模式
 22.6.3端口安全的配置命令
 22.6.4端口安全配置示例
 22.6.5端口安全的显示和维护
 22.7本章总结
 22.8习题和答案
 第23章网络访问控制
 23.1本章目标
 23.2EAD解决方案
 23.2.1EAD概述
 23.2.2EAD工作原理
 23.2.3EAD配置
 23.3Portal认证
 23.3.1概述
 23.3.2Portal认证方式
 23.3.3Portal认证过程
 23.3.4Portal配置
 23.4本章总结
 23.5习题和答案
 第24章SSH
 24.1本章目标
 24.2SSH基本原理
 24.2.1SSH概述
 24.2.2SSH工作过程
 24.3SFTP介绍
 24.4配置SSH
 24.4.1配置SSH服务器
 24.4.2配置SSH客户端
 24.4.3SSH配置示例
 24.5配置SFTP
 24.5.1SFTP配置
 24.5.2SFTP配置示例
 24.6SSH的显示和维护
 24.7本章总结
 24.8习题和答案
 第6篇园区网管理维护
 
 第25章园区网管理维护综述
 25.1本章目标
 25.2园区网维护管理的目标及难题
 25.3网络维护管理的技术应用
 25.4本章总结
 25.5习题和答案
 第26章NQA
 26.1本章目标
 26.2NQA技术简介
 26.2.1NQA技术介绍
 26.2.2NQA特点
 26.3NQA工作机制
 26.3.1ICMPecho测试机制
 26.3.2ICMPjitter测试机制
 26.3.3UDPecho测试机制
 26.3.4HTTP测试机制
 26.3.5联动功能机制
 26.3.6阈值告警功能机制
 26.4NQA典型组网
 26.4.1NQA与VRRP联动
 26.4.2NQA与静态路由联动
 26.5NQA基本配置
 26.5.1ICMPecho测试基本配置
 26.5.2NQA配置示例
 26.6本章总结
 26.7习题和答案
 第27章SNMP及日志管理
 27.1本章目标
 27.2SNMP架构
 27.2.1网络管理关键功能
 27.2.2网络管理面临的挑战与SNMP
 27.2.3SNMP的基本架构
 27.2.4管理信息库
 27.3SNMP标准介绍
 27.3.1SNMP版本
 27.3.2SNMPv1
 27.3.3SNMPv2c
 27.3.4SNMPv3
 27.3.5SNMPv1、SNMPv2c、SNMPv3的对比
 27.4SNMP在交换机上的配置
 27.4.1SNMP配置任务
 27.4.2SNMP配置示例
 27.5本章总结
 27.6习题和答案
 第28章LLDP技术
 28.1本章目标
 28.2LLDP简介
 28.3LLDP基本工作原理
 28.3.1LLDP的端口工作模式
 28.3.2LLDP报文的发送
 28.3.3LLDP报文的接收
 28.3.4LLDP报文封装格式
 28.3.5LLDPDU组成
 28.3.6LLDP TLV分类
 28.3.7必选基本TLV介绍
 28.3.8可选基本TLV介绍
 28.3.9组织定义TLV介绍
 28.4LLDP基本配置
 28.4.1使能LLDP功能
 28.4.2配置LLDP全局参数
 28.4.3配置端口LLDP运行参数
 28.4.4LLDP的显示与调试
 28.4.5LLDP配置示例
 28.5本章总结
 28.6习题和答案
 第29章镜像技术
 29.1本章目标
 29.2镜像技术概述和原理
 29.2.1镜像技术简介
 29.2.2镜像分类
 29.2.3本地端口镜像
 29.2.4远程端口镜像
 29.2.5流镜像
 29.3配置端口镜像
 29.3.1端口镜像配置命令
 29.3.2端口镜像配置示例
 29.4配置远程镜像
 29.4.1远程镜像配置任务
 29.4.2配置源设备
 29.4.3配置中间设备
 29.4.4配置目的设备
 29.4.5远程镜像配置示例
 29.5配置流镜像
 29.5.1流镜像配置命令
 29.5.2流镜像配置示例
 29.6镜像显示及注意事项
 29.7本章总结
 29.8习题和答案
 第30章NTP
 30.1本章目标
 30.2NTP简介
 30.2.1NTP的作用
 30.2.2NTP基本架构
 30.3NTP原理
 30.3.1NTP工作过程
 30.3.2NTP报文结构
 30.3.3NTP工作模式
 30.3.4NTP部署示例
 30.3.5NTP验证
 30.4NTP基本配置
 30.4.1NTP配置命令
 30.4.2NTP配置示例
 30.5本章总结
 30.6习题和答案
 第31章Telemetry
 31.1本章目标
 31.2Telemetry技术简介
 31.2.1Telemetry产生背景
 31.2.2Telemetry技术优势
 31.2.3Telemetry与SNMP技术对比
 31.2.4Telemetry网络模型
 31.2.5Telemetry实现方式
 31.3基于gRPC的Telemetry技术介绍
 31.3.1gRPC概述
 31.3.2gRPC协议栈分层
 31.3.3gRPC网络架构
 31.3.4Dialin模式和Dialout模式
 31.3.5Dialin模式的操作类型
 31.3.6gRPC可采集的数据信息
 31.3.7基于gRPC的Telemetry技术
 31.4Telemetry典型应用场景及配置
 31.4.1Telemetry应用场景
 31.4.2配置gRPC和Telemetry
 31.4.3Dialin模式配置示例
 31.4.4Dialout模式配置示例
 31.5本章总结
 31.6习题和答案
 |  
         
          | 內容試閱: |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通信及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起来,从而也带来了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为助力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H3C依托自身处于业界前沿的技术积累及多年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本着“专业务实,学以致用”的理念,联合高校教师将产业前沿技术以及项目实践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结合,共同推出适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H3C认证系列教程”,本系列教程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国家对新型IT人才的迫切需求。
 H3C认证系列教程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2、3、4卷在H3CSERS 认证培训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加强,内容覆盖面广,讲解由浅入深,包括大量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学员学习后可具备H3CSERS 的备考能力。
 本书适合以下3类读者。
  大中专院校在校生: 本书既可作为H3C网络学院的教科书,也可作为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公司职员: 本书能够用于公司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帮助员工理解和熟悉各类网络应用,提升工作效率。
  IT技术爱好者: 本书可以作为所有对IT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学习网络技术的自学书籍。
 
 本书内容涵盖当前构建高性能园区网络所使用的主流技术,不但重视理论讲解,而且精心设计了相关实验,充分凸显了H3C网络学院教程的特点——专业务实,学以致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学员能够充分理解高性能园区网络的主要需求和常用技术,掌握如何运用这些技术设计和构建高速、可靠、安全的园区网络。本书经过精心设计,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有利于学员快速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
 依托新华三集团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本书涉及的技术都有其对应的产品支撑,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本书的技术内容都遵循国际标准,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本书包含两册,分别是教程和实验手册。教程包括括6篇共31章,实验手册包括17个实验。各章及实验手册内容简介如下。
 第1篇园区网概述
 本篇共2章,从最初的小型局域网入手,介绍了局域网和园区网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网络的典型结构,综述了园区网的常见业务,以及园区网中常见的网络协议、冗余备份、安全接入、网络管理和维护等技术。
 第2篇VLAN技术
 本篇共4章,讲解了VLAN的划分方式及其配置方法,适应特殊应用场景的private VLAN、super VLAN等扩展VLAN技术,应用于企业、运营商城域网等网络中的QinQ技术以及在多VLAN交换环境下的VLAN间路由技术、交换机转发机制和转发流程。
 第3篇生成树协议
 本篇共4章,首先讲解了用于避免交换网络环路的STP协议; 随后讲解了适应高性能交换网络环路避免需求的RSTP协议,以及适应复杂交换网络的MSTP协议; 最后讲解了用于提高交换网络生成树协议稳定性的BPDU保护、根桥保护、环路保护和TC保护等STP保护技术。
 第4篇高可靠性技术
 本篇共9章,首先给出了园区网高可靠性技术的概览,随后逐一讲解了确保高性能园区网络运行可靠性的链路聚合、smart link、monitor link、RRPP、VRRP、IRF、MAD、MLAG和BFD等的原理和配置应用。
 第5篇园区网安全技术
 本篇共5章,首先概述了园区网常见安全威胁及相关防范措施,随后着重讲解了网络安全的AAA架构,用于AAA的RADIUS/TACACS 协议,用于在端口上控制用户接入的IEEE 802.1X、MAC地址认证和端口安全认证技术,用于网络访问控制的EAD、Portal和以太网访问控制技术,以及用于保证对设备本身进行安全访问的SSH技术等。
 第6篇园区网管理维护
 本篇共7章,在介绍园区网管理维护需求的基础上,讲解了用于对网络性能或服务质量分析的NQA技术,用于网络管理的SNMP和日志管理,用于拓扑发现和链路状态监控的LLDP,用于实现流量和内容分析的镜像技术,用于提供准确时钟的NTP技术,以及用于监控设备性能和故障的远程数据采集的Telemetry技术等。
 实验手册
 实验1VLAN
 实验2 private VLAN
 实验3VLAN静态路由
 实验4RSTP
 实验5MSTP
 实验6链路聚合
 实验7smart link和monitor link
 实验8RRPP
 实验9VRRP
 实验10IRF
 实验11MAD
 实验12端口接入控制
 实验13网络访问控制
 实验14SSH
 实验15SNMP
 实验16镜像技术
 实验17NTP
 为启发读者思考,加强学习效果,本书所附实验为任务式实验。
 各型设备和各版本软件的命令、操作、信息输出等均可能有所差别。若读者采用的设备型号、软件版本等与本书不同,可参考所用设备和版本的相关手册。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2024年5月
 |    |